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I 黑黑
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
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曆二年,今年又是大宋三年一度的「科舉高考年」,那時候的高考稱為「春闈」,意思是在春天考試。
所以春節剛過,這京城的各大酒店旅館裏住滿了從全國各地來京赴考的舉子們,就連平時遊客很少問津的地下室招待所里也不乏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書生,連日的崇政殿殿試已經結束,還未放榜。
悶頭苦讀,十年寒窗,一朝來到首都汴梁,到處的燈紅酒綠,滿目的寶馬雕鞍,雖還沒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恣意,但也不乏「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放縱。
汴河兩岸的院街內各大妓館、酒店、勾欄瓦肆更是燈火長明,晝夜鴉鳴鶯啼。
今晚國子監外那家著名的「新豐酒吧」里也是人滿為患,請客的人名叫:楊寘(zhi)。
楊寘,史曰「好學有文」,意思是楊寘這小子從小就是個學霸,擅寫作文。
楊寘到底有多擅長寫作文?
你要知道這句「好學有文」的評語是當時文壇大佬歐陽修對楊寘的評價就能想像出來了。
不過現在的楊寘還年輕,只有二十九歲,雖然也早已名動天下,但畢竟還未取得功名,這排場與京城的那些豪商巨賈、紳官員們差了不少——今晚來的客人大都是落魄學子,雖是買醉卻沒有請歌使作陪!
所以今晚這酒局主要在喝,並不設局,簡單了很多,酒入愁腸,三分走腎,七分上頭,幾杯酒下肚,在座的各位都有點微醺。
楊寘坐在當中,手鞠酒杯頻頻招架,更是醉眼迷離,這時座下一油膩青衫東倒西歪地走到楊寘身邊,手撐桌沿,斷斷續續道:「楊兄可否推測一下今年的殿試考題《應天以實不以文賦》誰得魁首?」
話音剛落,原本嘈雜的包房內立即安靜了下來,大家都知道大宋每三年才舉行一次科舉,曰常科,每次參加考試的舉人雖有數千之多,但這些考生都是通過省考選拔出來的精英。
帖經墨義哪個不是出口即誦?詩賦政論哪個不是信手拈來?個個都是人精,誰比誰的文章差多少?誰能得第一,還真不好評判。
就在大家沉默的時候,楊寘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站起身冷笑一聲道:「捨我其誰?......」
學霸楊寘,字審賢,今年剛剛二十九歲。
除了「學霸」這一人設,楊寘還有另外一個標籤——狂。
當然楊寘的狂也是有資本的:第一楊寘有一個好大哥,楊寘的大哥名叫楊察,字隱甫,仁宗景花元年(公元1034年),年僅二十三歲的楊察高中大宋高考第二名,也就是榜眼。
隨後楊察被大詩人、當朝宰相晏殊看中,招為晏殊的乘龍快婿,第二楊寘有個好媽,楊爸英年早逝,楊媽一個人拉扯楊察、楊寘兩兄弟。
楊媽教育兒子只有一個秘訣——打!
沒有考滿分,打!
沒有考全班第一,打!
沒有考全市第一,打!
沒有考全省第一,打!
史曰:「小不中程,則撲之。」意思是,有一點小毛病,就打。
那年,老大楊察高中榜眼,報喜的人敲鑼打鼓趕到楊媽面前,沒想到楊媽怒不可遏,對大兒子一頓臭罵:「才考了個第二,你真是把老楊家的人丟盡了。相信老二肯定比你強,一定能考個狀元回來。」
楊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前有大哥天下第二的招牌擋着,後有老媽的皮鞭趕着,當然楊寘也沒有讓楊媽失望,門門功課都是滿分,回回考試都是第一,年紀輕輕就已經名滿天下,跟歐陽修、范仲淹這些大咖們稱兄道弟。
而且今年高考,楊寘(國子監)會試、省試都是第一,如果在殿試中再能考第一就是傳說中的「三元及第」了。
要知道在中國近千年的科舉考試中,能連中三元的也只有十幾個人而已,所以楊寘吹「捨我其誰」的時候,座中人並不感覺奇怪,文人相輕嘛,大家都能理解!
就在楊寘和幾個落魄學子一起吹牛的時候,在國子監不遠處的太學宿舍里,一位身着白衫的年輕學子正在收拾自己的行囊。
春闈剛結束,難得的放鬆時機,家在外地的太學生們皆三五成群結伴飲酒,家在京城的則早早回家休息,作為帝國最高學府的太學,此刻顯得格外清靜。
白衫學子把衣服被褥疊好,書札收入箱內,一切都收拾得乾淨整齊了,他用袖子在額上擦了擦汗,立在窗邊若有所思,消瘦的身影被燭光拉得更長,顯得更加落寞。
這位白衫學子正是當時只有二十四歲卻早已名滿天下的太學生曾鞏,字子固,日後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黑色單衫名叫王安石,字介甫——日後大宋政壇、文壇神一般存在的人物,當時只有二十二歲。
所以,公元1042年這場科舉考試,是一場才子之間的對決。
夜已經很深了,帝都皇官的勤政殿內依舊燈火如炬:皇帝仁宗趙禎正在連夜審讀中書剛送來的科舉試卷和獲獎名單!
「今年誰是第一啊?」仁宗邊瀏覽試卷,邊故作漫不經心地問道。
「回官家,今年的第一名是臨川的王安石。」主考官回答道。
「王安石?就是那個立志要「矯世變俗』的臨川少年?」
「回官家,正是此人。」主考官邊回答,邊遞上王安石的考卷,仁宗趙被立即展開,認真讀了起來,邊讀還不住地點頭。
良久趙禎才皺着眉頭道:「不愧是才子,歐陽修、范仲淹他們果然沒有看錯人。文章也是好文章,不過朕最討厭的就是這句「孺子其朋』。第一名換個人吧!」史曰:「此語忌,不可以魁天下。」
「回官家,第二名王圭、第三名韓絳都已在朝中供職,按我朝規矩已有職位者不能點為狀元。」主考官道。
「那第四名是誰?」趙被打了個哈欠問道。
「第四名是合肥學子楊寘。」
「楊寘?」趙被眼睛亮了一下,喃喃道:「晏丞相的乘龍快婿楊察的弟弟?我很喜歡楊寘的詩賦文章。第一名就是楊寘了!」.....
慶曆二年,最負盛名的三大才子的高考成績終於出爐了:二十九歲的楊寘第一名,三元及第。
二十二歲的王安石第四名,未進前三甲,二十四歲的曾鞏名落孫山,十五年後才和蘇軾兄弟一起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