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2024年03月14日15:55:40 歷史 1032

引言

印度,現在地球上的一個區域性大國,總是發生一些奇葩事,而在現代印度出現之前,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不是一個國家的名字,曾經的南亞次大陸是一大堆國家的聚集地,強大的有莫卧兒帝國,弱小的有各種土邦國,還是英國在印度建立起了殖民統治以後,才將一眾國家捏合成了一個統一的聯合體。

而在殖民印度的過程當中,英國殖民者不得不對各地印度人的傳統習俗和文化進行各種取締和更改,其中最為有名的一項舉措就是廢除了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1817年,當英國的統治力量在印度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蔓延開來時,英國人不但為印度人帶來了新的政治體制,也接觸到了許多當地獨特的社會習俗。在這些習俗中,有一個特別引起了他們的注意——那就是一些印度有錢男人死後,其妻子會被安排殉葬。這種殉葬有的是自願,但更多的則是被整個社會文化所逼迫的可憐人。當時每天平均有2個寡婦被燒,光是1819年孟加拉邦有統計的,就有839名寡婦殉夫——當然,大部分是被迫的。

在葬禮當天,殉葬者必須要穿上當新娘的全套盛裝,坐上柴堆,然後點火焚燒。如果死者多妻,則只有正妻才配與丈夫合葬,其餘妻子要單獨自焚。相關的情形,在世界著名名著《八十天環遊世界》中有所描述。說是有一個年輕女子艾娥達,她被迫跟當地一個老土王結婚,結果婚後剛滿3個月,她就成了寡婦。土王的親屬認為她活在世上將無法履行做妻子的職責,所以決定要她殉葬。根據印度教教義,婦女的本分是結婚生育,操持家務,侍奉尊長,聽命於丈夫。守貞節被視為印度婦女至高無上的美德。什麼都可以失去,惟獨貞節不能失去,所以寡婦不能改嫁。妻子是相對丈夫而言的,丈夫走了,妻子還留着幹嘛?正是出於這樣一種理念,很多寡婦或被迫或自願尾隨亡夫而去。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環遊地球八十天》:從火葬堆上救下的新娘

這種寡婦殉葬習俗在印度源遠流長,幾乎可以說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羅摩的妻子悉多曾被魔王所俘虜,後雖被救回,羅摩卻懷疑她失貞,悉多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投入火中以示清白,最後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

因此,寡婦殉葬對於當時的印度人來說,這是一種表達對死者的敬仰和懷念的方式,殉葬的婦女也能夠因此在來世或是「某個地方」過上更好的生活。印度的《摩奴法典》也規定:寡婦禁止再嫁,女子一旦死了丈夫,也等於喪失了基本做人的權利。在他們看來,死者的妻子在其葬禮上隨之殉葬,是對丈夫最深情的告別,也是她對丈夫的忠誠和愛的最高體現。

但是顯然這種習俗卻顯得異常殘酷和不可理解,當時的英國人就極其難以接受,想像一下,那些被選中的妻子,在丈夫離世後,面臨著生與死的選擇。她們不僅要承受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還要被迫走上殉葬之路。在這個過程中,她們要忍受着身體被火焰吞噬的痛苦,以及周圍人的冷漠和麻木,這無疑是一種極其殘酷和無人道的做法。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然而,對於當時的印度人來說,這種習俗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們相信,通過殉葬,死者的靈魂可以得到安息,而活着的人也可以因此得到救贖和凈化。梵語中甚至有一個詞——"薩蒂"(sati),專門稱讚這樣的婦女,一個寡婦若能被這個詞所指稱,是一生的光榮。這個詞語來源自印度教神話中,傳說濕婆的第一任妻子薩蒂,曾因為丈夫受到諸神嘲笑,當眾投火自盡來捍衛丈夫尊嚴,後來其實際被印度教拿來作為了寡婦殉葬制的理論支撐。

這種信念在印度社會中根深蒂固,幾乎成為了一種印度教信仰,整個社會都一直秉持着這種習俗。

但英國人實在是無法接受,終於這事被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總督威廉·本廷克勛爵所知曉了,開始運用影響力開始取締這種寡婦殉葬制,但效果並不大,直到1829年,忍無可忍的威廉·本廷克勛爵直接宣布殉葬非法。

隨着英國人的介入,印度本土勢力坐不住了,一些印度宗教領袖和社會組織紛紛出來站台,與英國人的禁令抗爭,他們的理由是:寡婦殉葬制是我們印度教的傳統,你們英國人必須要尊重我們的宗教和傳統,不僅如此,這些人還組織許多人上街示威遊行,甚至很多愚昧的印度婦女也一同上街示威遊行,因為她們將英國的禁令看做是惡法,認為是剝奪了自己通過殉夫來前往更好來生的權利。

面對印度人的群情激憤,威廉·本廷克勛爵不得不妥協。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但是他的妥協和退讓卻讓所有印度人都傻眼了,因為威廉·本廷克勛爵雖然宣布尊重印度教傳統,但是卻說了另一句話,那就是我尊重你們的傳統,你們大可以繼續殉葬寡婦,這是你們印度教的文化,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但是你們印度人也應該尊重英國人的文化和習俗,正好我們這兒也有一個習俗,就是誰組織燒寡婦,政府就依法弔死誰。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結果這話一出,印度的寡婦殉葬情況頓時為之一止,因為印度教的那些宗教領袖並不想死,只能咬牙停止了寡婦殉葬制,不過由於這種文化的根深蒂固,後來一直到很久之後,這種寡婦殉葬制都沒有完全絕跡,甚至在現代印度的某些偏遠農村裡依然存在,婦女組織工作者莎麗尼·波斯說,寡婦殉葬在北方邦班德地區非常普遍,每隔一兩年就有這方面的報道,而報道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但是綜合來看其規模和影響已經比從前小了太多太多,這算是英國人在印度做的為數不多的好事之一了。

印度曾經的頑疾——寡婦殉葬制,怎麼被英國總督一招解決?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 天天要聞

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即便富士山炸了也不能收留日本人!

巴勒斯坦的悲劇:從家園到流離失所在中東那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巴勒斯坦曾是橄欖樹搖曳的家園。然而,20世紀初,歷史的車輪碾碎了這裡的寧靜。1917年,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承諾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一戰後,英國接管巴勒斯坦,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 天天要聞

安徽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被「雙開」

根據安徽省紀委監委消息,日前,經中共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紀委監委對銅陵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務副市長何田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何田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辜負組織培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接受旅遊活動安排,在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違背組織要求,在組織函詢...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 天天要聞

1963年,巴鐵歸還我國5310平方公里,喀喇走廊有多重要?

1963年3月2日,《中巴邊界協定》簽署,巴基斯坦將約5310平方公里的喀喇崑崙走廊土地歸還中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在和平談判中實現的領土回歸。這片土地不大不小,但它的位置非同尋常。它是古絲綢之路西出崑崙的咽喉,是新疆直通克什米爾、聯通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 天天要聞

皇帝的女兒也愁嫁?揭秘古代公主婚姻背後的權力困局

在古代,「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這句話幾乎是金科玉律。然而,真實的歷史卻揭開了這層華麗的面紗:從東晉到明清,無數金枝玉葉在婚姻中嘗盡苦澀。她們或是被政治聯姻捆綁,或是因制度缺陷淪為犧牲品,甚至有人至死未能體會夫妻之愛。這些故事背後,折射出的是
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隆重舉行 鐵凝巴特爾王忠林李殿勛張志軍林中森等出席 孫偉主持 - 天天要聞

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隆重舉行 鐵凝巴特爾王忠林李殿勛張志軍林中森等出席 孫偉主持

共拜始祖炎帝神農 祈福華夏兒女幸福安康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隆重舉行 鐵凝巴特爾王忠林李殿勛張志軍林中森等出席 孫偉主持烈山問祖,華夏鑄魂。5月23日,農曆四月廿六炎帝華誕,乙巳年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隨州市炎帝故里隆重舉行。海內外中華兒女共拜人文始祖炎帝神農,共同追思先祖功績、追尋文化根脈、增進血脈認同,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