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提及中國近代史,無論如何都繞不開袁世凱這個人。
袁世凱的一生如同一篇情節豐富多彩的小說,他一生的榮辱功過被人們爭議不斷,不論是評價他是為中國近代化做出貢獻的重要一員,還是大罵他為「竊國賊」,都只是對他政治生涯的評價。
而對於袁世凱生活的爭議卻寥寥無幾。
在個人生活中,袁世凱特別的好色,一生總共娶了十個老婆,他十個妻妾的人生都十足精彩,而其中經歷最為荒誕離奇的,便是袁世凱的六姨太太——葉蓁。
這個生於秦淮一帶卻落入青樓的富家千金;這個從社會底層的妓女卻逆襲成為「皇妃」的女子;這個與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愛恨糾葛不清的「後媽」。
流離於煙柳巷的佳人
秦淮河畔總是風風雨雨,充斥着各種閑情雅緻與愛恨情仇。河面的波紋中不僅藏匿着《夜泊秦淮》般千百年來的詩情畫意與家國情懷,還藏着秦淮八艷,諸如李香君、柳如是那樣青樓女子的蹉跎故事。
秦淮河畔如它那「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般的繁華一般,似乎從來不會缺少風流才子與秦淮佳人的愛情故事,也不會缺少諸多深情被棄於河中的爛俗劇集。
民國時期湧現出不少亂世佳人,諸如陸小曼、林徽因等等,這些佳人在亂世中演繹着自己的愛恨情仇。而這些佳人中,能與秦淮聯繫最深的,應當屬曾經秦淮河畔的青樓名妓、袁世凱復辟時的「皇妃」葉蓁了。
葉蓁本出生於民國江南八大富戶之一的葉家,屆時的葉家由其父親掌家,所經營的商業不僅在秦淮一帶赫赫有名,更是遍佈於整個江南地區。
如此殷實家境中出生成長的葉蓁,不僅在父親重金聘請的名師指導下習得琴棋書畫,更是閱讀四書五經,懂得了孔孟之道。
在當時這樣通曉琴棋書畫四藝、又讀書識字懂孔孟、家境非同小可的優異女子,本該成年後與門當戶對的豪門子弟喜結連理,繼續享受錦衣玉食、遊戲人間的奢華生活。
可奈何父親在葉蓁12歲那一年突患惡疾病逝。父親的逝去不僅代表着葉家的沒落,同時也宣告着葉蓁錦衣玉食的生活就此落幕。
常言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按照葉家的經濟情況,即使葉蓁父親離世,葉家所具備的實力與財富依舊能夠在江南一帶排上號,只需加以打點一番,憑藉著以前積累的底蘊,葉家依舊不可小覷,縱然只是安分守己,也能保持為富戶一列中。
然而守業更比創業難,葉蓁的幾個哥哥自小便揮金如土,只知貪圖享樂,不知謀劃將來,一如《紅樓夢》中所言: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
正因葉蓁的哥哥們不會謀劃經營,沒甚商業頭腦,只知無止度地揮霍和沉溺於奢靡生活,致使葉家經歷幾代人積累的萬貫家產也僅在一年的時間內就被徹底敗光,葉母也在同年亡故,葉家就此衰敗。
落寞後的葉蓁就此淪落為孤女,雖然還有幾位哥哥,但是這些紈絝子弟錢財與大勢,主意便打到了葉蓁的身上,為躲避哥哥,葉蓁只能逃離葉家,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13歲那一年,流離於秦淮河畔的葉蓁被一老鴇收留,無所依靠的葉蓁只能步入煙柳巷中,以求生計。
邂逅風流才子
袁世凱風光時期,手中包攬大權,更是迎娶了十位姨太太,生下袁克定、袁克文等一眾聲明遠揚的子輩。作為與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末代皇帝溥儀的族兄溥侗、河南都督張鎮芳之子張伯駒三人並稱「四大王孫公子」的袁克文正是袁世凱的二兒子。
袁克文
袁克文是袁世凱三姨太太於1889年的朝鮮漢城所生,因其生母為朝鮮人,因種種局勢原因,生母只得將袁克文過繼給袁世凱的大姨太太沈氏,袁克文自小便聰慧過人,討人喜歡,這使得自身受到袁世凱與大姨太太沈氏的喜愛與支持,得到大力的栽培。
成年後的袁克文不僅擅長詩文歌賦,更是精通書法繪畫,是民國典型的大才子。然而自古才子多風流,袁克文這樣的才子也不列外。
袁克文一生風流倜儻,花錢無數,吃喝嫖賭可以說是樣樣成性,袁克文妻妾成群,除去他自己的原配妻子劉梅真之外,袁克文又分別娶了五個姨太太當妾。
而那些袁克文沒有給予名分的女子或只是與袁克文有過「一夜春宵」的情婦,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據知情人所述,這些女子足足有七八十個。
甚至於袁克文自己總結了一生所喜所好、所做所為,最後自詡為「平生無憾事,惟一愛女人」。
袁克文一生最富有荒誕色彩的經歷,還是在他16歲的那一年。1905年袁世凱派遣自己年滿16歲的二兒子袁克文前往南京辦事,自幼害怕父親袁世凱的袁克文難得一次逃離了父親的束縛,便恢復了自己放蕩不羈的性子,整日放浪形骸,一邊為袁世凱辦事,一邊混於煙柳之中,樂得個自在。
而當初被老鴇收留,步入青樓不久的葉蓁,單單是依靠自身優秀的相貌以及自幼所學的琴棋書畫便在十里秦淮造出了不小的名氣,加上葉蓁日趨成熟後仍然所存的千金氣質,更是令她成為秦淮煙柳的一絕,名聲大噪,不斷地吸引着達官顯貴前來一睹風采。
前往南京辦事卻穿梭於秦樓楚館的袁克文也不列外,被名聲大噪的葉蓁所吸引。
風流倜儻又英俊瀟洒、飽讀詩書的袁克文初與葉蓁相見,自身的才子氣息與帥氣容貌便深深地打動了葉蓁的心,兩人相識不久之後每日歌舞昇平,潑茶弄香,何其樂哉。
袁克文
飽讀詩書的袁克文讓葉蓁見識到了與其他達官顯貴、紈絝子弟擁有的不同之處。擁有廣聞才學的權貴在容貌上卻不及袁克文,有着英俊容貌的紈絝子弟卻又在才學上比不過袁克文,不論如何細想細看,葉蓁都認為眼前的這個男人是天降的情郎、拯救她的「英雄」。
而風流成性的袁克文在初見葉蓁時,也為之一見傾心。本就出生於富貴人家的葉蓁在青樓中不同於其他煙柳女子的紅塵氣息,反而顯得淡雅可愛、獨樹一幟。
再加上葉蓁正值花樣般的年紀,容貌在一眾青樓花魁中都更為年輕出眾,這些條件似乎都在告訴着袁克文這個女子的出彩之處。
互有好感的兩人在第一次相處時便感覺彼此心有靈犀,而袁克文也在這個時期了解到葉蓁此前生於富貴人家卻遭逢變故而流離至青樓的經歷。介時血氣方剛的袁克文怎會在意自己心上的女人是不是煙柳青樓之女。
便不顧其他,與葉蓁私定下終生,留下了「等我娶你」的深情話語。因此而感動的葉蓁高興地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在與袁克文分別之時,將自己的一張照片贈予袁克文,一心一意地等待着袁克文娶她的約定。
出乎意料的婚禮
回家復命的袁克文深知自己身處權野之家,自己的行為以及婚姻都將成為家族利益的一環,絕不敢將自己在秦淮一帶偎紅倚翠的風流之事抖落出去,更是將秦淮河畔「心上人」的約定忘得一乾二淨。
袁克文向袁世凱彙報任務時,不慎將葉蓁贈予的照片掉落在地,袁世凱見照片中的女子氣質尚好,樣貌極佳,頓時色心大起,不斷追問袁克文照片中的女子是何人,在袁世凱的逼問之下,袁克文心中焦急,只得兩眼一轉,便說這照片中的女子乃是自己前往江南完成任務時為父親所物色的姨太太。
這照片中的葉蓁恰巧是袁世凱所喜愛的類型。樂得袁世凱立馬派人前往江南將葉蓁接來成親,充當自己的六姨太太。一向懼怕袁世凱的袁克文根本不敢違逆袁世凱的命令,本想着拖延一番時間,怎料到袁世凱色慾沖頭,根本聽不進任何勸阻。
沒奈何的袁克文只能認了命。可袁克文與葉蓁相處甚久,早已明白葉蓁的脾氣,倘若硬生生地將其接入袁府讓自己的老子與她結婚,斷然是寧死不願的。
兩方取捨之下,袁克文還是妥協地選擇了自己的老子袁世凱,放棄了曾經有過誓言約定的情人葉蓁。可為了防止葉蓁出現寧死不從的態度與想法,袁克文只得先是派人去青樓將葉蓁贖身,並向葉蓁說明不久後便讓她嫁入袁府。
袁克文在這裡悄悄地耍了個心眼,他沒有向葉蓁詳細地說明具體嫁的是誰。聽聞袁克文為自己贖身又讓自己準備準備嫁入袁府,讓葉蓁明白到自己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自己也沒有看錯人,這個曾經約定娶自己的男人終於遵守了誓言。
待葉蓁到達天津之後,袁克文親自將葉蓁接入,這讓葉蓁更加對自己的眼光刮目相看,也對自己的情郎袁克文愛意更深了。然而在洞房當天,掀開頭蓋時的葉蓁滿懷期待着袁克文,怎知映入眼帘的卻是袁世凱。
這時的葉蓁方才後知後覺。可如今生米已經煮成熟飯,她葉蓁一個剛出青樓贖身出來的煙柳女子怎麼可能反抗如日中天的袁世凱只能默默地咽下含恨的淚水。
袁世凱
從與自己賭書潑茶、鴛鴦於世的情人,變成了自己的母親,袁克文即使不敢有所言語,內心卻難以平復;而與自己曾經私定終生的情郎成為了自己的兒子,葉蓁的內心也是難以接受的。於是兩人在私下時常秘密幽會,斷然不顧所謂的道德倫理,袁世凱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喜愛的兒子為自己「戴上」了一頂大綠帽,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凄涼哀傷的晚年生活
葉蓁嫁與袁世凱之後,連為袁世凱生了袁克捷、袁克友兩兒子和袁福禎、袁奇禎、袁瑞禎三個女兒,總共五個孩子。縱使自身出身於青樓之地,卻在與袁世凱相處的十一年裡並未受到多少冷落。
在袁世凱1915年12月宣布稱帝之後,建立「洪憲帝制」,而作為袁世凱六姨太太的葉蓁,地位和身份也隨之水漲船高,到達了她人生中的頂點——「皇妃」。而她的五個孩子,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皇子」。
這時的葉蓁來到了她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享受着帝王般的待遇與生活,過得異常奢靡。然而好景不長,復辟的袁世凱因恢復帝制引起全國反抗,接連收到全國各地反袁的消息,最終在稱帝83天後宣告退位,同年6月因病亡故。
袁世凱的病亡一如當初葉蓁的父親,袁家也因此水落船跌,最終成了眾人可推的倒牆。而這時的葉蓁,也從雲頂徹底地跌落低谷。
而她曾經的情郎、如今的「兒子」袁克文, 在袁世凱倒台後,痴迷唱戲、加入青幫、喜好收藏文墨古董,又染上大煙,可最終遭逢世變, 只能討酒消愁。加之久染阿芙蓉癖, 生活放蕩, 心情悒鬱,無法自我平衡。最終在1931年3月因猩紅熱病逝於天津,了結風流、坎坷一生。年僅 42 歲。
袁克文與妻子
連續兩次經歷家道中落的葉蓁早已對種種坎坷起伏有所習慣,隨着袁家的沒落,葉蓁深知袁家衰落之後必將會是一塊人人分而食之的肉塊,為了自己的孩子安全着想,葉蓁帶着五個孩子離開了北京,離開了這個混亂的漩渦中心。
雖然葉蓁帶着足夠自己與五個孩子一生所用的錢財,然而葉蓁卻想復刻自己父親的本事,使用手中的錢財多次投資,可奈何葉蓁本身並沒有繼承到自己父親的經商頭腦與能力,所投的錢財都血本無歸。
再加上葉蓁自己在袁家十多年的生活大手大腳慣了,自己的幾個孩子也是從小衣食不愁、揮霍無度,手中的錢財沒多久便所剩無幾。
葉蓁晚年時期,她的孩子走得走,逝的逝。
二兒子袁克友在其36歲的時候因胃病不愈,最終遺憾離世。悲痛至極的葉蓁更是讓自己悲慘的身世划上了一道傷痕。
而長女袁福禎也英年早逝,這是葉蓁以白髮人送走的第二個孩子;而三女兒袁瑞禎在抗戰結束之後,隨着丈夫逃往了台灣,只留下大兒子袁克捷陪在身邊。
可袁克捷除了讀得一手好書,就沒有什麼其他的本事了,再加上曾經袁氏的經歷,袁克捷更是受到各種打壓。
最終昔日的袁氏「皇子」、袁家少爺只娶了個普通的農村女子過生活。繁重的壓力迫使着袁克捷不斷地壓榨自己的身體去賺取錢財,為年邁的母親葉蓁過生活。
可就在1958年,龐大的勞動壓力終於壓垮了透支身體的袁克捷,死在了水溝中。當時的葉蓁幾近崩潰,這個一直陪伴自己、眼裡最孝順的大兒子如今也離她而去。
早已貧困潦倒的葉蓁掏不出半分錢財為這個自己最喜愛的大兒子下葬,只能用草席裹着袁克捷的屍體草草埋葬。傷心過度的葉蓁整日鬱鬱寡歡,沒有多久也離開了人世,這位曾經的「皇妃」,最終也與自己的兒子一般,用草席裹着草草埋葬。
結語
若說葉蓁的一生是「可憐紅顏多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也無可厚非,但似乎用「曲終人散皆是夢,繁華落盡一場空」更為合適。
細數葉蓁這一生,幼年時錦衣玉食生於富貴人家,豆蔻年華家道中無奈落入煙柳青樓,邂逅才子私定終身卻嫁錯人,十一年生五子逆襲成皇妃,兩道高光時期又逢落寞,晚年兒女離世空嘆息,最終鬱郁成疾葬於荒墳。
葉蓁的一生經歷過大起大落,成過「皇妃」,也做過名妓,一生漂泊宛若一場夢,而在當初那個時期,能有多少女子順心如意的過完自己的一生呢?
又有多少女子能夠在那樣的亂世中倖免呢?葉蓁是幸運的,她有過光彩的生活,也有過絢麗多彩卻又忐忑的一生,可與她同處一個時代的女性,有多少是能夠擁有這樣的人生?
在當時的時代大背景里,身份卑微底下的女性任務僅僅只是取悅他人、相夫教子而已,只能以卑微底下的「附屬品」身份存活着。
當然,也有許多的女性在強壓的背景中覺醒了意識,追求着自己的生活與理想,然而更多的,不還是蹉跎一生,深受着亂世與封建毒害的女性嗎?
其實像葉蓁這樣荒誕離奇的一生似乎每一幕都在以一個不同的視角在向我們述說著那個時代女性的艱難與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