前蘇聯有15個加盟國,根據蘇聯的憲法,加盟國擁有自由退出的權利。因此1991年蘇聯解體,加盟國們紛紛單飛。
很多人覺得這事兒導致俄羅斯損失慘重,丟失了500多萬平方公里以及若干人口。但其實如果你明白蘇聯的構成,就不會這麼想了。如果當初蘇聯的憲法不承諾自由出入的權利,那麼俄國內戰還得繼續打下去,蘇聯都未必能成立。
這是沙俄覆滅以後,蘇俄不得不對加盟國做出的妥協。也就是說,沙俄這種人少、地多、位置差,奴役、剝削、野心大的巨無霸,早在一戰後,就不應該繼續存在了。是蘇聯以民族自決作為條件,強行為這個巨無霸續命了近70年時間。
不過,該淘汰的東西,就算強行續命也難以為繼。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各加盟國還是勞燕分飛了。
蘇聯雖然解體了,但俄國對加盟國的影響力還在
蘇聯解體以後,俄國瘦身成功,順利少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不乏地理位置比較關鍵的地方,比如說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地。
大哥當慣了,突然失去了小弟們的簇擁,俄國人的心理落差是非常明顯的。所以為了維繫大哥的身份,俄羅斯出面組建了獨聯體,以此取代蘇聯的地位。
獨聯體也就是獨立國家聯合體,這是一個十分鬆散的組織,可以將其當成俄版的英聯邦。英國對英聯邦國家,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力,這是順時代潮流的事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可俄國卻還想強調自身在獨聯體的特殊地位,這就有點逆時代潮流了。
由於獨聯體太過鬆散,俄國後來還搞了一個集安組織,這是一個軍事組織。俄國希望通過軍事合作的關係,進一步加強前蘇聯國家之間的關係。結果這事兒依舊是不溫不火,沒什麼成績。
俄羅斯方面也明白,分出來單幹,再想拉回來實在是太難了。俄羅斯自身也沒有能力強行把小弟們給拉回來了。所以他們想要做的,自然是維繫自身對各加盟國的影響力。
俄國在中亞的影響力,那是毋庸置疑的。中亞國家的首都想要改個名字,沒通知俄國,都會引起俄當局的不滿。中亞想要修條和中國連接的鐵路,俄國不點頭,20多年都沒法動工。
俄國在外高加索三國的影響力,其實也非常大。他們控制着格魯吉亞的兩塊自治地,同時長期支持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為了納卡地區互毆。
俄國在東斯拉夫三國,原本也是有絕對影響力的。比如說俄國和白俄羅斯早就組成了俄白聯盟,幾乎成了一家人。唯獨在與烏克蘭相處時,出了大麻煩,但俄國對烏克蘭的影響力是不可否定的,否則也不會出現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的公投了。
俄國和摩爾多瓦雖然不接壤,但其對摩爾多瓦的影響力同樣很大。因為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一直都在俄國的控制之下。
所以說,儘管蘇聯解體了,但除了波羅的海三國以外,俄國對前蘇聯加盟國的影響力,其實依舊還在,甚至還有不斷加強的趨勢。
除了波羅的海三國,其他成員國去俄化都不算成功
波羅的海三國是個例外,他們和芬蘭一樣,在沙俄覆滅以後,曾經獨立建國。20年以後,由於體量太小,蘇聯在二戰期間將其吞併。芬蘭稍微命好點,只是被蘇聯佔了4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並沒有直接併入蘇聯。
所以波羅的海三國反蘇的情緒,一直都比較濃厚。他們和俄國壓根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在蘇聯尚未解體的時候,這三國就已經提前出來單幹了。
因此,波羅的海三國去俄化的程度是比較高的,近期甚至切斷了和俄之間的電網。他們之所以有這個底氣,主要是因為他們在2004年就加入了北約和歐盟,俄國再想影響他們,就得直接面對北約和歐盟的壓力。
除此以外,其他前蘇聯加盟國去俄化的過程,都不算成功。
中亞各國之所以依舊深受俄國影響,那是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嚴重依賴俄國。這幾個中亞國家作為純內陸國家,除了俄國以外,就只能依靠中國了。和中國的關係,也是近幾年才不斷攀升的,此前他們只能依靠俄國。
而且,這些中亞國家內部,或多或少都有不少俄族人。尤其是哈薩克斯坦,有400多萬俄族人,這些人佔據着政府的大量工作崗位,在這裡很難實現真正的去俄化。
外高加索三國,也一直在搞去俄化。但由於他們體量太小,實力不足,去俄化引起了俄羅斯方面的震怒。大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因此這三個小國家這些年戰亂不斷,壓根沒能力穩步推進去俄化工作。
白俄羅斯根本不可能去俄化,烏克蘭走去俄化之路,最終導致了俄烏戰爭。摩爾多瓦也在推進去俄化工作,但是俄當局直接給出警告,如果繼續充當北約棋子,那麼將會面臨國家消失的風險。此話一出,直接嚇得摩當局瑟瑟發抖。直接會導致國家消失,誰聽了不害怕呢?
所以說,哪怕是除了俄羅斯以外,綜合實力最強的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都無法完全實現去俄化的工作,更別提其他小弟了。波羅的海三國,純粹是走了狗屎運,他們申請加入歐盟和北約的時候,俄羅斯也在申請,所以沒有出面阻止。不過未來一旦俄羅斯和北約正式撕破臉,波羅的海三國定然是率先受到衝擊的。
去俄化為何如此艱難
人口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蘇聯統治時期,為了削弱民族自決對國家的影響,不斷將俄族人移民到各加盟國生活。其實這也是沙俄時期的統治策略。只是沙俄相對來說更加殘暴,他們會解決原住民,再將這塊地留給俄族人。
各加盟國擁有大量俄族人以後,你想要去俄化,必然會受到很多阻力。比如說如今的烏克蘭,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就是因為有大量的俄族人和親俄人士,才會走上背叛自己的祖國,投靠俄羅斯的道路。
各加盟國實力較弱,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除了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可能有機會與俄羅斯掰一掰手腕以外,其他加盟國哪個是俄羅斯的對手?
你連自保的實力都沒有,還指望能夠順利推進去俄化之路?就不怕大哥拿着大棒來收拾你嗎?小弟很無語:哥,你不按套路出牌啊,揮舞大棒之前,咋不給根胡蘿蔔呢?
大哥也很無奈:我tm自己都要吃土了,還給你帶胡蘿蔔?想p吃呢?
距離也是很關鍵的因素。前蘇聯加盟國多數都在俄國周圍。所以當你搞去俄化的時候,俄國的大軍隨時都能出現在你面前,就問你怕不怕?哪怕不接壤,也可以搞空降模式,克里米亞不就是空降後得手的嗎?
但凡大哥能帶着小弟混好,誰願意去俄化
很多人說,俄羅斯的經濟也不差啊,這些小弟就是矯情,非要搞什麼去俄化,結果逼着俄羅斯揍他們。
可他們似乎沒搞明白,俄羅斯的經濟之所以還說得過去,究竟是因為什麼。俄羅斯主要依靠販賣能源過日子,石油、天然氣才是俄羅斯的主營業務。除此以外,糧食和軍火,也為俄羅斯的經濟做出了貢獻。
很明顯,這些財富,多數都是地大物博的俄羅斯所特有的,其他小弟那點地盤,不可能擁有那麼多的資源和良田。
那麼這些東西,它肯分享給小弟們,讓小弟們一起掙錢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至於軍火方面,那就更加不可能輕易分享了,那可是俄國的立身之本。
至於合理的經濟模式,這和俄國基本是沒什麼關係的。你憑藉地大物博,經濟勉強說得過去了,可小弟們不行啊。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個大哥帶不動小弟們一起發財,結果它還不允許小弟們離開,必須要要求小弟們跟着自己過苦日子。
俄烏矛盾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縮影,以後但凡出現俄國和其他前蘇聯加盟國之間爆發矛盾,大家絲毫都不要感到意外。底層邏輯擺在這裡,矛盾甚至戰爭,是難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