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2024年03月02日16:35:14 歷史 1593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鄧穎超和李鵬

1941年,鄧穎超和李鵬在重慶紅岩村拍下一張合影。照片中,鄧穎超穿着得體的衣服,留着短髮,面容中透露出幹練。只見她身體微傾,伸出左手一把摟住身邊的少年,給人感覺無比的溫暖。

如果對鄧穎超生平不太了解,初次看到這張照片,很多人會誤以為兩人是母子關係。事實上,照片中的少年就是後來的李鵬總理(1988年4月至1998年3月任國務院總理),當時年僅13歲。雖然兩人不是母子,但兩人關係卻勝似母子,一度傳為佳話。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鄧穎超和李鵬等孩子合影

關於跟周總理、鄧穎超的關係,李鵬曾在《李鵬回憶錄(1928-1983)》中專門解釋過,「周總理、鄧媽媽與我的關係,就是老同志與烈士後代的關係。有人傳說我是周總理的養子,這是不正確的,因為周總理、鄧媽媽關心的烈士子女,不止我一個,他們同樣關心愛護其他戰友的子女。我們都稱他們周伯伯、鄧媽媽。」

李鵬,祖籍四川成都,1928年出生於上海一個革命家庭。李鵬父親李碩勛很了不起,他曾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省委軍委書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省委軍委書記、省委代理書記;母親趙君陶,是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周總理留法同學趙世炎的妹妹。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李碩勛夫婦

然而,1931年李碩勛在海南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年僅28歲。父親犧牲時,李鵬只有3歲,他跟鄧穎超第一次見面是在四川。1939年6月,正在四川省立實驗小學上學的李鵬,當時他因日軍空襲成都頭部受傷。突然有一天,李鵬從接到家裡的消息,說是家中來了很多人。

李鵬立即趕回家中,才知道來人是鄧穎超,她正在跟母親聊天。看到李鵬回來了,鄧穎超笑着說:「蘭蘭(李鵬小名),你都長這麼高了。」看到李鵬頭部受傷,鄧穎超認為他呆在成都不安全,於是提議將他帶到重慶第三保育院治療,當時他母親趙君陶也在那裡工作。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李鵬

李鵬在回憶錄中寫道:「這樣,我就跟隨鄧穎超由成都趕赴重慶。我們坐的是一輛華僑捐贈的救護車,和現在的越野車差不多。她帶着我經過內江,在那裡住了一晚,次日抵達重慶。鄧穎超先把我帶到曾家岩周公館。」

李鵬還寫道:「因為周恩來已經到延安去了,所以鄧媽媽就把我安置在她的房間里,和她一起吃,一起住。她還為我請了醫生,給我做了檢查,換了葯,我的傷口也在逐漸癒合。」就是在重慶生活期間,鄧穎超和李鵬拍下這張合影。

周總理也無比關心李鵬的學習生活。有一次,周總理讓李鵬念《新華日報》中的一篇社論,李鵬很流利地念了一遍,後再讓他講一講這篇社論的要點。當李鵬根據自己的理解,將社論中的觀點總結出來,周總理一聽大加讚賞,此後他多次指導李鵬學習。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鄧穎超和李鵬夫婦

鄧穎超和周總理一生沒有孩子,可兩人都很喜歡孩子,我們能看到他們跟很多孩子的合影。1925年8月,周總理和鄧穎超在廣州結婚,從此兩人開啟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做夫妻、做戰友的光輝歲月。

儘管自己沒有孩子,可周總理和鄧穎超以博大的愛,收養了很多孩子,包括烈士遺孤、社會遺孤以及他們親屬的孩子。比如養女孫維世生病後,鄧穎超第一時間去醫院探望。回去後,鄧穎超還不放心,便立即給孫維世寫信:

「親愛的閨女—維世:匆促地看了你,未能盡所欲言。回來後總覺得不能釋懷!說真的,在你的病未痊癒之前,我是不能放心的!親愛的維世!你必須認識你所害的病的性質——慢性消耗病,還可能引起併發症。」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和鄧穎超

有人曾這樣評價,當伴侶,鄧穎超善盡為妻之責;做母親,鄧穎超傾盡姆媽之能。她無私,卻潤澤山河一片;她無後,卻養育孤困一群。對於這一點,李鵬完全能感同身受,而鄧穎超臨終時的場景更是催人淚下。

長期在周總理、鄧穎超身邊擔任秘書的趙煒就多次透露了一件事,1992年7月10日晚李鵬和夫人朱琳到來到醫院看望病重的鄧穎超,這時鄧穎超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趙煒便彎下腰在鄧穎超耳邊報告,鄧穎超用幾乎聽不見的聲音說:「李鵬……」

41年,李鵬和鄧穎超罕見合影,那年他13歲,稱呼鄧穎超「鄧媽媽」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和鄧穎超

1992年7月11日,鄧穎超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從此,鄧穎超的名字與周總理的名字一起,永遠銘刻在人民群眾的心中!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民國將領之川軍夏首勛 - 天天要聞

民國將領之川軍夏首勛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劉湘和劉文輝這對叔侄爆發了「二劉之戰」,這場戰爭也是民國四川境內最大的內戰,最終劉湘取得勝利,坐上「四川王」寶座。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 天天要聞

吐蕃攻陷長安與代宗出逃始末

安史之亂(755—763年)後,唐朝國力大損,西北邊防空虛,吐蕃趁機大舉東侵,最終於763年攻陷長安,迫使唐代宗李豫倉皇出逃。這一事件不僅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標誌性轉折,也暴露了唐廷內政與軍事的深層危機。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 天天要聞

回紇與安史之亂:雪中送炭背後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亂這場決定唐朝命運的內戰中,回紇(後稱回鶻)的介入如同一把雙刃劍——其精銳騎兵為唐廷提供了關鍵戰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後都暗含高昂代價。 從洛陽城的劫掠到「絹馬貿易」的壓榨,回紇的參與深刻暴露了唐王朝的虛弱,也埋下了中晚唐財政崩潰的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有個家發鎮,是以志願軍特等功臣李家發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發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70多年過去了,李家發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進李家發烈士曾經所在的部隊,在哥哥的營房裡,與記憶中那個保家衛國的身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前段時間,總台記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聞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1914年謝閣蘭拍攝的高頤闕照片部分截圖高君頌碑 1914年網絡圖 碑拓印目前國內歷史上對雅安漢闕拍攝(研究)較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