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人物是唐朝的一位縣主,她本有可能成為一名尊貴的公主,卻因其家庭變故而被貶為縣主,她就是唐朝隱太子李建成的次女,聞喜郡主,接下來我將給大家詳細的介紹她的一生。
談論起聞喜縣主的一生,一切的一切還要從她的父輩開始講起。聞喜縣主的父親隱太子李建成是唐朝的開國太子,他與唐太宗李世民一起,為李唐江山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如果單論戰功,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貢獻更大一點。但是在唐高祖李淵繼位後,因其是嫡長子的緣故,所以便將李建成封為了太子,李世民封為了秦王。任何一個有雄心抱負的人都不會甘居人下的,李世民自然也是如此,論戰功,他比李建成的戰功要大,論計謀,他也比李建成強上許多,所以李世民對於立李建成為太子的這件事上很不服氣。於是李世民便策划了多起事件企圖來撼動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就這樣秦王府與東宮的矛盾不斷,最後矛盾激化,李世民為了自己日後的生活,決定放手一搏,於是便有了玄武門政變。在玄武門政變中,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均被殺死。就這樣,聞喜縣主失去了父親的庇佑,她的苦難日子也由此開始了。
在其父隱太子李建成過世後,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便將李建成的六個兒子悉數殺死,還將李建成一家除了籍,當時聞喜縣主年僅五歲。可能是因為女性對皇位的威脅性沒有那麼大,於是李世民便留下了聞喜縣主的母親鄭觀音和她的幾位姐妹。於是鄭觀音便在對丈夫和兒子的無盡懷念中艱辛的撫養着這幾個女兒,即便她們當時所處的環境並不是很好,但在母親鄭觀音的教育下,她的幾個女兒都出落得十分優秀。聞喜縣主更是優秀非常,不僅長相秀麗,更是博覽群書,見多識廣,妥妥的一枚「才女」。時間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了,眨眼之間,聞喜縣主也到了該婚嫁的年歲了,於是在她十七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聞喜縣主。其實按照唐朝的制度,太子的女兒應該被封為郡主,按理來說唐高祖李淵應該已經給予了冊封。由此可見,在李建成過世後,其妻女的冊封均被褫奪。
於是在聞喜縣主受封縣主的同年,唐太宗將她嫁給了當時還是通事舍人的劉應道(貴族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為妻。我在上文曾經提到過聞喜縣主是一位博覽群書的才女,非常湊巧的是,劉應道也是一位資深的讀書資深者,兩個喜好讀書的人湊在了一起,他們之間自然是無話不談,無話不說的,他們二人的感情也在一天天的相處中日益深厚,夫妻二人伉儷情深,婚後不管是貧賤還是富有,聞喜縣主都選擇與劉文道共同承擔榮辱。
最終,聞喜縣主在唐高宗李治年間過世,享年四十歲,在她過世後,劉應道還親自為亡妻撰寫墓志銘,文字表達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創作不易,如果大家喜歡的話,還請大家點點贊,點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