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40 分)
1. 與現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種原始人類應該是( )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半坡居民
2. 「生活在距今約 70 萬至 20 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已經學會使用火,並會長時間保存火種。」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於( )
A. 北京人 B. 山頂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3. 下列對於北京人的描述,正確的是( )
①已學會用火②腦容量比現代人小③能夠直立行走④使用磨製石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 下面對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幾十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 用耒耜耕地,飼養家畜
C. 人工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 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5.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播放了專題片《考古拼圖》,主要講述了我們祖先的生活狀況。我們可以通過這部專題片看到的生活場景是( )
A. 元謀人製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
B. 北京人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着群居生活
C. 山頂洞人一起製作色彩鮮麗的彩陶
D. 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圓形房子里一起紡線、織布、制衣
6. 在夏令營活動中,小明建議大家動手模仿北京人製造一些工具,體驗北京人的生活。於是,各位同學紛紛動手,製造了各種用途的( )
A. 打制石器 B. 磨製石器
C. 彩陶 D. 青銅器
7. 在一次歷史知識競賽中,主持人問道:「他是哪種遠古人類?」大屏幕提供了幾個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會使用火,並會長時間保存火種;(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我們可以推測出,「他」是( )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半坡居民
8. ①發現於雲南省;②會製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過着群居生活。這些內容所述的遠古人類是( )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人
9. 請你按生活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我國境內的早期原始人類( )
①元謀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10. 決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種植不同農作物的根本因素是( )
A. 飲食習慣 B. 勞動工具
C. 自然條件 D. 勞動技術
11.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假如你要考察我國早期人類原始的農耕生活,你應該去下列哪些遺址( )
①元謀人遺址②北京人遺址③河姆渡遺址④半坡遺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2. 下列對半坡原始居民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距今約六千年,生活於今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B. 他們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農作物——水稻
C. 他們飼養的動物主要有豬、狗等
D. 他們經常去打獵、捕魚,作為食物的補充
13. 我國原始人類在世界上最早種植的兩種農作物是( )
A. 粟、白菜 B. 白菜、芥菜
C. 粟、水稻 D. 小麥、大豆
14. 元謀人遺址和河姆渡遺址都分佈在( )
A. 黃河流域 B. 長江流域
C. 珠江流域 D. 遼河流域
15. 某歷史紀錄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紹了與半坡居民生活相關的歷史信息。下列介紹錯誤的是( )
A. 生活在長江流域
B. 住着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C. 主要種植粟
D.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16. 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A. 北京人已經會使用火
B. 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C. 半坡原始居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D. 堯舜禹時期,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被稱為「禪讓制」
17. 黃帝時期已經出現了文字的萌芽。相傳文字的發明者是( )
A. 黃帝 B. 炎帝
C. 黃帝的下屬官員
D. 炎帝的下屬官員
18. 下列事件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會長期保存火種②會製造工具③種植水稻④製造彩陶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19. 如果拍攝一部反映傳說中堯、舜、禹時期的電視連續劇,能夠出現的情節是( )
A. 黃帝和炎帝共同視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B. 年老的禹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
C. 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D. 堯發明了文字
20. 為紀念歷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 , 孫中山曾寫道:「中華開國五千年, 神州軒轅自古傳。」毛澤東也寫「聰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以此紀念。兩位偉人共同紀念的人物是( )
A. 炎帝 B. 黃帝
C. 秦始皇D. 大禹
二、非選擇題(第 21 題 20 分,第 22 題 24 分,第 23 題 16 分,共 60 分)
21. 讀圖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
材料二 「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遺迹十分集中。灰燼堆積很厚,最厚處有 6 米。」
(1)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上古時期的社會狀況惡劣,面對這種困境,北京人是怎樣生活的?(6分)
(2)指出下圖中 A、B分別代表的文化遺址。(2分)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3)結合圖片,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表。 (12 分)
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
——《白虎通》
材料二 「(軒轅)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孫中山
(1)根據材料一,你能列舉出會「農作」的遠古居民嗎?他們在「農作」的基礎上,還掌握了哪些技能?( 6 分)
(2)材料二中的「軒轅」指的是誰?傳說中他對中華文明做出了什麼貢獻?( 6 分)
(3)教民耕種的神農的貢獻主要有哪些?材料中的人物被後人尊稱為什麼?為什麼?( 7 分)
(4)對材料中所反映的遠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的情況,你產生了怎樣的看法或得到了什麼啟發?( 5 分)
23.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相傳,堯年老的時候,在部落聯盟會議上提出推選後繼人的問題,有人推薦共工,堯雖不同意,但還是讓他擔任工師之職,以考驗其才能,結果不行。大家又推薦舜,說他很能幹。於是舜協助堯 20年,又代堯攝行政事 8 年,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堯死後,舜才正式主持部落聯盟的事務。
材料二 傳說舜年老的時候,也召集部落聯盟會議,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舉為後繼人。於是,禹代替舜處理聯盟事務。17年後舜死,禹正式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材料三 據傳說,舜在協助堯時,就把曾向堯推薦共工為後繼人的人連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並起用「堯未能舉」的「八元」、「八愷」,以調整人事。又傳說,舜把堯囚禁起來,(堯之子)丹朱也被排擠在外,父子不能相見。
(1)從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出當時部落聯盟的首領是如何產生的?這種制度的名稱是什麼?( 4 分)
(2)材料三說明了什麼問題?與所學知識的說法是否一致?為什麼?( 6 分)
(3)通過以上材料與所學知識的對照,你能得到什麼認識?( 6 分)
參考答案:
1.D 2.A 3.A 4.D 5.B
6.A 7.B 8.A 9.B 10.C
11.D 12.B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C 20.B
21.
(1)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同大自然進行艱苦鬥爭;幾十個人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享受勞動果實,過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知道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用火燒烤食物、照明、禦寒、驅趕野獸。
(2)A是半坡遺址, B是河姆渡遺址。
(3)距今年代地理方位種植的農作物居住的房子 A約六千年黃河流域粟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B約七千年長江流 域水稻干欄式房屋
22.
(1)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 他們還會製造和使用磨製石器、 建造房屋、 燒制陶器、飼養家畜等。
(2)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船隻等。
(3)貢獻:教民開墾耕種,製作生產工具,首創耒耜,種植五穀和蔬菜,製作陶器,發明紡織,教人們通商 交換等。「人文初祖」 。
原因:黃帝部落聯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部落,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這一部落 聯盟以後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後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4)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遠古居民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創造出豐碩的勞動成果,值得欽佩和尊敬;遠古居民的生產活動,對中國遠古時代的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為中華文明的起 源和演進奠定了基礎。
24.
(1)部落聯盟會議推選。禪讓制。
(2)部落聯盟首領之間為了爭奪權力,互相進行鬥爭。不一致,因為課本上介紹的這些部落首領具有高尚的 品質,受到百姓的愛戴。
(3)古代的很多傳說,並不一定是真實的,需要通過各種資料進行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