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2022年07月02日19:36:34 歷史 1707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沈家有多麼抬舉小鄒氏?

要知道,張桂芬嫁給沈從興,已經算是下嫁了。雖然沈從興是國舅爺,封了威北侯,但是,英國公府可是從開國就屹立不倒,張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在軍中效力,為了國家盡忠,而張桂芬更是英國公唯一的女兒。

而且,沈從興迎娶張桂芬的時候,已經娶過妻了,還有了嫡子嫡女,也就是說,英國公獨女得給他做填房,要做繼母,她的兒子無法繼承爵位,這是何等的憋屈。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英國公之所以狠心把愛女許給沈從興,是因為需要盡忠,需要向新的皇帝表示忠誠。

同樣一樁婚事,人張家不樂意,但還是好好履行義務,英國公府的嫡出小姐被個小妾騎在頭上,居然張家也一聲不來抱怨,強自忍耐,這是為何?人家這是在盡忠!

張桂芬下嫁,已經心理夠憋屈了,若是沈從興知趣點,好好對待老婆,讓張桂芬覺得他是個不錯的男人,張桂芬也不會繼續糾結下去了。可問題是,沈從興是個好丈夫,只是,只針對亡妻大鄒氏而言。

更離譜的是,沈家為了報答大鄒氏的恩情,不僅讓大鄒氏的妹妹小鄒氏給沈從興做妾,還給了小鄒氏誥命。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在古代,誥命可是很難得到的,妾室要想得到誥命,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兒子有出息,二是嫡妻已經有了,才輪得到她。

小鄒氏連兒子都沒有,就因姐姐對皇后的恩情,得到了誥命,這豈不是莫大的抬舉?這讓嫡妻張桂芬怎麼面對這個妾室?

事實上,沈家的人都是精緻利己主義者,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沈從興光顧着自己的心情了,懷念大鄒氏,不把妻子張桂芬當回事,還任由小鄒氏胡作非為,讓張桂芬受盡委屈;沈皇后光想着報恩了,絲毫不考慮這麼做給張桂芬帶來的羞辱和難處。至於小沈氏,她也是自私到了骨子裡。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01.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不是因為顧念大鄒氏的恩情,而是因為她的奇葩心理;

跟哥哥姐姐一樣,小沈氏也親近小鄒氏,不喜歡張桂芬。

一開始,盛明蘭以為,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純粹是因為大鄒氏的恩情。

明蘭安慰的拍拍她的手:「你也是惦記着前頭那位嫂嫂,才會這般厚待鄒家,怨不得你。」

然而,小沈氏壓根不是為了這個,而是為了心理的膈應。原來,在皇帝登基之前,張家本來已經看好了小沈氏的丈夫小鄭將軍,打算把女兒許配給他。

小鄭將軍是將門虎子,忠敬侯府家風嚴謹,公婆和藹可親,大嫂雖然嚴厲但是立身很正,張桂芬要是嫁過去了,小沈氏的好日子就是她的。

可是,新皇登基後,為了坐穩皇位,急需拉攏京城的重臣,於是,英國公府不得不把張桂芬許配給了沈從興,而沈皇后知道鄭家口碑好,也為了拉攏鄭家,就這樣,小沈氏截胡了張桂芬的老公。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我,我不是因前頭嫂嫂才厭惡如今嫂嫂的!我故意待鄒姨娘好,是因為…在我們來京城之前,張家已和鄭家在議親了,因先皇過世才耽擱。相…相公原本要娶那張氏的!」

小沈氏哭得臉上通紅,似乎無限羞慚,「…過門之後,公婆兄嫂都是再好不過的人,相公待我又是……每每想到嫂嫂過得不好,我便覺得如同做了賊一般,心裏膈應得厲害……」

她感到心裏跟做了賊似的,那就該對張桂芬更好,而不是故意跟張桂芬別苗頭,看到張桂芬過得越不好,她反而心理舒坦了,這就叫作什麼事情?

搶了人家的姻緣不算,還希望人家過得越來越不好,給人家添堵,這就是小沈氏人性之惡。實際上,小沈氏也的確是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眼裡只有自己的利益。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02.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點,她敢剛進門就跟嫂子過不去,要不是她是皇后的妹子,她在婆家是站不穩腳跟的。

除了故意為難被自己搶了姻緣的嫂子張桂芬外,還有一點可以看出小沈氏的自私自利。

小沈氏自幼失去了父母,被哥哥姐姐寵大,自幼養成了無拘無束、喜歡到處亂跑遊玩的性子。

可是,她嫁人了之後,就代表着鄭家的臉面,鄭大夫人恪守禮法,為了鄭家的臉面,要求小沈氏跟其他婦人一樣,謹守婦德,不要到處亂跑,並沒有錯。

說到底,鄭大夫人也沒怎麼苛待她,既沒要她立規矩,也沒擠兌或冷嘲熱諷。不過是,攔着不讓小沈氏拋頭露面,不叫她纏着小鄭將軍去外頭遊玩。

此外,還不時提點她應酬禮節,不叫言行舉止出錯,免得外頭鬧笑話。比之一般豪門裡,或面和心不合,或勾心鬥角,或冷眼看笑話的妯娌強多了。

若是小沈氏不遵守規矩,在外面拋頭露面(古代),丟的是鄭家的臉面,也不利於小沈氏的名聲,可是,小沈氏不管不顧,絲毫不理解嫂子的難處,也不明白做人家媳婦要守規矩的道理,為了讓自己快樂一點,就去跟姐姐也就是皇后告嫂子的狀。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皇后心疼妹子,打算幫妹子出頭,去找鄭大夫人。要是真成了,鄭大夫人該怎麼辦?是聽皇后的懿旨,不再攔着小沈氏胡作非為,然後讓小沈氏敗壞鄭家的名聲嗎?還是違抗皇后的懿旨,得罪皇后?

好在,鄭大夫人很聰明,搶先一步,以退為進,讓皇后不得不打消了念頭,也收拾了小沈氏。

未料鄭大夫人比她狠,比她光棍,她才在姐姐那兒哭訴完,皇后都還沒想好怎麼跟鄭大夫人說,人家已跪到鄭老夫人面前,言道『妾身卑微,不足為沈氏長嫂』,自請下堂歸去。

七老八十的鄭老夫人被嚇得散了一半魂魄,十幾年婆媳,情誼非同一般,她對這這長媳素來滿意得很,又兼她生兒育女,操持家務,闔家和美,如何能棄。鄭老夫人當即挺着病弱不堪的身子,披掛上全副誥命穿戴,去宮裡請罪討饒。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小沈氏做事情,全然不顧後果,要知道,鄭大夫人可是孝敬公婆十幾年、為鄭家生兒育女、還一手帶大了小鄭將軍的鄭家功臣,她得罪了鄭大夫人,不就等於得罪了整個婆家嗎?別的不說,連丈夫小鄭將軍都被妻子連累,無法面對兄長和嫂子,在古代,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不是說說而已啊!

小沈氏最慘,不過是小小地告了個狀(她自小常干),姐姐訓完兄長訓,兄長訓完太后訓,兩個太后。發送回夫家後,公婆臉色難看是必然的,連丈夫都老大不痛快的,只連連向長兄賠罪。經此一役,小沈氏老實了。

小沈氏最大的幸運,很有可能就是會投胎了,投胎成了皇帝的小姨子。因為她姐姐是皇后,她是皇親國戚,看在皇后的面子上,婆家再不喜歡她,也不會為難她。

人,都是趨利的,畢竟,鳥為食亡人為財死。可是,做人,也不可以太過精緻利己主義了,不能損人利己,否則,你早晚會失道者寡助的。

《知否》:小沈氏之所以抬舉小鄒氏,不滿張桂芬,是因為人性之惡 - 天天要聞

END.

今日話題:你對沈家抬舉小鄒氏的行為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 天天要聞

董卓,曾經也是個有勇有謀的人, 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無能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軍事人物,其形象在後世的文學和歷史記載中往往被賦予了諸多負面標籤。然而,如果我們深入挖掘歷史文獻,尤其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等史書,可以發現董卓早年的形象與性格並非如《三國演義》中那般單一和極端。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 天天要聞

痛打「落水狗」:揭穿買辦文人胡錫進的花言巧語

6月22日,胡西晉在網上發文稱,中國的民營企業家與稀釋體制下的資本家有着本質不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從根本上說也都是勞動者,普通人的利益與民營企業家的利益在根本上是雙向的,而絕非對立的。然而胡西晉的這一言論值得引起警惕和深思。胡西晉究竟是什麼
民國時期,重工業真的比晚清還落後?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 天天要聞

民國時期,重工業真的比晚清還落後?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不少人認為,晚清時期還處於統一狀態,工業經濟發展較強,而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政府派系林立,沒有大搞工業經濟建設的決心。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單從重工業的體系建設,民國時期就遠勝於晚清,重工業的經濟建設產值,也非晚清能夠比擬。江南製造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