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2024年06月13日23:03:04 歷史 1955

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一幕莫過於八王議政逼宮了,這也是雍正帝正面硬剛老八胤禩的最終決戰。

老八胤禩之所以在這場鬥爭中失敗,除了老十三胤祥的力挽狂瀾,雍正帝的事前謀劃,張廷玉的挺身而出外,也跟八爺黨內部的分化,保皇黨的團結一致有關。

但這場朝會卻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一直活躍在政壇上的清流領袖,三王爺胤祉並未出現在現場。那麼,他是不屑於參加這種朝會,還是雍正帝不讓他參加,亦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敢參加呢?

直到我再次細細品味這段劇情時,才突然發現,或許我們都被騙了,三王爺胤祉才是八王議政逼宮成敗與否的關鍵。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三王爺胤祉手握秘密武器,難怪八王議政朝會不讓他參加!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一、

老八胤禩聯合關外四大旗主王爺,利用朝會的機會,發動了八王議政逼宮事件。

當時,雍正帝全力推行的「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還有「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新政,已經初有成效。在此基礎上,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可以進一步整頓旗務了。

因此,雍正帝才決定招四個關外旗主王爺入京,一起商討整頓旗務事宜。而老八胤禩也敏銳的感覺到,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九成把握,可以一舉拿下雍正帝。

這次會議相當隆重,不僅多了四位旗主王爺,連新科狀元王文昭,五皇子弘晝都參加了。可是,環顧整個朝會現場,除了老十三胤祥以外,還缺了一位重量級人物,他就是清流的實際領袖——三王爺胤祉。

要知道,雍正帝即位以後,在第一次朝會上,就是三王爺胤祉第一個站出來下跪表忠心,這足以證明,他是有資格參加朝會的。

難道他生病了,或者因為前段時間替李紱求情,讓雍正帝一怒之下,撤銷了其職務?

也不是!

畢竟八王議政逼宮事件結束後,雍正帝就是派的三王爺胤祉,帶着三皇子弘時一起去抄老八胤禩的家。這足以說明,三王爺胤祉不僅身體健康,且地位依然穩固,並作為主審,去處理八王議政逼宮事件。

如此看來,三王爺胤祉沒有參加當天的八王議政朝會,就有點意味非凡了。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二、

那麼,三王爺胤祉究竟去了哪裡,他為什麼沒有參加朝會?

要想解釋清楚這件事,我們先看一下,老八胤禩因為什麼原因,又是在什麼契機下,決定發動八王議政逼宮的?

當時,因為田文鏡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時,得罪了河南的考生,於是鬧出了「罷考」事件。雖然後來這件事被弘曆給解了圍,但李紱卻不幹了,聯合一群清流彈劾田文鏡。到最後,雍正帝為了新政,一怒之下,砍了謝濟世陸生楠,並將李紱給罷免了。

再加上之前他還推行「旗人自種」,並親自下場耕田,一時間人人自危,正在釣魚的老九胤禟就講話了:

「天厭之,天厭之,這清流和旗人都讓他得罪光了,老十三也病入膏肓,他自己這個病看樣子也好不了了。」

末了,他突然一咬牙,對老八胤禩說:

八哥,是時候了,該怎麼干,您就交個底吧?」

老十胤誐也附和,是啊,只要八哥振臂一呼,立馬就能掀翻了他(雍正帝)那條船啊。連在一旁觀看他們釣魚的眾位官員們,也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怪不得八爺總讓我們等,原來就是等這一天啊。

隨後老八胤禩召集大家到屋子裡坐下,藉助大家的提議,做了總結髮言:

「蓄而不發,待其時也,現在,是時候了。」

至此,他第一次提出了「八王議政」,目的架空雍正帝,後面的所有策劃,都是圍繞這件事來的。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三、

為了實現「八王議政」,從而架空雍正帝的目的,老八胤禩決定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利用雍正帝身體不好,急於整頓旗務的心思,讓弘時去提議四大關外鐵帽子王進京共商旗務。

第二步,一旦雍正帝同意四大旗主王爺進京,那麼老八胤禩就能聯絡他們,以恢復祖製為由,突然提出「八王議政」,從而架空雍正帝。

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老八胤禩總結經驗得出一個結論。之前自己之所以總是失敗,就是因為只有人心和人事不行,還得有武備。也就是,必須控制兵權,才能迫使雍正帝妥協。

也就是說,老八胤禩發動「八王議政逼宮」的理論依據是恢復祖制,取消內閣軍機處,讓八個王爺跟皇上一起處理政事。如此一來,皇上的權力就被分散了,其他的八王便掌握了絕對權力。

所以,後來老八胤禩跟四大旗主王爺商討這件事的時候,其中一個關外王爺就說了:

「社稷為重,祖製為重,也不能皇上怎麼說,咱們就怎麼干啊?」

既然有個王爺提到了祖制,那老八胤禩順理成章,便將八王議政的祖制搬上了檯面。瞬間就獲得了其他人的支持和贊同,是啊,能讓自己的權力進一步擴大,換誰誰不願意?

至此,八爺黨團結一致,按照商議的結果,各司其職,各就各位,並按部就班去部署和落實工作去了。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四、

可是,說了這麼多,跟三王爺胤祉參不參加朝會有什麼關係,他又沒參與這幾個王爺的密謀,也不存在被八爺黨拉攏的可能性?

有關係!

我們再看八王議政逼宮的整個過程,老八胤禩是如何一步步將雍正帝逼上絕路的?

一開始,雍正帝在眾位王爺面前,興高采烈的宣傳自推行新政以來,大清的變化。說到高興處,他還放言,現場的王公大臣們隨便發言,言者無罪。

這下子好了,幾個關外旗主王爺抓到了機會,上來就給皇上潑冷水,不僅不說新政好,還讓皇上給個明話:

「這新政既然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反對?」

雖然中間也有新科狀元王文昭站出來反對,可惜被老九胤禟一句「你不過是滿人的一條狗」給氣得抽風倒地吐白沫了。

至此,雍正帝徹底被幾個關外王爺給壓制,他們是越說越氣,甚至搬出了祖制。說什麼滿人就是滿人,漢人就是漢人,當初老祖宗打天下靠的也是滿人。平定青海叛亂,你雍正帝不用滿人,偏用年羹堯這個漢人,現在後悔了吧?

「真是我們旗人不行了,還是朝廷現在的制度有問題?」

是啊,今兒改祖制,明兒又改,改來改去把老祖宗的制度都給改沒了,能不出問題嗎?

至此,他們終於提出了針對該問題的解決辦法,那就是旗務整頓,政務也得整頓。皇上還是皇上,但是得恢復「八旗議政」的祖制,這下皇上也輕鬆了。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五、

可以說,這麼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不僅在場的官員們全都拍手叫好,連雍正帝都懵圈了,還試探解釋:

「聖祖是一代明主,就是撤銷八王議政,那也是他老人家手裡做的事!」

可以說,雍正帝成功的進了老八胤禩為他精心準備的圈套之中,他越順着「八王議政」這條線解釋,就越解釋不清:

「究竟是聖祖錯了呢,還是朕有什麼失德的地方?」

最後急了,開始耍無賴,說什麼誰想當這個皇帝,就不妨站出來直說!見老八胤禩真就站出來了,雍正帝又怕了,直接制止其發話,並讓圖裡琛帶兩隊御林軍來,控制在場的大臣。

可惜,等到他發現不僅御林軍被接管了,連九門提督隆科多都「叛變」了之後,一下子癱倒在地,起不來了。

至此,老八胤禩也就直截了當的指出了雍正帝的問題所在,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首先,從人倫禮節上抨擊雍正帝,說他不孝,聖祖皇帝明明留下的大好江山,卻被你說成了搖搖欲墜,是何居心?

其次,你雍正帝用錯了年羹堯,導致區區一個青海叛亂就花了幾千萬兩銀子,還大部分被他貪污了,國庫怎麼可能不空虛?

你雍正帝又用了田文鏡,導致河南考生罷考,天下震驚,人心怎麼能不失?

你雍正帝硬是改祖訓,讓士紳當差,士紳納糧,搞得人心惶惶,政局怎麼能不亂?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六、

所以,出於對祖宗的江山社稷考慮,出於愛國的一片忠心,我們只能恢復祖制,恢復八王議政制度:

「皇上,讓大家出來共同的輔佐您,齊心協力,匡正缺失,治理天下,這有何不可呢?」

是啊,有何不可呢?

老八胤禩他們的如意算盤打得太好了,先是舉例說明新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從而引出雍正帝推行新政的不是。之所以他提出的新政不可行,除了違背祖制以外,也跟他的個人執政能力有關,比如用人方面。

既然雍正帝已經不能完全勝任這個皇上了,為了江山社稷考慮,就讓八位王爺一起輔佐他執政,治理天下。

當然,老八胤禩口中的八王,是指上三旗由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擔任旗主,下三旗則由老十三胤祥和那四位關外王爺擔任。

又由於老十三胤祥已經病入膏肓,雍正帝也將不久於人世,到那時,大清可就是其他七位王爺說的算了,就算弘時當上了皇帝,那也只能當傀儡。

以上便是老八胤禩整個架空雍正帝,架空皇權的過程,就算他不當皇上,也能通過控制傀儡皇帝,從而掌握大清至高無上的權力。

但是,他們的出發點一開始就錯了,因為「八王議政」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換句話說,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八王議政」。既然不存在,那麼老八胤禩他們喊着要恢復祖制,喊着要重新「八王議政」,也就成了一個偽概念。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七、

當在場的眾位王公大臣,甚至雍正帝都被「八王議政」這個概念給迷惑後,全場最有學問的張廷玉站了出來。

當然,如果新科狀元王文昭能再多堅持一會兒,不被老九胤禟罵抽抽兒的話,以他淵博的學識,估計也知道「八王議政」的來龍去脈。

原來,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八王議政」,最早的時候,努爾哈赤打算起兵反明,於是聯合了九位王,大家坐一起商議軍事。後來就演變成了,每遇到什麼重大事件,都會召集幾位重量級人物商討問題。

後來努爾哈赤拋棄原來的議事制度,創建了八旗制度,但是具體商討事情的人並不止八旗旗主。再後來,由於這項議事制度,既沒有形成固定的人員,也沒有具體的議事議程。再加上效率不高,不利於事權統一,且存在謀權篡位的風險,因此被摒棄。

康熙帝即位後,隨着鰲拜的被擒,這項議事制度徹底被拋棄。畢竟那時候漢臣對朝廷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也開始參與議事,為此便有了上書房。包括後面雍正帝成立的軍機處,其前身就是這個「八王議政」,因為他們的官方名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果然,經過張廷玉這麼一番解釋,在場的各位全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張廷玉還不滿足,直接頂到簡親王面前:

「簡親王爺,是不是這樣啊?」

簡親王掙扎了一下,表情十分複雜的認可了張廷玉的說法!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八、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老八胤禩也是參加過編纂《八旗通志》的皇子,他不會不明白「八王議政」是個偽命題。為什麼還敢用這個來裹挾四位關外王爺,以及以此作為依據去抨擊雍正帝呢?

就是因為他編纂過《八旗通志》,所以才從裏面找到了這麼點依據,並以此向皇上發難。

畢竟這件事已經過去近百年時間,「八王議政」也成了個傳說。別說那時候的人了,就算咱們現在,爆出某個「大瓜」,要是不儘快闢謠的話,也就成了傳說。傳說,傳說,一傳十,十傳百,真相也就沒人能搞清楚了。

事實上,這一招瞞天過海,老八胤禩確實用對了,因為在場的這些人,包括雍正帝在內,都信以為真。

老八胤禩就是利用雍正帝突然被打懵,搞不清真相的前提下,被逼無奈,上了他們的當。一旦雍正帝妥協了,那麼八王議政就不再是偽命題,反而成了真實存在的制度了。

對,你沒猜錯,我(楊角風)扯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讓大家更能理解,三王爺胤祉為什麼不能出現在會場?

很簡單!

對老八胤禩來講,他提出的「八王議政」,敢賭雍正帝不知道緣由,但不敢賭三王爺胤祉會裝糊塗。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康熙帝生的這麼多皇子,就老三胤祉的學問最高,當初老四胤禛去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他就說了:

「人人都說我皇三子養着文人清客吟風弄月,可誰又想着為我大清國留一點經國之大典,不朽之盛事呢?」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九、

而且,三王爺胤祉,也確實下了功夫,賣了力氣,不僅寫了一部《佩文韻府》,最後還編成一部萬卷書——《古今圖書集成》。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博覽全書的他,自然很清楚「八王議政」的由來,老八胤禩自然千方百計阻止他參加這次朝會,以免出現意外。

確實,張廷玉站出來反駁老八胤禩時,連雍正帝都不敢相信他是替自己說話。因為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雍正帝連兵權都沒了,已然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張廷玉不顧安危,敢站出來頂撞老八胤禩,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事情。當然,老八胤禩也有辦法反駁張廷玉,說他是害怕自己的軍機處大臣地位被八王取代,所以才故意這樣說。

但是,如果是三王爺胤祉提出來「八王議政」是個偽命題,老八胤禩又該如何對付呢?還能像對付張廷玉那樣,一條路走到黑,堅持自己的主見嗎?

畢竟四大旗主王爺到最後發現自己被騙了,也不再堅持「八王議政」了。

那麼,我們又怎麼敢肯定三王爺胤祉會支持雍正帝,替他辯駁呢?

也很簡單,因為自從雍正帝即位之後,三王爺胤祉都是帶頭下跪稱臣的:

隆科多宣讀詔書的時候,其他人還沒動靜,他先第一個跪下了;在康熙帝靈柩前,面對冊封太后烏雅氏,他同樣是第一個下跪的;甚至雍正帝第一次朝會時,他也是第一個帶頭下跪,稱臣討差事。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十、

而且,三王爺胤祉帶領的清流派,一向不跟老八胤禩他們同流合污,是一直作為獨立的力量屹立在朝堂之上。

老八胤禩為了把他們拉到自己的船上,又是舉薦張廷璐當主考官,又是帶頭去孫嘉誠靈位前祭拜,又是在百官彈劾田文鏡的時候,添油加醋。

為此,老九胤禟都說了,這一次清流派向田文鏡開炮,正是咱們拉攏他們的好機會:

「這可是個機會,我們可以利用他來爭取清流。」

當然,最終八爺黨的拉攏政策還是失敗了,三王爺胤祉雖然因為李紱的事,連御前免跪都被取消了,但終歸沒有倒向八爺黨。

畢竟這個人太謹慎,就怕雍正帝多想,連李紱彈劾田文鏡,他都覺得風險太大:

「巨來,你這官還沒有做通……四弟這個人我了解,小心把你打成朋黨!」

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八王議政逼宮失敗後,雍正帝還特意派他去抄老八胤禩家的原因所在。

可以這樣說,八王議政逼宮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三王爺胤祉這裡。一旦他當庭揭穿了老八胤禩的伎倆,四位旗主王爺也就自然沒了脾氣,畢竟他們也會權衡利弊的。一旦朝堂這邊陷入了僵局,就算老八胤禩控制了丰台大營,他也失去了參與政事的法理基礎,難免給扣上起兵造反的帽子。

一旦其他人得知自己的行為是謀反,那麼,將士們還敢跟着老八胤禩他們玩命嗎?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除了老八胤禩可能阻礙三王爺胤祉參加朝會外,雍正帝,以及三王爺自己也並不想參加這次朝會!

三王爺胤祉這麼聰明,也很清楚清流派被打斷脊樑後,下一步雍正帝會沖誰下手。這次四個旗主王爺進京,連一直生病在家不出門的老十三胤祥都擔心其中有詐,讀了這麼多年書的三王爺胤祉會不清楚其中的問題?

一旦三王爺胤祉參加了這次朝會,那麼作為在場的王爺里,級別最大,資格最高的他難免會被逼站隊。他歲數大了,窮極一生都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的,不管是站雍正帝還是站老八胤禩,都是一場豪賭,他賭不起。

說白了,因為李紱的事,他已經跟雍正帝撕破臉了,就算站他一邊,皇上也不知情,該怎麼治你,還是怎麼治你。

而站到老八胤禩一邊,對他又有什麼好處呢?

原本是王爺裏面最大的一個,到他那,反而要排到老九胤禟、老十胤誐,甚至老十四胤禵後面了,他圖啥呢?

雍正王朝:難怪老三胤祉沒參加朝會,原來他才是八王議政成敗關鍵 - 天天要聞

不過,話又說過來,八王議政逼宮本就是雍正帝為老八胤禩精心設下的圈套,你猜三王爺胤祉猜出來了沒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 天天要聞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能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

「空大最丟人」的3位英雄!呂布空大勉強可以原諒,他空大必須舉報在王者榮耀這款遊戲中,英雄們升到四級以後才能學習大招,大招作為英雄們的最後一個技能,往往都是最厲害的技能,所以我們在放大招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可千萬不能把大招放空了,本期來和大家盤點一下,王者里空大最丟人的3個英雄,呂布空大還能勉強原諒...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 天天要聞

列國鑒·美國 | 記者觀察:《美國內戰》是虛構大片,還是現實預警?

新華社洛杉磯6月18日電(記者高山)人們在街頭扭打,在建築內對射,用血與火對付同胞……這不是發生在戰火頻仍的中東或是非洲,而是好萊塢新片《美國內戰》所描繪的美國「不遠的將來」。2021年1月6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時任總統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國會外舉行示威遊行,部分示威者衝進國會大廈,與警方發生衝突,造成一人死...
有地理無天理 - 天天要聞

有地理無天理

宋代時,朱熹在浙江台州地方為推官,清廉明察。但是後來有一次,黃岩縣張、李兩姓爭一塊墳地,朱熹接到張、李爭地狀詞,各爭為己產,是張是李,一時難決。細閱張姓呈詞,說祖上置產的簿上有一行寫得明白,此地系某年某月所得,有界石一方,埋在地下。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 天天要聞

商業洞察 | 迅速躥紅的瑪麗珍鞋,會成為穿越商業周期的典型現象嗎?

在美國校園文化中,瑪麗珍鞋常常被稱為娃娃鞋或返校鞋,曾於 1902 年的美國漫畫《布朗小子》中出現,漫畫中的女主角瑪莉珍(Mary Jane)和男主角布朗一起穿上圓楦頭、腳背有系帶的低筒皮鞋。20 世紀 30 年代,這款鞋履成為搭配校服的經典鞋款。從常青藤風格中走出後,20 世紀 90 年代,瑪麗珍鞋經由搖滾主唱樂隊 Courtney ...
蘇州人養魚 - 天天要聞

蘇州人養魚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飯稻羹魚」來概括江南古人的美好生活,這魚是絕對不能少的。白米飯雖說是百味之本,但少了「魚」,沒了鮮氣,生活也就稱不上美好了。江南,水資源豐富,除了雄居全國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母親湖——太湖之外,河湖港汊密佈於轄區之內,為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 天天要聞

趣聊三國:什麼才是真正能跨越階層的機會

公元188年,益州刺史郤儉,因為橫徵暴斂,在當地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朝廷這邊還沒等處理他,他就被黃巾軍給辦了。益州是大漢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東漢朝廷很快就派了新的管理者去益州,這個新管理者的名字叫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