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5年到197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都是由偉大的毛主席擔任。在他任職期間,領導了解放戰爭,主持了開國大典,還有抗美援朝戰爭,以及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國防工業,使得貧窮落後的中國,一步步走向強大,成為東方大國。
其實,在毛主席之前,還有五人擔任過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
在毛主席之前的1935年至1945年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是張聞天,又名洛甫,他是我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因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從此投身救國救民的道路,先後留學日本,美國,蘇聯,在這期間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
1931年,從蘇聯回國的張聞天任職中共宣傳部部長,主要負責黨的宣傳組織等方面的工作。作為留學派的張聞天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受到了共產國際代表的重用,進入政治局,成為當時蘇區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張聞天對革命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尤其是在遵義會議,他深明大義,擁護毛主席的正確主張,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報告,為會議的成功召開作出了貢獻,同時也為毛主席的復出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在張聞天之前的1934年至1935年期間,任職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的是秦邦憲,又名博古。他和張聞天一樣都是留洋派的學生,從而得到共產國際蘇聯的支持。正因如此,才讓年紀輕輕的博古成為中央最高領導人。
但是,由於博古的軍事指揮水平有限,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對蘇聯代表李德提出的作戰計劃,一味地服從,從而導致紅軍損失慘重,最後被迫撤離瑞金根據地,踏上長征之路。
博古與李德的一系列做法引起全軍的不滿,於是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中,博古的最高權力被解除。
在1931年至1934年期間,中共中央總書記一職是王明擔任。可能大家對此人有點陌生,但在革命早期王明的任職非常高,他是我黨駐蘇聯代表,深得共產國際的欣賞,從而也讓他在黨內的地位得到大大提高,年紀輕輕就成為一把手。
只不過,王明對革命的貢獻功過相抵,甚至他的「過」遠遠大於「功」,是一位比較複雜的人物。
1928年至1931年中共總書記一職是向忠發。這位不是留洋派,但很早就投身了革命,在我黨成立之初,參加黨領導的武漢地區的工人運動,是一位具備豐富工作經驗的革命戰士。但讓人萬萬沒想到,就是這樣一位曾任職一把手職位的向忠發最後叛變。不過,他的最終結局也不咋地,在毫無利用價值後,被國軍特務擊斃。
再往前就是陳獨秀,想必大家對此人都比較了解吧!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還是黨的主要創始人,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宣傳者。
作為我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革命早期,不管是威望,還是影響力,在當時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只可惜,在大革命失敗後,陳獨秀離開了組織,退出最高領導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