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成都的鳳凰山機場早已亂作一團,一架飛機倉皇起飛。
這架飛機上,載有蔣介石以及蔣經國。
飛機起飛後,朝着東面的孤島台灣飛去,蔣介石望向下方的大地,如今已經被解放軍戰士攻佔得七七八八。
蔣介石隨口問了問身邊的蔣經國:撤退的情況怎麼樣?
蔣經國恭敬地回答:士兵們從二月份起就開始陸續撤退,大部分重要人物也基本抵達了台灣。
蔣介石嘆了口氣,只能在心中安慰自己,起碼國民黨的許多核心人員完成了撤退,日後或許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正如蔣經國所說,國民黨其實從同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計劃撤往台灣,無論是普通士兵,還是高級將領,甚至是許多高官太太都是撤退名單中的一員。
蔣介石讓士兵和將領撤退還情有可原,為何會把一些高官太太也一併帶走呢?這些太太究竟有哪些人,她們最終又將去向何方?
(蔣介石)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看看那些撤往台灣的,高官太太們的故事。
堅守半生,賢妻玉齡
若要說在眾多太太里,誰最能稱得上賢妻二字,那王玉齡必然當仁不讓地排在首位。
1973年,周總理特意為美國一位女子下了特殊命令:她可以自由簽證出入中國大陸。而這個人,就是王玉齡。
王玉齡出生於1928年,她的家產豐厚,母親那邊有高官背景,父親這邊則是富豪,所以王玉齡也是一位標準的富家千金。
(王玉齡)
抗日戰爭爆發時,王玉齡年僅十歲,痛恨日本侵略者的她,在自己十五歲的時候,請求母親,希望能夠讓自己當兵,保家衛國。
就在自己最青春的年齡,王玉齡遇到了張靈甫。
兩人最初是在一家理髮店相遇,張靈甫見到王玉齡第一眼便被這位散發著青春氣息的少女所吸引,並立即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
但是王玉齡一開始對於張靈甫沒有多大興趣,反而覺得張靈甫一直盯着自己看,實在是有些失禮,哪怕他是國民黨高官,王玉齡也沒有任何想要依附的想法。
也正是王玉齡的這番表現,讓張靈甫對其更加着迷,並在之後屢次前往王玉齡家裡做客,只為能夠見到這位可愛的少女。
(張靈甫)
後來,隨着張靈甫來得多了,王玉齡也漸漸對張靈甫有了感情,而且每次張靈甫前來,都會講述一些他在戰場上的故事,這也讓王玉齡對面前的這位將軍愈發地尊重和愛慕。
終於,張靈甫向王玉齡求婚了,當時張靈甫四十二歲,王玉齡十七歲,不顧家裡人的反對,王玉齡答應了張靈甫的求婚,二人攜手踏入了婚姻殿堂。
兩人結婚後,過了一段清閑的日子,據張靈甫所說,那是他最快樂的時光:終得知己,人生無憾!
同游莫愁湖的時候,張靈甫有感而發,吟出了兩句詩:欲遣閑愁且登樓,檻外山青水自流。
隨後,身旁的王玉齡為其補上了後兩句:莫愁不知何處去,空留斯樓憶千秋。
這般場景,如何不讓人感慨愛情的美好,才子與佳人的般配。
(莫愁湖)
怎奈夫妻有情,戰爭無情,不久後內戰爆發,張靈甫前往華東戰場,面對解放軍的攻勢,張靈甫一敗再敗。
1947年,張靈甫率隊面對當時解放軍華東司令陳毅的部隊,在孟良崮一地展開決戰。
張靈甫怎麼可能敵得過陳老總,最終兵敗身亡,所率的七十四師也被全殲。
同年秋天,張靈甫的一位參謀來到了王玉齡的家門口,跪下大哭道:夫人,張靈甫將軍已經戰死!
聽聞這個消息的王玉齡猶如五雷轟頂一般,要知道,此時的王玉齡年僅十九歲,不久前才生下一個兒子,丈夫的去世毫無疑問將會對這個少女造成巨大打擊。
1949年,王玉齡被蔣介石派人帶去台灣,抵達台灣後,蔣介石屢次拿王玉齡來抨擊中共,這令王玉齡心生不滿。
(王玉齡和張靈甫)
三年後,王玉齡下定決心離開台灣前往美國,並且在美國找到了工作,還加入了美國國籍。
雖然生活有所改善,但是王玉齡心中卻一直思念着已經去世的丈夫,哪怕她年齡才二十幾歲,但已經下定決心餘生不再嫁人。
1973年,周總理在得知了王玉齡的情況後,便邀請她回國,並且給予了她可以自由出入大陸的特權,要知道,有這個特權的華人,只有楊振寧。
就這樣過了幾十年,王玉齡的兒子張道宇也逐漸長大,在母親的影響下,張道宇選擇回到祖國,最終在上海安家。
十七歲與張靈甫結婚,十九歲便遭到了丈夫身亡的重大打擊,可王玉齡愣是在下半生里堅持不嫁,還照顧好了丈夫的家人,確實是一位值得稱道的賢妻。
多年苦等,悲妻若曙
在眾多太太里,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但是這其中最為凄慘的,則是國軍將領黃維的妻子,蔡若曙。
(蔡若曙)
二人相識於一場舞會,彼時二十九歲的黃維,已經是國軍的師長,是蔣介石的心腹之一,可謂是一大青年才俊。
當時的蔡若曙才十七歲,是知名人士蔡仲初的女兒,從小便生在豪門中,面容姣好,是人人稱讚的大家閨秀,算是一方佳人。
偶然相遇的兩人一見鍾情,算得上是郎才女貌。可蔡若曙不知道的是,黃維在老家其實早有家室,妻子還為他生下了三個孩子。
黃維也是決絕果斷,當即和自己原來的妻子離婚,蔡若曙這下也沒了拒絕的理由,於是和黃維結為連理,黃維還把三個孩子也帶了過來,幾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隨着戰爭的爆發,蔡若曙和黃維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抗日戰爭時,黃維有所表現,算得上是一位抗日名將,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黃維卻敗得一塌糊塗。
(黃維)
淮海戰役,黃維帶領下的國軍精銳十二兵團被解放軍全殲,黃維也因此被俘。這一消息,無疑將給國民黨方面的士氣帶去沉重的打擊。
蔣介石為了穩住軍心,告訴大家黃維已經戰死,事實上,黃維被解放軍俘虜了。
信以為真的蔡若曙頓時心如死灰,只能帶着自己的幾個孩子隨着蔣介石一同前往台灣。
抵達台灣後不久,蔡若曙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並未戰死,而是被解放軍俘虜了,解放軍一向善待戰俘,或許黃維有朝一日能夠被釋放。
抱着這個想法的蔡若曙很快帶着一家老小回到大陸,當然,她的這一行動沒有受到蔣介石的阻攔,畢竟蔡若曙一家對於蔣介石來說已經毫無價值。
蔡若曙先是前往香港,然後轉至上海,在這裡,開始了她漫長的等待。
一家幾口人都需要靠着蔡若曙一人養活,再加上獄中的黃維也需要蔡若曙寄錢進去,所以,蔡若曙便在上海找了份圖書館的工作,勉強能夠維持生計。
要知道,蔡若曙一個弱女子,作為國民黨舊將的妻子,還會時常遭到別人白眼,但是她選擇堅持,只為了日後能夠和自己的丈夫重聚。
蔡若曙這邊在為夫妻二人重聚而努力,獄中的黃維卻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常常叫囂表示:我沒有錯,我只是一個敗軍之將。
1959年,在毛主席等幾位中央領導的建議下,一批表現良好的戰犯被特赦出獄,蔡若曙本以為黃維也在此列,可在名單上翻來覆去尋了幾遍,也始終未能找到黃維二字。
獄中的黃維已然有些極端,他不僅沒有改過的意思,還選擇研究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永動機」,我們無法得知這位昔日國軍將軍的心思,但是他的妻子卻過足了苦日子。
(黃維)
1975年,在苦等二十七年後,蔡若曙終於等到了丈夫出獄,此時的蔡若曙,早已身患惡疾,昔日姣好的面容也因為過度勞累而衰老。
黃維也早已滿頭白髮,見到自己妻子的那一刻,黃維卻是表現得有些過於平淡,儼然沒有了昔日熱戀時那般親熱的態度。
蔡若曙也因為多年的重壓,開始患上精神疾病,幻聽也愈發嚴重,每次黃維晚回家幾分鐘,蔡若曙就會懷疑是不是丈夫被人抓走了,昔日佳人變成這般模樣,不免令人唏噓。
蔡若曙開心地和黃維分享兒子復職的好消息,可黃維卻不耐煩地說了一句:滾開。
或許黃維在經過了多年牢獄之苦後,心態發生了變化,可他這兩個字,卻是擊潰了妻子的內心。
(晚年蔡若曙和黃維)
同年五月八日,蔡若曙緩緩地走向北京永定河,望着河裡自己蒼老憔悴的面容,蔡若曙毫不猶豫,投入了河中,結束了自己的人生。
收穫善終,才妻霞翟
要說這些太太團里,能力最為突出,最具才氣的,那麼必然是葉霞翟。
葉霞翟出生於1913年,家裡同樣有着優越的家庭條件,從小就沉浸在書香門第的氛圍之中,受到了良好教育,滿腹才華,這也為她日後的生活打下了基礎。
十八歲時,葉霞翟不像其他女學生一樣考師範學校,葉霞翟選擇的是浙江警官學校,不得不說葉霞翟的心思還真是有些倔強,一個弱女子竟然選擇報考警察學院,這在當時極為罕見。
葉霞翟在考試中表現地十分優秀,絲毫不弱於其他男性,而她的表現,也引起了擔任考官的戴笠注意。
(戴笠)
眾所周知,戴笠是國民黨最大的特務頭子,主要負責國民黨的情報組織,葉霞翟的出眾表現讓戴笠有了想要培養她的想法,於是很快將其調入國民黨特務處。
葉霞翟也沒有辜負戴笠的期望,很多事項學習得很快,各種上流社會的禮儀,許多特務手段都被葉霞翟掌握,她也逐漸成為了戴笠的心腹。
不久後,她便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胡宗南。
胡宗南時任國民黨軍長,也是蔣介石心腹之一,按理說這麼一位蔣介石手下的大紅人,應該不缺對象,可奈何胡宗南眼光嚴苛,一直沒能找到讓自己合適的妻子人選。
當時有人介紹孔家千金孔令偉給他,但是胡宗南卻不喜歡孔令偉身上囂張跋扈的氣質,毫不猶豫選擇了拒絕,絲毫不貪圖孔家的勢力。
(胡宗南)
一次,胡宗南前去拜訪戴笠,恰巧遇見了葉霞翟,胡宗南立即被這個長相美麗,氣質高雅的女性給吸引了。
後來通過戴笠,胡宗南又得知葉霞翟能力出眾,不同於平常女子那般只懂打扮花錢,這更讓胡宗南下定決心要把葉霞翟娶進門。
而葉霞翟也對胡宗南心生好感,所以不久後兩人就互生情愫。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戰爭的爆發,胡宗南決定先把婚禮擱置一旁,等到戰爭結束,再和她結婚。
就在胡宗南抗擊日寇的時候,葉霞翟選擇出國留學,在美國的幾所優秀大學裏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並且憑藉自己的努力獲取了威斯康星大學的獎學金,成為了政治學博士。
畢業後,葉霞翟回到國內,擔任光華大學老師,並和胡宗南完婚。
一年後,抗戰結束,本以為會過上安穩生活的二人,卻又因為內戰的爆發再次聚少離多。
(葉霞翟)
面對解放軍的正義攻勢,包括胡宗南在內的許多將軍都接連吃下敗仗,到了1948年,國民黨更是陷入了絕境之中,胡宗南也立即託人把自己的妻子帶去台灣。
到了台灣後,葉霞翟和陳誠夫人關係親密,看到葉霞翟的居住環境不好,陳誠夫人更是請自己的丈夫為葉霞翟一家提供一處新住處。
不久後,胡宗南也撤至台灣,蔣介石責其作戰不力,並且開始慢慢撤掉他的兵權,昔日的將軍一時間淪為了身無職位的普通人。
胡宗南和葉霞翟為了生計,只能外出做工掙錢,直到1957年,蔣介石又給胡宗南安排了一個閑職,才讓胡宗南一家的情況有所好轉。
(胡宗南和葉霞翟)
至此,雖然胡宗南沒了當初的軍中職位,葉霞翟也沒了昔日闊太太的條件,但是二人好在得以安穩地度過下半生,這已經是當時無數人所夢寐以求的結局了。
事實上,被迫前往台灣的高官太太們,並不止以上三位,比如還有陳誠的夫人譚祥,在前往台灣後積极參与婦女運動和慈善事業。
(陳誠)
此外,還有何應欽的妻子王文湘,同樣也在1948年隨同丈夫前往台灣,不幸的是,在到達台灣後不久,王文湘就被檢查出癌症,夫妻二人也開啟了多年的抗癌之路。
蔣介石之所以將這些官太太一併帶去台灣,一是為了穩定將領們的情緒,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二也是有些要挾的意味,讓部下們不得不為自己忠心做事,不能有絲毫投誠之心。
只是苦了這些在戰爭中無辜的一個個美滿家庭,苦了這些在戰爭中等待丈夫歸來的家中良妻……
蔣介石
結語:
戰爭是無情地,是戰爭打破了這些美好家庭的溫馨與幸福。
然而,這些國民黨將領們因為自己站錯了陣營,沒能棄暗投明,顯然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
我們的國家是悲情的,因為它曾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而現在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在戰爭之後我們迎來了和平年代。
回望過去,我們會為這些因為戰爭而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輾轉多地的可憐家庭們嘆息,但是我們更應該做的,就是銘記過去,緬懷故人,為一個更好地明天而奮鬥。
參考文獻:
徐樺.探訪傳奇人物王玉齡[J].世紀,2020,(第1期).
高雲貴.張靈甫遺孀王玉齡[J].文史春秋,2006,(第3期).
張林,丁雯靜.潦倒的「西北王」:從正規軍轉入游擊作戰的胡宗南[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5,(第4期).
黃慧南,周海濱.蔡若曙,等候黃維二十七年[J].各界,2016,(第3期).
譚慧.一生愛一人:何應欽與王文湘[J].貴陽文史,2017,(第6期).
編輯:弗道恩
責編: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