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2023年11月12日01:50:06 歷史 1682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縣)人。新朝開國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顯王王曼第二子。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黃門郎,遷射聲校尉漢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給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長,獲正直名。綏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馬漢哀帝時,因外戚丁、傅用事,罷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復任大司馬,立漢平帝,進封安漢公。為籠絡人心,出錢獻田賦給貧民,增加博士名額,網羅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後,選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仿效周公居攝踐祚,自稱「假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建元「始建國」。

王莽即位後,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為「王田」,奴婢為「私屬」,禁止買賣;設立五均賒貸和六筦;屢次改變幣制,造成社會經濟極大混亂。法禁煩苛,人民因鑄錢犯法,伍人相坐,罰為官奴婢者以十萬數。加以連年災荒,饑饉疾疫相繼,以致民不聊生。又強迫各少數民族統治者改換漢朝封授的印綬,貶王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會危機進一步加深,終於爆發綠林赤眉起義。地皇四年(23年)九月,綠林軍攻入常安,王莽被商縣杜吳殺死,新朝滅亡。

那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中國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生平簡介

早年生活

王莽生於漢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父親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世家,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凈,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儀禮》。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遺子,行為檢點,作風嚴謹。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對外結納賢士。王莽就是這個大族中的另類,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很快聲名遠播。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平步青雲

漢成帝陽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王莽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前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同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後其叔父王商上書表示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當時朝中的許多知名人士都為王莽說好話,漢成帝也認為王莽很賢能。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30歲,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而王莽的伯叔父王鳳、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漢成帝(劉驁)之世,王氏為侯者九人,為大司馬者五人。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王莽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表兄,王政君王太后的外甥淳于長發跡在先,地位超越了王莽,而且他善於阿諛奉承,又曾為漢成帝立趙飛燕為皇后出過力,深受漢成帝的信任,很快升為衛尉(九卿之一),掌管皇宮的禁衛。

這時大司馬王根準備退休,很多人認為淳于長應繼任大司馬。王莽為扳倒他仕途上的競爭死敵,秘密搜集了淳于長的罪行。然後王莽利用探望的機會告訴王根,淳于長暗中為接替擔任大司馬已做好了準備,他已經給不少人封官許願了。同時又說出淳于長與被廢皇后許氏私通之事。王根大怒,要他趕快向太后彙報,王太后讓漢成帝罷免了淳于長,查清了他的罪行,在獄中將他殺死。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在淳于長死後,王莽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王莽執政後,克己不倦,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儉約。有一次,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僕。

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漢哀帝的祖母定陶王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家族開始得勢。王莽只得卸職隱居於封地新都,遂閉門不出,安分謹慎,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責罰了他,且逼王獲自殺,得到世人好評。王莽隱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復出;漢哀帝只得重新徵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沒有恢復其官職。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獨攬朝政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駕崩後當天,就起駕到未央宮,收回傳國玉璽。王太后於是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群臣會意,於是紛紛舉薦王莽,只有前將軍何武與左將軍公孫祿表示反對。兩人互相推舉對方,以示對王氏外戚專權的不滿。不久後,王太后詔命王莽再任大司馬,錄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其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一致擁戴。

此後王莽的政治野心逐漸暴露。他開始排斥異己,先是逼迫王政君趕走自己的叔父王立,之後拔擢依附順從他的人,誅滅觸犯怨恨他的人。王莽知道要維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強化自己在朝中的勢力,於是他主動巴結當時著名的儒者大司徒孔光。孔光是三朝元老,深受王太后和朝野的敬重,但為人膽小怕事,過於謹慎。王莽一邊主動接近和拉攏他,引薦他的女婿甄邯擔任侍中兼奉車都尉,一邊以王太后的名義逼迫孔光為自己宣傳造勢,利用孔光上奏的影響力充當自己排斥異己的工具。於是,上奏彈劾何武與公孫祿,將他們免去官職。後又以各種罪名陸續罷免了中太僕史立、南郡太守毋將隆、泰山太守丁玄、河內太守趙昌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剝奪了高昌侯董武、關內侯張由等的爵位。與此同時,王莽逐漸培植了自己的黨羽,以其堂弟王舜王邑為腹心,用自己的親信甄豐、甄邯主管糾察彈劾,平晏管理機要事務。王莽平時表情嚴肅一本正經,當想要有所獲取利益的時候,只須略微示意,他的黨羽就會按他意思紛紛上奏,然後王莽就磕頭哭泣,堅決推辭,從而對上以迷惑太后,對下向平民百姓掩蓋自己的野心。

元始元年(公元1年),大臣們向王太后提出,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王莽得知後,上書表示,他是與孔光、王舜、甄豐、甄邯共同定策的,希望只獎勵他們四人,以後再考慮自己,他不顧太后的多次詔令,堅決推辭。大臣們不斷向太后建議,王莽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但始終拒絕接受封給他二萬八千戶食邑俸祿;此外,王莽與其三大親信升任「四輔」之位: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四輔」大權獨攬,除封爵之事外,其餘政事皆由「安漢公、四輔平決」。

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於是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代漢建新

王莽擔心漢平帝的外戚衛氏家族會瓜分他的權力,於是將漢平帝的母親衛氏及其一族封到中山國,禁止他們回到京師。王莽長子王宇怕平帝日後會怨恨報復,因此極力反對此事,但王莽不聽。王宇與其師吳章商議後,想用迷信的方法使王莽改變主意,於是命其妻舅呂寬持血酒撒於王莽的住宅大門,然後想以此為異像,勸說王莽將權力交給衛氏。但在實行程中被發覺,王莽一怒之下,把兒子王宇逮捕入獄後將其毒殺。然後藉此機會誣陷誅殺了外戚衛氏一族,牽連治罪地方上反對自己的豪強,逼殺了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等朝中政敵。事件中被殺者數以百計,海內震動。王莽為了消除負面影響,又令人把此事宣傳為王莽「大義滅親、奉公忘私」的壯舉,甚至寫成讚頌文章分發各地,讓官吏百姓都能背誦這些文章,然後登記入官府檔案,把這些文章當作《孝經》一樣來教導世人。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48歲,立長女王嬿為漢平帝劉衎的皇后(即孝平皇后,後來改封為黃皇室主);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王莽奏請建立明堂、辟雍、靈台等禮儀建築和市(市場)、常滿倉(國家倉庫),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先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於是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錫之命。接着,王莽為了製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風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後大加讚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其次通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聖人。

漢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而死。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為了避免年長的新皇帝登基,使自己不能任意操縱政局,遂立只有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即: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 此時王莽51歲,值公元6年,改元居攝元年。王莽在朝中的勢力如日中天,幾乎等同於皇帝,這引起了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派的反彈。首先是安眾侯劉祟發難,居攝元年(公元6年)劉祟率領百餘人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

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嬰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嬰。同時王莽不斷調動大軍鎮壓,攻滅翟義的部隊。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亂,王莽遂有稱帝之心。

西漢自武帝以後,朝廷上的大臣與學者,論災異與禪讓的風氣頗盛行。時人認為災異是上天對人君失德的譴責。有在昭帝之時晆弘以及宣帝之時蓋寬饒上奏禪位,更有哀帝之時聽從方士儒生之言進行改元,但改元之後,西漢的衰運仍然沒變。受災異、禪讓等觀念影響的社會心理,為王莽進行代漢提供了條件。

王莽則大加利用,獻符命的人,皆得豐厚賞賜,有名哀章之人,更獻上金匱策書至漢高祖廟,大意言莽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銜。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王莽時年54歲。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曆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王莽改制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宣布: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但也始終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因此王莽當上皇帝後,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宣布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豪強和平民的不滿。

王莽因國內已有北海郡、南海郡、東海郡,而唯獨缺少西海,為了湊全這「四海」,他窮兵贖武地出兵將青海湖一帶的土地佔領來設置西海郡。為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於是增加了五十條嚴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為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璽」;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王莽又主動挑起了無謂的爭端,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不僅導致邊境衝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於邊疆,無法脫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邊境戰亂不絕。

始建國次年(公元10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議,集天下賢能之士皆來長安,開始編匯《漢語典》《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天鳳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匈奴、高句麗、老窩、浦涯等小國,先後臣服新朝。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起義浪潮

王莽掌權之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對。王莽進京時曾召請新都相孔休,想任命他為國師,被孔休杜門謝絕。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祿大夫龔勝,太中大夫邴漢等也請求乞骸骨,謝官歸里。以後,在他專權期間,一面大封其親信,多達395人,一面將劉氏宗族諸侯王32人,王子侯181人廢黜,其代漢野心逐漸暴露。因此,劉氏宗族及貴族官僚相繼起兵反抗是必然的。

居攝元年(公元6年),安眾侯劉崇率百餘人攻宛,因人少失敗。

居攝二年(公元7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打出 為國討賊,以安社稷 的旗號,起兵十餘萬,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三輔二十三縣十餘萬人起而響應。王莽聞訊後,連忙派關東甲卒前往鎮壓,鬧得首都周圍十分緊張,直到第二年二月,才將翟義等人的反抗鎮壓下去。

居攝三年(公元8年)九月,期門郎張充等六人密謀劫殺王莽,擁立楚王,事發後被誅殺。新朝建立後,反莽活動仍沒有停止。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四月,徐鄉侯劉快率數千人起兵。真定人劉都等密謀舉兵造反,事泄被誅。這些反莽活動,開始十分微弱,且被相繼鎮壓下去,但卻表明,劉氏宗族及一部分地主官僚與王莽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與此同時,下層普通百姓的反抗活動也此伏彼起,層出不窮。

王莽改制沒有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問題。相反,由於他興師動眾討伐匈奴和周邊少數民族,大興土木,還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甚至造成成千上萬的百姓死於非命。例如征句町時,王莽發吏民二十萬,因軍糧前後不相及,士卒飢疫,三歲余死者數萬人。人禍加上天災,使土地荒蕪,物價騰貴,米價由漢文帝時的每石數十錢漲至二千錢。

到王莽末年,更達到了每斛價值黃金一斤。天災人禍迫使百姓流落他鄉,人相食的慘狀史不絕書。面對這種現象,王莽無計可施,竟然異想天開,派人教流落關中的饑民「煮木為酪」。這種悲慘的生活,怎麼能使百姓不鋌而走險,揭竿而起呢!

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各地百姓苦於新莽政權頻繁的徵發,相繼棄城郭流亡為盜賊,其中并州(山西大部及河北、內蒙一部)等邊境地區尤甚。

天鳳二年(公元15年),五原(今包頭市西北)、代郡(今河北蔚縣西南)一帶百姓不堪北征匈奴士卒的騷擾,數千人起而造反,捕盜將軍孔仁經過一年多的圍剿,才將盜賊平定下去。

天鳳四年(公元17年)以後, 天下愈愁,盜賊起,各地人民紛紛起而反抗。在這一年,瓜田儀在會稽長洲(江蘇蘇州)率眾起義,堅持長達數年之久。同年,琅琊海曲(今山東日照)婦女呂母為被縣宰冤殺的兒子報仇,率眾攻破縣城,處死縣宰,自稱將軍 ,出沒於海上,其勢力迅速發展到數萬人。呂母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農民起義的第一個女領袖。

天鳳五年(公元18年),東海(今山東郯城北)人力子都率眾起義,隊伍迅速發展到數萬人,活躍於徐州等地,王莽遣使者發郡國兵擊之,不能克。在北方,也出現數十支起義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銅馬部、青犢部、上江部、城頭子路部等。在南方,有張霸在南郡(今湖北江陵東北)的起義、羊牧在江夏(今湖北雲夢)的起義、秦豐在南郡的起義、王州公在廬江(今安徽廬江西南)的起義。這些義軍人數不等,少則數千,多則數萬、數十萬,其活動範圍往往跨州連郡,活躍於廣大地區。

在國都附近的「三輔」地區,小股起義也多得不可勝數。地皇二年(公元21年),三輔盜賊麻起,甚至在長安城中也有盜賊出沒,王莽不得不置捕盜都尉官,令執法謁者追擊長安中,建鳴鼓攻賊幡,而使者隨其後 。 在當時遍布全國的起義軍中,有兩支最大的隊伍,成為農民起義的主流,這就是南方的綠林軍和北方的赤眉軍。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亡國被殺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由於王莽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蕩,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因此於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義軍(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脫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着王莽。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被起義軍戰士(商縣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就向杜吳問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之中,數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屍體。百姓們聽說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遭大火,遂被焚毀。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揭秘: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王莽是「穿越者」?

近年來,隨着文化娛樂產業的不斷發展,穿越題材已成為了一種備受歡迎的文化現象。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歷史人物與穿越題材聯繫起來,王莽就成為了其中一個備受矚目的對象。

但是,這一說法究竟是否屬實呢?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一探究竟。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穿越的概念。穿越,指的是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從某個時空跳躍到另一個時空的現象。

而這種跳躍通常是超越了現實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即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物可以跨越不同的歷史時期和地理空間,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之中。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一看王莽是否符合這個概念。在歷史上,王莽是新朝的奠基者和首任皇帝。新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相當短暫的朝代,只存在了14年。

雖然新朝的歷史十分短暫,但它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特別是在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方面。

相信很多人認為王莽是穿越者的說法源於王莽在新朝建立之前曾經提倡過一些改革措施,如廢除奴隸制度、實行土地均分制度等。

這些改革措施在當時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們並不是王莽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基於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狀況提出的。

此外,王莽還曾經擔任過漢代官員,並在此期間提出過一些改革措施。因此,可以說王莽並不是完全離開了歷史和現實的背景,而是在當時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另外,王莽曾經在新朝期間實施了一些改革措施,如重金屬貨幣改革、免疫政策、徵收地租等。

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它們都是基於新朝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狀況提出的,並不是憑空想像出來的。

然而,王莽實際上並沒有採用什麼現代思想或技術,而是通過傳統的制度改革來解決當時的問題。

他提出了新的政策,如限制土地私有化、廢止徭役制度、降低稅收等,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些措施雖然在當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於其他原因,如戰爭、自然災害、貪污等,使得新朝在短短14年內便被推翻,王莽也被殺害。

最後,說王莽是穿越者這種說法,並不是歷史事實,而是一種娛樂性的想像和虛構。歷史是需要用嚴謹的態度和方法去探究和研究的,不能憑空想像,更不能因為個人的偏見和喜好就隨意歪曲歷史事實。

綜上所述,王莽是歷史上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社會改革家,他的新朝雖然在當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於多種原因最終失敗了。

王莽不是穿越者,這種說法完全沒有歷史根據,也不符合歷史研究的嚴謹性。我們應該用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歷史,不能因為個人的主觀想法而歪曲歷史真相。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祖父是誰?

王禁(?-前42年),字稚君,魏郡元城縣(今河北省大名東)人,濟北王田安後裔,王賀之子,王賀原是東平陵人,後來遷居到魏郡元城。

人物生平: 少年在長安學法律,為廷尉史,本始三年(前71年),生女王政君。王禁有大志,不修邊幅,好酒色,多娶傍妻,一共有二女八子;長女王君俠,次女王政君;長子王鳳字孝卿,次子王曼字元卿,三子王譚字子元,四子王崇字少子,五子王商字子夏,六子王立字子叔,七子王根字稚卿,八子王逢時字季卿,只有王鳳、王崇與王政君同母。他們的母親,是王禁的嫡妻,魏郡李氏之女。李氏因妒而改嫁河內苟賓為妻。

漢宣帝崩,太子劉奭即位,是為漢元帝。立太孫劉驁為太子,劉驁的母親王政君為婕妤,封王禁為陽平侯。三日後,王政君立為皇后,王禁位特進,王禁弟王弘為長樂衛尉。永光二年(前42年),王禁去世,謚號頃侯,長子王鳳嗣位。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父親是誰?

王曼: 西漢新都侯、王莽之父,中國漢族人,生卒年月不詳,生於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東),祖籍章丘市龍山鎮平陵城。他是漢朝陽平侯王禁之子、大司馬王鳳異母弟、新朝皇帝(建興帝)王莽的父親。

王曼:中國漢族人,生卒年月不詳,生於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東),祖籍章丘市龍山鎮平陵城。

他是漢朝陽平侯王禁之子、大司馬王鳳異母弟、新朝皇帝(建興帝)王莽的父親。

孝元皇后王政君當政以後,追謚他為「新都哀侯」,並令其次子王莽襲爵為新都侯(因當時其長子王永已死)。公元8年,王莽建立新朝時追謚他為「新都顯王」。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母親是誰?

功顯君渠氏新都哀侯王曼之妻,新朝建興帝王莽之母。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皇后有哪些人?

1、孝睦皇后:王皇后(約 公元前46年—21年), 王莽的妻子,本是冝春侯王咸之女。王莽建立 新朝以後被立為 皇后。生子 王宇、 王獲、王安、 王臨,女 黃皇室主。因長子王宇、次子王獲、四子王臨均被王莽逼死,女兒年輕守寡等種種家庭不幸而哭泣失明。21年,王皇后去世。 謚號孝睦皇后。

人物簡介 孝睦皇后王氏(公元前46年—公元21年),漢族,新朝建興帝王莽的第一任皇后,也稱為王皇后,她是漢昭帝時丞相王訢(xīn)之孫「宜春侯」王咸之女。其丈夫王莽「父(王曼)早死,獨不封(侯,後來追謚為新都哀侯),母明君(即王莽之母渠氏,後來封為功顯君)供養皇太后(王政君),尤勞苦,故不及參與兄弟同時封侯之殊榮,家境孤寒。」

王氏家族隨着元後(王政君)恩蔭王鳳的飛黃騰達,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京城第一豪門,就連與王鳳毫無血緣關係的兄弟苟參都當上了侍中、水衡都尉。但唯獨與王鳳同父異母的兄弟王曼一家僅靠着其父王禁分給的一份遺產勉強度日。迫於生計王曼曾隱居會寧梁堡村古城社(王曼庄)謀生,世子王永剛做到諸曹尚書就突然得病死了,且留下一個遺孤王光。莽母侍元後至孝,(王)咸(之)女本定於琅邪(今山東諸城)樊崇,莽疑其嘗適於人,但莽母渠氏為聯姻宜春王氏,善待之。王莽建立新朝以後被立為皇后,生四子[王宇、王獲、王安、王臨]和一女[黃皇室主(即孝平皇后王嬿,也稱王皇后)]。因王宇跟王獲均被王莽逼死,女兒王嬿年輕守寡等種種家庭不幸而哭泣失明。

新朝地皇二年(公元21年)正月,病死,賜謚號曰「孝睦皇后」,葬渭陵長壽園西,令其永侍父母,陵曰「億年」,號「億年陵」。

2、史皇后,新朝皇帝王莽的皇后,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人,父親史諶,是戾太子劉據妾史良娣的族人。地皇四年(23年)春,新朝崩潰之際,她被王莽立為皇后。七個月後,綠林軍從宣平門攻入新朝都城長安,王莽在未央宮被殺。史諶投降綠林軍,仍被處死。史皇后下落不明,據推測難逃一死。

人物簡介 史皇后,新朝建興帝王莽的第二任皇后,漢族,京兆杜陵人,寧始將軍和平侯史諶之女。父親史諶,是戾太子劉據之妾史良娣的家族成員。

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三月,她被王莽立為新朝皇后。七個月之後,綠林軍從宣平門攻入新朝都城常安(即長安),王莽在未央宮被殺。史諶投降綠林軍,但仍被處死。史皇后下落不明。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兒女有哪些?

兒子:

1、王宇(?-公元3年),新朝皇帝王莽和孝睦皇后王氏(漢朝宜春侯王咸之女)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即王莽的嫡長子。在王莽稱帝時,王宇已經去世。

人物生平: 王莽專權時期,不讓漢平帝與生母衛氏相見。王宇怕此舉會遭平帝報復而反對。王宇的老師吳章建議他用怪事嚇唬王莽,再藉此請求還政衛氏。王宇便讓內兄呂寬半夜把狗血灑在王莽府邸門口,不料卻被發現。王莽一怒之下,把親生長子王宇逮捕入獄並用毒酒賜死。王宇的夫人呂焉因為懷孕,被投進監獄,待生下孩子後再殺。呂寬潛逃後不久被捕遭誅殺,並滅三族。

狗血門事件後,王莽以此為理由誅滅衛氏,逼迫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紅陽侯王立、平阿侯王仁等上百人自殺,引起了朝野震驚。

2、王獲,王莽第二子,被王莽逼令 王獲,西漢末年人物,荊州江夏郡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莽第二子。

王莽退隱新野期間,王獲因為殺了一個奴婢而被王莽逼令 。

史書記載

杜門自守,其中子獲殺奴,莽切責獲,令 。在國三歲,吏上 書冤訟莽者以百數。元壽元年,日食,賢良周護、宋崇等對策深頌莽功德,上於是征莽。

3、王安 【生卒】:?-21

西漢末新莽時人。王莽三子。西漢平帝時,其父擅權,稱安漢公、宰衡,他被封為褒新侯。公元6年,王莽稱攝皇帝,他進爵為新舉公。王莽稱帝後,立其弟臨為太子,他以荒忽,不得為嗣,封為新嘉辟(君)。地皇元年,立為新遷王。次年,其弟被迫自殺,他亦病死。

4、王臨(?—21年1月):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第四子,母王皇后。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正月立為皇太子,娶國師劉歆的女兒劉忻(一作劉愔)為妻,地皇元年(公元20年)七月貶為統義陽王。地皇二年(公元21年)正月,自刺身亡。

人物簡介: 公元4年,王臨被封為賞都侯。

公元8年臘月,新朝建立,因為第三子王安恍惚糊塗,王莽立第四子王臨為太子。

公元20年,封王安為新遷王,立王臨為統義陽王。

公元21年正月,王莽的第一任皇后(王咸之女)去世,王臨與母親的侍女原碧有姦情,王莽也跟原碧私通過,後王臨惟恐事發,與原碧密謀殺死王莽。事情被王莽知道後,將原碧抓起來拷打訊問,原碧將私通之事全部招認,王莽為遮掩家醜,把參與的拷訊的官員殺掉,然後賜兒子毒藥自盡,臨不肯飲,最後引劍自殺,賜謚繆王,故稱統義陽繆王。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女兒:

1、孝平皇后(公元前9年—公元23年),新朝皇帝王莽與孝睦皇后所生的長女,漢平帝劉衎的皇后。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氏被立為皇后。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2月),漢平帝去世,王莽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太子,號為孺子,王莽攝帝位。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即大位,建立新朝,降劉嬰為定安公,王氏改稱定安太后,後改稱號為「黃皇室主」,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氏自焚而死。

2、王曄,是新朝皇帝王莽的女兒。

人物生平: 她的生母為王莽的妾增秩。王莽的妾室增秩、懷能、開明,和增秩的兒子王匡、女兒王曄,懷能的兒子王興,開明的女兒王捷,都留在了新都國。地皇二年(21年),孝睦皇后和三子王安先後去世,王莽假託王安上表,請求這些弟弟妹妹到京城常安受封。王莽封王興為功脩任,王匡為功建公,王曄為睦脩任,王捷為睦逮任。

新朝開國皇帝王莽的悲劇人生 - 天天要聞

擴展資料:中國歷史朝代之新朝的簡介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王莽所建立,僅王莽一代,建都常安(即原長安)。西漢末年,人民被豪強欺壓而急需改革,儒者信奉讖緯學說認為將改朝換代。西漢外戚王莽博得雅名,獲得人民與儒者的支持,他以偽造符瑞的方式於9年1月10日篡位稱帝,西漢亡。國號為「新」,此源自王莽受封的新都侯。

王莽稱帝後進行許多改革,主要有改革官制、改變地名、推行王田制、禁止奴婢買賣、五均六筦(國營事業、所得稅與借貸)及改革幣制等。然而,王莽改制大多遵循《周禮》等古制,沒有明確的解決問題。新制政令繁雜,名稱不斷變動。而且朝令夕改,用人不當,改革最終失敗。17年因為天災不斷,而人民因為改革失敗而經濟破產,最後爆發新末民變,赤眉軍、綠林軍等等民變軍相繼而起。新莽軍相繼在成昌之戰、昆陽之戰慘敗。23年劉玄成立玄漢,即更始帝。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即漢光武帝。同年赤眉軍攻入長安,玄漢亡。漢光武帝擊潰赤眉軍後,最後於36年一統天下。

新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取得政權的先例。王莽積極推動古制,也使得古文經持續發展。而王莽的失敗代表復古思想的破滅,使得漢儒變法禪讓的政治理論至此消失,漸變帝王萬世一統的思想。東漢班固所寫的《漢書》視王莽為逆臣賊子,而且傳統史觀鄙棄用篡位的方式取得政權。所以後世史學家對王莽的評價皆差,直到清末之後評價才逐漸中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着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裏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裏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