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兵敗投降消息傳來,漢武帝專門召開了一次朝會,討論該怎麼處置這件事。太史令司馬遷說:「陛下,李陵只有幾千步兵,面對匈奴騎兵能拼力死戰,擊退多次進攻,殺傷了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最後彈盡糧絕而降,我想他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有用之身,尋找機會返回大漢的,請陛下不用着急做判斷,靜觀其變為好!」漢武帝哼了一聲,「你是這樣認為的?!」本來這次戰鬥的主角並不是李陵,可他卻搶了貳師將軍李廣利的風頭。天漢二年,漢武帝令李廣利率三萬騎兵出擊,攻擊匈奴人的右賢王部隊,想要李陵作為李廣利的後援,為其押運糧草和輜重。
李陵出身名門,不屑於為貳師將軍李廣利做下屬,於是便說自己手下的將士都是精銳之士,自己可以出塞攻擊匈奴單于。漢武帝說:「我已沒有馬匹可以給你,就憑藉幾千步兵,不是羊入虎口嘛!」李陵說:「競爭的勝負,關鍵在於領兵的統帥,將帥強,就算是步兵對騎兵,也可以戰而勝之!」漢武帝喜歡李陵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因為在李陵身上,他看到了曾經桀驁不馴的霍去病的影子,但他知道騎兵對步兵,是碾壓式的優勢,如果沒有強弓硬弩的配合,步兵是很難對抗騎兵的。
漢武帝令強駑都尉路博德支援李陵,但路博德不想干,因為路博德是老資格,曾做過伏波將軍,你讓他給李陵這個新兵蛋子做後援團,他才不想干呢!於是路博德上書對漢武帝說:「秋季正是匈奴人馬肥兵強的時候,這個時候不適合進攻,不如等待到春天,我和李陵分別帶五千騎兵,從酒泉和張掖出兵攻打匈奴,可獲全勝!」漢武帝認為路博德和李陵兩個人,是相互勾結、怯戰避戰,十分生氣,就沒有讓路博德做李陵的援軍,而是讓李陵率軍出擊了,一支孤軍沒有騎兵,也沒有後援,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麼呢?是匈奴單于的主力,匈奴人最精銳的騎兵部隊。
匈奴人一看漢軍是步兵,人數又不多,一下子來勁了,好不容易有到嘴的肥羊,當然不能錯過。因為前些年,他們被衛青和霍去病按在地上摩擦的時間太久,憋的氣太深了,儘管貳師將軍李廣利是個無能之輩,但他率領的卻是大漢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匈奴人根本不能與其正面對抗,如今看到李陵帶了一支幾千人的步兵,就敢到自己的地盤來撒野,他們認為自己是撿了個軟柿子,可以輕鬆拿捏了。李陵知道步兵沒法和匈奴人騎兵正面硬剛,事實上大漢部隊中,除了霍去病率領的騎兵,可以和匈奴人正面對抗,並戰而勝之之外,包括大將軍衛青在內,他們統領的部隊中騎兵數量都很少,但是漢軍會利用戰車作為防禦和壁壘,同時配備盾牌、長矛以及強弓硬弩,保證騎兵不能近身衝殺,而用遠程武器對付他們。
要知道射術是隴西李氏的強項,從李廣到李敢,再到李陵,李氏家族三代人,在射箭方面,就沒有服過任何人!戰鬥場面就是漢軍步兵以戰車作為壁壘,手持盾牌躲在戰車後面,弓弩手發射弓弩,匈奴人多次衝鋒,都不能衝破漢軍以戰車為中心所組建的防禦體系,但由於步兵的行動速度較慢,李陵的部隊也一直無法擺脫匈奴人的追擊,他們只能是且戰且退。原來匈奴人也有打退堂鼓的打算,因為他們發現這支漢軍很不好對付,不僅折損了大量的匈奴騎兵,而且其鬥志昂揚,沒有任何畏懼的意思!
再堅固的壁壘,也會從內部潰敗。李陵部隊中有個叫管敢的軍侯,因為和自己的都尉之間有矛盾,便背叛了漢軍,投靠到匈奴人麾下,他說李陵的部隊,其實是一支孤軍,根本沒有援兵,前李陵部隊的糧草即將用盡,弓箭也快沒有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單于大喜,他率軍繼續猛攻,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李陵選擇了突圍,在突圍的途中,他的副將韓延年被殺,李陵本來想自殺,卻被手下人打暈,成了匈奴人的俘虜,李陵選擇了投降,匈奴單于很欣賞李陵,並沒有殺死他,還要把女兒許配給李陵,並封其為王。
漢武帝最初很氣憤,當他問百官如何看待這件事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斥責李陵說他是個無恥的叛徒,漢武帝便問太史令司馬遷怎麼看?司馬遷說:「陛下,李陵一家一門忠烈,從其祖父李廣,叔父李敢,到李陵,都對大漢忠心耿耿,李陵所率領的孤軍,更是殺傷了匈奴人大量部隊,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只能選擇投降保住自己的有用之身!請陛下明察!」漢武帝冷哼了一聲,「我知道你和李陵的祖父李廣關係莫逆,你說他是孤立無援,這是在責怪朕嗎?」這次出征,李陵本不是主角,單從戰績來來看,它遠比所謂的主角貳師將軍李廣利要強的多,而貳師將軍李廣利卻是漢武帝刻意培養,用來接替大將軍衛青的漢軍主將!
司馬遷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因為漢武帝認為司馬遷不僅是在替李陵張目,還是在詆毀貳師將軍李廣利。過了一段時間,漢武帝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李陵當時的處境就是孤立無援的絕境,他也意識到是當初路博德的話,不過是不想做李陵後援的謊言罷了。於是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他就是衛青的大哥公孫敖,漢武帝派他到匈奴境內去尋找李陵,接應他回大漢。結果公孫敖出了邊塞以後,根本沒去尋找李陵,還道聽途說,說李陵已經背叛,還在替匈奴人訓練部隊。公孫敖本就是衛霍一族,衛霍和李氏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漢武帝啟用李陵,以及貳師將軍李廣利,本身就削弱衛霍的意圖。當這個消息傳來,漢武帝十分震怒,漢武帝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人對自己的背叛,李氏家族被族滅。
從本質上來講,漢武帝啟用李陵,和啟用李廣利的目的,沒有太大的區別。衛青和霍去病去世以後,漢軍急需一位主將,而李廣利就是漢武帝悉心培養,刻意打磨的新一代的漢軍主將。而李陵所代表的隴西李氏,與衛霍之間本身就有矛盾,且他也是年輕將領之中,十分突出的人物,漢武帝對他也寄予了厚望。而對於李廣利而言,李陵就是一位潛在的對手,儘管李氏與衛霍間也有矛盾,但從骨子裡李氏人是有傲骨的,對他這個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人來講,是根本看不上眼的。至於那個公孫敖,他是衛青的大哥,他不會忘記李敢曾毆打大將軍衛青,而李敢之後又為霍去病所殺,這個冤讎是很難化解的。
漢武帝的憤怒,李廣利的妒忌,公孫敖的陷害,路博德的蔑視,李陵的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