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葉加
【作者簡介】葉加,任職於嘉興市秀洲區政協教科衛體與文化文史學習委員會,《秀洲文史》編輯,《嘉興檔案史志》、上海書店出版社特約編輯。
膏方是中醫里丸、散、膏、丹、酒、露、湯、錠八種劑型之一,膏方歷史悠久,起於漢唐,是具有極高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綜合作用的劑型。照片中呈現的是一箋手書的膏方,但給我們的感覺更像一幅書法作品。
從書法角度看:此方章法合理,方末未署名,可鈐有名章,對角「陸」字下鈐長方形章「靜觀」,作為押角印;書者用筆蒼勁沉穩,幼功甚深,字體出自館閣體,而改以行書顯現。且其醫案行文頗有書卷氣。這箋醫、書、文兼精的處方,出自民國嘉興一代名醫、人稱「朱一貼」的朱斐君之手。
▲朱斐君手書膏方
朱斐君(1893—1954),名點文,號玉育,以字行,秀水縣(今秀洲區)棲真人。祖輩務農,後以釀酒為業。
和大多數殷實鄉紳子弟一樣,朱斐君啟蒙後,即 學「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以應科舉考試,期望求得功名,光宗耀祖。朱斐君天資穎敏,讀書能一目十行,是同窗中的佼佼者,進仕之途,一片坦蕩。
可15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改變了朱斐君的人生。是年,其父忽得疾病,危在旦夕,經他的舅舅嘉興名醫胡少墀診治並投以良劑而得以痊癒。由此朱斐君頓悟,醫術足以濟世,遂求母親帶他至舅舅家學醫。
跟着舅舅學醫四年,朱斐君遍閱舅舅的秘方藏本,悉心研討。由於朱斐君資質聰敏,領悟快捷,盡得舅舅的真傳。舅舅對他也讚賞有加,曾經說過:「傳我道者,非點文莫屬。」
19歲那年,朱斐君出師離開舅舅,最初在棲真陳家壩朱家港開設診所應診,因治病有神效,不久即名噪遐邇,里人都稱其為「小先生」。
越二年,剛及弱冠之年,朱斐君應禾城耆老盛萍旨(書法家;光緒十二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任山西夏縣知縣,江蘇候補道)、金蓉鏡(文人畫畫家;光緒十五年進士;歷官湖南郴州、靖州直隸州知州、永州府知府)之邀,把診所遷到城北蘆席匯28號。
朱斐君熟於六經辨證,精於望診,擅長診療時病(又稱「時令病」,指一些季節性發生的疾病)。他用藥清靈,處方以簡單、實效為要則,不拘一家之言,不受「經方」「時方」之爭的局限,認定「療效是醫家的第一標式」。
朱斐君亦善於內科雜病的診療,所以到嘉興後,隨着開業時間的增長,朱斐君的診療水平愈加精湛,通常一帖葯就能藥到病除,求診者趾踵相接,聲譽日隆。到後來在浙北,他的本名被「朱一帖」替代了。
極高的素養使朱斐君遇事以和為先,交友必誠。他宅心仁慈,每逢善舉都解囊相助。出名後,他的診療費是相當高的,但遇到窮困的病家,他不但不收診療費,還出錢為他們撮葯。
1933年2月,廣東惠州籍中共早期黨員羅俊,被國民政府從上海移押至嘉興監獄,由於參加絕食,發高燒,病情危急。朱斐君受朋友,曾任上海南市電話局局長、著名蘭人陶菊如的囑託,到監獄為其施診,使其轉危為安。
抗戰爆發後,朱斐君攜全家到湖州菱湖鄉下避難,後來,返回嘉興楊安墩(現油車港楊溪村)鄉下行醫。因日軍經常來騷擾,遂經江蘇黎里至上海法租界避難,並開設診所行醫。抗戰時,好幾位嘉興名醫都在上海行醫,能在上海灘站穩腳跟的只有三位,一位是桐鄉烏鎮人張藝成,另外二位即陳仲楠和朱斐君。
抗戰結束後朱斐君回嘉興,繼續在蘆席匯行醫。1949年前,嘉興城中名醫出診是要坐轎子的,但有資格坐轎子的醫生屈指可數,僅陳仲楠中醫、李子牧醫師等數位。朱斐君經常出診,而且經常到各鄉鎮出診,因為要趕時間,所以他購買了一艘汽艇,坐汽艇出診。朱斐君每天上午9時至12時在診所門診,午後不論遠近,城區鄉鎮均可出診,他的診所裝有長途直達電話,可以預約或叫急診。
▲朱斐君藥方
朱斐君尊為民國禾城一代名醫,想投他門下學醫者眾多。朱斐君也樂意扶持後輩,把自己的醫術傳授給學生,他的入門弟子達百餘人,遍及江、浙兩省,弟子之眾,無人匹敵。而他教授學生也有獨到之處,初學者,他聘請教國學的先生,教他們典籍。一年後,才能跟着他侍診。所以他的門人,名醫不少,有嘉興的朱春廬、海鹽的張謀善、上海的周文哉(他的兒媳)等,達數十人,他們的再傳弟子中,同樣人才不絕。
朱斐君曾任嘉興中醫公會主任委員,國醫館館長。1933年,朱斐君在煙雨樓舉行「行醫二十周年」紀念會,盛況空前,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年秋,他籌組紫陽醫舍,出 版《紫陽醫舍月刊》,至抗戰前夕停刊。著有《紫陽醫案》數卷,但未能付印。
1954年,才過元宵節,是日上午,朱斐君剛開門應診,診所走進三位上海軍管會的軍人。亮明身份後,他們向朱斐君詢問有關上海幫會的事,氣氛相對嚴肅,邊問邊做筆錄,歷時近兩小時才離去。
軍管會的人走後,朱斐君一時回不過神來。抗戰時,他在上海開診所,或多或少和上海的各幫會有瓜葛,所以他情緒低落,有些不知所措,下午破例沒有出診。可惜的是,他診所的門第二天也沒有開啟。
坊間傳言,是夜,朱斐君喝了酒,並吸食過量鴉片煙而猝死(朱斐君舊時沾染上吸鴉片煙,1949年後,參加政府組織的戒煙活動,戒了鴉片煙。但家中極可能留有鴉片煙)。嘉興一代名醫就此凋零,享年60歲。
圖:作者提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