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相孫叔敖

2022年07月14日21:38:04 歷史 1845

《史記.循吏列傳》雲:「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楚莊王,以自代也。三月為楚相,施教導民,上下和合, 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姦邪,盜賊不起。秋冬則勸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循吏第一人,歷史是明白的,賬可以這麼算: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孫叔敖(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 ).媯姓,名敖,字孫叔,楚郢都人(今紀南城)。公元前601年一公元前596年,任楚莊王令尹,經歷「三上三下」。孫叔敖輔佐楚莊王重視民生經濟:興修水利,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主持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有關國計民生的政策法令,儘力使農、工、賈各得其便。施教導民,寬刑緩政,政績赫然,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翹楚中華。

孫叔敖少年時,曾遇兩頭蛇,時俗認為見兩頭蛇者必死,他想:要死只我一人,不要再叫旁人看見。於是,他斬殺此蛇,埋入山丘,其品德為族人讚佩。其山丘因而得名「蛇入山」,在今荊州市沙市區勝利街道辦事處。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庄王曾認為當時楚國的車子太小,遂命令全國一律改造高大的車子。孫叔敖勸諫,若以命令行事,會招致百姓反感,不如把都市街巷兩頭的門限做高,低小的車過不去,人們就會自覺改造高車了。庄王又嫌原來通行的貨幣太小,改鑄大幣,強令通行,人民使用不便,引起市場混亂。孫叔敖認為「便民為要」, 勸說庄王恢復通行小貨幣,市場又趨繁榮。

公元前605年,孫叔放建成中國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雩(yu)婁灌區(期思陂),還主持興修了芍(shao)陂。淮河洪災頻發,孫叔敖毛遂自薦,主持治水,傾盡家資。歷時三載,終於成功修築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 今安豐塘,在壽縣),借淮河古道泄洪,築陂塘灌溉農桑,造福淮河黎民。這個中國最古老而又著名的水利工程,被譽為「水利之冠」,2600多年過去了,至今仍在發揮着作用。在今湖北江陵一帶也興修過水利,打通長江、漢水,修築貫通四面八方的運河,繁榮了貿易經濟,並極大地方便了征戰和糧草輸送,建立了不朽的功勛。毛澤東同志在視察淮河時多次提到孫叔敖,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治水專家。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孫叔敖選擇適合於楚國的條文,立為軍法,對各軍的行動、任務、紀律等都制定了明確規定,運用於訓練和實戰。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楚軍在訴地(今河南正陽一帶)修築城池,由於他用人得當,計劃周密,物資準備充足,30天就完成了任務。次年,楚與晉大戰於部,他輔助庄王機智靈活地指揮了這場戰爭,開始出動戰車,他即鼓動楚軍勇猛衝擊,一鼓作氣,迅速逼近晉軍,使其措手不及,倉惶潰散,逃歸黃河以北,中原霸主的地位便轉向楚國。

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範。孫叔敖在任令尹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馬不食粟。成為《呂氏春秋》《荀子.非相》中記載的聖人。楚莊王二十年前後(約公元前594年),孫叔敖患疽病去世。作為一位令尹,家裡竟窮得徒有四壁,連棺木也未準備。他死後,兒子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優孟是一位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常以談笑、演戲旁敲側擊地勸說庄王。孫叔敖做令尹時,深知優孟是位賢人,十分禮遇他。孫叔敖一生清廉,沒有留下多少家產,臨終前囑咐兒子:「我死後,你必定貧困。到時你可以拜見優孟,就說你是孫叔敖的兒子。」果然,不到幾年的光景,家境日漸困難。一天, 孫叔敖的兒子路遇優孟,想起父親的遺言,便對優孟說道:「我是孫叔敖的兒子,先父臨終前曾囑咐我,家貧時可去拜見您。」優孟交代:「 你不要到遠處去,耐心等候我的消息。」優孟感慨孫叔敖一生奉獻國家,死後家中卻一貧如洗,於是花了-年的時間,模仿孫權敖的言行神韻、音容笑貌,惟妙性肖到旁人都無法分辨的境界。

在一次楚莊王的酒宴上,優孟穿戴上孫叔敖的衣冠,上前為楚莊王敬酒。庄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放復活了,想要再請他為相,優孟回復說:「楚國的宰相不值得做,像孫叔敖一生盡忠清廉治理楚國,使您得以稱霸諸侯。如今死了,他的兒子卻無立錐之地,貧困潦倒。」優孟隨後又高歌一曲:「 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貪鄙者余財,不顧恥辱。身死家室富,又恐為奸觸大罪,身死而家滅。貪吏安可為也!為廉吏,奉法守職,竟死不敢為非。廉吏安可為也!楚相孫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窮困負薪而食,不足為也!」楚莊王聽了很受感動,覺得自己對故臣照顧不周,於是召見孫權敖的兒子,賜以土地與奴僕,使其家庭生活得以改善、衣食無憂。這就是「優孟衣冠」的典故。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列子.說符》記載:一位名叫狐丘丈人的隱士曾對孫權放說:「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孫叔敖問他何謂「三怨」。這位隱士回答說:「爵高者, 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逮之。」孫叔敖告訴他:「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以是免於三怨,可乎?」孫叔敖向狐丘丈人闡明了自己居處高位而避免三怨的方法:

首先,爵位越高,心氣就越要卑下。他絕不能對居處下位的民眾頤指氣使,盛氣凌人,而應當愈懷卑謙之心,常持尊崇之情,把生之於民眾的榮耀最大程度地還給民眾。其次,權力越大,處事就越要謹慎。決不擅權用事,留給上峰發揮意志的充分餘地,徹底免除其受威脅之感;慎重地按照一定的禮儀規範和各種現實要求去處事,力求處政的平穩和妥善。第三,俸祿越厚,施予民眾就越要廣博。豐厚的俸祿在他手中不是自己安逸享樂的本錢,而是他周濟貧寒、施惠於民的資本,藉此他顯示了自己做官為民和厚施博愛的無私的高尚情操。孫叔敖以自己的為相三方,打破了狐丘丈人關於高位三怨的世態斷言,表現了一位名相高超的處事方式。

第一名相孫叔敖 - 天天要聞

在他悉心治理下,楚國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全盛時期。

孫叔敖墓位於現荊州市沙市中山公園江津湖畔、春秋閣旁,其墓碑為清乾隆(公元1757)所立,上刻「楚令尹孫叔敖之墓」。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不簡單的法顯

原創 南風無影 走過了河西走廊,再過沙海戈壁,我們進入西域地界,第一個西域小國: 鄯善,它還有個名字叫樓蘭。為了不節外生枝,我丟掉了甲胄和兵器,順便也找人把自己的頭髮剃了,實在是不習慣留這麼長的頭髮,剪的非常短。等頭髮剃完,我和法顯還有幾個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 天天要聞

歷史的塵埃——興衰有人定

呂敬榮 /文1公元前206年8月,劉邦開始返攻東方。第一個攻擊對象便是雍王章邯,攻打章邯的過程在歷史上算是一次非常著名的軍事案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為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史記·高祖本紀》中描述的很簡單:「漢王用韓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 天天要聞

貴州鎮遠:洪災後 忙恢復

6月28日晚至29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遭遇特大暴雨襲擊,部分城區和鄉鎮出現洪澇災害。當地各級各部門全力以赴搶險救災,積極開展災後清淤、排水、搶修等工作,幫助受災群眾儘快恢復生活生產。6月30日,在貴州省鎮遠縣城關五小共和校區,老師在清理校園。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6月30日,商戶在貴州省鎮遠縣城...
致命的三次失誤 - 天天要聞

致命的三次失誤

項羽的人生巔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為他就是在這一年分封諸侯。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可是諸侯的盟主,而劉邦僅僅只是十八路諸侯的其中一位諸侯。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