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建立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後世王朝便一直以秦朝為基準,延續封建專制統治。
這種統治方式的好處十分明顯,中華文明能夠在國家的保護傘下茁壯成長。
可缺點也同樣明顯,當權力高度集中後,因為某個人或者某個小團體,國家發展便很容易向後倒退。後人往往需要成倍努力,才能拉回正軌。
而中國歷史上,曾經就有慈禧、安祿山、秦檜這三大罪人,不但對自己所處時期的王朝沒作出任何貢獻,反而讓整個國家蒙受巨大損失。
慈禧,算得上是三人中「最可恨」的一個人。無數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整個清朝、整個中華文明都因此蒙受巨大的羞辱。
而安祿山也相去不遠,僅因他一人,就足以使中華文明倒退數百年時光。
慈禧
作為同治皇帝載淳的生母,在咸豐皇帝駕崩後,慈禧順利成為了後宮實際掌權者之一。
隨後聯合慈安太后,以及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將顧命八大臣全部誅殺,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
只是此時的慈禧仍然不滿足,利用「甲申易樞」,將恭親王奕訢罷免,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獨掌大權,將大清王朝都牢牢集中在她手中。
然而大權在握,慈禧卻並未想過要帶領清朝,如何更好地發展,道光、咸豐時期所遭受的恥辱,她也根本沒放在心上。
對她而言,能夠憑藉手中權力,儘可能享受生活,此生便足矣。也正是因為她,清朝面對列強之時,始終抬不起頭。
最可恨的是,哪怕大臣們想要求變,慈禧也絕不答應。
終於,在她的極盡昏庸之下,清朝徹底走上不歸路。甲午海戰之時,用於北洋水師前線作戰的軍費,被挪用過來作為她慶祝六十大壽的錢,這樣的領導者又怎麼可能打贏一場本就危險的戰爭。
《馬關條約》因此簽訂,也讓中國從封建社會,變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更是再次列強侵華的野心。
慈禧,親手將清朝這塊蛋糕,送到了列強的餐桌上。
以千古罪人來形容她,也沒半點過錯。尤其是歸政於光緒之後,慈禧竟然又在戊戌變法的關鍵時刻發動政變,將光緒囚禁,讓大清再次陷入深淵。
為了權力,慈禧太過瘋狂,也實在可恨。哪怕她什麼也不做,只安安靜靜地在後宮之中老死,清朝或許也不至於在一次又一次蒙受屈辱後,仍舊執迷不悟。
安祿山
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祿山也同樣如此,因為他發動的安史之亂,不僅讓中國文明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甚至讓中國文明的意識形態也發生改變。
安史之亂以前,唐朝對世界各族都呈歡迎的姿態。無論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來到唐朝,都會感慨唐朝的繁華與包容。這是一國資本,也是一國驕傲。
可安史之亂髮生後,唐朝天下亂了。唐朝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尚在其次,更關鍵的是中華文明對其他文明變得封閉,不再接納,就連意識形態也趨於保守。
原因很簡單,後續的每個朝代,都害怕類似安史之亂的事情再次發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安祿山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誰還敢以身犯險。
也正是從這一時間段開始,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曲線發生變動。西方文明崛起,中華文明則逐漸則停滯不前。
儘管在後續很長一段時間裏面,中華文明依舊有着絕對優勢,但發展速度卻已經無法和西方文明相比。
這也導致後來西方工業革命之時,中國依舊沉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好幻想之中。
秦檜
相較於前兩個罪人,秦檜一小角色。
只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依舊讓人對他恨之入骨。原本岳飛已經取得全面勝利,已經將大片山河收復回來。
可秦檜與宋高宗相互謀劃,不僅硬生生將岳飛的功績全部抹殺,甚至將岳飛本人也殘害至死,以求宋朝苟延殘喘。
對宋高宗趙構來說,秦檜並沒有錯。他們兩人的利益共同體一致,誰都不希望岳飛真的「迎回二聖」。
畢竟宋徽宗與宋欽宗歸來後,他宋高宗又該如何自處呢?這勢必會威脅到他已有的地位。
可對於大宋朝而言,秦檜確實是千古罪人。倘若他能夠支持岳飛,想到更好的辦法說服宋高宗,幫助宋高宗保住皇位的同時,又能夠收復宋朝河山、洗刷靖康之恥,後世也絕不會以白鐵無辜來進行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