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來浦美享受多種打開方式

2024年05月19日13:01:53 歷史 7929

新民晚報訊(記者 宋寧華)「我已經來參觀過正在展出的普拉多博物館展品,這次聽說有專家的講座,又趕緊報名參加,可以深入理解展品的背景的特色。」昨天,白領黃青蘭在聽完復旦大學教授馬凌的講座後,感覺受益匪淺。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浦東美術館特別推出一系列限定活動,不僅有專業的講座,限量光柵票根、印章限時返場、「百年狂想」手賬工作坊等活動兼具創新性、學術性和互動性,讓觀眾們沉浸式體驗藝術之美。

國際博物館日,來浦美享受多種打開方式 - 天天要聞

圖說:浦東美術館特別推出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新民晚報記者宋寧華 攝

光輝時代背後的故事

「探戈來自西班牙。西班牙是個窮地方,初發現美洲殖民地的時候大闊過⼀陣,闊得荒唐閃爍,⼀船⼀船的金銀寶貝往家裡運。很快地又敗落下來,過往的華美只留下⼀點累贅的回憶……他們的跳舞帶⼀點凄涼的酒意,可是心裏發空,再也灌不醉自己,行動還是有許多虛文,許多講究。永遠是循規蹈矩拉長了的進攻迴避,半推半就,⼀放⼀收的拉鋸戰,有禮貌的淫蕩……」一段來自張愛玲的話,開啟了「光輝時代」講座的西班牙主題,也讓觀眾們對正在舉行的「光輝時代:普拉多博物館中的西班牙往事」展覽展品更增添的好奇和興趣。

復旦大學教授馬凌從歷史角度介紹西班牙光輝時代的文化背景,從風格角度討論弗萊芒畫派和威尼斯畫派在西班牙的融匯,從圖像細節回顧西方與東方的相遇。在講座結束前的互動環節,讀者們還圍繞西班牙藝術的歷史背景、藝術特色、如何鑒賞黃金年代的西班牙作品等方面展開討論。

美術館的多種打開方式

走出講座報告廳,美術館裏各種限時活動也風生水起。來浦東美術館,不僅僅可以欣賞到一流的展品,各種新穎的「打開方式」也讓觀眾興緻盎然。

在浦美活動區,從落地玻璃的映射下,窗外正是東方明珠等陸家嘴的美景。活動區里,近20名「大小朋友」不分年齡,不分是否有藝術特長和背景,網上「秒殺」名額參加「百年狂想」手賬工作坊。原來,浦東美術館攜手九口山,邀請插畫師「毛老師」分享拼貼手賬玩法。搭配「百年狂想」素材包,觀眾們可以在現場親自參與diy,探索手賬和藝術的更多可能。

「敲章族」也有福了。5月18日至5月19日,浦美開館以來,首次推出19款印章一起限時返場。不少觀眾排隊來到這裡打卡。map印章從美術館建築和展覽中汲取設計靈感,涵蓋套色印章和展覽限定章等,深受觀眾喜愛。其中,有的印章需要精心蓋6次才能組成一個完美的浦東美術館造型,尤其受到觀眾歡迎。

「會動的門票」你見過嗎?5月18日當天,購票進館參觀的前1000位觀眾,可以獲得限定版518國際博物館日map紀念光柵票根1張,如此浪漫又有趣的儀式感,讓不少觀眾愛不釋手。

浦東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美術館不僅是藝術收藏與展出的重要場域,也是都市人幸福棲居的「公共會客廳」。相比傳統的美術館建築,浦東美術館作為文化地標,從設計之初就希望突破人和藝術的邊界,拉近人和藝術的距離。人們來到美術館不只為參觀展覽,還可以獲取更為開放的藝術體驗和更豐富多樣的活動體驗。以此形成藝術街區效應,打造與陸家嘴金融城相匹配的世界級美術館,為上海提升文化軟實力做出積更大貢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 天天要聞

一夜之間,歐洲大變天

比利時首相辭職,法國總統馬克龍解散議會,德國總理肖爾茨更是創下記錄的慘敗,如今整個歐洲都在右轉。 今年是大選之年,全球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會在今年投下關鍵一票,這也必將決定未來數年的世....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 天天要聞

中山公園促成近代北京皇宮禁苑相繼開放,專家回顧背後百餘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園對公眾開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園在來今雨軒舉辦深度人文對話活動「到公園去——從1914年到2024年」。國內著名文化學者、園林專家、京味作家和公園管理者就北京公園早期的功能與地位、北京公園的未來發展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來今雨軒講堂於當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壇廟轉向市民公園 中山公園開放有...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