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電影《我的1919》在中國上映,該片的主題是著名的「巴黎和會」。
1919年巴黎和會期間,中國外交官顧維鈞面對列強的刁難,為中國爭取主權和領土完整,駁斥日本帝國主義的無理要求,成為一段佳話。
《我的1919》上映後的20年,該片一直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電影,是當時的中學生必看的電影之一。而顧維鈞這個民國時期的外交才俊,也成為廣大國人耳熟能詳的人物。
在海峽另一邊,台灣省居民也看過《我的1919》,但當地人談論比較多的不是顧維鈞的事業,而是他的私生活。
顧維鈞一輩子結了四次婚,離過婚,喪過偶,娶過名媛,愛過下屬的老婆。這位外交官最後和下屬的老婆嚴幼韻結婚,兩人相伴晚年。
但是在他的幾任老婆里,最受爭議的還是第三任黃蕙蘭。
黃蕙蘭是南洋人,而且還是爪哇首富的女兒,在民國時期算是第一名媛。她嫁給外交官顧維鈞的確是郎才女貌,但是兩人的婚姻卻不幸福,後來婚姻有名無實。
張學良晚年回憶,顧黃二人婚姻有名無實,黃蕙蘭性格潑辣,曾當著眾人的面往顧維鈞臉上潑水,讓他非常尷尬。
黃蕙蘭和顧維鈞雖然不和,居然也相伴一生,結婚40年後才離婚。顧維鈞晚年再娶嚴幼韻,而黃蕙蘭則孤獨終老。
那麼,名媛黃蕙蘭的家族到底有多風光?她和顧維鈞的關係如何?她的晚年有多凄苦?
一、南洋「糖王」黃家的千金小姐
黃蕙蘭,1893年出生在荷屬東印度的爪哇省,父親是當時的東南亞首富黃仲涵。
黃仲涵是華人世界的名人,東南亞華人的傑出代表,他還有個外號,叫東南亞「糖王」。
至於黃家的崛起,其實始於黃蕙蘭的爺爺黃志信。黃志信是福建人,曾參與清末小刀會起義,起義失敗後輾轉來到爪哇島,在當地的「三寶壟市」做小買賣。
黃志信三兄弟從小販起家,花了幾十年時間開起自己的商行,專門把爪哇的蔗糖、煙葉等東西賣往中國、日本,再把北方的物產賣到爪哇和澳洲。
在掙到錢後,黃志信兄弟還搞起了走私和賣鴉片的買賣,晚年時期積累了大量財富。後來,黃志信開辦了「建源公司」,並由兒子黃仲涵接手了企業,專心搞蔗糖和煙草生意。
在黃仲涵的英明領導下,建源公司成為東南亞的製糖巨頭,黃仲涵成為東南亞乃至全球的華人首富。
黃仲涵一生娶了18個過了門的妻妾,還有情婦無數,但是他最愛的是自己的大老婆,山東籍的美女魏明娘。
魏明娘給黃仲涵生下了兩個女兒——黃琮蘭和黃蕙蘭,黃仲涵對這兩個女兒無比疼愛。黃蕙蘭從小就錦衣玉食,在她自己的回憶錄里,她和姐姐、母親小時候過着歐洲貴族的生活。
當時爪哇島是荷蘭的殖民地,當地的富人們多以西式生活為榮。黃蕙蘭一家說英文、吃西餐,她從小就有五六個僕人陪伴,在家裡請私人老師上課,學習荷蘭語和英語、法語。
黃蕙蘭不到10歲,就能流利地說多國語言,父親還請了歐洲的禮儀教師給女兒教西方文化,他把女兒定位為成未來的總理、外長、甚至總統夫人,能給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
但沒想到的是,黃蕙蘭姐妹還沒成年,父母的愛情就出現裂痕——為了給黃家生兒子,黃仲涵開始頻繁納妾,人數越來越多。
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納妾本不是什麼大事,有錢人不納妾才是新聞。但黃仲涵納起妾來太過誇張,連着娶了七八個還不夠,最後娶了18個,而且外面還有排着隊的情婦。
魏明娘受不了這種生活,帶着女兒遠走歐洲,在英國首都倫敦生活。
根據現在的材料曝光,黃蕙蘭在16歲時曾跟一位英國駐印尼外交官結婚,並有近10年的婚姻生活,生了一個兒子。但是這段經歷不太幸福,後來黃蕙蘭一直隱瞞,連回憶錄里都不提。
二、名士配名媛,卻互相折磨了40年
黃蕙蘭在歐洲生活了幾年後,姐姐黃琮蘭嫁給了南洋富商之子簡崇涵,此人跟顧維鈞是同學。
簡崇涵是個醫生,地位不高,黃琮蘭一直對丈夫的成就不滿。她得知丈夫和民國外交官顧維鈞是同學後,就想促成妹妹和顧維鈞的婚事,以此來提攜自己丈夫。
1918年,顧維鈞的第二任妻子唐寶玥在美國因為流感去世,留下了兩個孩子。顧維鈞當時心裏備受打擊,正好當時還遇到了巴黎和會。
1919年,他孤身前往巴黎為國爭權,化悲憤為力量,靠着精彩的演講,頓時成為世界名人。
1919年到1921年,顧維鈞頻繁往返歐洲和中國,在歐洲工作之餘,他就到處拜會朋友。
1920年,他在巴黎的好友簡崇涵家裡做客,偶然發現一架鋼琴上有一張女人的半身照。照片上的女人美艷動人,讓顧維鈞非常着迷。
其實這照片就是黃琮蘭故意放在這裡的,主角是黃蕙蘭。當時自己的妹妹黃蕙蘭剛剛和英國丈夫正式離婚,恢復單身,黃琮蘭就想把妹妹介紹給顧維鈞。
當她看到顧維鈞對妹妹感興趣後,就趕緊和母親魏明娘一起張羅給兩人安排見面。
黃蕙蘭聽說要跟一個外交官相親,本來心裏還挺開心,但第一次見到顧維鈞,這個傳統的中國男人就讓他不滿意。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黃家母女三人和女婿簡崇涵一起約顧維鈞吃飯,顧維鈞當天穿着正裝,但黃蕙蘭卻嫌棄顧維鈞年紀大,而且比較土氣。
黃蕙蘭的確有嫌棄的資本,她一直在時尚方面狠下功夫,喜歡穿各種引領潮流的衣服。
黃蕙蘭一開始沒看上顧維鈞,但顧維鈞卻對黃蕙蘭很喜歡,更重要的是,黃家是東南亞首富,這是人盡皆知的,和黃蕙蘭在一起,顧維鈞的仕途能得到很多金錢上的幫助。
第二次來訪,顧維鈞穿着外交制服,坐着使館的專車,帶着隨從,這個陣仗比前一次氣派不少。
黃蕙蘭當時還有點嘀咕,但是母親和姐姐都堅持讓她嫁給顧維鈞。顧維鈞也多次約她吃飯,這個儒雅的外交官跟黃蕙蘭慣常接觸的歐洲人大不相同,終於漸漸讓黃蕙蘭產生好感。
1920年下半年,顧維鈞和黃蕙蘭在布魯塞爾結婚,黃家舉辦了盛大的婚禮,歐洲的華人、以及工商界和外交界的代表悉數到場,報紙爭相報道黃家召到了金龜婿。
在一起之後,顧維鈞和黃蕙蘭也甜蜜了幾年,並生了兩個兒子。後來幾年,在黃家的巨大財力支持下,顧維鈞在政壇平步青雲。
1926年,在吳佩孚、張作霖等北洋當權者的支持下,顧維鈞在10月代理國務總理兼任外交總長,成為時任中國最高的國家元首。
但隨着時間一長,兩人三觀發生碰撞,互相就感覺到不適應了。
顧維鈞是個傳統的中國男人,不喜歡內人太高調。
豪門千金黃蕙蘭卻性格張揚,她總要佩戴最好、最貴的首飾,穿着昂貴的定製時裝,並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喜歡隨時表達自己的意見。
顧維鈞唯一喜歡的,是黃蕙蘭的自信和大氣,她懂多門外語,在社交場合是全場的焦點,顧維鈞帶她出去,在公開場合對自己幫助很多。
除了這個方面,顧維鈞對這個妻子處處不滿意。
而婚後的黃蕙蘭和顧維鈞生了兩個兒子,黃蕙蘭還是顧維鈞兩個兒女的後媽,按理黃蕙蘭應該擔負起母親的責任,但是這個大小姐並沒有這個能力。
顧家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是僕人乾的,黃蕙蘭嫁為人妻,依然是個大小姐,不僅十指不沾陽春水,而且保持着奢侈的生活風格。
顧維鈞在英國當大使時,她曾因為大使館裝修太差而生氣,居然要花幾萬美金裝修使館,此舉讓顧維鈞非常生氣。
當時中國正在戰爭里,國家非常疲敝,一個大使花巨款裝修使館,外界會怎麼談論?但是黃蕙蘭不管,她對外界的事務沒有概念,只是單純無法接受自己生存的環境如此糟糕。
巨大的生活觀念差異,讓黃蕙蘭和顧維鈞的感情越來越淡薄,到後來,兩人的婚姻基本有名無實。
根據張學良回憶,顧維鈞和黃蕙蘭後來是形式婚姻,兩人各玩各的。
張學良曾回憶過一次跟顧維鈞在打牌,黃蕙蘭居然闖進來讓顧維鈞回去,顧維鈞不動彈,黃蕙蘭破口大罵。
她先罵顧維鈞,後來罵楊光泩的妻子嚴幼韻,罵得很難聽,說兩人是姦夫淫婦。
張學良多次制止都制止不住,最後黃蕙蘭把一杯茶倒在顧維鈞的腦袋上,然後轉身離開,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
張學良說,其實當時兩人已經基本分手,各玩各的,黃蕙蘭自己有好幾個男朋友,但是不讓顧維鈞找,着實很奇怪。
三、晚年孤苦,黃慧蘭恨不恨顧維鈞?
黃蕙蘭和顧維鈞在1936年後長期分居,兩人還會一起出現在公開場合,但是大多數時候不在一起住。
黃蕙蘭還是黃家的大小姐,每個月,她的家裡都給她打來幾萬美金的生活費。
無論在歐洲還是中國、美國,黃蕙蘭都享受着最好的物質,吃的是名廚的菜,穿的是歐洲私人訂製的服飾。
黃蕙蘭在上海的名媛圈裡是服飾標杆,她穿什麼,那些本地的名媛就跟着穿什麼,然後上海灘上就流行這種風格。
甚至有傳聞說,當年連中國的「第一夫人」宋美齡,都要去黃蕙蘭的衣櫃看看,看她穿着什麼料子,什麼款式,然後讓自己的裁縫去做。
二戰爆發後,黃蕙蘭去了美國,依然過着自己闊小姐的日子。直到1941年日本南下侵略東南亞,她的貴族生活才告一段落。
由於黃家的產業都在印度尼西亞,日本人來了之後,華人的資產被全部沒收,黃家幾乎破產。
黃蕙蘭在1942年發現自己已經很久沒收到生活費,打電報去南洋才知道,哥哥也在戰爭里四散奔逃,生活堪憂。
最終,黃蕙蘭靠着自己的存款和顧維鈞的收入生活,一直熬到了戰後。
1956年,顧維鈞離開了蔣氏政府,他為國奉獻一生,晚年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和黃蕙蘭分居,三年後兩人正式離婚,結束了這段將近40年的婚姻。
黃顧兩人此時已經冷戰20多年,黃蕙蘭沒有說什麼,只是表示同意。
顧維鈞和黃蕙蘭離婚後立刻再婚,對象就是當年一起打牌的嚴幼韻。嚴幼韻的丈夫楊光泩在二戰里犧牲,她帶着孩子守寡十幾年,她和顧維鈞早有感情,晚年才決心在一起。
顧維鈞的晚年非常幸福,他有嚴幼韻照顧,平時打牌,旅遊,而嚴幼韻是個傳統的中國妻子,正是黃蕙蘭說顧維鈞最喜愛的那種。
顧維鈞在黃蕙蘭的照顧下活到了98歲,晚年還寫了回憶錄,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重要史料。
至於黃蕙蘭,她的晚年生活則非常艱辛。
黃蕙蘭家族的「建源公司」在二戰里遭受重創,最終幾乎破產,但他的父親留下了40多個孩子,上百個孫子,個個都需要吃飯。
在這種條件下,她的生活費早早就斷了。黃蕙蘭本身有幾十萬美金的積蓄,存款利息是她的唯一收入。
為了生存,黃蕙蘭曾變賣了自己的一些首飾,這些首飾價格昂貴,賣價很高,但是黃蕙蘭自己的生活開支也很大,賣首飾也不是長久之計。
最後黃蕙蘭選擇自力更生,她低頭面對生活,從別墅搬進了公寓,送走了傭人。她開始讀書學習,成為一個女性演講家。
晚年的她在美國到處為華人演講,宣傳平權和女性權益。據說黃蕙蘭當時的演講一次要價上千美金,這在20世紀中期也算是天價了。
黃蕙蘭晚年一直是一個人,她家裡養了一條小狗陪伴她,只有兒子有時候會上門來看她。她後半生雖然都在美國,但是和顧維鈞再無交集,兩人只見過一次。
1985年顧維鈞去世,黃蕙蘭很傷心,她此時也已90多歲,回憶年輕時的種種過往,她很感激顧維鈞陪伴過她的日子。
黃蕙蘭曾評價顧維鈞:「他是一個好人,是中國需要的人,但可惜並不是我需要的好丈夫。」
此後,黃蕙蘭專心寫自己的回憶錄,名字就叫《沒有不散的宴席》。
作為南洋首富的女兒,中國民國時期最出名的名媛之一,黃蕙蘭的晚年可謂凄涼無比,一句「沒有不散的宴席」,道出了浮華散去後的落寞。
1993年,黃蕙蘭以100歲高齡在美國去世,她身後沒多少財產,只留下了一些首飾,以及滿屋子的照片。
黃蕙蘭的死沒有驚動太多人,因為大多數民國時期的老人當時都不在了,她留下的大多數照片都是和顧維鈞的合照。可能在生命的最後,她還是懷念那個陪伴她半生的男人吧。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我的名字是黃蕙蘭》,黃蕙蘭
2、《他不是我所要的丈夫——黃蕙蘭談顧維鈞》,張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