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對毛主席的困擾究竟有多大?

2025年03月01日19:02:05 歷史 1498

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後,林彪反革命集團策動武裝政變陰謀敗露後,林彪等人乘三叉戟飛機外逃,在蒙古溫都爾汗地區墜機身亡。

「九一三」事件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他對毛主席的困擾究竟有多大?

「九一三」事件,對毛主席的困擾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一、身體健康上的傷害不可逆轉。

西客廳是深居簡出林彪的住處,從不在客廳擺放雜物。從廬山回來後,林彪開始允許在客廳保留一隻德制八音盒。就像當年在作戰地圖前衝著它默默發獃。如今飛機墜人亡,八音盒仍在。

豐澤園是毛主席最後十年住處,林彪等人叛國出逃的「九一三事件」,給毛主席以極大刺激,在隨後一個月明顯衰老,似乎變了一個人。

從1971年9月到1972年2月,毛主席身體狀況急劇惡化, 兩次急病發作,一次比一次重。2月12日凌晨的突然休克。護士長吳旭君見他沒有任何反應,摸不到脈搏,拚命地呼叫。經過專家半個小時,一系列的注射、按摩、捶背、輸液搶救,毛主席的面部慢慢由青紫轉為了微紅,胸部隱隱約約起伏。他終於緩慢地睜開眼睛,極為疲乏地說:「我好像睡了一覺。」

在第二次重病之後,他的身體狀況再也沒有得到恢復,行走困難,整日半躺在床上,靠吸氧輸液維持。

作為毛主席 最後一位廚師的是於存,也是廚師中「任期」長達十一年的唯一一個。他說,從那時起,我發現毛主席食慾大大下降了。病重後,則以鮮牛奶、豆漿和肉湯、雞湯等流食為主。

毛主席在會見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時他說:「我因為心臟病已經死了一次了,上天去了,見了一次上帝,現在又回來了。」

二‌、心理和精神方面壓力巨大‌

事實上,毛澤東這次的重病,既是肌體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九一三」事件,對毛主席的困擾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林彪機毀人亡後,眾人如釋重負的離開。唯有周總理突然嚎啕大哭,紀登奎忙過來相勸,總理連連揮手說,「你不懂,你不懂」。因為總理最懂毛主席的心。

林彪是毛主席井岡山時期的戰友,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林彪集團的背叛對毛主席在政治上和情感上都是極大打擊,讓他對身邊的人和政治局勢的複雜性產生更沉重的思考,也對他所領導的事業和黨內狀況產生了更深的憂慮和反思。

1、信任遭受重創。

林彪集團借「文化大革命」,打着紅旗反紅旗,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企圖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野心讓人想像不到。

從井岡山時期起,毛主席對林彪給予了極大信任。這讓毛主席意識到自己看錯了人,對身邊人的信任產生了動搖,內心的失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2、對「文化大革命」擔憂加重

毛主席曾說自己一生做了兩件事,其中第第二件事: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毛主席 認為這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鬥爭。毛主席 清醒認為這件事擁護的人不多,反對的人不少。

第一件事通過流血犧牲打下江山,第二件事是為了保證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文化大革命」初期,毛主席希望通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林彪曾積極支持和推動「文革」。原來只為篡黨奪權,與毛主席對他的期望相去甚遠。

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所講的「黨內真正懂馬列的不多」……


「九一三」事件,對毛主席的困擾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