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2022年12月21日21:12:09 歷史 1324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鄧小平帶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參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的慶祝活動。這次出國訪問,讓鄧小平的內心很受觸動。

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國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各種阻礙。而朝鮮恰恰相反,他們的經濟在六十年代開始騰飛,到八十年代,國內一片繁榮景象,甚至與當時的日本並駕齊驅。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北方談話

朝鮮和中國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當時的朝鮮能發展經濟,中國卻還沒能找到一條確切的路線,鄧公當時便對金日成感慨:「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

回國之後,鄧公便前往北方地區進行了為期八天的考察,正式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鄧公這次考察,被後世稱之為「北方談話」。

鄧公後來這樣跟金日成說:「我在東北三省到處說,要一心一意搞建設。國家這麼大,這麼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麼過?因此,我強調提出,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發展經濟、搞建設,這些話說起來很輕鬆,但真正做起來,卻是阻力重重,前有狼後有虎,人民對「改革開放」這個概念根本不信任,要靠什麼才能完成這個偉大的構想?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關於這件事情,鄧公經過了反覆鋪墊,才敢下達最後的指令。

從朝鮮回來之後,鄧公已經下定了決心,於是他很快來到東北三省進行考察。

東三省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但是,因為經濟發展的遲滯,東三省: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經濟增長量不進反退。

9月16日,鄧公來到吉林,非常坦誠的談起,目前我們的發展是存在問題的。畢竟,剛剛訪問過的朝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當時,大家的思想還沒有轉過彎來,很多同志覺得,我們是個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去發展經濟,去做生意、搞開放,那不就成了資本主義國家了?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同志們內心的這種疑問,鄧小平很清楚。但是他深知,搞社會主義,和發展經濟並不衝突,相反,良好健康的經濟是全社會發展的根基。

鄧公用一句話解答了大家的困惑,他說:

「如果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發展的速度比資本主義國家慢,還談什麼優越性?這是最大的政治,這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

這番話讓眾人恍然大悟,談話結束之後,很多人便開始思考,要如何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之下,實現經濟的高速發展呢?

9月17日,鄧公又來到了遼寧,並接見當地的領導班子。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在接見過程中,鄧小平就提出:

「我們的思想開始活躍,現在只能說是開始,還心有餘悸。要開動腦筋,不開動腦筋,就沒有實事求是;不開動腦筋,就不能分析自己的情況,就不能從實際出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現在要教育所有幹部開動腦筋,實事求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對於改革開放,鄧公有極高的熱情,極大的信心。

同時,鄧公也的確感到了這件事情的迫切性。

七十年代,我國的經濟狀況雖然有所復蘇,但分析起來,還是發展的不夠牢靠。

進出口、工業、金融貿易以及多種第三產業的發展,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民的生活也遲遲不能奔小康。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如果老百姓一直為吃穿發愁,又怎麼還有餘力去建設國家呢。所以,改革開放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貧窮,是促成改革開放最主要的原因,鄧公的幾次發言,得到了地方幹部地積極回應,因為大家都盼着老百姓能夠吃飽穿暖。

而在改革開放這個理念漸漸形成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什麼才是社會主義呢?

社會變革

照理說,中國正在發展的,就是社會主義。

但是,在七十年代,很多人對社會主義信心很低。

因為那時候中國內憂外患,對內經濟發展疲軟,對外與蘇聯交惡,我國當時的實力還太弱,不得不夾縫中求生存。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因此,很多人都覺得,最後中國對於社會主義的嘗試會失敗,會最終走向資本主義的復興之路。

這是人們不能接受的,多年來,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百般打壓,醜惡嘴臉令人作嘔,因此人們會產生一種「發展經濟等於背叛」的思想。

不過,這明顯是一個思維無趣,鄧公很快又在談話中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

這個理念可以說石破天驚,迅速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除此之外,鄧小平又提出了好幾個在今天看來依然很有時代先進性的舉措。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一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其實,毛主席他當年就提出過類似的思想,只是,很多同志完全忘了這句話,或者理解有問題,最後導致思想僵化。

思想僵化可謂是精神上的傳染病,一個人、一個部門的思想僵化,有可能就會蔓延到全社會。

而且,很多人盲目自大,自以為是在貫徹毛主席的思想,其實是偷懶,不願意變通,害怕承擔責任。

所以,鄧公指出,如今要改革,就不能犯懶,毛主席曾經提出過實事求是,我們改革就要抓住這四個字。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二是要轉移工作重點。

過去,人們對發展經濟一直避而不談,甚至談之色變,現在鄧公卻要把發展經濟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其中,鄧公還提出,不能再搞平均主義了,過去很多地方搞平均,最後卻把大家的積極性都打擊沒了,所有人一起餓肚子。

平均主義是個很美好的設想,但是脫離了社會實際。

因此,鄧公想出的新辦法是進行按勞分配,大家有了動力,經濟才能發展起來。

這個理念就是所謂「先富帶動後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只有「富裕」這個概念落實了,大家才能看到希望,才能有幹勁。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鄧公又重點說起農業發展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一點到現在也沒有改變,我們人口多、勞動力多,糧食需求量更多。所以農業是基礎,無論如何,都不能耽誤農業的發展。

但是,七十年代,我國的農業生產顯然是不盡如人意的,天災人禍不斷,市場稍微有些動蕩,農業就是最先受到衝擊的,農民的生活很不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鄧公大膽的提出一個想法,那就是實現農業的「工業化」。

其實通俗的講,就是農業的現代化。

傳統的農業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很辛苦,但是效率也很低,加上我國本就非常有限的耕地面積,所以糧食永遠不夠吃。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所以,鄧公的想法是,我們引入更多的農業器械,研究更多高產量的糧食品種,同時划出一些重點的農業發展區,對於大面積的耕地統一管理,最大限度發揮現代化工業的優勢。

這些辦法,鄧公早在戰爭年代就已經嘗試過了。想當初,鄧公是根據地大後方搞生產建設的一把好手,每到新的根據地,鄧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動當地百姓開荒耕種。

因為鄧公想法超前,膽略過人,所以他的生產建設工作,每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如今,雖然已經不是戰爭年代,但糧食生產依然是國家命脈。所以,過去的好經驗,還是可以繼續用。

三是要堅定改革開放,這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不僅是經濟上要開放,我們的制度上、思想上,都必須要開放起來。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打破僵局

朝鮮之行,事實上讓鄧公進一步思考到我國當前存在的弊端。他意識到,我們好像無意中走進了蘇聯曾經走進的陷阱,那就是上層建築的過度僵化、漂浮。

蘇聯當時雖然仍舊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國,但是上層建築的弊端已經嚴重的暴露。

雖然當時沒人能夠預料到蘇聯的解體,但人們也都清楚,這些問題一旦爆發,蘇聯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因此,鄧公要進行改革開放,就是希望防患於未然,我們決不能再走蘇聯的彎路。所以,我們要有打破僵局的勇氣。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鄧公在巡視的時候,給許多企業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要裁撤不必要的機構,提高辦事效率,避免人浮於事,生產管理要牢記科學二字,要放開膽子創新。

他又說:「企業要有主動權、機動權,如用人多少,要增加點什麼,減少點什麼,應該有權處理。企業應該有點外匯,自己可以訂貨,可以同國外交流技術。」

這又是一個人很有開創性的發言,當時,絕大部分企業,根本沒想過和外國做生意,更沒想過完全自主管理

但現在,鄧公給了他們這樣的權力,把束縛企業的鎖鏈打開了。

這是為了改變當時各大企業,死氣沉沉的格局。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我國的許多企業,尤其是國營企業,在建國初期經歷過輝煌時刻,但七十年代幾乎無一例外陷入了發展怪圈,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工人技術停滯不前,沒有創造力,因循守舊,成了人們眼中的老古董。

這種現象帶來的是產品質量的下降,透支的是企業的生命力。

從大局來看,影響的是國家整體的發展。

正是這種怪圈的出現,讓鄧公確信,給予企業相對的自由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既然要發展經濟,就不能固步自封,我們在外交上已經打破了很多僵局,如今經濟發展也要跟上,世界在走向多元化,總是關起門來做生意,是沒有前途的。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二戰之後,所有實現經濟騰飛的國家,依託的都是世界經濟大發展的背景,不管大國還是小國,最後都要融入世界市場。

另一方面,只有融入,才會出現競爭和進步,我們的企業和外界交流太少,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閉門造車是得不到結論的。

世界發展的太快了,所以,為了跟上全世界的腳步,企業必須走出去,參與競爭,沒有人追趕,沒有危機意識,無論如何也不能進步。

很多先進的產業鏈,我們還沒有,許多產品,中國也暫時生產不出來。所以,要打破僵局,實現從無到有,我們需要合作。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對這些企業來說,開放是一把雙刃劍,能不能勇立潮頭,把握機會,會決定他們的命運。

走向世界,也不僅僅是對企業的要求,對於地方政府,鄧公也是這樣要求的。

在視察本溪的時候,鄧公說:

「你們要到發達國家去看看……看看人家是怎麼搞的。長期把自己鎖在本鄉本土,不了解外界,不與外交往,閉關自守,只能把我們的國家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

用鄧小平自己的話說,這次北方談話是「四處點火」,八天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卻在全社會掀起了驚濤駭浪。

北方談話的消息從東三省傳遍全中國,大家都知道改革即將到來,但是怎麼改才能實現目標,大家還是一頭霧水,抵觸情緒也一直不少。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偉大轉折

想要改變社會的整體思想,是個困難的工作。關於即將遇到的困難,鄧公早有預料,但他也下定了決心,不管存在多少爭議,都必須要把改革開放這件大事完成。

就這樣,改革開放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

許多企業都按照鄧公提出的方針,進行「刮骨療毒」,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

大家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誰也不能保證改革百分之百會成功。

事實上,直到九十年代,社會上依然存在停止改革開放的聲音。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因為改革是危險的,而且改革帶來的經濟模式變動,必然會對社會主義制度造成一定的衝擊,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只有中國嘗試過改革開放這樣一條新路。

人們不能預測歷史發展的方向,只能等待時間的考驗。

值得慶祝的是,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經過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實現了全面的騰飛,中國人民終於走上了奔小康的路,不必再忍飢挨餓。

經濟的發展又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今日中國能擁有這樣的國際地位,離不開改革開放的創舉。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很多社會主義國家都進行過經濟改革,但這些改革絕大多數又都迎來了失敗的結局,就連蘇聯這樣的超級大國都沒能逃過魔咒。

以至於蘇聯解體之後,很多人都認為,社會主義與經濟發展是不能相容的。

但中國卻用生動的例子告訴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不僅能夠發展經濟,而且,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會帶來更加健康的經濟增長,這是資本主義無法實現的。

而中國能成為改革中的成功案例,靠的當然不是好運氣,而是在於國家的運籌帷幄。

我們堅定的發展經濟,同時也堅定的堅持着走社會主義路線,我們走出的每一步,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絕對為國家和人民負責的,這是我們最終成功的原因。

1978年,鄧小平對金日成說:越看越感覺我們落後!隨即改革開放 - 天天要聞

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毋庸置疑,在新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變革出現過很多次,看似平靜的背後,其實都風險重重,但我們最終都抗住了考驗。

時至今日,北方談話的成功依然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每當社會變革來臨之際,北方談話的成功都會帶給人們無限的信心。

參考資料:

蔡永飛《從北方談話到南方談話:鄧小平推動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歷史過程》

學習時報《1978.鄧小平的「北方談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着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着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 天天要聞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為何「歐皇1天畢業」,「非酋300天坐牢」卻0提升?貪生怕死角鬥士,一往無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聖遺物系統的「雙刃劍」本質1. 表面公平:免費獲取機制「聖遺物可以免費獲取的機制,這能讓平民玩家也有機會獲得極品詞條的聖遺物。從一定程度來說,聖遺物系統相較而言會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過日常體力獲...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 天天要聞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掘船搶七大戰一觸即發,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發五虎的變陣:哈登+鮑威爾+小卡+小瓊斯+阿祖,即將小瓊斯頂替了鄧恩,提高了鋒線上的深度。掘金則五虎未變:穆雷+布勞恩+小波特+戈登+約老師。開場後快船的變陣就立竿見影,小瓊斯火力全開內外開花——擋拆下順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搶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幫助快船搶佔先機。...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圭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圭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圭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