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2年,周朝第11代君王周宣王姬靜於在位46年後再一次外出打獵時突然暴斃。周宣王繼位之初,奮發有為,着手解決父親周厲王留下的爛攤子,他所用的三招確實使得周朝的國力得到了有效的恢復,還出現了難得的中興局面,原本逐漸疏遠的附屬國又開始重新凝聚,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宣王中興」。
那麼周宣王具體用了哪三招使得原本開始衰弱的周朝又重新煥發生機呢?
第一招,任用賢臣大力整頓朝綱,推崇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的方針,減賦稅,廣積糧,使得原本暴動的老百姓重新歸於穩定。
第二招,整頓軍隊重新建立周天子的威信,恢復禮樂制度,諸侯國紛紛恢復進貢,國庫逐漸充盈。
第三招,利用各諸侯國的勢力鎮壓邊境小國,因為周厲王時期實行暴政導致國內民生大亂,周邊戎族開始趁火打劫,頻繁在周邊境作亂。周宣王繼位後,聯合諸侯國多次打敗戎族軍隊,邊境危機得以解除。
年輕時的周宣王也算是文韜武略,格局那是相當的大,再結合他繼位時的坎坷經歷,周宣王前半生的功績足以讓他名垂青史。然而,晚年的周宣王開始犯迷糊,一系列操作,讓中興局面戛然而止,甚至讓周王朝陷入了更大的危機。
周宣王用三招讓周朝復興,使周朝衰落也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干涉諸侯國內政,使得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天子威信蕩然無存。
第二步,用兵無度,不懂得休養生息。
第三步,接連敗仗後強征暴斂,再度激發國內矛盾。
其實除了上述三部曲之外,周宣王后期的沒落與他晚年過度迷信也脫不了干係。相傳公元前789年,周宣王從太原徵兵征糧返京時,聽到街市上有大批兒童在唱一首童謠「月將升,日將沒,檿弧箕服,幾亡周國。」這首童謠寥寥幾句,但意思也明確,指的正是周朝會亡。
周宣王聽到這樣的童謠後頭痛不已,認為童謠是上天派人來警示他的,於是悶悶不樂,為了防止童謠變為現實,他沒有從自身找原因,反而下令全城搜捕販賣桑木弓與箕草箭袋的人,害了不少平民百姓,此舉乃王權濫用。
周宣王前期勵精圖治,中興有望,然而後期犯起迷糊結局令人唏噓,關於他的故事一直被後世流傳,如果周宣王后期不犯迷糊,大家認為周朝有可能真正走向中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