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宋靄齡向孫中山辭去秘書一職,因為她與孔祥熙的婚期將近。為了不使孫中山身邊失去得力助手,她介紹了自己的妹妹宋慶齡。
此時宋慶齡剛剛從美國威斯理安女子學校畢業,正有一腔理想和抱負想要施展,再加上要輔佐的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先生,因此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一個是投身革命事業的英雄,一個是滿腔抱負的女青年,他們互相吸引,很快就對彼此產生了愛慕之情。
但這段年齡相差甚大的感情必定會受到阻礙,首先提出反對的是宋慶齡的雙親。
宋慶齡的父親宋耀如與孫中山是莫逆之交,早些年經常貢獻家產為孫中的事業提供資金。得知孫中山與女兒相愛,宋耀如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大發雷霆。
其實宋耀如之所以不同意這樁婚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孫中山已有家室,他實在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兒為人妾室。
於是,為了給心愛的姑娘一個名分,孫中山決定與原配夫人盧慕貞離婚。他給盧慕貞寫了一封信,懇切地請求盧慕貞同意和他離婚。
在挑選送信的人選時,孫中山卻讓人意想不到地選擇了兒子孫科。
那麼,孫科對父親再婚是何態度呢?據陪同孫科回鄉的侍衛官鄭卓講:「當時孫科既不敢違背父命,又不敢得罪母親,只好硬着頭皮回鄉。」
可見,孫科雖然處在父母之間很是尷尬,卻並沒有顯示出一點對父母離婚的反感。
後來鄭卓回憶起送信這件事時,仍舊十分感慨,他說:「我們心中都有些害怕,不知該怎樣和盧夫人說。哪知盧夫人早已知道了我們的來意,看了中山先生的心後心情反倒異常平靜,問了宋慶齡的一些情況後,立刻表示同意離婚,說她是為了國家而犧牲自己。」
盧慕貞還對鄭卓說,她學識不夠,更不懂英語,又纏着腳,行走也不方便,確實做不了孫中山的幫手,因此同意離婚。
當時鄭卓直感嘆盧慕貞的深明大義。
事情比想像中的要順利許多,孫科和鄭卓都狠狠地鬆了一口氣。他們原本打算住幾天再走,哪知盧慕貞卻不讓他們在家耽擱時間,要他們馬上回去復命。
父母離婚,孫科為何沒有阻止呢?其實有兩點原因:
第一,孫科自幼在美國長大,接受了國外的教育,他十分能理解父親的心情,知道他非常需要一個心靈上能與之契合的人,而宋慶齡就是這個人。
第二,孫科明白宋慶齡不是壞人,他父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無感情基礎,雖生育了幾個女兒,但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所以,孫科沒有反對父親再婚,而且對比自己還要小兩歲的宋慶齡十分尊敬,稱她為Madame Sun。
孫中山去世後,宋慶齡與孫科一家仍舊保持了很好的關係。
宋慶齡住在上海期間,孫科時常帶着自己的妻子陳淑英到孫中山故居看望繼母;抗戰期間,宋慶齡從香港到重慶,為了民族的獨立解放,她與孫科也經常相聚。
據孫科乾兒女史慰慈回憶,1944年夏天孫科一家還與宋慶齡度過了一個難忘的聚會。
那天,孫科夫婦要為兒子的婚事舉行家宴,宋慶齡由塑殼挽扶着從山坡石階上緩步而下,她微笑着頻頻向周圍人點頭示意。陳淑英稱宋慶齡為「孫太太」而從不稱「夫人」,這是表示她對婆婆孫夫人的尊敬。
解放戰爭期間,孫科一家都搬到了國外,宋慶齡與他們的聯繫也就中斷了。但他們雙方都牽掛着彼此。
當宋慶齡病逝後,治喪委員會向在台灣和海外的宋慶齡親屬和好友發出邀請,歡迎他們參加葬禮,孫科家屬很快做出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