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規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世界上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可以說,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中國人遍布全世界。甚至有些地方,中國集體在此地扎堆,很多出去旅遊的人,去了國外,但又沒有完全去國外,屬於反向出國。
不過,反向出國也是這些年興起的東西,畢竟隨着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網絡的發展、出行工具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出國成了一個家常便飯的事情。在過去,雖然也有留洋奔生活的人,但在農耕文明與思想的影響下,出國的人還是很少。不過,少不代表沒有,在1901年的時候,就有很多中國人下南洋,並在此地租借土地999年,建立中國城。那麼,這個地方是哪裡呢?
「離經叛道」下的出逃
自從1840年開始,中國就被一聲炮響轟開了國門,從此,所以的紙醉金迷、天朝上國的美夢都做不了了,因為從此時開始,中國就開始被列強不斷侵蝕,土地被蠶食,財富被斂收。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依舊腐敗,沒有想要救國的想法,於是繼續奢靡享受,只不過沒有那麼高的標準了而已。
所以可以看出來,他們還是很受影響的,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最難受的是當時的百姓,他們面臨著高額的徵稅,以及在自己的土地上被洋人踐踏尊嚴。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很多仁人志士想要改變國家危亡的命運,於是提出改革。
但是在辛亥革命前,改革幾乎都可以說是失敗了,因為改的是清政府統治者的封建權力,動了他們的蛋糕的人,要麼被處死,如戊戌六君子,沒有死的,也會被記在黑名單上。這個「黑名單」上就有一個人,名叫黃乃裳。
他是福州人,自幼家窮,在那時黑暗時代的裹挾下,他的命運自然也不會好,所以就經常陷入自我懷疑中。當然,這只是一時的。因為在這個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西方的傳教士也進入了中國,其中有一個叫許揚美的牧師,就解答了黃乃裳的疑惑,因此黃乃裳在自己二十歲這年加入了基督教。
這樣看起來,他似乎有些「離經叛道」,但是他卻也很中規中矩。因為他還是走上了傳統的科舉之路,一邊想要改變命運,一邊想要學習文化,拯救當時的中國。在人生四十多歲那年,他還是一個國子監監生。但學識並不是由科舉的身份來決定的,黃乃裳也是如此。儘管他只是一個監生,但是他對國家未來的改革與見識,都有自己的觀點。
所以,他經常找機會與李鴻章等朝堂中樞之人訴說。李鴻章雖然也想要改變國家的命運,但他是維護封建統治的,所以黃乃裳註定要失望。採用緩和的方式不能進行改變,那就採用激進的方式,加之他的各個在甲午海戰中犧牲了,黃乃裳更是憤恨清政府,於是他參加了示威和遊行。
但最終的結果是背井離鄉的逃離,因為他的「離經叛道」,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單」。為了保命,黃乃裳在人生半百之年漂洋過海,來到了馬來西亞的砂拉越。想要在一個地方生存,首先要想的就是有土地,這樣才能紮根。
所以黃乃裳去當地的政府租借了一塊土地,並將租借日期定為999年。土地有了,但這裡跟故鄉福州完全不一樣,黃乃裳一個異鄉人很難生存,然而他的鄉愁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濃烈,於是黃乃裳決定在這裡打造一個有故鄉福州風味的城市。
異國里的中國城
想打造城市緩解鄉愁與生存,這想法不難,難的是實踐。不過,想要打造城市的願望強烈,黃乃裳不可能輕易放棄,所以從1901年到1902年期間,他從福州找了一千多名中國人下南洋,在這裡打造具有福州風情的城市。
當時的很多福州人跟着他下南洋,並在這裡安家。不過,城市的建設並不容易,黃乃裳開始在這裡組織建城的時候,很多人以為自己會像曾經的美英等國家召集華工一樣,讓自己客死異國他鄉,所以就進行了罷工紛鬧。不過,黃乃裳還是很快就將他們安撫下來了,並繼續開展城市建設。
到達詩巫之後,因為是黃乃裳發起的建城組織,所以將街道等建設全都打造成福州的模樣,並取名叫新福州,建好城之後,又引進中國的移民。然而,移民的引進卻並不順利,因為詩巫城的氣候等各種與福州相差甚大,很多人都適應不了要回國,這其中也包括黃乃裳。
所以在建設第四年的時候,黃乃裳就回國了。但即便是他回國,詩巫城的建設卻沒有停下,裏面不僅有房屋,還有街道、商鋪等各種設施,完全就是一座早期現時代城市,而且黃乃裳即便是走了,但是他後面接班的人還在,所以城市的建設最後還是順利完成了。
只不過這個城市跟其他的當地城市不一樣,因為它具備了中國南方城市的風格,體現出地道的中國南方城市風格,成為了一座坐落在異國他鄉的中國城。現在,這座城市依舊保留,去當地,依舊隨處可見中文,華人的比例很高。來到這個地方,就有一種出國但沒完全出國的感覺。
結語
其實,在晚清末期,甚至是民國時期,出國的人很多。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有些人是為了奔活頭,有些人是去學習先進的知識,力圖回國改變國家被欺壓的命運。去國外學知識、學技術的人回國了,而千千萬萬個像黃乃裳的人要麼在海外紮根生存下來,要麼就是像候鳥一樣,在外面求生,但是到了一定的時期,比如人生暮年,就會回到原來的故居。
但他們畢竟到訪過國外的一些地方,並在這裡留下了痕迹,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中國文化的影子,就像詩巫城就是如此。在中國人的基因里,出去了,也忘不了故土的一景一物。除了詩巫城,現在的很多唐人街也是一樣,是一個有一個詩巫城。不過,他們出去看似待的是中國文化,其實是故土難離的鄉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