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後期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無論是在經濟、軍事、工業等領域都領先於世界各國。二戰結束後能跟美國一較高下的只有蘇聯一家,而蘇聯最巔峰的時期經濟規模只有美國的六成或接近七成(多數機構認可的),蘇聯最強大的是軍事實力,在軍事力量方面蘇聯與美國也只能是四六開。在冷戰結束後,隨着蘇聯解體,軍事、經濟、工業實力的衰弱,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經濟、軍事、工業,科技實力等穩居世界第一。
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經濟實力一般都是看這個國家的GDP數據,而美國在二十世紀以後一直是GDP最高的國家,到至今為止經濟規模超過美國70%的國家只有日本和中國,中國也是在2020年GDP才達到美國的70%。
先說日本,二戰後的日本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戰後日本的新生兒數量也創下新高,這也為日本往後的二十年高速發展提供了支撐。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帶來了大量訂單,投資,惠及各行各業,工業迅速恢複發展,也帶動了日本各行業經濟發展。1960年開始日本經濟就開始加速發展,經濟空前繁榮。幾個標誌性事件: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基礎設施建設的最高科技「新幹線」的建成使用,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向全世界展示了日本的工業科技成果。1967年日本經濟超越法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時日本GDP是1238億美元,而美國則是8617億美元,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當時美國GDP佔世界比例是37.5%,歐盟是23.8%,而日本只有5.4%。
到了1995年日本GDP最接近美國的一年,日本這年的GDP是5.55萬億美元,美國GDP是7.64億美元,日本GDP相當於美國的71%,佔世界比重達到了17.8%,美國則下降到了24.6%。此後的日本經濟便一蹶不振,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到2021年日本GDP僅4.94萬億美元,還不如二十多年前的GDP高。美國經濟雖然發展不快,但也緩慢前行,2021年美國GDP23萬億美元,是1995年GDP的3倍。
再來看我們中國,其實中國在起初的時候GDP佔世界比重是不低的,1960年佔世界比重4.3%,GDP是大約600億美元,這個數字在現在看來可能很小,但當時美國GDP是5433億美元,差不多是美國的九分之一,全世界也只有1.39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1960年中國還是亞洲第一經濟體,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僅次於美英法而已,這樣一看是不是就大了。到了1980年,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GDP從597億美元增長到1911美元,差不多3倍多一點,看是經濟增長了,但是佔世界比例卻下降到了1.68%。美國也從39%下降到了25%,美國這年的GDP是2.86萬億美元,是中國的15倍,這段時間中美差距是拉大的,而中美經濟的增長也是慢於世界經濟的增長速度的,中國更是慢於美國的速度。
1960年世界十大經濟體
1980年到1993年這段時間中國GDP從1911億美元4447億美元,13年時間僅增長2.3倍,佔世界比例仍然很低,大概是1.72%;同期美國經濟從2.86萬億美元增長到6.86萬億美元,大概是2.4倍,中美佔世界比例都是只有極小增長,但是追上了世界的增速,中國也追上了美國的速度。到了1993年以後中國經濟總量開始高速增長,1993年到2013年GDP由4447億美元增加到9.57萬億美元,20年時間增長21.5倍,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佔世界比例從1.72%到12.3%。同期的美國GDP6.86萬億增加到16.84萬億美元,增長2.45倍,佔世界比例由26.5%下降至21.7%。
這段時間的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是遠超美國,遠超世界的,中國GDP也達到了美國的56%,而在1980年還是6.6%。期間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個人覺得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非常大作用),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2010年舉辦上海世博會,同年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3年以後中國經濟增速就開始放緩,GDP增速也由高速增長進入中低速增長,但是相比於美國,甚至是全球經濟增長還是算比較快的,依然是全球主要經濟增長引擎,是世界工廠,最大的製造業國家。經過40年的高速發展,2021年中國GDP17.73萬億美元,佔世界比重18.45%;美國GDP23萬億美元,佔世界比重23.9%。中國GDP也達到了美國的77%,要高於日本當初的71%,中國也成為二戰後經濟規模最接近美國的國家。
近幾年由於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呈現衰退現象,增長乏力;加上俄烏衝突,中美貿易戰,能源危機,通貨膨脹等影響,各國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好。今年美元強勢,各國貨幣貶值,可能今年中國經濟是低於美國的,中美經濟又將進一步拉大。但是中國產業鏈完整,市場龐大,基礎設施完善,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註:單純從GDP數據分析,不考慮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