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5日,北京,杜聿明故居。
房間里,杜聿明的遺孀曹秀清面無表情地坐在椅子上,獃獃地望着大門口。
此時,距離杜聿明去世,已經過去了18天。而曹秀清,也已經足足等待了18天。
黨中央希望為杜聿明舉行追悼會,並將其遺體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決定,早在十幾天前就傳達給了曹秀清。
可她一次次淚眼婆娑地向工作人員請求,讓他們再等等,再等等...
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得將杜聿明的遺體放進北京醫院的冷藏庫,等待着曹秀清同意開追悼會的消息。
終於,在今天,曹秀清徹底絕望了。她知道,自己再也等不到想要的那個消息了。她同意了為杜聿明舉行追悼會並將其安葬。
葬禮上,曹秀清看着丈夫的遺體,頓時淚如泉湧地說道:「我對不起你...」
這半個月里,曹秀清究竟在等什麼?
意料之外的「首批特赦」
195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特赦戰犯大會會場。
杜聿明沉默地坐在會場的角落裡,靜靜地等待法官宣讀特赦通知書。
實際上,杜聿明對自己被特赦並不抱希望,畢竟他是戰犯名單上位居前列的「首惡」,初來戰犯管理所時思想也不端正,再怎麼想,這首批特赦的好事也輪不到自己。
「杜聿明!」
出人意料的是,法官所念的特赦名單中第一個名字就是他。
驚愕過後,杜聿明的眼角瞬間泛起了激動的淚花。
他略微顫抖着走上主席台,從法官手中畢恭畢敬地接過特赦通知書,而後庄重地向法官鞠了深深一躬。
事實上,杜聿明之所以能夠從「頭等戰犯」成為首批特赦人員,完全得益於他積極地進行思想改造。
剛來管理所時,心高氣傲的杜聿明和黃維等人一樣,都認為共產黨取勝不過是僥倖,十分抵觸我黨對他們進行的改造。
甚至,杜聿明有時還會叫囂着:「有本事把我放出去,我們再打一仗試試!」
也難怪,畢竟戰功無數的杜聿明本就是國民黨中的卓越人物,在將星熠熠的黃埔軍校畢業生中尚且算得上是佼佼者,又怎麼會甘心低頭向「泥腿子」居多的解放軍認輸?
因為是戰犯管理所內軍銜最高的國民黨將領,又加上對共產黨的改造十分地不屑,所以杜聿明在平時時常端着一副「長官」的架子。
在開會學習時,他總是會按照往日的習慣,像領導似的先說幾句無關緊要的話,然後再讓其他人發言。
而當輪到他自己發言時,杜聿明往往是長篇大論,其中又夾帶着對共產黨不滿的「私貨」。
對於這樣一個頑固的「硬骨頭」,管教選擇用真誠與關心去感化他。
起初,在杜聿明看來,共產黨的「優待俘虜」不過是懷柔政策,「誘人叛變」。
因此,他對管教人員的關心也十分抵觸。
可隨着不斷地接觸,他逐漸意識到,管理所的管教人員是發自內心地對他關懷備至。
身為國民黨俘虜,杜聿明不僅沒有遭受侮辱虐待,反而享受到了很高的待遇。
杜聿明舊病複發,政府就派小汽車把他送到醫院裏精心醫治。
甚至,為了給杜聿明治病,中央還特意派人到香港花重金購買稀缺藥品。
另外,在杜聿明康復期間,管理所還給他準備了「病號飯」,讓他能夠經常吃到紅燒魚、雞蛋等高蛋白食物,而且每天都能喝一杯牛奶。
經過幾年的長期治療,杜聿明多年來的疾病基本痊癒。
後來,杜聿明曾在小組發言中激動地說道:「是黨治好了我的心病和身病!」
從此以後,杜聿明一改之前的消極態度,積極接受管理所的思想改造。因此,也成為了首批特赦人員之一。
敗在粟裕手下的名將
雖然已經被特赦,但在杜聿明的心裏,淮海戰場的失敗是一個永遠的結。他曾無數次復盤,試圖找到自己失敗的根本原因。
抗日戰爭時期,杜聿明先是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在廣西與日軍的「鋼軍」中村旅團展開激戰,擊斃敵軍旅團長中村正雄,並取得「崑崙關大捷」。
而後又擔任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協同英美軍隊重創日軍,為抗戰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常勝將軍」杜聿明當時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會在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場上收穫一場大敗。
1948年11月10日,杜聿明空降徐州指揮作戰。
彼時,淮海戰場上的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在「長腿將軍」劉峙的指揮下被解放軍打得落花流水。
而杜聿明此番前來「救火」的首要任務,正是挽救危局、伺機解救被圍困的國民黨軍隊。
實際上,如果杜聿明能夠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作戰部署,他很有可能扭轉戰局、讓淮海戰役拖延更長時間,甚至全身而退。
但可惜的是,杜聿明只是個副職,受制於徐州「剿總」司令劉峙。
此外,「微操大師」蔣介石也經常對杜聿明的作戰計劃指手畫腳,搞得國民黨軍隊的前後動作經常不能統一。
等到12月份黃維兵團被包圍、杜聿明不得不率領部隊從徐州撤退的時候,他還發揮了自己「善謀將軍」的本色,一路上為解放軍布下了許多迷魂陣。
而對於自己的計謀,杜聿明也是十分自信:「大約可以安全撤退」。
不幸的是,他太過於樂觀了。他所布下的計謀,無一不被粟裕識破。
杜聿明率領部隊左沖右撞,想殺出一條突圍的路。
可任憑他們怎樣逃,都沒能逃出華東野戰軍的包圍圈。曾在東北救出數萬國民黨精銳的「救火大隊長」杜聿明,這次卻把自己陷進了火坑裡。
逃到陳官莊後,杜聿明所部再次被解放軍圍殲。
此時,已經對戰局絕望的杜聿明想起自己名列共產黨公布的戰犯名單之中,於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身份,他換上了排長的軍服,準備趁亂突圍。
再次很不幸的是,他沒能突圍出去,還是被解放軍給俘虜了。
十年離別,夫妻團聚
就在杜聿明在淮海戰場上被俘的同時,他的妻子曹秀清也在被蔣介石欺騙威脅着。
1949年初,杜聿明在淮海戰場上「失聯」後不久,思夫心切、焦急萬分的曹秀清就從上海來到了南京,希望能夠面見蔣介石,從而獲得一些關於杜聿明的消息。
原本曹秀清以為,念在杜聿明是陸軍中將、並且為國民黨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份上,蔣介石就算不告訴她杜聿明的消息,至少也會安慰她幾句。
可沒想到的是,曹秀清剛到總統府大門,就被衛士以「總統正在開會」為由攔了下來。從上海風塵僕僕趕到南京,卻連蔣介石的面都沒見着。
萬般悲憤頓時湧上曹秀清的心頭,一怒之下,直接闖進了總統府內,連聲大喊:「請總統答話!」
無奈,蔣介石只能派人下樓好言勸說曹秀清暫且回家等待消息,不要「如潑婦罵街一般」損害政府和杜聿明的形象。
到了五月份,上海解放的形勢已成必然。
為了防止杜聿明在管理所內「叛變」,蔣介石便想要用家人要挾杜聿明,他欺騙曹秀清說杜聿明已經在淮海戰場上戰死,要求曹秀清以及杜聿明的其他家眷迅速乘飛機飛往台北。
為了讓曹秀清安心赴台,蔣介石還向她許諾,國民黨政府會保證曹秀清一家的生活開支和孩子們讀書的學費。
等曹秀清一家輾轉來到台灣後,卻發現蔣介石只是給她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在台灣,曹秀清和孩子沒有自己的房子,也沒有能夠謀生的手段。一家人只能租住在一間狹小的公寓內,靠國民黨發放的微薄的補助金維持生活。
杜聿明和曹秀清總共生育了六個子女,大女兒杜致禮在1947年就前往美國留學,並且加入美國國籍,並嫁給了物理學家楊振寧為妻。
而大兒子杜致仁則於1953年,在台灣考入美國哈佛大學。
雖然杜致仁天資聰穎、又考入了名校,但美國留學的高昂費用實在讓曹秀清一家捉襟見肘。
縱使杜致仁已經在課餘時間做了多份兼職,卻仍然無法維持自己的日常開支。
萬般無奈,杜致仁只得從美國給身在台北的母親曹秀清寫信,希望她能想辦法給自己寄些錢來。
看著兒子從大洋彼岸寄來的求助信,曹秀清頓時心酸得流下眼淚來。
兒子迫切需要錢來救急,可自己從哪裡弄錢來呢?
思來想去,曹秀清決定再次向國民黨求助。
縱然可以預料到自己會吃無數的閉門羹,但為了兒子,她還是要去嘗試。
此後,曹秀清先後拜訪了宋美齡、張群等台灣當局政界要人,向他們哭訴自己多年來的悲慘遭遇和兒子在美國面臨的困境。
可即使曹秀清把嘴皮說破,還是被張群一句——「杜聿明損兵折將、有負國家」擋了回來。
無奈之下,曹秀清只能給蔣介石寫了一封申請貸款的信函,表示希望借款3000美元,並承諾兒子杜致仁在畢業以後逐年還清。
即使曹秀清講明自己是來借錢、而不是要錢的,可蔣介石依舊沒應允她的訴求,只是批准可以借款1000美元,卻還要分兩年支付。
杜致仁在美國收到母親匯來的500美元後,頓時萬念俱灰。
第二天中午,就在姐姐杜致禮家的卧室中服用大量安眠藥自殺了。
痛失愛子以後,曹秀清悲痛萬分、嚎啕大哭,從此對卸磨殺驢的蔣介石更加仇恨。
1957年,杜致禮的丈夫楊振寧獲得了諾貝爾獎,遭受冷遇多年的曹秀清家終於迎來了一位貴客——宋美齡。
原來,為了網羅人才,蔣介石打起了楊振寧的主意。
而宋美齡此行的目的,正是希望曹秀清能夠去勸說楊振寧來台灣。
對蔣介石仇恨已久的曹秀清表面上答應了宋美齡的要求,並要求自己到美國去勸說。
而曹秀清剛到美國,就聽女兒說在大陸的杜聿明還活着,後來,在女兒女婿的幫助下曹秀清回到了中國。
至此,杜聿明、曹秀清這對分別了十年的夫妻終於團聚。
不讓別人盡孝的「孝子」
曹秀清來到北京以後,就選擇和杜聿明一起定居下來。
在聽曹秀清訴說過這些年的遭遇後,原本就已經完成改造、心向人民的杜聿明對過河拆橋、薄情寡義的蔣介石更加深惡痛絕。
在給女婿楊振寧的信中,杜聿明還特意強調:「這是民族的幸事,但要注意政治」。
而國民黨當局對杜聿明「投敵叛變」的行為更是懷恨在心,他們在台灣媒體上對杜聿明大加污衊、並撤銷了杜聿明的所有榮譽和職務。但這並不妨礙杜聿明在兩岸統一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
20世紀60年代以後,他多次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呼籲在台灣的同學舊部為了民族大業而促成統一。
他的這些行為,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在北京去世,結束了他傳奇而曲折的一生。
因為曹秀清當初是隻身赴美,杜聿明的其他子女還留在台灣。
在杜聿明去世後,曹秀清立即給台灣當局領導人蔣經國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讓杜聿明的其他子女來北京參加杜聿明的葬禮。
為了等待台灣方面的回信,曹秀清甚至將杜聿明的葬禮推遲了半月之久。
可惜的是,蔣經國最終沒有同意曹秀清的請求,而只是答應讓杜聿明的子女在台北私設靈堂。
得到回信後,曹秀清痛哭道:「蔣先生是個大孝子,卻不讓別人盡孝!」
在杜聿明下葬時,悲痛欲絕的曹秀清為子女不能送丈夫最後一程而感到難過,嘴裏念叨着:我對不起你...
結語
作為國民黨的傳奇名將,杜聿明的一生中既有「崑崙關大捷」這樣的民族功業,也有淮海戰役被俘這樣的狼狽不堪。
可他能夠迷途知返、走向人民,並且為了兩岸統一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觀其一生,不失為中華民族的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