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2022年10月09日15:22:19 歷史 1118

1988年,84歲的鄧穎超開始頻繁在醫院和西花廳之間奔波,或許真的是年紀大了,慢慢的她時常回憶起之前的很多事,而每每這時,周總理出現的次數也是最多。

這西花廳的海棠花,一年又一年開得非常燦爛,作為同為愛花之人,多年來鄧大姐對周總理的思念也同樣是只增不減。

於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提筆後,《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這篇文章便被寫出來了,你可以說它是一封信,但其實一定程度上,它更像鄧大姐寫給總理的一封情書。

「你看花的背影,彷彿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們在並肩欣賞我們共同喜愛的海棠花,但那不是昨天,而是12年以前....你不在了,你離開了這個院落,離開了我們,你不會再來,可你到哪裡去了?」

從這些至簡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鄧大姐對周總理的思念,他們自少年時便已相識,也曾一路相互扶持大半輩子,那藏都藏不住的情誼,還有深切懷念,又豈是幾番言語便可道清的?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鄧穎超寫「情書」以寄思念

1988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後,鄧穎超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讀書、看報,那在閑暇之餘,她還經常會去賞花。這賞的花越多,提筆留下的草稿就愈發得多,至同年四月《從西花廳海棠花憶起》這篇文章便出來了。

雖說那時鑒於多重考量,鄧穎超給身旁的工作人員趙煒、高振普做了交代,說是

「這篇文章現在不發表,若是有天我走了,喜歡海棠花的主人都走了,你們認為它適合發表再做發表,屆時當作我的遺作,否則便燒掉.....」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篇文章真的可以算是鄧大姐對周總理的回憶以及緬懷,裏面所提到的很多細節、感受,甚至於感想,都讓人深感印象深刻。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不同於我們普通人,可能兩個人在一起,更多的就是談論一些私人感情,鄧穎超與周恩來的愛情,自一開始就帶着革命,不過儘管大方向上一直都是這樣,但他(她)們之間也有單屬於個人的浪漫。

當初周總理在參加日內瓦會議時,中南海的海棠花剛好盛開,因為有些遺憾他不能看到這般美好的花朵,鄧大姐還曾特意剪下一枝,夾在書里,傳給遠在國外的周總理。

那當時在收到來信之後,周總理心情自然是十分愉悅,不過鑒於那時工作很忙,他並沒有馬上回信,而是在過了一個月之後,處理完手頭的急事,才寫回去了一封親筆信。

信中周總理提到,因為還有工作要忙,他並沒有過多贅述,只是專門收集了庭院里的鮮花,從遠方寄來以示想念。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從這樣一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察覺到,周總理和鄧大姐的感情很好,他們一直很在意彼此,也很珍視對方....

也可能正是因為這樣,即使周總理已經走了十二個年頭,鄧大姐一看到西花廳那一院的海棠花,就還是會這般想他。

周恩來、鄧穎超「定下終身」

1949年五四運動時期,周恩來和鄧穎超便已相識,記得他們第一次見面時,鄧穎超正在台上演講,本身周恩來並沒有過多在意,可後來聽到她發表的那些言論,便不自覺地多看了兩眼....那是一種志同道合的吸引,好像不用多說什麼,就能深切的感覺到。

之後因為兩人都參加了覺悟社,便自然而然成為了好朋友,不過因那時的周恩來是很堅定的獨身主義者,也因此他(她)們之間並未碰撞出什麼愛情火花。

周恩來遠赴法國留學時,鄧穎超正在北京師大附小任教員,那一時期,兩人曾通過很多書信,不過多是探討革命....

或許是因為在一次次的了解過程中,周恩來愈發確信,鄧穎超就是自己想要找的人,於是在左右思量之後,他便在信中告白了。

對於周恩來表明的心意,一開始鄧穎超是多少有些猶豫的,不過在時間的卷席下,後來的她還是坦然接受了。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1925年,僅僅是簡單地帶了一個行李箱,鄧穎超便從天津一路南下,前去廣州找周恩來了,雖然說那時因為工作繁忙,周恩來並未來得及前來接鄧穎超,但是思想很成熟的穎超對此並未過多計較....之後兩人僅僅是簡單見了一面,他們便決定「定下終身」。

沒有傳說中的酒席,沒有禮單,只是簡單幾個人吃了一頓飯,周恩來和鄧穎超就這樣成婚了,他們堅定地選擇走在一起,並且此後共同照顧、呵護了對方几十年....

因為工作的關係,周恩來一直比較忙碌,甚至於有時都沒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陪伴鄧穎超,然儘管如此,他們的感情還是很好。

「望你珍攝,吻你萬千。」「情長紙短,還吻你萬千。」

就像是這樣的情話,不知道在他們的信紙之間出現了多少遍.....

什麼是愛?什麼又是喜歡?有時候真的開始覺得,有些喜歡和愛早已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他她,如你我。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周總理病逝,鄧穎超淚崩

回憶總是如此斑駁,因為懷有遺憾,所以才會更加想念,這西花廳的海棠花,開了又落,落了又開,已過去整整十二個年頭,可周總理走的那一幕,還時常會在鄧大姐的腦海中閃現,確切一點的講,那還是1976年....

1月7日,又像往常一樣,在305醫院呆了許久,已經照顧周總理很多天的鄧大姐,在看到自己的丈夫這一晚又是一直處於昏迷狀態之後,便決定先回西花廳休息一下,等明天早上的時候再重新過來。

可誰曾想,就是那般巧,在鄧大姐沒走多久後,周總理便醒了過來,他的身體情況不是很好,照料在旁的醫護人員多少也有些緊張,不過在見到總理沒什麼事之後,倒是也放心了不少。

好像是又過了許久,周總理用着微弱的聲音說道,「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去照顧其他病人吧!」話畢,便盯着門口看了起來。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察覺到總理似在看鄧大姐後,醫務工作者便趕緊說道,「總理,大姐剛走不久,您有事找她嗎?」見總理沒有再做進一步表示,考慮到鄧大姐年齡也大了,大家也沒有想着去將鄧穎超叫到總理跟前來。

那時候所有人都還沒有意識到,周總理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甚至在看到總理一直盯着門看,顯得比平日里精神一些後,還自顧自地覺得總理病情好轉了....

可事實上,命運就是這般殘酷,不久的不久,偉大的周總理便因病離世了,即使是在彌留之際,他也沒能再看一眼自己的小超。

話說回來,那天在回到西花廳之後,鄧穎超便趕緊休息了,第二天早上醒來,她感到自己的狀態還是有些疲憊,不過非常清楚總理病情的她,還是決定緩一緩便重新去醫院。

兩人相互扶持走了這麼多年,鄧大姐一直都清楚,有她在身邊,自己的丈夫會更踏實、放心些,那些知道的不知道的,他的顧慮、憂慮,甚至於擔心,她都知道.....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只是她怎麼也沒想到,就在早飯剛剛吃完,歇的這一會兒的時候,醫院的電話就打過來了,聽趙煒說這事時,她心裏顫了好幾下,沒有絲毫猶豫,趕緊就出門往車上走....

其實被叫到醫院,已經不是鄧穎超第一次經歷的事情了,可是看着趙煒的表情,她突然就意識到,這一次可能與以往都有所不同,她不敢抱什麼期望,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來得及聽周總理叫聲「小超」。

車緩緩地到了,推開病房門的那一刻,鄧穎超多希望自己能再聽到一聲「小超」,可映入眼帘的卻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病房。

一切都亂糟糟的,有醫護人員在做搶救,也有人在啜泣,剎那間,她好像什麼都看不到了,只看見自己的恩來正靜靜的躺在床上...她好難過,可那些難過甚至都來不及訴說。

「恩來,恩來,我來晚了.....」那一天,好像這句話被很多人聽到了,她哭得那麼痛,流了那麼多的眼淚,大家都那麼難過,可我們的周總理還是回不來了。

1976年1月8日,偉大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之後鄧穎超便強撐着自己的身子,開始為他處理身後事,並謹遵其遺憾,將其骨灰撒向中國的江河大地,諸如密雲水庫等等....

周總理病逝12年後,鄧穎超寫下最後一封情書,深刻懷念自己的丈夫 - 天天要聞

時間轉瞬匆匆,眨眼之間便是十二年之後了,這多少年來,西花廳的海棠花都一直還在開着、落着,看花的人從原來的兩個變成了現在的一個,可不知為何卻還是能讓人察覺到那極為濃烈的思念....或許這就是刻進骨子裡的喜歡和愛吧,先輩們的愛情,永遠那麼純粹、炙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絡上流傳着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着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着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佈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