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血戰江陰,當人民為自己而戰,爆發出的戰力驚人

2022年07月05日07:38:10 歷史 1887

曾國藩的幕僚趙文烈預言滿清滅亡時,曾對曾國藩說過「國初創業太易,罰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趙烈文所說,其實否定了滿清靠着八旗的強悍戰鬥力得到明朝天下的說法。不過是明末一系列的操作和狗血運,才讓滿清入主中原,所以說創業太易,得天下者太巧。而罰太重,則說的是滿清入關後在與明軍作戰中的屠城,以及清初發令帶來的血腥殺戮。而在反抗發令的過程中,江南百姓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證明了為自己而戰的人民絕非軟弱可欺。

明末血戰江陰,當人民為自己而戰,爆發出的戰力驚人 - 天天要聞

顧炎武曾指出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所謂亡國就是改朝換代,不管誰坐天下,文化習俗、生活習慣不會大變。而亡天下就是被迫移風易俗披髮左礽。滿清入關後頒佈了剃髮令,強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而漢人儒家教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對剃髮有強烈的抵制情緒。

此時江南百姓開始體會到顧炎武所說的亡天下的意思,滿清入關已經不再僅僅是朝代更替,而是關乎到中華文化的傳承綿延;江陰百姓決心武裝反抗,也不再是為了朱氏皇族一家姓的天下,而是為了守護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具有強烈的為自己而戰,為信仰而戰的色彩。正是因為如此,江陰人民才能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依靠民兵和平民,力抗滿清職業軍隊81天,並造成敵人慘重傷亡。

明末血戰江陰,當人民為自己而戰,爆發出的戰力驚人 - 天天要聞

頒佈發令時,江陰已經被滿清佔領。彼時滿清打敗所有大順大西南明的反抗力量,只有少量殘餘南明勢力退縮在西南一隅。自覺中國已經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發令的推行,故而放心大膽推行此暴政,不曾想在滿清眼中最為柔弱的江南,居然遭遇了最為激烈的反抗。

1645年夏,江陰典史典史相當於公安局長)等人領導下,江陰人民展開長達81天的武裝反抗面對民兵和平民,清軍死傷慘重。滿清出動的是主力軍隊,參加攻城的大將有後來晉封為端重親王的博洛、敬謹親王尼堪恭順王孔有德清兵二十四萬大炮兩百多門。本以為可以一鼓而下,不曾想頓兵城下81日,滿清「七王」、「薛王」、「十王」都死於城下,折損大將十八名,死傷士兵七萬五千餘人。

明末血戰江陰,當人民為自己而戰,爆發出的戰力驚人 - 天天要聞

江陰城最終失陷,滿清展開了血腥報復,城內九萬七千百姓全部被屠殺,閻典史投湖自盡。江陰孤城抗戰,失敗實屬必然,但雖敗猶榮。在滿清南下滅明的過程中,與南明正規軍的作戰很少受到這樣嚴重的損失,而一群幾乎沒有受過多少軍事訓練的平民百姓卻讓滿清吃盡苦頭。

後世對江陰血戰的評價極高明末的士大夫大多不知羞恥,位高名重往往爭先乞降保住富貴,而封疆大帥則紛紛投敵調轉刀口建立軍功如果當初像江陰這樣血戰死守南京,則江南半壁江山絕不會拱手讓與滿清是啊,為什麼不能像江陰一樣血戰到底呢?

明末血戰江陰,當人民為自己而戰,爆發出的戰力驚人 - 天天要聞

當天下成了一家姓的天下,朝代興替就與百姓無關,憑什麼要京口人民為朱家皇朝血戰呢?與其感慨無人為朱家血戰,不如感慨為什麼朱家王朝滅亡與老百姓沒有關係。江陰奮起反抗時,滿清大局已定,南明苟延殘喘,實在是天時不再,萬眾一心不過是爭一口氣,為漢人證明最後一點血性,實在是可惜了。但江陰血戰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當人民為自己的信仰而戰時,是不可征服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