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西周太子時,被父王廢黜,他的外公一氣之下聯合鄫國和犬戎,打敗了他的父親並殺死了他的父親,在他外公及眾諸侯的擁立下,他當上了東周的第一位君主。他就是周平王,姓姬,名宜臼,周幽王之子,公元前771年繼位,公元前720年去世。他在位50年,涉及他的事件主要有:遷都洛邑,提升秦襄公為諸侯,攻殺周攜王, 讓王子姬狐到鄭國作人質。
他的這些做法,筆者覺得:
一是殺父之仇不可淡然處之。自己的父親周幽王是大昏君,人人皆可除之,但作為周幽王的兒子姬宜臼,卻不能,就是別人殺了他的父親,他也不應該泰然處之。當年他的外公申侯,聯合鄫國和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本來申侯聯合犬戎這個外族人攻打周朝就已經犯下了錯誤,自己的事情,大周朝這麼多諸侯,為什麼要去聯合西夷這個少數民族部落來解決自己的家事呢?周幽王有罪應該由周朝自己去追究,輪不到你西夷來處理,從而導致了犬戎殺死了周幽王,搶走了王后,掠奪了財物,這對周朝來說看是好事,實則奇恥大辱。雖然申侯最後擁立周平王為國君,但周平王卻不應該這樣淡然處之。登上國君後,他應該聚集諸侯中有正義的國王,追究外公申侯和鄫國引狼入室的罪責,降低級別,罷免其諸侯;派兵攻打犬戎,報殺父之仇,抓褒姒回國問罪,追究犬戎的掠奪之罪過。可周平王沒有這樣做,而是裝作沒有事情一樣,將都城遷至洛邑,避而遠之,坦然處之。
二是兩王並立局面不宜存在。有個歷史上的事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那就是周幽王被殺後,西周滅亡,在申侯等諸侯的擁立下,周平王繼承了王位,並於不久遷都洛邑;而在周平王繼位的同時,另一位諸侯虢公翰則擁立周幽王的弟弟余臣為東周君王,史稱周攜王。這個事件的出現,責任在諸侯虢公翰,因為按照周禮這一宗法制度,周幽王去世後,如果眾諸侯中沒有叛周之人稱王,那麼繼承王位的一定是周幽王的兒子,從這個角度說,周平王為正義一方,周攜王為非正義一方。按照「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王」,周平王就應該主動出擊,消滅周攜王。可是,他沒有出擊,以致周平王、周攜王二王並立並存21年,直至公元前750年,支持周平王的諸侯晉文侯派兵攻打周攜王,將他斬殺,才使周王朝再度重新統一。
三是不應該讓王子姬狐到鄭國做人質。周平王作為東周的國君,各諸侯國作為下屬,應當對周平王有最基本的尊重,然而諸侯國王之一的鄭莊公,憑藉周平王的信任,而兼任周王室的卿士,是周朝的高級行政長官,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的是周朝的利益,鄭莊公兼任卿士後,鄭國實力日益強大,直接威脅到東周,這時周平王藉機撤掉了他的卿士職務,也在情理之中,按理鄭莊公應該有所收斂,安心地治理鄭國,可是他卻向周平王施加壓力,這時,面對鄭莊公的施壓,周平王既不應該道歉,也不應該將王子姬狐送到鄭國去當人質,雖然後來鄭莊公也把兒子公子忽送到洛邑當人質,但這不是平等的交易,東周、鄭國是上下級關係,不是平等關係,周平王應率領眾諸侯打壓鄭國氣焰,甚至削弱他或罷免他。切不可長他的志氣,在諸侯中開先例。
當然,周平王也做了一件有歷史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提升秦襄公為諸侯。秦的祖先叫秦非子,因為善於養馬,周王特批他建立秦國,秦國作為周朝的附屬國,而不是諸侯國,封地面積小,國君權利小,並且國君只能在周朝朝廷任職,到周幽王后期,適逢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朝,殺死周幽王,並擁立周平王。秦襄公看清了方向,積極的支持周平王,抓住機會,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確保了周平王的平安。周平王大喜,將秦國升級為正式諸侯,封秦君為伯爵,並將關中西部的地方封給了他,自此秦國逐漸強大起來,到秦襄公的六世孫秦穆公時,已經和當時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平起平坐了,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後又經過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國力更加強盛,到戰國末期,秦國嬴政一掃六雄,統一全國,建大秦,稱始皇,這一切成就,秦的第一代國君秦襄公功不可沒,也顯示出了周平王的慧眼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