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2024年05月20日12:32:15 歷史 6203

抗日神劇,對於我們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存在。

曾幾何時,抗日神劇也是資本的「寵兒」,各路導演也是一部接着一部拍。

在觀眾們的吐槽聲中,抗日神劇的走向愈發離譜。

比如《雷霆戰將》里,戰場上的t台走秀;

《神槍》里見證子彈會拐彎的「槍斗術」科學奇蹟;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特別是《抗日奇俠》,手撕鬼子、「我爺爺9歲那年被日本人殺害」等雷人名場面,都是出自這部劇。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但隨着電視劇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的呼聲漸盛,抗日神劇逐漸銷聲匿跡。

反而近兩年在韓國,卻颳起了抗日神片的風潮。

比如去年的韓劇《九尾狐傳1938》,上演了一出狐仙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神仙戲碼」。

其中嬰兒躲子彈的一幕,更是讓人佩服編劇的腦洞,這一點上足以媲美國內的抗日神劇。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今年年初,又有一部抗日神片在韓國上映,直接鎖定韓國電影的年度票房冠軍。

這就是張在現導演的《破墓》。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影片上映一個月觀影人次超1500萬,而韓國的總人口也不過5000多萬。

也就是說,5個韓國人里至少有一個人看過《破墓》,聲勢之大連前段時間的《首爾之春》也難以企及。

海外票房也表現搶眼,4000萬美元的成績僅次於《寄生蟲》和《釜山行》。

和《九尾狐》一樣,《破墓》同樣不走尋常路。

它藉著恐怖片的皮囊,包裹了一個韓國本土的「手撕鬼子」的故事。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青石也在第一時間看了本片,看過後非常能明白為什麼能夠創下票房奇蹟。

它就像一道生猛的暗黑料理,以除鬼之名宣洩着日治時代的恥辱與憤怒,精準踩中韓國觀眾的情緒g點。

同樣是抗日,同樣是主旋律,韓國卻交出了一張我們想都沒想過的答卷。

01、

被祖先詛咒的家族

故事一開始,資深巫女花林和弟子奉吉前往美國,為一個姓朴的豪門世家驅鬼。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委託他們的是朴家目前的掌門人朴志勇,他們家族靠着爺爺攢下的基業發家致富,後來又舉家遷往美國。

雖然坐擁千萬財富,但死亡的陰影卻時刻籠罩着這個家族。

先是父親和大哥精神失常,大哥被送進精神病院後自殺;

朴志勇也是夢魘纏身,常常一閉眼就能聽到尖叫聲,甚至感覺有一雙手在使勁勒住他的脖子;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妻子懷的前兩個孩子也都先後流產,如今剛出生的小兒子又經常莫名哭泣,動用各種醫療手段也查不出原因。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花林預料到這件事不好辦,於是找來風水師金尚德和他的搭檔高榮根幫忙。

老江湖金尚德弄清情況後已然明了:這一家是被他爺爺的鬼魂纏上了。

但在詳細勘察墓穴後,金尚德感覺大事不妙。

首先,墓地位於山頂,在風水中是極其兇險的「至陰之地」;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其次,墓地附近有許多狐狸出沒,把墓位選在與墓穴相剋的狐狸巢穴周圍,更是不祥之兆。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他還注意到墓碑上竟然沒有刻名字,但朴志勇只是說因為盜墓活動猖獗,不寫名字就不會引起盜墓賊的注意。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金尚德看得出,朴志勇在有意隱瞞什麼。

之後的事情走向,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先是棺材被人打開,朴老爺子的亡魂開始向後代一一索命。

兒子、兒媳慘死家中,大孫子朴志勇更是直接被親爺爺扭斷了脖子。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生死攸關的時刻,眾人將老人的屍體火化,亡魂瞬間化為飛灰。

原以為一切到此結束,金尚德卻發現在原來放置棺材的墓地下,竟然還放着一口棺材。

更詭異的是,棺材是直立着埋在土中,外形粗糙醜陋,周身纏滿的鐵鏈更是讓人對裏面的事物毛骨悚然。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運送「豎棺」的過程中,一個身着日本武士服的亡魂衝破棺材現身,一場更為血腥的殺戮又要開始······

02、

看不見的,才是最可怕的

《破墓》不是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而是靠着半遮半掩,欲說還休的手法營造着詭異恐怖的氛圍。

比如片中一直沒有給出朴家祖父鬼魂的清晰面貌,只是通過各種反光性物體的鏡像,不斷暗示它的存在。

當朴家祖父的鬼魂附身於奉吉時,高榮根從窗戶的反射上,看到了身着日本軍服的鬼魂;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當朴志勇不慎把祖父鬼魂放進房間,他從天花板玻璃的倒影中,看到鬼魂就在身邊。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夜色深沉,燈光昏暗,鬼魂在半明半暗中若隱若現,驚悚指數直線飆升。

再如日本鬼魂的登場,也是以「無形之軀」勾起觀眾對鬼魂的想像。

猩紅色的燈光下,一隻巨掌將人開膛破肚;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沉重的腳步聲駐足門外,一個穿着日本鎧甲的巨人身影停在門前,浸滿血的腳掌觸目驚心。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這種讓人頭皮發麻的畏懼感,反而在日本鬼魂顯現實體後不再強烈,轉而演變成赤裸裸的人鬼大亂斗。

就像之前有人總結的恐怖片定律:

看不見的,往往才更駭人。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另外,各種玄乎其玄的民俗儀式陰陽之術,也讓人沉浸到奇門遁甲的詭譎。

比如花林為破墓開棺進行的轉運儀式。

首先,把五頭作為貢品的豬和五個屬豬的人綁定,讓他們負責開墓,這樣祖先的怨念就可以轉到豬的身上。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接着,精通薩滿巫術的花林開始跳大神,請神附體,驅鬼念咒。

一時間鑼鼓喧天,經文齊誦,墓主的長孫朴志勇拿着鐵鍬,大喊「破墓」後在墳頭敲擊三下,工人開始破墓掘土。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陰陽風水秘術的輪番上演。

金尚德破墓前,通過「吃土」感知墓穴的吉凶禍福;

為了防止惡鬼逃出,在棺材周圍用糯米和馬血設下結界;

還有招魂附體、用動物替自己受死等法術,各種「陰間民俗文化」讓人大開眼界。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中國玄學文化耳濡目染的影響。

像是觀山看穴之術,臉上所寫的佛經漢字,與日本鬼對抗時用的五行相剋原理,無不是對中國神鬼習俗的化用。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導演用各種真實可感的民俗怪談,構建起一個充滿「中式恐怖」的奇詭世界。

03、一部恐怖片,半部血淚史

看過表層「人鬼相殺」的刺激戲碼後,我們有必要了解影片深層的民族歷史表達。

1910年,日本佔領朝鮮,在朝鮮建立總督府,自此開始了長達35年的殖民統治。

摧毀本土的文化傳統,普及日本的文化和語言,將朝鮮人徹底變成日本帝國主義的奴隸。

不僅如此,日本還在朝鮮半島的各處風水寶地埋下鋼樁,破壞朝鮮民族的「龍脈」,勢必讓朝鮮民族永世不得翻身。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在此之前,《軍艦島》《鬼鄉》等韓國電影,都曾正面展現日治時代朝鮮人民的鬥爭。

而《破墓》是第一次用鬼片的形式,去講述那段屈辱的歷史。

其實在《破墓》的前半部分,就已經在各處埋下了歷史傷疤的種子。

電影一開始,花林在飛機上被空姐當成了日本人後,強調自己的韓國人身份。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還有朴志勇一開始對家族歷史避而不談,而且不讓開棺驗骨,直接整個拿去火葬。

原因就在於,日本殖民時期,他的爺爺勾結日本人出賣國家,成為日偽政府的高官。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也是因此,朴家才能攢下巨額財富,成為日後發家的資本。

爺爺是家族興盛的奠基人,但更是子孫們難以啟齒的恥辱。

片中還有一場戲,直接把矛盾對準日佔時期的殖民荼毒。

在朴志勇被爺爺附身後,他面朝窗外,舉手行軍禮,口中大喊日軍侵略的口號。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朴志勇注視行禮之處,就是曾經的朝鮮總督府,1995年被當時的總統金泳三下令拆除。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此外,被附身的朴志勇還不斷重複着一句話:

狐狸砍斷了老虎的腰。

這裡的老虎,指的是外形酷似卧虎的朝鮮半島;

這裡的狐狸,是日本的陰陽師奇順愛(日文發音就是「狐狸」);

而這個埋葬着雙棺的墓地,正處於朝鮮半島的腰部。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隱藏在朴家祖父棺材下的豎棺,正是殖民者在龍脈處打下的鐵樁。

陰陽師利用朴的墳墓,將忠心耿耿的「朝奸」屍體與鐵樁進行疊葬;

日本武士的亡魂,其實就是鐵樁的載體,是陰陽師特意安排守護鐵樁的「肉盾」。

包括墓地里的日本妖怪「濡女」,也是陰陽師放置於此守護墓地的。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正是前面種種細節的鋪墊,才讓後面主角團暴捶日本鬼變得更有情緒煽動力。

一部恐怖片,半部殖民史,儘管後半段的「抗日」稍顯割裂,但卻把電影從「捉鬼」上升到「家國」的宏大格局。

04、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還是被韓國人「借」走了

作為宗教大國,韓國一直對涉及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的電影斗情有獨鍾。

像是前幾年的《哭聲》,還有《破墓》導演的上一部恐怖片《娑婆訶》,都是票房年度前十的爆款。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再加上《破墓》還融入了韓國人的民族史,主旋律價值直接拉滿,想不火都難。

截至目前,影片評分維持在6.8左右,中規中矩的分數背後各種差評也接踵而來。

觀眾的差評主要集中在這兩點:

一是劇情上的硬傷。

比如花林奶奶的魂魄,一直守護着花林,但在片中卻相當沒有存在感。

即便是花林與日本鬼正面遭遇時,奶奶也只是亮個相,沒展現出應有的戰鬥力。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這個對於女主如此重要的人物,卻在片中沒有任何發揮的餘地,實在是一處敗筆。

還有日本武士的鬼魂,前期把他渲染的五毒不侵,戰鬥力超猛。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到頭來金尚德用所謂「濕木克火」的五行說,兩下子劈死鬼魂,前面的渲染成了紙老虎式的噱頭。

二是對中國民俗文化照貓畫虎的模仿和挪用。

《破墓》中運用了大量陰陽五行等中式玄學。

聽起來好像非常酷炫,但看過後很多中國觀眾卻難掩失望:

豎棺,糯米,馬血,不就是林正英玩剩下的嗎?

包括對於五行、風水的認知,都只是取其表而未能深入其里,只是停留在「外國人聊中國玄學」這一層面。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包括一些韓國觀眾看過電影后,效仿片中角色,也在臉上寫下漢字玩梗。

這也招來不少國內網友的嘲諷:不知道在臉上寫字,是古代囚犯的「專屬特權」嗎?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五行相剋,陰陽相生,這些原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資源,卻被韓國電影活學活用了。

這也是青石感到最可惜的地方。

因為種種原因,國產片很難光明正大的拍這些玄學,最多也就是《鬼吹燈》的程度。

但在娛樂工廠的韓國,卻能化用這些元素,拍出一部火爆全球的愛國主義教育片,不得不說有兩把刷子。

可惜,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被這部韓國「抗日神片」給活學活用了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歷史在很多人眼裡或許不再重要。

但「勿忘國恥」四個字,卻是每一個中國人在任何時代應該銘記的。

青石電影|商周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春秋篇—論生死管鮑之交30 - 天天要聞

春秋篇—論生死管鮑之交30

王室衰落,諸侯征伐,英雄五霸鬧春秋。三家分晉,列國爭強,戰國七雄分天下。今日我們說齊國。主要人物:管仲、鮑叔牙先前管至父為收買人心,向公孫無知推薦了管仲。此人生得相貌偉岸,精神俊爽,有經天緯地之才。管仲有一摯友名鮑叔牙,二人同去行商,到分金
老債王格羅斯本周衝擊美國郵票拍賣紀錄 原因:年輕人不玩了 - 天天要聞

老債王格羅斯本周衝擊美國郵票拍賣紀錄 原因:年輕人不玩了

財聯社6月11日訊(編輯 史正丞)曾被喻為美國「債券之王」的知名基金經理比爾·格羅斯(本名叫威廉·韓特·格羅斯)將在本周舉行一場盛大的郵票收藏拍賣,有望將美國的郵票拍賣價格紀錄翻一倍有餘。在被問及為何要把珍貴的收藏投入拍賣市場時,老債王直言不諱地表示:現在的小孩已經不玩郵票了。衝擊美國郵票價格紀錄受到家...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間煙火氣,我們曾經的生活是這樣的 - 天天要聞

八十年代的南昌人間煙火氣,我們曾經的生活是這樣的

這裡是八十年代的南昌百貨大樓內部的照片,你還記得自己小時候去百貨大樓買東西時的樣子嗎?這裡是八十年代南昌電視機廠生產調試線,當時誰家要是能有一台這樣的電視機,那是很了不起的,四十多年後的我們現在幾乎不再看電視了。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 天天要聞

知縣屢次遭到上級為難,皇帝得知這件事後,最後將知縣連升數級

清朝時期,一知縣總被上級打壓,根本無法出頭。不僅如此,他還總是被人陷害。但即便被人欺壓,他也從沒有屈服過。當乾隆得知這背後的真相後,直接「出擊」,將這名被「欺負」的官員連升數級。直接高過了曾經欺負他的官員。實在解氣!這名官員為何總是被欺負?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 天天要聞

縱覽熱點|「辛追夫人」數字形象被網友質疑是復原專家按自己面容復刻,湖南博物院:已關注到網上討論,感覺可笑

製作/王悅 縱覽新聞見習記者 尹鑫  記者 尹鳴 近日,湖南博物院首次公開發佈「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但有部分網友稱,「辛追夫人」的面容尤其是鼻子與主導該項目的中國顱面復原專家袁中標極為相似,懷疑專家是按照自己面容對「辛追夫人」的面容進行的復原。11日上午,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 天天要聞

河北山海關:「百年山橋」道岔生產忙

近日,隨着國內一些重要鐵路及地鐵項目有序推進,承接鐵路道岔生產任務的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工人們正保質保量加緊生產,助力中國鐵路交通建設。中鐵山橋始創於1894年,生產的道岔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6月11日,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