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跑反」是這麼來的:東逃西躲,冀中平原雖大,可沒一處安穩

2023年12月05日08:16:05 歷史 1641


原來「跑反」是這麼來的:東逃西躲,冀中平原雖大,可沒一處安穩 - 天天要聞

經過抗戰的人,都知道"跑反"這個字眼。何謂"跑反"?日本鬼子來"掃蕩",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以逃跑的方式來反"掃蕩",簡言之,就稱為"跑反"。

抗戰八年,日本鬼子出來"掃蕩"不知有多少次,村裡的鄉親們日夜不得安寧,家家都準備了乾糧袋,還有隨身帶的破衣破被。聽到鬼子出來的消息,不論白天黑夜,也不管是正吃飯還是在幹活,趕緊提起乾糧,抱着破被,往村外野地里躲避。那時,即使睡覺,也要把兩個耳朵支着,一聽街上有"咚咚"的腳步聲,翻身就跑。不只人如此,家裡的牲口雞鴨似乎也學精了。我家養一頭小騾子,為了讓它跑起來方便,平時不拴韁繩,只要街上亂騰起來,把牲口圈一開,它就撒腿朝野窪里跑。養的雞鴨也學得特別乖,決不亂鳴亂叫,見人往外逃,它們就朝房上飛。老百姓們說:"雞鴨牲口也怕惡鬼,它們也知道,鬼子來了會遭殃。"

起初,鄉親們"跑反"沒經驗,聽到鬼子要來的消息,提起小包袱亂跑,由於鬧不清情況,常碰上鬼子隊伍,挨打挨搶不算,有的還把命搭上。

我就遇到過這樣一次險情。那次,我聽到村外傳來槍聲,趕緊把家人安排了一下,正巧家裡也沒住抗日幹部,約定分頭逃難。這個分頭逃難也是事先商定的,全家一起跑,同時遇到鬼子誰也逃不脫。分頭逃難,總有人會平安回來,不至於全家遇難。家裡人口多的,逃難時大多採用分頭跑的方法。

那天,我一出村,見西邊村裡冒着濃煙,斷定鬼子在西村燒房,便扭身往東跑,跑到百尺村西,又聽南邊槍聲大作,轉身又往東北跑。跑着跑着,只見地里逃難的人打起旋風來,一會兒北跑,一會兒南逃。原來,鬼子這次"掃蕩",採取的是"拉大網"的方式。秋天的野外,青紗帳倒了,光禿禿的窪地里,四面都是端着刺刀的日本鬼子,我已陷入"網心"之中。我看附近有碼起的高粱秫秸垛,便鑽進秫秸垛中。聽着大皮鞋聲越來越近,嘰哩哇啦的喊聲近在咫尺。突然,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刺進秣秸垛里,離我胸前也就兩三寸的樣子,好險!胸前刀光閃閃,胸後刺刀"刷刷"響着,總算沒有刺我一個"透心涼"。正當我以為幸運躲過劫難時,沒承想鬼子把高粱秫秸點着了,我只得壯着膽子從秫秸垛里鑽出來。我知道這次凶多吉少,趕上這個陣勢,要殺要打由他去吧!幾個鬼子端着刺刀圍住了我,以為逮了一個八路,一個傢伙上來搜身,呲牙裂嘴地罵著。

正在這時,背後響起一個比較熟悉的鄉音:"這不是我大爹的鄰居老劉家嘛!"

我轉身一看,身後站着一個偽軍,是我家住陳王莊時郭秋成"秋爺"的一個侄子,不知他什麼時候當了偽軍,也不知怎麼這樣巧遇到了他。"秋爺"的侄子叫福祿。他對領頭的鬼子說:"這是我家的鄰居,好老百姓,把他交給我吧,由我擔保。"鬼子點了點頭,幾個傢伙朝別的地方去了。

"嚇壞了吧!我遠遠看着鬼子圍住的像你,趕緊跑過來,果然是。"他接着對我說,"你知道我家裡窮,當個偽軍混口飯吃,你也知道我們家的為人,咱不會做傷天害理的事。"他的大爹"秋爺"是村裡有名的仗義之人,我也相信福祿不會幹禍害老百姓的事兒。

郭福祿又告訴我,今格兒鬼子是"梳篦式""掃蕩",卷到包圍圈裡的人無法逃脫。他說,我把你送出網圈吧。郭福祿領我走了一大段,直送到白洋村西頭,那裡站着鬼子偽軍,以為是抓了八路軍,立刻湊過來。郭福祿說碰到了鄰居,特地送出來,鬼子也沒阻攔。過了白洋村,他對我說,繞道走吧,這裡安全了。

那一天,我很晚才到家。家裡聽說鬼子這次"拉網",淹死了好幾個人,正為我揪心呢!我學說了遇險的經過,家人們也嚇出一身汗。

我後來再也沒見過郭福祿,解放後,農村政治運動不斷,我估計干過偽事的福祿會受一些牽連,令我欣慰的是,福祿並沒受多大衝擊,鄉里來人說,郭福祿在青塔銀打燒餅賣燒餅呢!人們說,他雖然干過偽事,但沒有禍害人,沒什麼罪惡,政府和鄉親們寬大了他。

"跑反"時間久了,鄉親們由最初的"亂跑"漸漸積累了"跑反"的經驗:頭一條,要會跑,要等交通員送信,鬼子從據點出發,交通員送來消息,鬼子"掃蕩"的目的地在哪裡,躲開他們的必經之路去跑。第二,天暖季節,夜裡最好宿在村外,葡萄架下,墳坎里,堤坡河道邊,以免讓夜間"掃蕩"的鬼子堵在窩裡。第三,男女老幼要組織起來,結成若干個組,以便相互照應。第四,要在周圍村莊的親戚朋友家建立落腳點、互相幫助、吃喝上也有個照應。

雖說"跑反"跑出了經驗,但長年東顛西跑不得安寧。遭的罪、受的苦可大了。黑夜睡在野外,不敢脫衣服,許多人身上虱子滾蛋,全身長滿了疥瘡,那個難受勁兒沒法提。記得有一回內人生小孩子,趕上鬼子來"掃蕩",產婦抱着孩子跟着逃難的人躲到窪里,小孩子夭折了。孩子她娘也落了一身病,直至今日,逃難落下的老病還折磨者她,我的二閨女也是抗戰期間生人,從小就跟看大人東跑西顛,有一回,孩子不小心,一腳踏進鬼子燒房留下的炭火中,兩腳起了許多燎泡,長大之後還留下了疤痕。

原來「跑反」是這麼來的:東逃西躲,冀中平原雖大,可沒一處安穩 - 天天要聞

我家的逃難路線漸漸也形成了規律:鬼子從西邊來,我們就往東逃,一般是奔百尺村孩子姑姥姥家;鬼子從東邊來,我們就往西逃,過瀦龍河,到南北龍化、東西教台;鬼子從南邊來,就順着千里堤往北跑,過白石碑,經大樹劉庄,到梁庄我祖母和伯母的老家躲避。

現在想起來,那時的親戚可真是親!逃難進門,女人們把孩子接過來,燒水做飯,一口一個"親人"叫着,說起逃難的苦處,老太太們都撩起大襟,擦不完淚水。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出大閃失就好!沒出大閃失就好!"似乎沒把命搭上,受點罪已不算什麼了。

日本鬼子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宣稱他們的侵略和奴役是"王道樂土",他們想讓中國人當"順民"。老百姓知道狗嘴裏吐不出象牙,誰去當它的"順民"!侵略者時不時來"清剿"、"掃蕩",老百姓就一跑了之。鬼子下令說,哪村的人跑,就燒哪村的房子,誰家跑沒了人,就把誰家燒個片瓦不留。村裡的老人,有的把房子看得比命還珍貴。有一回,我跑到百尺村孩子姑姥姥家,只見姑姑和姑夫盤腳坐在炕上流淚。我問老人為什麼不跑?老人說,鬼子有命令,家裡沒人,就要燒房。我說,鬼子要殺人怎麼辦?姑姑說:"我們都合計好了,鬼子要殺你表弟,你姑夫就去頂,對他們說'他還年輕,要殺就殺我吧',要是殺你姑夫,我就去頂,對他們說'他還要養家糊口,要殺就殺我這沒用的老婆子吧',反正我也豁出去了。要讓鬼子燒了房,這一家老小就沒窩了。"我勸說姑姑姑夫,房不重要人重要,人都沒有了,要房還有什麼用!再說,鬼子殺人不眨眼,您讓他們不殺,他能聽您的!兩位老人一聽,是這麼個理兒,等着鬼子收拾,人不一定保住,房也不一定保住,撒丫子跑吧,先保住命再說。兩個老人帶着全家同我一起跑到窪地里躲避。事後,姑姑多次說起這件事:"怎麼就那麼傻!乾等鬼子來收拾。他姐夫說得對,先要保人,管它房不房!"

那個時候,冀中平原雖大,可沒一處地方是安靜之鄉。我住的孟仲峰村,村南有一片菜園,叫做南園,南園離村遠,不臨大道,又在河堤彎子里,四周長滿了樹,還有桃園、葡萄架。這樣的僻靜之處,按說不會遭鬼子禍害。鬼子剛來時,一位姓孫的鄉親躲進南園他的桃園裡。老孫懂點古文,他還常常得意地對我說:"尋得桃源好避秦。"他把南園比作亂世桃源。我覺得南園這地方比較偏,鬼子不應到這裡來,便常常拎着破被子,帶著兒子來這裡睡覺。

那天,正是麥收之前,半夜三更,忽聽桃園裡有打人的聲音,鬼子漢奸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來,抓住老孫,正用槍托拷打。我和兒子趕緊鑽進麥地,順着麥瓏,彎着腰向東跑。跑到村南齊家墳,天蒙蒙亮了,從麥瓏里伸出腦袋四下一望啊呀!可不得了!四面都是鬼子的馬隊,騎馬的鬼子揮着戰刀,正在麥瓏里趟來趟去。我們父子二人趕緊趴在麥瓏間,大氣不敢出。鬼子的馬蹄在離我們身體不到二尺的地方踩過去。萬幸啊!要是被馬隊趟出來,我們父子定死無疑。南園遇險,老孫被鬼子痛打一頓,剛結桃的桃樹,也被鬼子用馬刀砍了個稀哩嘩啦。老孫再也不說"尋得桃源好避秦"了,而是跺着腳罵日本鬼子:"虎狼之旅,毒蠍之心。"

抗戰八年的"跑反"雖早已成為往事,但那時人們渴望安定的心情依然記得深刻。面對日本鬼子的"掃蕩",老百姓的奢望竟是那樣實際:什麼時候才能在家裡的炕頭上睡一個安穩覺?什麼時候才能在鍋台邊吃一頓熱乎飯呀?

原來「跑反」是這麼來的:東逃西躲,冀中平原雖大,可沒一處安穩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着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着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佈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