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2022年07月07日02:12:33 歷史 1916

清代一個縣衙門拿工資的有多少人?縣衙中所有人員的開支又是多少?這是讀者私信的兩個問題,考慮到不少朋友對此或有興趣,故發文略敘之。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縣衙中哪些人是有俸祿的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必須是要設定一些先決條件的。原因很簡單,清代一千三百多個縣,每個縣的人員配置情況都不同。以佐貳官為例,事繁之縣有設縣丞、主簿、典史一類的;事簡之縣不設縣丞、主簿,僅設典史一人。

這裡就以直隸省樂亭縣為例,該縣的正式編製人員,即拿國家俸祿的人員為:

知縣1人,俸祿銀實支45兩;典史俸祿銀實支31.52兩;儒學教諭、訓導各一人實支銀共80兩;門子工食銀2人,實支銀12兩,閏月加1兩;皂隸14人,實支銀84兩,閏月加七兩;仵作2人,工食銀共支12兩,閏月加1兩;

又:馬快8人,實支134.4兩;民壯8人,實支40兩,閏月加4兩;轎傘夫工食銀7人,實支42兩,閏月加3.5兩;庫子4人,實支24兩,閏月加2兩;斗級4人,實支24兩,閏月加2兩;齋夫6人,實支64兩;膳夫2人,實支13兩。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通過樂亭縣的衙門在編人員的俸祿可以看出,整個縣衙真正能拿到俸祿的人寥寥無幾,且俸祿的基數很低,全部開支加在一起也不過700餘兩。

而樂亭縣縣衙中,辦事的人員卻不少,比如有大量的書吏、幕友、長隨和一部分的吏役都是沒有工資的。

雖然朝廷對各縣僱傭的書吏人數是有規定的,少則幾個,多則近30個,地方不得擅自增加。但實際上,各地書吏的數額遠遠超過法定的名額。有時,縣衙會雇一些貼寫,專門負責抄寫文件。另外還有一些掛名書吏。據估計,大縣有1000名書吏,中縣有700名,小縣也有200名。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具體到樂亭縣,書吏人數則有400餘人。這些書吏以及編製外的一百多個衙役,加上幕友、長隨,人數多達500多名,這些人都是沒有法定工資的,就是說他們的支出是地方上自想辦法,不列入戶部的奏銷。

再來說縣衙全部人員的開支

咸豐之前,朝廷對地方有絕對的財政掌控權,從順治朝開始,朝廷就在不斷減少地方的存留,大部分的賦稅收入都要解到京師戶部,留作地方公用的費用少得可憐。

因此清代各縣衙的經費都存有很大的缺口,比如以河南省為例,各縣每年的平均開支需要一萬兩左右,而實際上則不足三分之一。試想一個縣每年僅有3千餘量的經費,能夠什麼用呢?所以,知縣老爺就要想辦法來彌補,最有效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從百姓身上打主意。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文獻中,很少找到清代州縣官是通過什麼具體辦法來彌補經費不足的,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這些手段都上不了檯面,一般的縣誌以及官方史料中都諱而不載。

所幸在民國《東明縣續志》卷四中,記載了該縣光緒二十年後的《縣署出納款項》,從中可以得知一二。

東明縣向納糧兩錢以下的「小戶」額外徵收正銀5000兩,這筆錢用來發給各房書吏以及辦事人員。此外,縣衙又向商戶徵收各種雜稅,約計3000餘兩。有了這8000多兩法外收入,東明縣也就能基本保證各項開支。

縣衙中最特殊的兩個群體是幕友和長隨。知縣老爺聘請幕友數量的標準也不一,要根據政務繁簡而定。一般事務較簡、且貧瘠的縣,往往一名即可,綜辦刑、錢、書啟;事繁之縣則需四五名。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幕友是知縣聘請的,他們之間不是上下級關係,僅是簡單的僱傭關係。清代幕友的價格也不定,縣衙的幕僚一般在100兩至200不等,平均下來是知縣年俸的三倍左右。

長隨是知縣的心腹,一些隱秘且不可告人的事情,往往都是長隨具體辦理。他們的正式收入也不算高,大致也就20兩至30兩左右。但長隨畢竟是知縣的代言人,其法外收入有時比幕友還要高。

不管是幕友還是長隨,他們的工資都是需要知縣自掏腰包的。自雍正以後,知縣除了法定的45兩俸祿之外,又增加了養廉銀,一般在800兩至1500兩之間不等。這筆錢,也就夠聘請幕友和發給長隨的工資。

縣衙中有多少人是有保底工資的?以樂亭縣為例,我們來算算這筆賬 - 天天要聞

以上算的還僅僅是縣衙的人員工資,這不過是縣衙開支的一部分,此外還有許多的公費開支。戶部每年撥款給縣衙的公費開支也很少,其缺口也是由知縣自想辦法。反正,不管賬怎麼算,知縣肯定不會把自家的銀子拿出來,說到底,還是要百姓買單。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紅色文物|開天闢地

上海,興業路76號,中共一大會址。石庫門小樓靜靜矗立,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欞,芳華依舊。回望一百多年前,舊中國風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殫精竭慮,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拼版圖片:左圖為位於上海市興業路76號(原望志路10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新華社記者劉穎 攝),右圖為中共一大會址原址房間內部(中共一大紀念...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 天天要聞

湖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慶市開州區人,享年71歲。幼時讀私塾,13歲時父親因瑣事糾紛被當地惡霸打死後家道中落。為了生計,他開始給人家放牛。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 天天要聞

多爾袞的人生很失敗嗎?

在某乎上看到一個答案,說的是為什麼多爾袞被後人捧得那麼高?這答案給我看樂了!說多爾袞有一項功勞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他以開國皇帝之實力,挫骨揚灰的悲慘結果,告訴了後世:帶着孩子的盤不能接,別人的兒子養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聞

逝者 | 113歲新四軍老戰士施平在滬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軍老戰士、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歲。施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舊文《施平:一隻理想主義的「土撥鼠」》(原載於2015年4月11日《文匯報》),以饗讀者。百歲施平,攝於2010年9月。「我是一隻土撥鼠。」施平在自傳里這樣寫...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 天天要聞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這些罕見留影,平時很難見到,極其珍貴!

一張老照片,珍貴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拍攝於1947年,拍攝地點在陝北小河村,這是毛主席與機要科人員留下的彌足珍貴的合影和罕見的鏡頭,溫馨的畫面,永恆的記憶,此時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樣蹲在地上,也沒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並不影響他的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 天天要聞

遭遇地頭蛇,兇悍的土司、拚命的阻擊,徹底斷了石達開的生門!

哥走的是懷念,還有傷感兵駐慶遠期間爆發的「萬里回朝」事件,對石達開的打擊是致命的,除了太平軍精銳損失慘重,更嚴重的是此事帶來的感情傷害。石達開沒有料到自己竟然會落得個眾叛親離下場,那些曾經無限擁戴自己的兄弟們,為什麼都會選擇離我而去,難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