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中國自古受儒家思想影響已久,崇尚「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思想。
而自唐以來儒家思想便轉化為「俠」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廣泛流傳開來。「俠之大義者」,說的就是身為一名俠客,說話辦事應該義字當先。
唐朝後期百姓受到戰亂之苦,無處發泄,所以遊俠就誕生了,人們寄託於遊俠,懲惡揚善,除暴安良。
唐朝沒有性別歧視,所以唐朝文人墨客筆下的女俠客也不少,我們熟悉的紅拂女就是一個代表。
唐朝小說的中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和快意恩仇的江湖故事大多數時候是密不可分的,廣被後世稱頌。
但是流傳到今天的版本多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唐朝描寫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和除暴安良的俠客故事非常多,這給明清兩代的文人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二次創作題材。
下面就讓我們從唐末杜光庭創作的《虯髯客傳》為切入點,把它和流傳度更廣的明清版本《風塵三俠》做一下對比,看看有何不同吧。
太宗李世民,在唐朝百姓心中擁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虯髯客傳》中有着浪漫的愛情故事,有着不拘小節的豪邁氣度,更有着行俠仗義,慧眼識英雄,英雄惜英雄的大丈夫氣概,
《虯髯客傳》至今已經流傳好幾種文藝形式了,但是俠肝義膽的中心思想不會隨着文藝題材的改變,時間的流逝而改變。
每個人的心裏都住一個虯髯客、李靖和紅拂女,這部小說三位主角已經出現了。
那麼下面就讓筆者帶領着大家簡單回顧一下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來感受一下在快意恩仇和浪漫的愛情故事背後,作者還想表達什麼思想吧。
故事描述了隋煬帝臨幸江都,司空楊素大權在握,生活無比驕奢淫逸,江都百姓苦不堪言。
然一日有布衣書生,名叫李靖,前來向楊素進言獻策,楊素與之相談無果,不歡而散,楊素府上歌妓張氏,手持紅拂路過,見李靖乃能人也。
當下探得李靖投宿的驛站,當晚換裝來投李靖,李靖與張氏一見如故,便結了連理,奔太原而去。
由於張氏與李靖初見時手持紅拂,故又名紅拂女,紅拂女與李靖一日趕路至入夜,便投宿在一家客棧,晨起張氏坐於銅鏡前梳妝打扮,一人肆無忌憚的推門入室看她梳頭。
紅拂女張氏見此人,長相與常人有異,且氣度不凡,知此人日後大有建樹,於是向暗中觀察的李靖擺手,引出李靖與虯髯客相識。
三人相談甚是投機,便結為兄妹,相約太原再見。後來三人在太原再次相見,李靖將虯髯客通過劉文靜介紹給了李世民。
虯髯客見到李世民,向李靖詢問了李世民的情況,便打消了自己想一統中原的想法,將自己的銀兩和家當悉數給了李靖和紅拂女。
虯髯客叮囑他二人一定竭盡心力輔佐李世民,李世民日後會成為一國之君,自己帶領着妻子去扶餘國稱了王。
日後李世民果然稱了帝,而李靖、紅拂女也實現了對虯髯客的諾言,不光捐了銀兩還竭盡心力地輔佐李世民。
李世民不僅能征善戰,更擅治世,能夠海納百川,知人善用。
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實力和政治基礎,百姓在貞觀之治的盛唐之下,生活安樂祥和,足見李世民在唐朝百姓心中的地位。
李世民威望極高,不僅李家後世的子孫敬仰他,唐朝百姓敬仰他,就連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也是對李世民充滿景仰之情。
李世民的驍勇善戰,治世之才華無不讓武則天為之震撼,導致她在稱帝以後很多做法也在效仿李世民。
二、紅拂女慧眼識英雄,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虯髯客傳》里紅拂女的形象太能代表了唐代女性了,這個時期的女性思想獨立。
而紅拂女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她雖然身份地位低微,但是她非常善於觀察,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
當她初遇李靖時便知此人非常人,可見其觀察力和分析能力之強。
然而,紅拂女只是觀察出李靖不是常人,沒有做出任何行動,那麼也就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紅拂女利用優秀的偵察能力探聽得李靖落腳的驛站後,一系列行動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她換裝在夜裡跑出去,與李靖私奔了。
可見紅拂女不論從觀察能力、偵察能力、分析能力還是執行力上來講,這四種能力缺少哪一樣也都沒有成功的可能。
這樣的聰慧的女俠形象在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都幾乎是看不見的。
只有唐朝才會有紅拂女的存在,因為唐朝婦女可以像男人那樣參加社會活動,思想不被束縛,完全獨立。
紅拂女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尋得一位好夫君的同時,又利用過人的觀察力和口才,給自己和夫君找了一位好大哥,更為自己和夫君找了一位明君。
日後平步青雲,備受敬仰,這些都是唐朝婦女思想獨立,不甘在男人身後做附屬品的結果。
三、明清時期的女性淪為男性的從屬品
《虯髯客傳》到了明朝基本主要是以戲曲的文藝形式存在了,主要有張鳳翼《紅拂記》、凌濛初《虯髯翁》和張太和的《紅拂記》三個版本的流傳度最廣。
此時虯髯客和紅拂女化為了虛構人物,講的仍是李靖去楊素府上諫言獻策,楊素府上的歌妓張氏傾慕其才華,與李靖夜奔。
往太原途中遇虯髯客,至太原李靖將虯髯客通過劉文靜引薦給了李世民。
虯髯客見過李世民後,自知不敵,便與李靖、紅拂相約長安再見,李靖、紅拂依約來到長安,發現虯髯客乃大戶。
虯髯客見二人,說出緣由,他也有得天下之意,但是見到李世民之後,認為李世民才是真命天子,自己不能與之匹敵。
遂將家產全數資助李靖、紅拂,並將房屋也贈予李靖。
虯髯客走後,李靖發現屋中留有兵法數十卷,於是日夜研習數卷兵法,經過研習後,文韜武略日漸增長,面見李世民時,李世民也對李靖讚賞有加。
之後李淵李世民父子二人起兵反隋,李靖為其立下汗馬功勞,紅拂女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品夫人。
這裡明朝作者的主旨不再是誇讚紅拂女,而是通過這個故事來說明,李世民才是唐朝的真命天子,他人不足與之匹敵。
雖然明朝作者的二次創作把着簡單的故事情節刻畫的非常生動,風塵三俠的人物形象也躍然紙上,人物形象及其鮮明,不失為佳作。
但是這個時期的作者將紅拂女這一形象虛構化,符號化,也是對這一時期婦女的思想被禁錮的一個投射。
到了清朝,首先女性被束縛已經根深蒂固,其次這個時期的文學體裁主要以形式呆板的八股文為主,這種文體限制條框過多,文人難以得到自由發揮。
再次這個時期統治者出於政治原因也興起過文字獄,所以導致清朝這方面的文學作品甚少。
最後清朝基本都是在戰爭中度過,早期清朝開疆擴土,經歷了收復台灣,平反準噶爾部等一系列戰爭。
到了清晚期,中國更是經歷了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等多次戰爭,晚清的中國已經喪失了完整的獨立主權,內憂外患。
清朝的文人墨客在這種情況下,更沒有閒情逸緻來歌頌慧眼識珠的紅拂女,也不會嚮往行俠仗義的大俠來對他們施救。
這個時期的清朝有的只是腐朽的朝廷,落後的武器和在鴉片迫害下變得麻木的百姓,還有那滿目蒼夷的大好河山。
結語: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武俠夢,都應該有一個行俠仗義的遊俠,都應該有一個天馬行空的武俠故事。
像虯髯客那樣恣意豪邁,不拘小節,像李靖那樣正義聰慧勇敢,像紅拂女那樣慧眼識珠,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浪漫,也是我們特有的文化,我們愛讀這類小說,心中擁有着一個武俠夢。
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活在虛構的武俠世界裏,這種行為是不被提倡的。然而武俠世界裏的快意恩仇,俠客們的赤膽忠心,俠骨柔情正是當代人所缺失的。
我們應該多一分熱血,勇於幫助他人,對不法行為說不,面對危險時更應該沉着冷靜,使自己和他人免於遭受更多傷害。
參考文獻:
《全唐五代小說》
《蘇氏演義》
《紅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