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1977——),尼日利亞女作家。
2006 年發表的《半輪黃日》是尼日利亞女作家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創作的長篇小說。
故事背景設置在尼日利亞 20 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比拉夫戰爭結束時的十年間。
尼日利亞是非洲最為複雜的國家之一,豪薩族、約魯巴族和伊博族各自盤踞一方,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信仰。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專制主義的暴力在這裡輪番上場,隨之而來的就是永無休止的戰爭、饑荒和死亡。「戰爭把人們變成了他們從未想過會成為的樣子。曾經善良的人變得殘忍,曾經勇敢的人變得懦弱。」
尼日利亞從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建國後,國內三大族群之間政治爭端不斷激化,最終發展成內戰。這場戰爭極端殘酷,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破壞。尼日利亞因戰爭而分裂,上百萬人因此喪生。
主人公之一的烏古是一個來自貧窮鄉村的十三歲男孩,經親戚推薦來到恩蘇卡大學的教授奧登尼博家做男僕,奧登尼博是一位對尼日利亞政治有着獨特見解的激進教授,他經常與其他知識分子討論國家政治。「如果太陽拒絕升起,我們將使它升起。用熱忱燒制的陶罐,它們將冷卻我們爬行時的雙腳。」
烏古來到奧登尼博家後,對城市的生活感到新奇,奧登尼博也給予他學習的機會,讓他逐漸擺脫了蒙昧和迷信。
伊博族酋長的千金奧蘭娜是奧登尼博的女朋友,她美麗豐腴、溫柔優雅、大方得體,她崇尚自由,拋棄了在拉各斯的特權生活,和勢利投機的家人保持着距離,與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學教授奧登尼博是情侶關係。「我覺得,先有了愛情,跟着才有理由。我和他在一起的時候,感覺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
奧蘭娜的孿生姐姐凱內內一直照料着家族的生意,她和旅居尼日利亞的英國記者理乍得在拉各斯的一次聚會上相識,兩人隨後墜入愛河。
理乍得對後殖民主義的虛偽深惡痛絕,這位害羞的英國記者一直試圖公正客觀地記錄這個國家經歷的一切。「天空讓此刻變得真實,因為她從未在夢中見過天空。」
尼日利亞國內政治局勢變得緊張,政府被推翻,隨後又發生了多次政變。北方的豪薩族將政變歸咎於伊博族,導致針對伊博族的暴力衝突不斷升級。
大規模的屠殺在北方地區展開,數千名伊博人慘遭殺害。奧蘭娜帶着孩子前往卡諾看望親戚,卻遭遇了屠殺事件,她的親戚們被殘忍殺害,她自己則在混亂中僥倖逃脫。「她的心像是被一把無形的刀割開,疼痛蔓延至全身,但她卻無法哭出聲來,因為眼淚已經流干。」
在火車上,奧蘭娜看到一個女人提着自己女兒被砍下的頭顱,這一幕給她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創傷。理乍得在機場也目睹了伊博族平民被屠殺的場景。「他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痛苦,就像一個迷失在荒野中的孩子,不知道該往哪裡走。」
為了反抗壓迫,伊博族領導人奧朱古上校宣布尼日利亞東南部獨立,成立比夫拉共和國,這引發了尼日利亞政府與比夫拉共和國之間的戰爭。「時間在戰爭中變得扭曲,一分鐘可以像一個小時那麼漫長,而一天又可以像一瞬間那樣短暫。」
戰爭期間,奧登尼博和奧蘭娜帶着烏古和孩子逃離恩蘇卡,先後前往阿巴和烏穆阿希亞等城市。隨着戰爭的持續,比夫拉共和國的物資匱乏,生活條件日益艱難,他們的生存面臨著嚴重的挑戰。
「夜晚的空氣沉重而壓抑,彷彿充滿了無數看不見的靈魂,在訴說著戰爭的痛苦和悲傷。」
在戰爭爆發前,奧登尼博的母親曾帶着一個名叫阿馬拉的女孩來找他,奧登尼博與阿馬拉發生了關係,阿馬拉懷孕了。奧蘭娜得知此事後非常傷心,搬了出去,並且陷入了抑鬱。「她看着他,彷彿他是一個她從未真正了解過的陌生人,儘管他們已經在一起度過了那麼多的日子。」
後來,奧蘭娜在一次醉酒後與理乍得發生了關係,理乍得和奧蘭娜約定不告訴凱內內,但奧蘭娜很快就向奧登尼博坦白了。「你永遠不要表現得似乎你的生命屬於一個男人。聽見了嗎?伊費卡舅媽說,你的生命屬於你自己,你一個人。」
凱內內發現了奧蘭娜和理乍得的事情後,停止與奧蘭娜說話,姐妹關係變得緊張。「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如此荒謬,以至於你只能用沉默來回應。但沉默也是一種選擇,一種表態。」
經過多年的戰爭,比夫拉共和國最終戰敗,人們在戰爭的廢墟中努力重建生活。烏古在戰爭中受傷,一度被認為已經死亡,但最終與奧登尼博和奧蘭娜重逢。「戰爭讓人們失去了太多,不僅僅是生命和家園,還有信仰、希望和尊嚴。」
戰爭結束後,烏古開始記錄自己作為比夫拉士兵所經歷的恐怖和痛苦,他的記錄成為了對戰爭的一種見證。「在這片被戰爭蹂躪的土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載着痛苦和悲傷,每一個角落都隱藏着無盡的故事。」
◆《半輪黃日》以史詩般的結構,通過幾對普通男女在尼日利亞內戰中經歷的變遷,深刻拷問了在荒誕殘暴的戰爭面前,身份、國界、愛情、友誼等堅固概念如何倖存。小說獲得了 2007 年「 橘子小說獎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2015 年更被評為 「橘子小說獎十年最佳小說」,作者也因該小說成為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紐約時報》讚譽「《半輪黃日》是一本驚人的傑作,有着充沛的智慧和對人物深刻細膩的刻畫 —— 這本書是繼阿契貝的《瓦解》和 V.S. 奈保爾的《大河灣》之後,又一部極具分量的 20 世紀的經典之作。」
◆尼日利亞作家欽努阿·阿契貝表示:「我們一般不用『智慧』這樣的詞語形容新人,但這位年輕的作家具有古老的講故事的人身上的那種智慧。 阿迪契擁有天縱之才。」
★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說:「我認為我的第一條通用規則是,我的大多數經歷都沒那麼有趣。通常是別人的經歷。這並不是完全有意識的。有人給我講一個故事,或者,你知道,重複一個別人告訴他們的軼事,我就覺得我必須把它寫下來以免忘記 —— 對我來說,這意味着有些東西讓它有了成為小說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