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糧倉儲糧技術的智慧傳承與創新發展

2025年04月12日13:32:04 歷史 1164

作者段躍初

在歷史的長河中,糧食儲存一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1971 年那個寒冷的冬日,洛陽老城區的施工現場,一場意外的發現,如同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讓我們得以窺見千年前古人在糧食儲存方面的卓越智慧。

施工人員在鏟挖地基時,一個規整的六邊形大型坑洞突兀地出現在眼前。憑藉著敏銳的直覺,他們意識到這絕非普通的坑洞,於是迅速將情況上報給了文物部門。文物專家們接到通知後,心急如焚地趕到現場。映入他們眼帘的,是建設工地上方已經顯露出來的十幾個六邊形坑口,這些坑口排列有序,彷彿在默默訴說著曾經的輝煌。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僅僅掃了一眼,心中便有了判斷,他激動地說:「這很可能是古代的糧倉!」 眾人聽聞,都興奮不已,同時也對接下來的挖掘充滿了期待。

隨着挖掘工作的逐步深入,更多的驚喜接踵而至。越來越多的六邊形糧倉洞口被發掘出來,總數竟有十多處。這一發現足以證明,這裡曾經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古代糧食存儲設施。歲月的流逝雖然將它深埋於城市建設的塵埃之下,但卻無法掩蓋它曾經的重要地位。終於,當人們來到最大的一個糧倉洞口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

巨大的窖洞中堆滿了金黃色的穀物,它們整整齊齊地碼放在那裡,彷彿時間在這裡靜止了一般。歷經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這些糧食竟然完好無損地保存了下來,這簡直是一個奇蹟!相關的文保和科研人員很快也趕到了現場,他們深知這一發現的重大意義,於是小心翼翼地進行清理和記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敬畏之情。經過仔細測算,這個糧倉的糧食儲量竟然高達約 60 萬斤,這無疑是一項極其寶貴的歷史發現。

然而,更令人震驚的還在後頭。當考古人員將取出的穀粒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培育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已在地下沉睡 1300 多年的「古米」,竟然奇蹟般地成功發芽了!面對這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所有專家都感到無比興奮和震撼。大家紛紛猜測,隋唐時期的古人究竟掌握了何等高超的儲糧技術,才能讓這些穀物在漫長的歲月沉睡後,還能保持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古今糧倉儲糧技術的智慧傳承與創新發展 - 天天要聞

為了揭開這歷史的奧秘,考古隊決定深入調查這裡的來歷。經過一系列艱苦的研究和分析,他們終於確認這裡就是隋唐時期著名的國家糧倉——含嘉倉

含嘉倉位於洛陽城內,它的建造源於隋煬帝在公元 605 年的一道命令。當時,洛陽作為都城,又處於京杭大運河的樞紐位置,南北交通在此交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關中地區糧食短缺,主要依靠江南等地的補給。因此,在洛陽設置大型糧倉,無疑能大大方便糧食的運輸與儲存。

據記載,含嘉倉規模宏大,由 400 多個巨大的圓錐形糧窖組成。這些糧窖排列整齊,氣勢恢宏。最大的單個糧窖就可儲萬石糧食,整座糧倉的儲量之巨大,足以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糧倉」。含嘉倉不僅見證了隋唐時期的繁榮昌盛,也為大唐江山的鞏固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含嘉倉之所以能夠保存如此多的糧食並讓它們千年後仍能發芽生長,離不開其精密的設計與儲存技術。首先,糧倉選址在洛陽城北高地,這裡地勢高且乾燥,有利於通風防潮,為糧食儲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其次,採用圓錐形結構,這種獨特的形狀不僅利於封閉,還能有效地隔絕雨水,減少了糧食受潮的風險。再者,糧窖內壁塗抹油泥,進一步阻隔了外界濕氣的侵入,為糧食創造了一個相對乾燥的儲存環境。而最關鍵的是運用了「席子夾糠法」堆積穀物,在層層糧食中間夾入木炭等物質,既保證了通風,又能防止糧食發霉發熱。正是這些巧妙的設計和技術,使得含嘉倉成為了古代儲糧技術的典範。

時光流轉,來到現代,糧食儲存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創新。與古代相比,現代糧倉儲糧方法更加多樣化和科學化。在控制溫度方面,低溫儲藏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和機械製冷等多種方式,將糧溫降到適宜的低溫狀態。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利用自然通風就可以將糧溫降到 0℃ - 5℃,然後進行全倉密閉,讓糧食在低溫環境下安全儲存。而在南方,由於氣溫較高,更多地採用機械製冷等方式來實現低溫儲糧。

在控制濕度方面,現代配置了先進的糧情監測技術。利用傳感器、電纜和計算機技術,可以實時測量環境濕度、氣體以及檢測害蟲的發生等倉內狀況。一旦濕度出現異常,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工作人員可以及時採取措施,如通風、除濕等,確保糧食儲存環境的濕度適宜。

在防治蟲害方面,充氮氣調技術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向糧倉中充入氮氣,使氮氣濃度達到 98%以上,讓糧食處於低氧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糧食幾乎不能呼吸,害蟲也難以生存,從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糧食腐爛和蟲害的發生。

古代含嘉倉的儲糧技術,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為現代儲糧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而現代儲糧技術在借鑒古人經驗的基礎上,藉助先進的科技手段,不斷創新和完善,更好地保障了糧食的安全儲存和質量。古今儲糧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共同守護着人類的糧食安全,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古今糧倉儲糧技術的智慧傳承與創新發展 - 天天要聞

轉載自:科普文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着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