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秦國打敗六國,最終兼并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王朝,開啟了華夏統一的新篇章。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新形式的王朝最終卻二世而亡。
在這個王朝滅亡的關鍵節點上,有人發揮了獨特的關鍵作用,而他的選擇早已註定,這個人就是趙高。
1.趙高出身
趙高嬴姓,趙氏,至於趙高的出身,則有多種說法。其中之一說趙高是趙國宗族遠支,自閹入宮是為趙國復仇。
不過我覺得不太靠譜,不說宮刑在這年代是多麼嚴重的罪行,死亡率有多高,單單入宮這一項都不好進,畢竟秦國處處都是規則。
另外一種說法是趙高是秦宗室遠親說,我覺得這種說法更靠譜一點。
秦始皇滅六國,拉了那麼多仇恨,經常被刺殺,只有本國或同宗的人才可能得到他的信任,能夠進宮離他更近一些,更何況後來秦始皇還對趙高很寵信。
趙高的母親懷他時因犯罪而受到刑罰,身體殘缺之後被送進隱宮,趙高和他的兄弟就出生在這裡。
至於趙高是否殘缺之人,也有爭論。否認的一方認為,隱宮類似於現在的勞教場所,所以不會進行閹割,宦也是指在宮中為官。
而認為是殘缺之人的一方,則是以漢朝時代的看法,以及當初嫪毐私通趙太后對秦始皇影響來反駁。
我個人認為趙高不是殘缺之人,我認同隱宮類似於勞教場所,區別在於是為宮中服務,這種服務是政府架構,不同於後宮居住之所的。
而像趙高這種罪人所生下的子女很可能也自動被歸為這一籍,為了以後更好服務皇帝,宮中應該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培訓。
不過雖然趙高不像後世太監那樣身體殘缺,但是處於秦王朝的宮中,肯定會受到各種規則的限制,這就會讓人很壓抑。
此外,在宮中的好處還在於離秦始皇很近,如果表現好被秦始皇看中,那麼可能就會一步登天,自己家的刑罰也可能會免去,這也導致他們這些人競爭會很大,而且無所不用其極。
這段經歷對趙高來說影響是最大,所以趙高非常勤奮,努力學習,最終學有所成,被秦始皇看中。
2.趙高犯罪
趙高身處宮中學會了察言觀色,也學會了逢迎獻媚,所以很快秦始皇就聽說他為人勤奮,又精通法律。
秦始皇對其進行考察之後,非常滿意,於是就提拔他作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將自己的小兒子胡亥交給他,讓他教習判案斷獄。
胡亥對於趙高來說遠遠比秦始皇容易糊弄,在趙高的刻意獻媚之下,很快就贏得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
有了秦始皇的賞識以及胡亥的信任之後,趙高有點驕傲了,很快他就跌了一個大跟頭,犯下了重罪。
秦始皇就讓他賞識的另一個人蒙毅依法懲治他,蒙毅不敢違反法律,最終判定剝奪趙高的官職,判處死罪。
趙高巧言令色,抓住法律中的漏洞,再加上秦始皇欣賞他的才華,最終赦免了他的死罪,並恢復了他的官職。
我覺得蒙毅不是不懂秦始皇的心思,而是他要慎獨,不能與秦始皇身邊的人有恩情,不然秦始皇肯定不放心。
蒙毅的做法是對的,不然蒙恬就不會深得秦始皇的信任,讓他掌握秦朝的軍隊。當然如果能夠有點仇恨,讓秦始皇中間調和,甚至讓秦始皇施恩於下,那就更好了,這就是帝王之術。
這件事對趙高的影響也是很大的,特別是此事之後趙高與蒙毅之間的仇恨越來越深,也直接推動了歷史的走向。
3.結束
我們都知道秦朝滅亡的直接導火索在於趙高在秦始皇死後篡改遺詔,並殺死蒙氏兄弟和長公子扶蘇,扶持胡亥繼位。
從客觀的歷史角度看,趙高這種行為是無恥的。但是從趙高個人來說,感情上趙高從小在宮中的遭遇讓他對秦王朝不滿,理性上一旦扶蘇繼位,蒙毅就會對他攻算,他就會被殺,這是他能為自己做的最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