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2023年09月16日11:16:04 歷史 1127

在歷史的浩渺星河中,明朝萬曆十五年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但這一年的故事卻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人性的複雜與制度的扭曲。歷史學者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中,以獨特的視角提出了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讓我們得以深入剖析這段歷史的內涵,今天我就來和大家進行一下深入探討。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黃仁宇首先對中日關係的格局提出了疑問。為什麼島國日本可以侵犯中國,而中國卻無法遠征日本?這看似是兩國實力的直接對比,但其實背後揭示了制度的差異。這個問題引導我們審視背後的制度原因。明朝時期的中國,封建制度逐漸衰敗,而中央集權卻並未形成。這種制度的缺陷使得明朝政府無法有效地調動資源,進行遠征日本的行動。相比之下,日本雖然地域狹小,但它的封建制度使得它的統治者可以迅速調動資源,顯示出了制度的優越性。其開放的社會制度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使其敢於侵犯明朝。

再者,黃仁宇對中西方的軍事技術發展提出了對比。為什麼當時的西歐已經用火器改進戰術,而中國還在修築萬里長城?這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這個問題引導我們思考科技與制度的關係。明朝時期的中國,雖然科技水平並不低,但封建制度卻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和進步。明朝的保守制度,使得其對於新軍事技術的接納和應用顯得遲鈍。相比之下,西歐的資本主義制度卻能夠迅速地吸收和應用新的科技,從而在軍事上佔據了優勢。因為西歐的開放制度,使得其能夠快速接納和應用新技術。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對於朝廷內部的問題,黃仁宇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為什麼人人都說海瑞是好官,而他卻偏偏屢遭排擠?這其實與明朝的官場文化有關。海瑞的清廉正直,雖然在百姓中口碑極佳,但在官場上卻意味着「不合群」,自然會受到排擠。因為他的行為卻觸動了當時的既得利益者。這並非因為他的個人品質有問題,而是因為明朝的制度已經腐敗到了一種程度,正直的官員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最後,黃仁宇對明朝的皇權統治提出了質疑。為什麼從萬曆皇帝到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名士李贄,一個個身敗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甚至像馮保高拱張鯨鄭貴妃福王常洵、俞大猷盧鏜等,也統統沒有好結果?這是因為明朝的封建制度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所有人都被這個制度所束縛,成為它的犧牲品。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黃仁宇認為,是當時的制度出了問題,絕非個人原因所能解釋。因為當時的制度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這個制度的犧牲品。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一起走向滅亡。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一起走向滅亡。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明朝的制度問題在《萬曆十五年》中被精細地刻畫出來。每個人都是這個制度的犧牲品,無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底層的百姓,都無法逃脫這個制度的束縛。人們在這個制度中掙扎、抗爭,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制度的惡與善的角力。

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在明朝的制度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對於人性的壓制和剝奪。以教學管理為例,有些學校的管理者熱衷於制定事無巨細的管理細則,將教學管理的每一個步驟進行量化,規定這不準,那扣分,這罰款,甚至對你上的每一堂課都要進行量化打分。這種荒唐的制度完全忽視了人的自主能動性,把老師當作「囚犯」看管起來,讓他們失去了尊嚴和價值。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這種制度雖然能在短期內產生績效的最大化,但卻完全剝奪了人的尊嚴和價值。在這種環境中,每個人只是這種冷血制度上一顆被迫運轉的螺絲釘,毫無幸福感可言。其結果是,所有老師們被迫認認真真應付造假作秀,相互提防;不僅如此,還會最終拉低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

黃仁宇對於制度的批判,實際上是對人性的關注和呼喚。一個好的制度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揚人性之善,而避免人性之惡。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的對話所揭示的,一個昏庸的君主只能產生忠臣,而一個英明的君主才能產生良臣。這說明了一個好的制度的重要性,它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而不是使他們成為制度的奴隸。

黃仁宇的歷史觀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看待歷史並不只是簡單地觀察事件本身,而是要深入理解背後的制度因素和人性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歷史,從中吸取教訓,為未來的發展提供借鑒。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萬曆十五年》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與制度的著作,它讓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對明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對人性和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部作品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性與制度的哲學思考。

在歷史的長河中,人類社會的發展常常受到各種複雜因素的影響。而在這些因素中,制度無疑是最關鍵的一個。歷史學者黃仁宇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通過深入剖析明朝的制度問題,提出了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不僅揭示了人性的複雜,更引發了我們對社會制度的深度思考。

通過《萬曆十五年》,黃仁宇為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壞的制度使所有人都不得善終,因為它最大限度地釋放了人性之惡,而不能發揚人性之善。在這種制度下,人人自危或者鋌而走險,或者任其擺布,最後的結局都是一樣的——一起走向滅亡。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在這個視角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我們的社會和制度。如果我們希望避免重蹈明朝的覆轍,我們就需要建立一種能夠發揚人性之善、避免人性之惡的制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個人的價值和尊嚴,同時也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更加進步。

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啟示:制度可以塑造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一個好的制度應該是能夠激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制度,而不是讓他們成為制度的犧牲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走向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萬曆十五年》:制度之惡與人性之善的角力 - 天天要聞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 天天要聞

日本奇葩陋習,為了繁衍人口不擇手段,一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廢除

日本這個國家吧,大家都知道,文化獨特,傳統深厚。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它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還藏着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陋習。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一個特別奇葩的——「夜爬」。這玩意兒在日本社會裡流傳了好幾百年,直到上個世紀才被徹底廢除。背後原因?說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天天要聞

他小學畢業,卻成為北大教授,還差點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民國是塑造傳奇的時代。前段時間看完沈從文的傳記,再次發生感嘆。沈從文自從小學畢業後就當了兵,隨當地土著部隊流徙於湘、川、黔邊境與沅水流域一帶,曾經在「湘西王」陳渠珍手下做書記官。1922年沈從文來到北京,沒有考上大學,就在北京大學旁聽,用一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 天天要聞

36萬黃巾軍起兵,9個月即告覆滅,張角究竟敗給了誰?

前言36萬信徒揭竿而起,劍指洛陽! 八州之地烈火燎原,大漢王朝搖搖欲墜!這支軍隊有口號、有組織,甚至在朝廷里埋伏了內應。 怎麼看,都是要改朝換代的劇本。可僅僅9個月,就從席捲天下到灰飛煙滅。 這就像一家勢頭兇猛的獨角獸公司,發佈會開得震天響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