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2023年08月11日17:50:05 歷史 1378

文案 | 史布

圖片 | 史布

莫倔強與闖,莫狡於獻忠,強不如自成,而狡猾過之

在明末群雄並起爭奪天下的年代,張獻忠李自成這對既反明又抗清的亂世英才,被後人稱為伯仲難分的雙子星。

說強,張獻忠顯然比不過李自成,但說「狡猾」,李自成顯然不及張獻忠一點。殘忍屠川,殺人如麻,在指向如此鮮明的標籤下,張獻忠還有另外一個更鮮明的標籤:亞洲藏寶第一人!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一枚「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賣800萬、發掘其「沉銀之謎」要圍堰抽干江水,溝槽遍地金銀專家直言:根本挖不完、藏寶數量位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財產足夠養活一個島國,是四川五年的GDP總值.....

那麼張獻忠到底藏了多少寶藏,他的「沉銀之謎」究竟是怎麼來的?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見「光」發財
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凌晨時分,平靜的江面總會盪起陣陣漣漪,伴隨着發動機的聲音,成群的船隻在黑夜裡行駛,他們從不同方向駛來,最後卻不約而同地停在江心。

沒過多久,一群穿着潛水服,手拿金屬探測儀的人在對視一眼後,撲通一聲潛入江中。

沒過多久,他們便浮出水面,小船再次啟動發動機,隨着夜色神秘地消失在夜裡。這還不是最神秘的舉動,更神秘的在後頭。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也就是這一年,你能很直接地感受到市面上總會流出金冊」、「銀錠」、「西王賞功錢幣」等明清戰亂時期的文物。

金冊見光,有人確實發財了,文物倒賣賣了3200萬。因為販賣規模實在龐大,而且販賣文物的種類都趨向相同時期,所以這很快引起當地警方的注意。

根據初步調查,警方發現有人夜間潛入岷江,疑似盜挖文物非法倒賣。再繼續深入追蹤,結果卻讓警方目瞪口呆。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原來,這群夜裡穿着潛水服到江里撈金的人,他們最後確實把文物高價倒賣出去了。

但讓警方意想不到的是,這群專業的「尋寶人」竟然有80%都是彭山當地人。他們字都不識幾個,白天只能拿着鋤頭墾地,沒想到夜深人靜時,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專業「尋寶人」?

警方震驚之餘,他們還在這群人嘴裏聽到了更為震驚的事。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原來,岷江有金子撈,早就已經不是秘密了,而且,他們也不是第一批「撈金」人。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不少老百姓陸陸續續在岷江里撈出金屬「黑坨坨」!曾經還有人在這撿到一枚五十兩的大銀錠

這事兒很快就傳得沸沸揚揚。不少百姓聽到有「寶藏」撿,他們連飯都不吃,一家老小拿着鐵鍬就江邊挖呀挖呀挖。誒!沒想到真就被他們挖到了一些銅錢。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只是這些銅線不值幾個錢,於是他們又開始研究到底哪裡有更值錢的寶藏。偶然有一天,村民一個不小心腳滑,滑進江里,等他掙扎着回岸邊時,他驚奇地發現自己手裡,居然抓了一顆指甲蓋大小的金子。

他頓悟了,原來值錢的寶藏全都水裡,水越深寶越多。於是村民們開始組團去學習潛水,然後再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水下考古的技巧,甚至人手一套專業的考古工具。

那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學會潛水,江里挖寶」慢慢成為這個村的家訓。事實上,這樣做在我國屬於違法行為,所以有關部門也曾明令禁止村民的這種行為,雖說情況有所控制,但村民們的原則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白天有警察嚴防死守,村民們就改到晚上挖寶,反正這種低成本高收入的方式,村民們實在難以拒絕。

甚至,為了找出更多更值錢的寶藏,村民們開始思考:這些寶藏究竟是誰扔到江里的?只有找到扔寶藏的這個人,他們才能繼續順藤摸瓜,找到更多寶藏。果然,興趣是最好的生產力!

於是,有人想起了300多年前在彭山開始流傳的一個童謠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尋寶訣」

石龍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進成都府

據傳,當年張獻忠在四川稱帝不久後,他派駐到各地的官員,到任不久就被殺害,不久,張獻忠就失去了統治。

此時的張獻忠明白,自己早晚會死無葬身之所,所以他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他帶着自己所剩不多的親信,把那些年打仗劫來的所有財富運出四川,準備日後到一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安安穩穩當一個土豪。

那個時候,張獻忠要出四川只有兩條路,一個是背上的陸地,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蜀道,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到時候人和寶藏,就只能極限二選一了。

這種情況下,張獻忠只能選擇南下的水路。只是南下的水路並不好走,終於張獻忠還遇到了樂山楊展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此人武士出身,道上早有聽聞張獻忠寶藏數不勝數,兩人在江口決一死戰,最後楊展用火攻擊倒了張獻忠。

兵敗的張獻忠不想讓自己的寶藏流入他人之手,於是他把所有的金銀沉入江底,並讓一位將軍在暗中看守。

後來看守的將軍死了,變成了一座石鼓,剛好跟河中的石龍遙遙相望。而這,就是張獻忠的沉銀地。沉銀地有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但岷江那麼大,哪裡才是金銀財寶聚集最多的地方呢?石鼓是關鍵!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在張獻忠的寶藏里,有一樽石龍,只有石龍與石鼓遙遙相望之處,才是張獻忠的沉銀地。

因為早前就在江中打撈出許多銀子,童謠里所謂的「銀子萬萬五」已經得到證實,所以按着童謠里說的尋找石鼓和石龍,成為了人民追求張獻忠財寶的尋金訣。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張獻忠寶藏

得知此事的嚴重性,2016年,四川省文物局立馬組織考古隊進駐江口鎮,準備對岷江這綿延幾十千米的路徑尋找發掘突破口,正式揭開張獻忠300多年的「沉銀之謎」

經過多次細緻考察,考古專家最後決定把發掘區域定位在岷江江口段。在進駐江口的第三天,考古專家們已經從村民那兒打聽到關於石虎的相關信息。

原來,在駐地的北邊不遠處有一隻石虎,石虎矗立在岩石上,它頭部朝着一個方向看去,而那個方向,正好是岷江的江口段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與石虎相對的,竟然是一條石龍。這不免讓專家開始懷疑,童謠中的 的石鼓究竟是什麼?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幸運的是,專家們糾結沒多久,他們就在石龍石虎的南邊,專家還發現了一幅隱藏的石刻。石刻的內容如下:

石龍對石虎,金銀翠山藪,中華寶藏興,民族昭千古

看到石刻的內容,專家頓時恍然大悟!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所謂的石鼓,說的應該是石虎,兩字讀音相似,童謠靠口頭相傳,傳着傳着就被口音搞混了。

不過也好在被口音搞混了,不然現在江口裡還有沒有寶藏,就很難說了。不過,寶藏的發掘地點雖然確認了,但專家們的眉頭並沒有放鬆,反而,神色愈發嚴肅。

這次又遇到了什麼難題?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原來,專家們轉頭就發現,寶藏的發掘地點水流湍急,泥沙也跟着水流在水中翻湧導致水面渾濁。

在如此差的能見度下,常態的考古沒辦法進行的。如果要進行考古, 那麼只有一個辦法:把岷江的水抽干

但這顯然太離譜,為了儘可能在合理的情況在河裡挖寶藏,專家們幾經商量,最後決定圍堰築堤,灘涂考古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這次的圍堰規模達到2萬平方米,把堤堰圍起來後,專家們又把裏面的水抽干,然後再用鵝卵石堆積三米高後,專家們才得以安心發掘。

如此大規模的灘涂考古,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是史無前例的。曾經有人問:如此大動干戈的考古,會不會太唐突了?張獻忠有那麼多寶藏扔江里?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專家們一開始也並不知道張獻忠的寶藏有多少,但從民間徵集的金冊、金錠、銀錠數量來看,純金的金冊有740克重,銀錠也有1860克重,前些年在香港拍賣,單件最低成交價也達到了270萬人民幣。

如果加上看守所里收繳的文物,專家初步估計價值3個億。而那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真像童謠里說的,可以買進成都府,那麼專家們的圍堰築堤,就不算大動干戈了。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考古現場很快傳來了好消息。在擠壓變形的龍形金簪下面,考古專家發現了金冊。

「維天順元年,皇帝制約:朕惟君臨天下者,必封建諸子,世世相傳。以鞏固皇圖,以吐藩屏帝室.... 」

天順是明英宗朱祁鎮二次登基的年號,這種天子的金冊理應在皇宮中,但最後在岷江被發掘,如此重要的金冊,居然都被張獻忠搶走了

從中可以推測,金簪也是皇室的寶貝。在整個考古現場,專家們出土了不止一塊金冊銀冊,除了明朝皇帝的金冊外,還有冊封嬪妃用的銀冊。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讓人感到諷刺的是,這些金冊銀冊對明朝皇室來說,都是天子對諸子的承諾,裏面給予了對明朝建設的厚望。

但落到張獻忠手上後,這些就只是單純的金銀,有用之時融化掉,便可鑄成自己想要的物件。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考古發掘還出土了大量的銀簪子、銀手鐲、銀耳環等銀製品,這些銀製品大多都是銀錠融化後鑄成的,但張獻忠一直沙場勁戰,他可沒空自己開礦造銀錠。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所以專家由此確定,這些都是屬於大西國的銀錠。當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後,所有開支完全依靠無差別繳獲,這也導致大西國的短命。

隨着考古的深入發掘,專家們在另外一邊有發現了特殊的金冊。發現的四塊金冊是成冊,而且背後隱藏着鮮為人知的故事。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據專家分析,這四塊金冊都是朱元璋為他子孫打造的,他們的主人分別是厚勛、載墐、翊鉁、常溒

朱元璋在世時為自己的孫輩制定了輩份表,為朱棣的子孫制定的輩分表為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姓在前,中間字為輩份,第三個字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

由此看來,這四個金冊的主人應該是依次的父子關係。如此用來安身立命的鎮宅之寶都被張獻忠搶走了,難怪300多年前不可思議一直延續到今天。

張獻忠沉銀之謎被揭開!藏寶數量亞洲第一,考古專家圍堰抽干江水 - 天天要聞

結語

經過五個月的考古發掘,專家們從岷江江口發掘的文物了得到的嘻嘻,就是出土的文物,無一不印證着童謠里說的:「石龍對石鼓,銀子萬萬五,有人識得破,買進成都府」!

或許出土的這次巨量金冊銀錠只是張獻忠寶藏的冰山一角,畢竟5個月後,岷江水位直線上漲,考古工作被迫停止,有關張獻忠沉銀之謎還有待繼續發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着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着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着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着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佈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