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28日清晨,曲阜縣的縣委書記孔子玉早早地便來到了孔府的門前,等待着即將到來的「貴客」。就在前天,一通來自省政府的電話通知孔子玉,說有一位極為重要領導人即將到達曲阜,叫他務必做好迎接領導以及安保方面的工作,絕對要保證萬無一失。
上午9點,整齊的車隊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很快,一輛黑色轎車便停在了孔府的門前。第一個從車裡走出來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此時的孔子玉以為,所謂的「貴客」原來是羅部長。
可是,正當他欲走上前去迎接羅部長時,只見羅瑞卿恭敬地走向了後面的轎車,並緩緩地打開了轎車的車門。在羅部長的攙扶下,一位穿着黃色呢子大衣的人出現在了眾人的眼中,也正是因為此人的出現,平日里一向沉着冷靜的孔子玉突然變得激動不已。
「這……!」孔子玉簡直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為眼前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讓新中國人民全都站起來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此時此刻,身在北京的毛主席為何會突然出現在曲阜?毛主席本人和孔子又有着怎樣的不解之緣呢?
一、主席「公休」,視察齊魯
1952年10月,在黨中央領導的一致勸諫下,從建國之後便「一日不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終於放下了手頭的公務,好好安排了一下,自己這來之不易的「公休」。
雖然組織上給他批了假條,但是,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幾十載的毛主席,豈能輕易放心得下國家事務。可毛主席心裏也十分清楚,同志們「強制」讓他休息的用意。的確,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已經讓他的身體逐漸現了問題,黨中央這一次特例給他批的「公休」,也是為了讓他好好休養一下身體。
這次「公休」,黨中央允許毛主席攜帶工作人員進行休養,而這也給了主席打「擦邊球」的機會。長久以來,毛主席一直對黃河流域十分關心,此前因為國事纏身,一直沒能有機會好好地到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如今,組織上批准他「帶人公休」,這不正好是到地方視察的好機會嗎?
於是,在1952年10月底,毛主席帶着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公安部部長羅瑞卿、鐵道部長滕代遠、警衛處處長汪東興、機要室主任李銀橋、葉子龍和羅光祿等人,以「休假」的名義,踏上了實地視察之旅。
按照計劃,視察組將於10月25日從北京出發,先至天津,之後再前往山東。
1952年10月26日傍晚,毛主席等人所乘坐的列車緩緩地駛進了濟南火車站的站台。此時的站台擠滿了前來接站的人群,毛主席剛從列車上下來,一個熟悉而又洪亮的聲音便從不遠處傳來。
「主席!主席!您終於來了!」
說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作為毛主席的老戰友、老部下,許世友將軍在得知主席即將到濟南的消息之後,幾乎是徹夜未眠,一大早便帶着當地的領導幹部,在火車站等候。
見到闊別已久的老部下,毛主席也是非常高興。他緊緊握着許世友的雙手,開玩笑地說道:「許將軍,許久不見,你還好吧。」
「好!好!主席,我一切都好!」話了,許世友興奮地向主席問道:「主席,您這次來濟南,準備待幾天啊?」
「不久留了,我們就是在濟南停車看看你們,就不打擾地方同志的工作了。」主席慢條斯理地回答道。
主席的這一句「不久留」着實是大大出乎許世友的意料,要知道,許世友在得知主席要來濟南的消息之後,可謂是做足了準備。不僅通知了政府的相關單位做好領導用餐、出行、住宿、安保方面的工作,甚至向孔子的故鄉曲阜作出了指示,叫他們加強安保等級,隨時準備迎接領導來參觀。
為了能夠多留主席幾日,許世友打出了「感情牌」,說他與主席分別多年,甚是想念,如今主席來到濟南,說什麼也得多留幾日,好好讓他老許盡一次地主之誼。
正所謂盛情難卻,眼看許世友如此熱情,毛主席只好決定:「那就在濟南,住一晚吧!」
二、主席一問,難倒眾人
翌日清晨,許世友坐專車來到了主席下榻的地方,他今天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帶毛主席好好地領略一番這濟南的大好風光。
在車裡,毛主席認真注視着窗外的風景,而在他的身旁,許世友則熱情地向主席介紹着濟南的河流、山川、村落、農田。主席聽着許世友的介紹,看着外面的景色,臉上也不由地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期間,毛主席借吸煙的間隙突然問了許世友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可就是這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卻難倒了包括許世友在內的一眾濟南當地的領導。只見主席拿着香煙,緩緩地向許世友問道:
「世友啊,你在這裡工作生活了這麼長時間,是否知道這濟南城因何得名『濟南』的嗎?」
毛主席此話一出,現場頓時陷入了短暫而又尷尬的寂靜,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回答不上主席的問題,因為他們只是知道山東的地理環境,而並不知道關於這裡的歷史問題。
「看來同志們,都不太清楚嘛。」毛主席看了看周圍面面相覷的眾人,緊接着微笑地說道:
「濟南這個地方在古代有一條河,從王屋山為源,到山東半島入海,名為濟水,與黃河、淮河、長江,並稱為中國四大江河。後來隨着歷史的發展,濟水的上游也發生了改道,匯入了黃河,如此一來,這濟水的下游就改名為『大清河』了。」
講到這裡,主席吸了一口手中的香煙繼續說道:
「到了西漢時期,濟南這個地方曾經封過一個『濟南國』,因為在原來濟水的南邊,『濟南』這個名字便因此而來。」
包括許世友在內的一眾領導幹部,在聽完主席的一番解釋之後,皆是震驚不已。他們沒有想到,深處千里之外,每日被國事纏身的毛主席,竟然對於山東地區的歷史淵源如此了解,反倒是他們這些「父母官」顯得有些孤陋寡聞。
此後,許世友又帶着毛主席前往了濟南的四里山、趵突泉,到了下午,主席又提議去黃祖炎烈士的墓地去看看。此後,一行人又來到了濼口大壩視察了一下當地的水利工作,待到眾人返回之時,天上的太陽也早已西落了
視察了一圈,一股弄弄的倦意湧上全身,主席原本的計劃是在濟南待上一天,奈何現在的他實在是有些疲憊。
「天色不早了,大家也都累了。看來今晚是走不成了,只好在這裡再住一晚,等到明天一早,我們就趕往下一站吧。」坐在椅子上的主席輕聲地對許世友說道。
「啊!這麼急?」聽聞主席明天一大早就要離開,這讓許世友的心頭頓時有了些難過。
正當許世友為如何挽留主席而發愁時,一通來自曲阜縣的電話,彷彿照亮黑暗的一束陽光,頓時讓他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只見許世友輕輕地走到了主席的身邊,露出了他那標誌性的的門牙,笑着向主席問道:
「主席,這都到山東了,難道您就不想再看一看孔廟、走一走孔林嗎?這樣,您明天先不要走,咱們走一趟曲阜,去拜會一下孔子吧。」
三、主席故地重遊
毛主席對於孔子的情感就如同學生對老師一般尊敬。我們都知道,毛主席特別喜歡創作詩詞,而在毛主席所寫的眾多詩詞中,僅把一個人說過的話用作他的兩句詩中,這個人就是中華傳統文化源頭的主要開拓者、奠基者——孔子,足以見得,孔子在主席心中的地位。
早在1920年,27歲的毛主席在從北京趕往上海的過程中,就特意繞道來到了曲阜,專程去參觀了孔府、孔廟與孔林。如今32年的時光已經過去了,毛主席也十分好奇,中國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曾經的孔廟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1952年10月28日,毛主席帶着無比的期待,帶着視察組一行人,踏上了開往兗州的列車。
火車伴隨着汽笛轟鳴呼嘯而過,森林裏的飛鳥被巨大的聲響驚得四散而飛。很快,火車就將「光禿禿」的山嶺「甩」在了身後,緊接着有着五嶽之首之稱的泰山便映入眼帘,一股雄壯、恢弘的氣勢頓時湧上了所有人的心頭,看着泰山那巍峨的山峰,看着眼前這難忘的景色,就連主席本人也不由地愣住了片刻。
「主席,咱們到泰山了」
羅瑞卿部長的提醒,瞬間將主席的思緒拉回了現實。只見毛主席緩緩地抬起了胳膊,用手指,指了指窗外那遠處的一座山丘,向眾人說道:
「以前中國古代的皇帝在登基或者祭祀的時候都要來泰山的,他們在太平盛世的時候還有『封禪大典』,自從宋真宗舉辦後就沒有了。」
說到這裡,毛主席的看了一眼在座的眾人,語重心長地向他們說:
「但,我們共產黨人不能和封建帝王一樣,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是由人民當家做主的。矗立在這裡的泰山,千百年來都沒有改變過,可如今的中國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毛主席的一席話讓所有人都感受頗深,主席後來又給大家講解了一些山東地區的歷史故事,以及個人的一些見解,時間也就這樣一點點的過去。
「嗡!」一聲響亮的汽笛聲從不遠處的軌道上傳來,毛主席一行人所坐的列車在當天上午到達了兗州火車站。許世友帶着毛主席走下來火車,緊接着,一輛黑色轎車就停在了眾人面前,接下來他們就要做汽車趕赴此行的目的地——曲阜。
29日上午9時許,毛主席的車隊如約來到了曲阜,停在了孔府的門前。當羅瑞卿部長攙扶着毛主席從轎車上下來的時候,曲阜縣縣委書記孔子玉終於安耐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快步走上前去,伸出自己的左手,緊緊地握住了毛主席的雙手。
「毛主席您好,歡迎您老來到孔府參觀。」孔子玉激動地向主席問候着。
見到此狀,主席身旁的許世友立刻向他解釋道:「主席,這位就是曲阜縣的縣委書記,孔子玉同志」。
「哦,您好啊子玉同志!實在抱歉啊,我的到來打擾到你的工作了啊。」主席略帶慚愧地向孔子玉說道。
「這是哪裡的話,主席您能來曲阜,我們縣政府的同志們以及曲阜縣的人民,都是非常歡迎的呀!您放心,您絲毫沒有打擾到我們的工作,絲毫都沒有啊……。」
在孔子玉的引導下,毛主席一行人先是參觀了孔府,而就在眾人抵達前堂樓時,毛主席竟饒有興緻地給大家出了一道考題。
「同志們啊,你們可知道孔子姓什麼嗎?」
「孔子難道不是姓孔嗎?」站在主席身側的許世友不解地問道。
眼看大家都面面相覷,說不出答案,主席只好笑着向眾人解釋道:
「孔子其實是殷商貴族的後裔,和商紂王一樣姓『子』,他們屬於同一個血緣族群,『孔』只不過是他的氏罷了。」
此後一行人又來到了孔廟,在遊覽孔廟的過程中,主席突然問孔子玉道:「子玉啊,你也姓孔,莫非,你也是孔子的後人?」
孔子玉直言不諱地回答道:「是的,我是孔子第72代孫子。」
「那,你們家族的族譜是怎麼算輩分的呢?」主席又問道
「據說乾隆年間,乾隆帝賜給了孔府30個字作為輩分,這麼多年下來,我也只記得『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這20個字而已。」孔子玉答道。
「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子玉,你名字里的『子』怎麼不在這輩分里啊?」主席不解地向孔子玉問道。
只見孔子玉緊忙解釋道:
「主席,不瞞您說,我原名孔憲彬,子玉是我的字,孔家曾將畢竟是封建地主,參加了革命之後,為了避嫌,就把名字改成孔子玉了。」
聽過孔子玉的解釋後,毛主席吸了口煙,頗為感慨地向孔子玉,同時也是向周圍的眾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新中國成立了,無論以前是地主還是農民,只要大家都在向著同一方向前進,那就是好同志,你們起名字按不按族譜起都可以,只不過是一個名字罷了。」
隨後,孔子玉又帶領着毛主席眾人去了孔林,並在那裡參觀了孔子墓。當天上午11點半,在孔子玉等人的注視下,毛主席一行人坐着來時的轎車,西行而去。
四、結語
2016年4月,曲阜市正委書記孔令玉,帶着一眾工作人員專程來到了天津,在這裡看望已經98歲高齡的孔子玉老同志。得知有政府領導特意前來看望自己,已經年過九旬的孔子玉老淚縱橫,由於年歲已高行動不便,只能用淚水表達此刻的激動和他對曲阜深厚的感情。
在與政府領導聊天的過程中,孔子玉從抽屜里翻出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他說,這上面記載着他在曲阜工作時期的點點滴滴,同時也記載了1952年10月28日,那個令他終身難忘的上午。
老人用枯黃的雙手翻開了日記本,準確的找到了1952年10月28日那天的日記,只見在這篇早已泛黃的紙張上,醒目的寫着這樣一行文字:
「兩天的準備工作,終於會見和招待了『客人』,這是我永遠不會忘掉的日子!」
看着當年自己親筆記錄下的日記,孔子玉老同志眼含熱淚,向眾人講述着,64年前那特殊一天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