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的今天,中美兩國的關係也成為了國際上的一個焦點問題。很多人都就中美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中國目前還不是美國的對手,建議中國先與美國和平相處,繼續發展實力,之後再與美國交鋒。
也有人說中國無需去理會美國什麼,只要能保證中國的利益,穩健發展下去,在對美國的關係上有些讓步也未嘗不可;也有人十分激進地提到,以中國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繼續發展下去,一定會與美國交上手。
而近幾年,美國流傳的一種說法就是,中美之間一定會有一戰。而之前也曾有美國專家說過,中美的戰爭在未來一定會打響,但中國可以像歷史上的宋朝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一樣,也與美國簽訂一份,這樣就能避免開戰。澶淵之盟聽起來不是什麼好的盟約,它到底是什麼?美國專家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觀點?
澶淵之盟
真要說起來,澶淵之盟也並非像清朝末期與各國列強簽訂的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樣,是一份徹頭徹尾的有害無利的盟約。在澶淵之盟的影響下,宋遼兩國維持了將近百年的和平,並且這期間宋遼兩國長期通商互助,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但澶淵之盟也有為人詬病的一點,那就是這份盟約規定了宋遼兩國之後維持和平,不再進行戰爭,而代價則是宋朝每年要向遼國繳納30萬的歲幣。這相當於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用上貢來「乞求」遼國不攻打宋朝。
澶淵之盟發生在宋遼兩國打了25年仗之後,這25年間宋朝希望通過戰爭收回燕雲十六州這些重要的天然屏障,但在遼國的攻勢下卻屢屢受挫。而這時,遼國再次借口南下,企圖攻佔更多的宋朝土地。
被打怕了的宋朝官員大多想要遷都南逃,但宰相極力主戰,並要求宋真宗去前線御駕親征指揮作戰。在宰相的強烈請求之下,宋真宗最終同意了御駕親征的建議,親自前往北方戰線。
那時遼軍已經攻下宋朝多座城池,從三個方向包圍了澶州(今河南濮陽)。遼國一名大將十分大膽,騎着馬帶領一些兵士就在城下晃悠。這時,宋朝將領見狀,在城頭用弩瞄準並射殺了這個遼國大將,遼軍士氣出現動蕩。
宋真宗又正好到達了澶州,聽從宰相的建議上了城頭為將士們打氣,使得宋朝軍隊士氣大振。遼軍這邊的士氣本就低迷,又加上這次的戰線太長,軍糧有些跟不上供應,又看到宋軍士氣大振,一來二去之下,遼軍決定向宋朝求和。
事情到這裡還算髮展順利,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作為作戰優勢方且是接受求和的宋朝,反倒在盟約簽訂中提出由自己給遼國歲幣。這樣一來,遼國雖然戰事不利,卻贏得了巨大的好處,自然是同意。由於澶州更早是被稱為澶淵郡,這份盟約也就被稱為澶淵之盟了。
有些人了解到澶淵之盟的來龍去脈後,往往覺得宋朝太過軟弱,明明處於優勢,卻還要給遼國錢來換取和平。但對於宋朝來說,澶淵之盟規定的30萬歲幣對於當時的宋朝稱得上是九牛一毛,而戰爭期間,每年宋朝就要花費百倍的銀兩來供應戰事。
對於宋朝來說,用更小的代價獲得巨大的利益也沒什麼不可,甚至這30萬都是「心情好賞你的」。不過即便有些膈應,應當承認的是,這份盟約為宋遼兩國帶來了百年的和平,且兩國邊境的百姓也不再為戰事侵擾。
對於宋朝來說,此後不必再考慮與遼國打仗的事,也不用天天警戒遼國率兵搶奪邊境村鎮;對於遼國來說,這更是一份天大的好事,不必打仗就有錢拿,邊境的遼民受了災,甚至宋朝還會幫忙賑濟。
中美關係
從澶淵之盟的結果來看,就知道美國專家所說的讓中國與美國簽訂一份澶淵之盟這樣的條約是什麼意思了。無非就是覺得中美兩國必將開戰,而一旦開戰,就是宋遼兩國之間幾十年的戰爭規模。
所以,這位美國專家覺得,既然宋遼交戰的最後結果是簽訂澶淵之盟這樣的對雙方都有好處的條約,那不妨中美兩國就直接跳過戰爭,直接簽訂一份這樣的兩國交好,保持和平的盟約不就好了。
但美國專家雖說能說出澶淵之盟還是令人意外的,但很明顯他對澶淵之盟以及中國人的心思還是不夠了解。在大部分國人心中,雖然澶淵之盟是一件和平的、用一方極小代價換取來的利好雙方的條約,但這畢竟是需要宋朝出錢的。
而你美國專家提出澶淵之盟,肯定是將自己放在遼國的地位上,也就是說你美國打算讓中國給你一些好處,來換取中美不開戰?這定然是中國絕不會也絕不可能同意的事情。在美國專家意識不到的地方,澶淵之盟其實還有着相當大的壞處。
首先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中,除了宋朝和清末那會,其他朝代都是十分硬氣,對外是一點也不肯讓步的,更何況現在中國有這個底氣,當然更不會去簽訂這種雙方並不對等的條約。
另外,澶淵之盟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壞處,美國專家只看到了宋遼兩國的百年和平,卻沒看到百年之後的宋遼兩國常年不戰,導致軍隊都成了游兵散勇,最後兩國都被後來居上的金國給擊敗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居安思危是一個不可忘卻的事情,即便身處安全的時代,我們也從來不會想着世界一直安全的情況,對於中國人來說,戰爭只是最後的手段,但並不是能避就避的豺狼。
因此,對於美國專家提出的澶淵之盟相關的提議是絕對不會被同意的。與美國保持和平,就像是與狼共居一室,雖然不排除把狼馴化成狗的可能性,但在馴化成功之前,一定會被狠狠地咬上幾口。
中國的外交態度
中國從一直以來對外交的態度就很明確,你對我好,我也自然會對你好,但如果你覬覦我,那我就多加防備,如果你對我動手了,我也不會客氣,必然是以牙還牙的。
中國歡迎其他國家帶着善意前來交流,互相學習,但中國也會警惕黃鼠狼給雞拜年的行為,不可能給抱有惡意的國家以可乘之機。說到底,中國可以與各國和平交流,甚至在一些地方予以讓步,但涉及到國家尊嚴與民族自信,中國也絕不會在這種事上有半點鬆口。
對於中美簽訂澶淵之盟的提議,我們認可其想要兩國和平的願望與想法,但我們同樣鄙夷其將我們看得很低的態度。我們更希望和平來自於雙方的友好交流,互相幫助,而不是某一方的脅迫或者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小動作。
其實這種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越南本與中國關係不錯,卻突然對中國刀劍相向,中國幾番試圖坐下來好好談談都無能為力,最後中國只能用武力將越南打服。
你想要和平,那麼兩國在同等地位正常地保持交流就行,如果你一開始就帶着不和諧的態度來試圖尋求和平,那中國也一定會對你保持警惕。畢竟,不在同等位置下的交流,一定會隱藏着某一方的惡意。
信息來源:澶淵之盟——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