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2022年10月12日21:37:04 歷史 1682

1971年基辛格訪華打破了上個世紀中美兩國之間幾十年不相往來的關係,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開始朝着正常化的方向發展,並且對世界的格局也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雖然推動中美兩國關係是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想法,但身為中美兩國關係的實際推動者,基辛格對於我國來說確實是一個相當特殊的存在。

可在基辛格前往中國訪問之前,這中間還有着不少的波折,尼克松曾經甚至還叮囑他,讓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當時中美關係的破冰可以說已經是勢在必行,友好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尼克松又為何要這樣叮囑基辛格?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中美關係僵持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中美兩國之間此前對峙了幾十年的關係。

新中國成立之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對我國這個新生的政權充滿了敵意。

1950年,我國成立不過一年時間,國家百廢待興,毛主席為了國家的發展殫精竭慮,但是美國竟然公然向朝鮮發動襲擊,並一度越過邊境線,將戰火燒至我國東北地區,對我國民眾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他們認為,中國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是不過是一個剛剛成立的國家,在工業上甚至連自主生產的能力都沒有,又有什麼資本能夠和實力強悍的美國抗衡呢?

但是毛主席卻一聲令下,調動了幾十萬的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同「聯合國軍」展開了激烈的作戰。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兩年持續不斷的戰鬥不僅將中美兩國的爭端推到了國際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同時也將兩國的關係拉到了冰點,我國的民眾對美國的霸權主義行為厭惡至極,為了支援朝鮮抗擊美國,當時國內甚至爆發起了全民化的運動,家家戶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統籌了幾乎全國的資源支援戰爭,終於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美國自恃實力強悍,最終卻不得不偃旗息鼓,灰頭土臉地撤出了朝鮮的國土,自此這場戰爭也成了當時參戰的美國人員諱莫如深的一件事。

這場戰爭結束之後,兩國就開始了幾十年不相往來的局面。

可是兩國雖然明面上不來往,美國暗中使得絆子卻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他們聯合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對我國進行經濟封鎖和政治孤立,試圖在我國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將我黨的政權扼殺掉。

我國當時曾經向聯合國提出申請,希望能夠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可是因為美國不承認我國的政權,這件事就這樣功虧一簣。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面對當時國際社會的排擠,毛主席和周總理及時調整策略,終於在美國的封鎖下,走出了一條新的發展路線。

實際上,當時周總理了毛主席早已經意料到,美國絕對不會如此輕易讓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畢竟此時蔣介石賊心不死,美國還想摻和台灣問題,借題發揮。

所以這次提出申請只是讓更多的國家關注到中國,從而讓我國在國際上擁有更多發聲的權利。

60年代之後,世界局勢逐漸趨於穩定,但是平靜的外表下卻潛伏着難以預見的風險。

美國和蘇聯關係愈發緊張,兩級冷戰的局勢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美國和蘇聯甚至開始將手伸向了其他國家,只要是沒有站在自己陣營的國家,就統統視為「異己」,給予打壓。

在兩國持續不斷的明爭暗鬥中,美國開始逐漸落於下風,這讓美國的領導人感到驚慌不已,他們開始嘗試通過不同的方式,來達到他們和蘇聯爭霸的目的。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此時美國幾乎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美國的發展以及應對蘇聯上,對於中國就放鬆了警惕,畢竟在他面前,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

而我國也抓住這個時機,開展了一系列的運動,各行各業都開始為祖國的發展出謀劃策。

在此期間,我國無論是工業水平還是農業生產,基本上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想要對抗實力強悍的美國,依舊十分吃力,這也是當時我國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

60年代之時我國曾再次向聯合國提出了重返聯合國的申請,只是這次依舊沒能如願。

與此同時,隨着我國和蘇聯的關係急轉直下,毛主席和周總理不得不花費更多的精力,為國家的發展重新謀劃一條出路。

好在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和蘇聯關係的變化並沒有過多地影響我國的發展,在歷經自然災害和美國的封鎖之後,我國的發展也開始逐漸走上了正規。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最重要的是,在鄧稼先等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我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雖然不怕原子彈,但是這個東西我們一定要有!

只有有了這個「大炮仗」,我國才能徹底地擺脫西方國家和蘇聯的核威脅,走上強國強軍之路。

而在我國的第一朵蘑菇雲升騰在戈壁灘上空的時候,毫無疑問,全世界都為之轟動了,美國雖然依舊和我國關係十分僵硬,但是至少表面上還是收斂了許多。

出現轉機,中美關係破冰?

隨着我國實力的逐漸強大,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升,就連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問題此時也逐漸偃旗息鼓,美國才開始逐漸收斂了針對我國的鋒芒,暫緩了針對我國的政策。

美國在和蘇聯的爭霸中劣勢越發明顯,他們開始逐漸將目光轉向了我國,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眼下我國和蘇聯的關係也已經走到了冰點,或許兩國之間還有合作的可能。

只是在林登·貝恩斯·約翰遜在任的時候,並沒有謀求和我國合作的一向,一直到1969年尼克松成為美國總統之後,美國的態度和政策才開始發生了轉變。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尼克松上任之後,他首先改變的就是針對中國的反華政策,不管是出於希望能夠名留青史,還是出於對當時美蘇爭霸處於劣勢的考慮,這樣的做法確實緩解了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

他在綜合對比了和中國交往的利弊之後,便開始正式讓自己的心腹基辛格處理中國的事務,為以後到訪中國做鋪墊。

尼克松原本正在為如何委婉又不失體面地向中國提出交往的申請,畢竟之前美國為針對中國所做的事情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如果時機把握不好,很容易使兩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但不久之後爆發的珍寶島戰役,給美國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尼克松請羅馬尼亞的總統代為中間人,向我國傳達了希望能夠友好發展,並建立聯繫的意願。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而收到尼克松消息的毛主席對此也是有些震驚,但他的目光畢竟更加長遠,對於這一天似乎也早有預料。

在和周總理商議過之後,他決定,答應尼克松的請求,改善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畢竟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和美國改善關係帶來的優勢要遠遠大於「孤軍奮戰」。

很快,美國就安排了「秘密使者」準備到中國進行訪問,向中國傳達善意的同時,承擔起中美兩國之間溝通的橋樑的作用。

而這個人就是此前就已經接手中國事務的美國國務卿基辛格。

1971年,在經過謹慎的安排之後,基辛格乘坐專機正式開始了到中國的訪問之旅。

儘管基辛格訪華是秘密進行的,白宮對外的通告也是基辛格是前往巴基斯坦和泰國進行訪問並前往越南執行任務的,但是不少「嗅覺」敏銳的人還是感知到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基辛格到達中國之後,周總理派人對其到來表示了隆重的歡迎,當周總理和基辛格的雙手交握在一起之時,中美之間的關係便拉近了一大步。

面對美國使者的到訪,周總理表現得十分坦率,他對於中美兩國當前的局勢十分清楚,也點出了兩國之間需要改善的痛點,基辛格對周總理身為外交人員的氣質深深折服。

但是在前往美國之前,尼克松曾經叮囑他的一句話,卻讓他感到有些為難,尼克松曾對說:「到了中國之後,你不要對周恩來太過熱情。

或許會有人對尼克松的這番話感到疑惑,為什麼明明想和中國交好,卻不能對周總理表現出過多的熱情呢?

實際上,這是因為尼克松希望基辛格能夠控制好自身的情感,將美國的利益放在個人情感之前,保證國家的發展才是他們當時的首要任務。

在沒有到訪中國之前,他的心中還是有些擰巴,畢竟之前美國那幾乎對中國充滿了偏見,他又如何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獨善其身」?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所以他希望基辛格能夠盡量保持身為一個超級大國的風範,不讓中國看出他們的慌亂,又希望在和中國的交往中,能夠盡量佔據上風。

這句話是對基辛格的告誡,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警醒,所以在訪華期間,基辛格除了正常的執行公務之外,鮮少參與事務之外的活動。

而周總理自然也是秉承着身為一個大國領導人的風範,在保證基辛格日常生活的同時,盡量改善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維護中國的利益。

基辛格是這幾十年來少有的能夠尊重中國,並且對中國秉承着真誠的態度的領導人,所以周總理和毛主席對基辛格的為人也是十分欣賞的。

這次基辛格訪華之後,中美之間的關係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尼克松比別人更早地意識到,和中國交好對於美國發展的重要性,便再次打定主意,一定要自己親自前往中國走走看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全世界看到,中美兩國關係的歷史性的發展。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1972年,經過長時間的籌備之後,尼克松終於也踏上了前往中國訪問的道路,這一次他沒有向外界隱瞞行程,在中國的機場中,攝影師可以毫無顧慮的拍下他和周總理握手的瞬間,而他的妻子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則是十分逝去的站在尼克松的身後,方便攝影師記錄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這次尼克松前來訪問中國可以說是帶着十足的誠意,在周總理的安排下,尼克松先後參觀了北京的街道和一些標誌性的建築,了解了中國民眾為了祖國的發展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又專門為他準備了國宴和中美兩國常見的食物,保證美國的使團能夠習慣在中國的生活。

毛主席更是拖着病體,親自要求會見了尼克松。

他們兩人在中南海的辦公室中相談甚歡,尼克松的到訪讓久病在床的毛主席氣色都好了一些。

他們對中美兩國的局勢進行了愉快的暢談,這次尼克松沒有再端着那副高高在上的架子,他對毛主席表現得十分尊敬,同時也明白了為什麼這樣一個老人能夠帶領中國從各種磨難中走出來。

1971年基辛格即將訪華,尼克松告誡他:不要對周總理太過熱情 - 天天要聞

這次訪華結束之後,中美兩國的關係立刻進入了一個「蜜月期」,儘管還沒有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可是不斷升溫的關係依舊對世界的格局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

中國在外交上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了起來,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都得益於毛主席和周總理做出的這個高瞻遠矚的決策。

無論基辛格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到訪中國,他的到訪確實推動了中美兩國的關係,從利益方面而言,他的出現也確實為我國帶來了轉機,所以兩相權衡之下,雙方不過是在適當的時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大國之間的博弈,向來如此。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今年前後腳落馬的兩正部:曾同期公選副廳,仕途交集20年 - 天天要聞

今年前後腳落馬的兩正部:曾同期公選副廳,仕途交集20年

5月16日下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布重磅「打虎」消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政府主席藍天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任上被查。當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召開擴大會議,通報藍天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與會同志一致表示,堅決擁護黨中央決定,堅決擁護中央紀委國家...
從唐代吐魯番到秦朝睡虎地:士兵們寫完了信 再也沒有回到家鄉 - 天天要聞

從唐代吐魯番到秦朝睡虎地:士兵們寫完了信 再也沒有回到家鄉

今年1月,「聚寶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在湖南博物院開展。如今,展期已至末尾,將於6月1日落幕。現場展出了158件(套)文物珍品,涵蓋金屬器、陶器、織物、文書、書畫等多個品類。在文書類展品中,有一封看上去頗不起眼的信件,名叫《洪奕家書》。公元719年,這位名叫洪奕的唐代士兵寫完了這封傷感的信之後,不知什麼原...
李治:被誤讀的盛世守成者 - 天天要聞

李治:被誤讀的盛世守成者

在盛唐歷史的星空中,唐高宗李治常被視作黯淡的過渡者。傳統史書勾勒的"軟弱君主"形象,遮蔽了這位統治者三十餘年統治中展現的政治智慧。
特朗普「飄」了:我把中東三國從中國懷裡拉回來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飄」了:我把中東三國從中國懷裡拉回來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結束對中東三國的訪問,手握數千億美元協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飄了」。在5月16日播出的福克斯新聞節目中,特朗普一頓吹噓稱,這些國家曾被中國極力拉攏,打算靠攏中國,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了。他「確信」自己已經改變了這一局面。有美國學者指出,除投資和人工智能、安全等問題的合作外,特朗普也希...
和眾匯富交了1980,復盤到最後其實都是自己在琢磨 - 天天要聞

和眾匯富交了1980,復盤到最後其實都是自己在琢磨

炒股這事兒,誰剛入市不是信心滿滿?剛開始我看了很多免費課,總覺得付費沒必要,尤其1980這種價位,網上罵的也多。但當你虧過、套過、被市場反覆揉搓後,慢慢會明白,有時候花錢不是為了買「乾貨」,而是給自己一個停下來整理思路的機會。 我買和眾匯富1980算是吃了幾波虧之後的自我救贖。起初想着,反正內容大概率都是那...
美國34歲護士侵犯15歲繼子:受害者將遠程作證,家庭撕裂細節曝光 - 天天要聞

美國34歲護士侵犯15歲繼子:受害者將遠程作證,家庭撕裂細節曝光

佛羅里達州一名34歲的註冊護士因涉嫌性侵未成年繼子被起訴,案件近期出現關鍵進展。根據法庭文件,現年15歲的受害者將於6月20日通過視頻會議接受取證調查,案件細節揭示了家庭成員間的複雜糾葛及性侵對受害者造成的嚴重心理創傷。涉案護士亞歷克西斯·馮·耶茨否認指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