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2020年01月10日19:18:11 歷史 1189

在1512年1月9日這一天,有個人完成了他在人間的使命,歸於塵土。

在中國歷史上,文人用兵以三人為最:諸葛亮、他和毛澤東;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只有兩個半:孔子、他、再加上半個曾國藩。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王陽明

他就是王陽明,本名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生而不凡。傳說,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王雲,還把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只是王陽明出生後,5歲仍不會說話,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幼年的王守仁有良好的家世,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也會他後來「心學」的哲學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只是長期以來,他輝煌的哲學和思想光芒,不僅掩蓋了他在政治、軍事上的功績,還掩蓋了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王守仁《矯亭說》下同

其實,王陽明在書法上也可稱為大家。明代大家徐渭曾稱書聖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陽明則「以人掩其書」。據查,王陽明其實是王羲之伯父王導的第四十世孫。王陽明書法承續「二王」,卻又更加自由揮灑,表現出一代大家的風範。既師承古人,又妙悟自得,開明中後期浪漫主義書風的先河。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矯亭說》是王陽明的代表作之一,是王陽明代其父王華為朋友方秋卿建立"矯亭"後所作的文章。文章論述了過柔者,矯之以剛;過慈者,矯之以毅;過奢者,矯之以儉等道理,認為一個人要想變得完美,必須隨時注重修正的德行,加強修養。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王陽明酷愛書法,在寫字上非常勤奮,他曾經沒日沒夜的研究書法,完全沉浸其中:「此時不知在何時,此身不知在何處」。據說王陽明成親後,暫住在岳父的官宅內。房內有數箱紙,王陽明每日用這些紙練習書法,等到第二年十二月啟程回家時,盛紙的箱子竟然都空了,可見其習書之刻苦。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陽明心學之理論體系是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陽明的心學有多厲害?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與歐美列強分庭抗禮,一切都得歸功於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陽明心學。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在天皇的慶功宴上,分享了自己成功秘訣,來自一塊腰牌,上面只七個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王陽明28歲就考中進士,當上了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從此步入仕途。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因不滿宦官劉瑾對大臣的陷害,冒死上書,結果反被劉瑾重打四十大板,還被貶去貴州龍場驛當一個沒品級的驛丞。劉瑾甚至準備在王陽明赴任的路上,伺機殺死王陽明。幸虧聰明的王陽明製造一幕投水自殺的假象,才躲過此劫。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貴州龍場驛,荊棘叢生、人煙稀少。王陽明只好棲居山洞,親手種糧種菜。俗話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他終於感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頓悟的「道」,是吾心之道,就是我們都有的「本心」,也就是初心。遇到任何問題,不必向外尋求,而是求理於你的心。

王陽明追求「怡神養性以游於造物」,「閑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穴冥的「真樂」或「真悟」狀態,他的書法,體現的正是這種超然喜悅,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觀王陽明書法,我們看到他的書法創作,也是一種「知行合一」的過程與體驗,流露的是其卓然超越的真性情。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那麼王陽明是如何領悟學習書法的方法呢?在他的傳世名著《傳習錄》里有段話這樣說:

「吾始學書,對模古帖,止得字形。後舉筆不輕落紙,凝思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後讀明道先生書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段中的「明道先生」是北宋大儒程顥,他的思想是象山心學之源。王陽明悟出了明道先生所說:書法不是一種技巧,而是一種心法,同時這種心法,也是做學問的根本。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王陽明無意於書,他的書法卻卓爾不群。這是他的道德學問、為人之道滲透於書法的結果。書法在王陽明這裡,已經越過「我執」,升到「心上學」的高度。

王陽明書法取勢凌厲,看上去風捲雲舒,卻難掩剛健之氣。字行略向右傾,靈動飛舞是他書法的一大特點,他的楷書沉着剛勁,端莊高雅;他的草書,筆意清新,矯若龍蛇;他的行書,筆勢雋逸,豪放舒展。

心法即書法:聖人王陽明「非是要字好」,卻是明代書法大家 - 天天要聞

在王陽明臨終時,他的學生周積流着淚問他:「先生有何遺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以法之名》煽動霸凌,教唆醉駕,禹天成緣何從老師到惡魔? - 天天要聞

《以法之名》煽動霸凌,教唆醉駕,禹天成緣何從老師到惡魔?

學校門口,老師靜靜看着一群混混圍毆學生,不僅不制止,反而露出了會心一笑,揚長而去。被揍的學生叫江遠,他爸是東平市政法委書記,他就是因為這被壞人圍獵的,而圍獵他的人竟然是一名學校的老師叫禹天成,後來下海經商成了東平最大的黑社會組織頭目。從老師
湖北鶴峰縣:清廉文化賦能文旅新活力 - 天天要聞

湖北鶴峰縣:清廉文化賦能文旅新活力

在武陵山區的懷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不僅坐擁「中國仙本那」屏山峽谷等絕美自然風光,更承載着華夏大地獨樹一幟的容美土司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蘊,尤其是清廉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底蘊厚重。近年來,鶴....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 天天要聞

冒功者,就該被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遺臭萬年

本文是歷史架空小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對號入座,那就是做賊心虛。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國隋唐時期,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二者結為世仇,戰爭不斷。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濟與高句麗、靺鞨聯合攻打新羅,連續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