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耿飈長女的資產被封,她去美國前立誓:三年後我會橫着走

2024年01月02日16:50:03 歷史 1458

1978年12月,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鄭重提出實行對外開放政策,至此這一年也被稱作改革開放元年。

自此之後,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各行各業都展現出了久違的欣欣向榮。但令人痛心的是,腐敗問題也隨之出現。

很多黨的高級領導幹部及其配偶和子女,在金錢的腐蝕之下迅速墮落。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高幹子弟,更是藉助父輩的權勢做起了「官倒」。

有一部分領導幹部在子女經商問題上,不僅採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甚至還成為了他們的「保護傘」。

某些高幹子弟的墮落行為,迅速在社會上激起了很大的民怨。為了嚴厲打擊這股不正之風並平息民怨,鄧小平提出: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貪腐,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1986年,中央下發了一份關於堅決制止高幹子女經商的文件,並且下達了最後通牒,限期於1989年9月1日前完全退出。

在這份文件下發之後,很多高幹子女紛紛退出商界。其中,副國級幹部耿飈的女兒耿瑩,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當口,她的資產幾乎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1986年耿飈長女的資產被封,她去美國前立誓:三年後我會橫着走 - 天天要聞

1987年,48歲的耿瑩不顧父母勸阻,執意要去美國闖蕩。臨行之前,這個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骨子裡十分倔強的女人,說出了一句豪言壯語。

「你們相信我,只需要給我3年時間,那時候如果我還沒餓死,就一定會在美國橫着走!」當時,包括耿瑩的親屬和朋友在內,都認為她這是因為受了刺激說胡話。

事實上對於了解耿瑩的人而言,一定會十分相信她的實力,畢竟在這個出生在湖南醴陵的湘妹子,骨子裡天生就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才是她的真性情。

耿瑩的父母是在抗戰時期在一起的,她出生之時正處於抗戰最關鍵的時刻,父母根本沒有時間悉心照料孩子。

每次遇到部隊轉移或打仗時,耿瑩就被放在馬背上,跟隨大部隊一起行軍。為此,耿飈和趙蘭香夫婦,一直都覺得虧欠了長女耿瑩。

但這個在馬背上長大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經歷過槍林彈雨,同父親一起出生入死,早已經養成了堅毅的性格。

1986年耿飈長女的資產被封,她去美國前立誓:三年後我會橫着走 - 天天要聞

建國之後,耿瑩和父母來到北京生活,父親調入外交部工作之後,幾乎很少有時間陪她。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給她寫信,父女倆通過書信寄託對彼此的想念之情。

耿瑩上中學之後,在大環境的影響之下,報考了一所地質院校,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地質隊。此後,她經常跟隨地質隊外出找礦,一干就是十幾年的光景。

在這期間,耿瑩經歷了結婚和生子等,多個人生中的關鍵時刻。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她和丈夫後來因為經濟問題,最終分道揚鑣了。

耿飈得知女兒的困境之後,主動幫耿瑩撫養孩子。而身處逆境的耿瑩也沒有就此消沉,相反她不斷利用業餘時間提升自己,後來自學中醫並成為了一名研究人員。

時間很快來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當時全國都掀起了一股經濟浪潮,很多人不惜放棄鐵飯碗,紛紛投入到了波濤洶湧的商海。

生性剛毅的耿瑩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她也要選擇下海創業。此後,在朋友的幫助下,耿瑩在珠海註冊了一家公司,搖身一變成為了當時最時髦的老闆。

當耿飈得知耿瑩的想法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十分擔憂地對女兒說道:「你連10塊錢都數不清,還去學別人開公司?」

1986年耿飈長女的資產被封,她去美國前立誓:三年後我會橫着走 - 天天要聞

不過作為一位父親,耿飈最終還是決定支持女兒的決定。耿瑩的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女強人,經過短短几年的打拚之後,她便賺到了不菲的身價。

1986年,中央下達的一紙文書,讓包括耿瑩在內的高幹子弟,不得不退出商海。耿瑩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去美國闖蕩一番。

果真如耿瑩所說,她在美國打拚了整整十年時間,不僅擁有了令人羨慕的6畝土地,而且還栽種了54棵果樹,她真的可以在美國橫着走了。

1997年,耿瑩從美國回到祖國之後,在和朋友聊天時得知,我國的文物損失非常嚴重。於是,她二話不說就決定為保護文物做一點事情。

2007年,在耿瑩的努力之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應運而生。當年,這可是第一家可以同時在海內外一起募集資金的基金會。

【參考資料】

《耿瑩:耿飆長女的「文化苦旅」》劉暢

《耿瑩:從將軍之女到中國文化遺產守望人》劉倩瑋

《文化要有家國情懷一訪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會長耿瑩》李晗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從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從八道灣四合院的結構說說魯迅兄弟交惡的原因。魯迅兄弟交惡,是從三兄弟合資買入北京八道灣衚衕的三進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親生活在一起開始的。當初買房的錢3500大洋,是大哥魯迅出了大頭,家裡的開支也是以魯迅的薪資為主。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 天天要聞

以前人們非常重視貞操觀。現在為啥不那麼重視了?

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在以前還有一個貞操觀。明清時期,人們是非常看重貞操觀的。貞操本來是指堅貞不移的節操。後來就演變成了專指女子不失節。有句話說: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說明貞操對於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還重要。那麼,從古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着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