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書屋主人
中南大進軍已經有林總,為何中央還要派葉帥到華南?
葉劍英與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
一、葉劍英。
【史料1】1949年10月初,葉劍英和陳賡指揮廣東戰役,14日解放廣州。他先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廣州市市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華南軍區司令員,中南軍區代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務。
同時期的林彪。
【史料2】1949年3月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5月兼任華中軍區司令員,並任中共中央華中局第一書記。6月率野戰軍主力渡過長江,先後指揮了宜沙、湘贛、衡寶、廣東、廣西、海南島等戰役,共殲國民黨軍43萬餘人,解放湘、鄂、粵、贛、桂5省。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後改為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1950年6月參加中共七屆三中全會後,即舉家遷到北京。因病開始脫離工作進行診治。同年10月經中央批准,再次赴蘇聯就醫。1951年回國後住進毛家灣,仍以休養為主
毛澤東林彪在天安門城樓上
【評論】二位元帥的交集和工作側重點。
這一時期,是葉帥、林帥南方「二龍治水」。但是,各有側重。精謀善戰的林總重點在指揮打仗,躺在擔架上發號施令。而葉帥一方面在林總身體健康不允許的情況下,協調指導軍事工作,重點在剿匪鬥爭、經濟建設、民主改革以及廣州的市政建設等各項重大工作。軍事工作方面葉帥起的作用也很大,例如,1950年2月,他主持制定解放海南島戰役的作戰方針和戰役計劃。並協調安排專門人員赴港購買渡海機帆船的零件。渡海就是靠船啊!5月1日,在中央軍委、林總葉帥指導下,鄧華、韓先楚揮軍渡海勝利解放海南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1950年春開始,葉帥在領導廣東省的土地改革中,根據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同廣東省的實際相結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體政策,注意保護華僑和民族工商業者的利益,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他還曾兼任華南墾殖局局長,親自領導開拓了我國橡膠和熱帶作物的生產事業。
1954年10月,葉劍英回到北京。
二、回到問題本身。結論。
中南大進軍,有林總,還又派葉帥,是中央統籌全局、未雨綢繆體現。
——林總身體不好,實在不行前線還有葉帥坐鎮。而且,軍事統戰,經濟建設,民主改革是葉帥的強項,這方面的重要性比軍事工作相比,從長遠看,更為重要。
——在林總回北京養病期間的近四年時間裏,其中南軍區司令員,中共中央中南局代書記等職務都由葉帥代理。
——軍事統戰方面,只略舉一例吧,就是粵軍將領吳奇偉起義。熟悉紅軍長征歷史的人,對吳奇偉這個名字不陌生,這是一位追擊紅軍的急先鋒。在國民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吳奇偉想聯絡粵軍將領起義,但是又心有疑慮。請教老長官張發奎,張告訴他,你一定聯繫葉劍英。因為北伐戰爭時期,張發奎為鐵軍第四軍軍長,葉劍英為參謀長,吳奇偉為部下。結果,在葉劍英妥善安排下,吳奇偉1949年5月在廣東東江地區率部起義,同年吳奇偉作為華南解放軍代表之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由此可見葉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附 吳奇偉簡介
吳奇偉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
吳奇偉(1891年—1953年7月10日),字晴雲,號梧生。廣東大埔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北伐名將、抗日名將。
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第一期畢業。[1][2]北伐戰爭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三十六團參謀長、第三十四團團長、第十二師師長、第四軍軍長。1937年率部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在上海嘉定、羅店一帶前線,在大場與日軍浴血奮戰三晝夜,殲敵數千,其部隊第四軍因此獲得「鐵軍」稱號,吳奇偉也獲得了「抗日鐵軍之母」的稱號。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第九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四戰區副司令長官、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長江上游江防軍總司令等職,先後在粵贛、湘鄂等地對日作戰。先後指揮萬家嶺戰役、鄂西會戰等取得大捷,獲得國民政府頒發的青天白日勳章,抗日戰爭勝利後獲頒抗戰勝利勳章。
抗戰勝利後,歷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國民黨第六屆中央監察委員、武漢行營副主任、華北「剿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等職。1948年任民革中央執行委員。1949年5月在廣東東江地區率部起義,同年吳奇偉作為華南解放軍代表之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大學董事長等職。曾參與編纂《第四軍紀實》。1953年7月10日,病逝於北京,骨灰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書屋主人,研究歷史,文章原創,以文會友)
——作者書齋名為「霞滿天書屋」,自號「書屋主人」,點擊關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