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草根起義領袖朱元璋的努力之下建立起來,跟歷代帝王建立偉大的王朝一樣,非常關注江山社稷,採取各種惠民政策,快速發展經濟,社會穩定人口增長。
在取得了經濟社會初步發展成效時,朱元璋曾經問過自己的第一謀臣劉伯溫,大明朝有多少年的國運,他略加思索的回復了朱元璋:「千秋萬代」,雖然是有點誇張的回復,但是明朝統治的時間是少有的高壽的朝代。
明朝初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採取了形形色色的削弱武將權利的手腕,這個時候的軍事實力自然是非常的強大的。
創業第一代的明軍剛從常年的實戰中走出來,不打仗的日子自己都覺得不習慣。到嘉靖時期軍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十幾個倭寇就殺死六千明軍的情況,這個說法可信嗎?
在明朝建立之初到萬國來朝,明軍到嘉靖時期真的到了不堪一擊的地步嗎?
五十三名倭寇殺死六千多明軍不是真的
因為在嘉靖時期湧現出了很多非常厲害的抗倭名將,憑藉著他們的實力更不可能讓數十個敵人輕而易舉的越過層層設防,突入境內大肆殺戮,相傳都快打到了都城的境地,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這個說法站不住腳呢?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明朝到嘉靖時期倭寇已經開始盛行,活動非常的猖獗,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在於明朝開始實行了閉關政策。
明太祖下令片甲不能下海的政策之後,百姓開始沒有了生計,本來出海打魚為生,突然失去了吃飯的營生。
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附近的小國漁民,經常被宋朝的執法艦船逼退。這樣一直發展到嘉靖年間的時候,海賊入侵逐漸形成了規模。
尤其是日本的海盜成規模的襲擊東南沿海地區,沿海地區無法生活的人有的也做了內賊,加入到了倭寇的隊伍中去。
倭寇雖然猖獗,但是嘉靖年間出了很多的抗倭名將,這些日本海盜並沒有形成什麼氣候。在明朝的正史中,到嘉靖年間並沒有倭寇大勝明軍的記錄。
這個是正常的,這個時候比較出名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胡宗憲、鄧子龍等等名將,每一個都能讓倭寇聞風喪膽,怎麼會發生十幾個倭寇有說殺了幾天人,馬上打到京城的情況呢?
這其中的種種原因都存在一種抹黑的嫌疑在裡邊,因為記載倭寇這一壯舉的史書不是明朝的史學家,而是清朝的史書。
給前朝編撰歷史,肯定會有杜撰的成分在裡邊,本來就痛恨前朝的清廷,無論如何也不敢在自己的史書中褒揚前朝的豐功偉績,這是明顯的反清復明的信號,擺明的滿門朝斬的株連九族罪行。
因此清朝寫明朝的那些事,尤其是寫歷史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打着問號去研究一番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清朝對明朝編撰的歷史說法不可信,那麼明朝時期本朝代的編撰應該會是真的吧。
明朝演義小說興起
明朝時期的演義小說進入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很多的演義名著都出在明朝,《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封神榜》、《金瓶梅》等等小說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問世,明朝的演義小說發展到了鼎盛的時期。
這個時候很多不出世的作家,也經常地寫一寫野史來練練文筆,這樣就造成了一些道聽途說的東西,被坊間認為是歷史的情況。
尤其是十幾個倭寇殺了明軍數千人,一路殺到了京城之外,這一說法並沒有在明朝的歷史文獻中出現。
但是一些修明朝歷史的官員竟在寫這段歷史的時候放飛自我,用上了演義的手法描寫了倭寇騷擾邊境的歷史。
這個時候的史官為什麼敢這麼寫呢?他不怕被上邊的官員知道,治罪嗎?如果沒有演義小說的盛行,按照常理來說一個小小的史官是不敢造次的。
但是當時整個社會文學的發展方向,就是誇張的演義,造成了這一時期一些小規模的倭寇入侵被擴大化。
當然,史官演義手法描寫倭寇入侵,也是有着自己的私心的,歷史本身是簡單乏味的,要想吸引眼球和爆文疊出,光憑藉著平白直敘是沒有什麼效果的。
自然也不會引人關注。所以史官採用這種辦法,也是想提高自己編撰歷史的閱讀量和知名度,因此在編撰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添油加醋了。
明軍的真實戰鬥力
十幾個倭寇殺明軍六千人是不可能的,因為嘉靖年間,鎮守江浙滬一帶的是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
通常是不可能放進十幾個倭寇的,戚繼光採用了很多因地制宜的抗擊倭寇的戰術和戰法,還有很多的兵器,十幾個倭寇瞞天過海是不可能的。
十幾個倭寇一路打到京都外圍,更是無稽之談。料想當年的俞大猷和鄧子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俞大猷更是能以一敵百位武林高手,橫掃少林的人。
鄧子龍南征北戰,身手也不在俞大猷之下,倭寇區區十幾個人要是引起朝廷的注意,只許派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就讓十幾個人命喪酒泉。
在正規的明史記錄中,鮮有倭寇有過勝利的記錄。當然,這與本朝的編年歷史必須正規合法有着很大的關係,他們是不敢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因為如果亂寫一通,說不準就會身首異處,晚節不保。
總結
明史中的記載是史官的演義添加,清史更是詆毀前朝。真正的原因真相就是數百倭寇侵犯邊陲,被明軍殲滅。
一小股十幾人的倭寇開始興風作浪,他們 利用自己鋒利的兵器,短兵相接,所到之處燒殺搶掠,靠着打家劫舍起家的倭寇,這是他們的長項。偷襲殺傷手無寸鐵的百姓,當然不費吹灰之力。
這樣他們一路搶掠朝着京城的方向而去,他們人數少,靠着游擊戰來無蹤去無影。因此,朝廷想要把他們徹底剿滅也是費了很多的周折。
甚至不惜派出大軍去抓捕這些倭寇的游兵散勇,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戰鬥力強大,主要是他們的游擊戰術和打家劫舍的功夫在岸上有了用武之地,他們殺傷的貧民有六千人,但不是明軍,而是手無寸鐵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