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2022年07月02日12:55:11 歷史 1849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長平之戰還沒開始,趙國就已經敗了,秦趙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直接決定這是一場趙國無法贏得的戰爭,即使這次贏了,秦國依然會捲土重來。

但在歷史上,這場戰爭確實是戰國態勢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長平戰敗,趙軍精銳盡毀,原本依靠胡服騎射強盛起來的趙國迅速衰落下去,秦國東進道路上最強大的絆腳石就此不復存在。

一、長平之戰打了多久?

關於長平之戰持續時間的說法有很多,有三個月說,也有三年說。

從目前的史料來看,三年說更合理。

歷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秦反間廉頗的故事,說秦國在趙國傳播謠言,廉頗懼戰將要投降,秦軍最害怕的就是曾經閃電擊敗秦軍的馬服君趙奢,現在趙奢去世了,他的兒子肯定得到了趙奢的真傳,派他領兵出戰准行。

這就如同諸葛亮北伐之前先陷害一下司馬懿,他動了就說明他害怕了。

秦國深陷上黨之戰不能自拔,每天單供養幾十萬大軍人吃馬喂,糧草消耗嚴重,王齕不得不在乏馬嶺上置「空倉」來迷惑趙軍以壯聲勢;加上自己是進攻方,長期對峙會嚴重挫傷軍隊銳氣,越拖越對自己不利,只能用盡辦法逼趙國決戰。

秦國真的扛不住了。

要知道,秦自立國以來就不斷進行對外戰爭,無論是最開始跟戎族玩命,兩任國君戰死沙場,還是秦國東御五國合縱,西伐義渠國,每場戰爭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秦國都從沒害怕過。現在,秦國如此急迫的想要決戰,必然意味着這場對峙曠日持久到讓秦軍耗不起。

所以,從空倉嶺之戰到趙國換將,兩國最起碼也對耗了兩年的時間。整個長平之戰更接近三年。

二、換掉廉頗成為秦趙的默契

但是,秦軍的這一切早就被廉頗看穿了。

廉頗身經百戰老謀深算,有他坐鎮前線,趙軍不會越過丹河主動決戰。

再看趙國方面。

趙國雖然是大國,但耕地面積不大,糧食產量也不高;秦國倒是地大物博,佔據關中漢中、成都三大產糧區,但秦軍常年征戰,三條戰線上都駐紮重兵,糧食問題也很棘手。

從邏輯上來說,如果真的根據一則謠言(還不靠譜)就更換軍中主將,趙孝成王的腦子肯定是不太好使。一個正常思維能力的人做出了一個反常的舉動,說明他的選擇變了:趙孝成王知道耗不起了,迫切的需要一場勝利來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僵局。

人與人之間的鬥爭,很多時候是看誰更豁得出去,很多時候也看誰更能扛得住背後的壓力。

趙孝成王終究沒能扛得住背後的壓力,也沒忍得住一場「勝利」的誘惑。既然無法解決問題,那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召回廉頗,任命趙括為前軍主將,準備進攻。

在幹掉廉頗的問題上,秦趙兩國達成了高度的默契。趙括也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三、真實的趙括:主戰派

歷史上很少有趙括這種不靠戰績,不靠權謀,只靠替領導背黑鍋而出名的將領。而且,他這黑鍋,一背就是兩千多年。

趙括的父親是名將趙奢。長平之戰爆發前的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70年,秦軍圍困趙國閼與(山西和順縣)。包括廉頗在內的諸將都認為路遠敵強,拒絕去救援,唯獨趙奢說「道遠險狹,譬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提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理論。於是,趙奢率軍出征,先通過一系列假動作讓秦軍放鬆警惕,然後率輕兵一日夜奔襲近一百公里,發動閃電戰擊敗秦軍。彼時趙軍的實力不能說碾壓秦軍,至少也是「席地之間」。趙奢因此被封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平起平坐。

趙括身為名將之後,飽讀詩書,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何況兩軍對峙長久,也奈何不得趙軍,成為主戰派是很容易理解的事。等趙孝成王對於戰爭的態度一動搖,趙括將轉守為攻的計劃和盤托出,趙孝成王突然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立馬決定派他到前線整軍備戰,一雪前恥。

其實,真實的趙括並沒有史書中寫得那麼不堪。一個統軍主將可以對一場戰爭起到或多或少的推動作用,但是,卻不可能起到逆天改命的絕對影響。這麼說的理由有以下三點:

第一、趙括從小就熟讀兵書,在沙盤上推演戰爭的能力比趙奢都要強(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沙盤推演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的能力,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軍事素養。年紀輕輕就能在沙盤上難住身經百戰的趙奢,趙括也算頗有天資了。

第二、與趙軍更換前軍主將幾乎同時,秦昭襄王也空降白起來到長平防線。

兩軍雖然對峙,但王齕在上黨開戰以來不僅未嘗一敗,還小勝數場。既然子公司總經理業績一直很穩,總部為什麼突然要空降一位大領導來?

唯一的解釋是,王齕不是趙括的對手。如果任由趙括整軍反攻,已挫銳氣的秦軍恐怕會兵敗如山倒。所以,秦國派出了出道以來保持全勝記錄的戰神白起。如果這不是一場為表尊重的友誼賽,那秦國派出最強大的陣容只能說明,趙括是一位值得重視的強悍對手。

第三、趙軍被白起包圍46天之久,軍中缺水少糧甚至到了殺人互食的地步,卻沒有發生嘩變反抗,甚至在最後關頭尚能全軍突圍。這種對軍隊的掌控力,紙上談兵之輩絕不可能擁有。畢竟,戰國時期,「忠」的思想還沒有那麼深入人心。400多年後,曹操袁術,曹軍糧少,曹操讓軍需官用小斛分糧都差點引發嘩變,何況一個多月不正經吃飯?

所以,趙括缺少的只是在戰場上磨鍊理論的機會!如果名將是一棵大樹,那廉頗、趙奢這種就屬於蘑菇型的生長,經歷磨難,一步步壯大枝幹、長出樹枝,再生樹葉,最後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而趙括自幼熟讀兵書,看上去也像一棵大樹,實際上這些樹葉是飄在空中的,需要閱歷和歲月將其慢慢跟主幹連接起來,才能徹底打通任督二脈,融會貫通。只不過,他還沒來得及把樹葉連接好就遇到了暴風雨。

四、趙括的矛和白起的網

趙括來到長平前線之後,不僅更改了廉頗留下的軍陣,還換掉了很多軍中的將領,同時將指揮部轉移到韓王山西南的「三軍村」,據說這個名字就是因趙國三軍駐守而得名的。三軍村背靠韓王山,視野開闊,登高可一覽面前的丹河防線。

韓王山以北,現在的長治上黨區有一處山脈叫八諫山。傳說趙括從壺口關入故關的路上,八位將軍在此對趙括的軍事路線提出諫諍,趙括不許,他們不願忍受戰敗之辱,在此處自殺明志。

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 天天要聞

如果這個傳說真的存在,我想趙括當時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他應該深知此次進軍九死一生,但是,趙國已經耗不起了,棄守為攻是國策,總要有人來執行,這個黑鍋總要有人來背。就像當初的閼與之戰,趙國沒有人敢出戰,是他的父親頂住巨大壓力,發動閃擊才為趙國保住了這片土地。現在,國策在此,於公於私他都願意冒險一試,即使這可能有去無回。

至於他更改廉頗的布局和將領,就跟趙孝成王換掉廉頗一樣,身為大領導,公司的關鍵部門一定得是聽自己話的人,不然還不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在趙軍積極備戰的同時,白起也來到了沁河前線並把指揮部前移到空倉嶺以東,距離丹水不遠的光狼城。登上城北的山崗,白起感覺這片土地的氣息都異常熟悉。而這一切,丹河東岸的趙軍還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河對岸的秦軍已經悄悄換了指揮官,並且織好了一張大網等着趙軍往裡鑽。

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 天天要聞

一切準備就緒,趙軍從丹河東岸出擊。

趙軍幾乎是傾巢出動,連丹水防線的核心泫氏城都沒有重兵把守。泫氏城就像是丹水防線的定海神針,扼守趙軍糧草基地——大糧山,一旦失守,趙軍不僅會被首尾難顧,更會丟失糧草輜重。

秦軍遭到攻擊後主動從丹河沿線後撤。兩軍在河西山上秦軍營寨一線激烈碰撞。

此時的秦軍已經兵分四路:

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 天天要聞

秦軍兵分四路包圍趙軍

一路堅守丹河西岸營壘;

二路在丹河與野川河分水嶺上加固營壘工事以防萬一趙軍突破丹河營壘威脅秦軍大營;

三路25000人沿沁河上游秦水(今固縣河、柿庄河)從長平關以西繞道百里石長城背後切斷趙軍後路;

四路趁趙軍幾乎傾巢出動進攻丹河西營壘之際以5000輕騎直取空虛的泫氏,然後沿小東倉河殺向故關,破關之後向西包抄與三路軍會和,徹底切斷趙軍退路。

至此,對趙軍的合圍已經完成。

一直在攻擊秦軍營壘的趙軍突然發現前方受挫,想後撤到丹水西岸擇機再戰,回頭才發現泫氏城頭站着的都是秦軍,自己進退無路,只能收縮陣線就地建立營寨堅守。

鎮靜下來的趙軍發現情況比想像的要嚴重很多:全軍被一分為二,主力和主將都被圍困在韓王山附近的三角地帶,幾乎沒有糧草;余部堅守大糧山,兵少糧足,但是沒有主將更沒有作戰指令,無力撼動秦軍防線。

從上帝視角看,此時陷入重重包圍的趙軍還有機會:秦軍的兩路包抄只是尖兵,增援部隊尚未趕到,何況故關附近山高林密,秦軍5000騎兵不僅完全施展不開,兵力也太少。如果趙軍能孤注一擲,放棄堅守上黨,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故關撤回邯鄲是完全有可能的。

邯鄲的趙孝成王他們聽說全部家底在長平被圍得水泄不通,還是挺着急的,奈何現在趙國已經是家徒四壁了,地主變佃戶,家裡斷糧了只能賣賣臉皮去找其他地主求助。山東的那幾個大地主齊國楚國都不願意來救,沒辦法了,邯鄲只能眼巴巴看着長平幾十萬趙軍挨餓。

與此相反,秦國得知圍住了趙軍主力,已經66歲的昭襄王親自來到河內道,宣布將全部百姓賜爵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 天天要聞

綠色為秦軍河南道援軍進軍路線

於是乎,這些新徵發來的秦國生力軍從野王(河南沁陽)出發,一路翻山越嶺,穿過太行陘來到丹河的支流東大河(蒲水河),一路走東大河的河谷就能繞道趙軍百里石長城最東邊的馬鞍壑,這下把趙軍的大糧山殘軍和百里石長城東半部分也圍了進去。趙軍的最後一根稻草也被砍斷了,幾十萬趙軍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絕望了,徹底絕望了。

趙軍被包圍在韓王山的三角地帶,秦軍每天都縮小包圍圈引發一場血戰,軍中缺水少糧發展到「陰相殺食」的地步。

直到第46天,趙軍終於下定決心突圍。

趙括把主力部隊分成四隊,組織輪番突圍不遂,最後赤膊上陣,親率精兵強行突圍,為秦軍所射殺。「主將既歿,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五、趙括的失誤

長平之戰雖然影響深遠,但是留在史料中的記錄實在是可憐,行文到此,還是有幾個bug值得思考。

第一, 重要據點泫氏城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攻克?

泫氏城是整個丹水防線的定海神針,一旦丟失,不僅整個防線會像魯伯特之淚一樣瞬間瓦解,還會威脅糧草大營——大糧山。

長平之戰:趙括究竟是怎麼敗在白起手裡的 - 天天要聞

趙軍佔據城牆之堅,卻被秦軍區區5000騎兵輕易攻克,輕易到趙軍來不及回援。顯然,這裡的防守人數很少。可能趙括自恃才智,認為王齕不可能有來攻打泫氏城的膽識,所以才如此懈怠。如果他知道此時對面是白起在指揮,就算他敢繼續進攻,也一定會加強泫氏城的守備吧。泫氏城的丟失是趙軍被圍的關鍵,如果趙軍能守住泫氏城,不僅不會被一分為二,就算秦軍包圍過來,也會因戰線過長而漏洞百出。

第二、趙括為什麼不在剛被包圍的時候全軍突圍?

可能是在等邯鄲的援軍。

但是,這就有問題了,身為主將,大權在握,怎麼會不知道現在國內的情況?

為了保住上黨,趙國已經是全力以赴,前線的45萬人是趙國精銳,也是全部家底。

他們敢於強攻秦軍,膽識過人;攻擊不利被前後夾擊的時候不僅沒有自亂陣腳,還能迅速冷靜下來構築防禦工事,心理素質極強;被困46天,寧願吃R肉也不投降,且能在最後關頭髮起衝鋒,說明他們具有極強的戰鬥意志和戰鬥信念。擁有以上三等素質,怎麼能不是精銳?既然精銳部隊都無法戰勝,老弱病殘又怎麼能戰勝?等待下去有何意義?

不僅國內沒有援軍,山東各國也不可能來救援了。此前趙孝成王不聽勸告,派人去秦國議和,秦國熱情招待使者,讓山東各國誤以為秦趙已經和談,自然不會再來救援。

顯然,年輕的趙括在這方面還太天真,他根本不知道,你在前面玩命,後面有一群人想着怎麼玩你。

當然,稚嫩的還不止他一個,身經百戰的白起也即將因此被扯下歷史的舞台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施洋:建校百年,黃埔軍校「正統」在哪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6月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紀念日。作為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繼承者,中國大陸自然舉行了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並邀請了與黃埔軍校關係密切的兩岸各界人士參與。偏偏在這個時候,中國台灣地區卻出現了一番自相矛盾的景象:一方面,台方在島內也搞了不少「黃埔百年」的紀念活動,另一方面,台灣防務...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 天天要聞

「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中新網新疆哈密6月15日電 (陶拴科)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歷史學者、文化專家50餘人齊聚一堂,圍繞左宗棠的精神價值、歷史貢獻展開深入探討。15日,「左宗棠與新疆」學術研討會在新疆哈密市舉辦。
韓國:朝鮮「修牆」! - 天天要聞

韓國:朝鮮「修牆」!

點擊上方「CCTV4」 關注我們!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上修建隔離牆。韓國政府認為,上周朝鮮軍人越界事件可能與此有關。韓媒:朝方正在軍事分界線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據KBS電視台15日報道,韓國政府發現,朝鮮正在軍事分界線的東側、西側和中間地段同時施工,建造隔離牆。韓方此前曾通...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 天天要聞

我國有座城市,是被侵略者命名的,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改呢?

在東北城市裡,大連無疑是一個別樣的存在。這裡位於東北的最南邊,是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國內地唯一一個有軌電車未曾中斷過的城市,有數不清的廣場。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連是著名的浪漫海濱之城、無擁堵城市、時尚之都、足球之城,以及海鮮之城。其實,大連的歷史並不長,確切地說,大連實際上是被近代史上那...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 天天要聞

南都現場直擊:大鵬所城城牆坍塌部分為1984年重建

南都訊 記者曾海城 謝宇野6月15日下午,深圳大鵬新區發佈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受連續強降雨影響,深圳知名古城——大鵬所城南門東側城牆發生小範圍坍塌,目前景區已臨時關閉,文物專家正評估坍塌情況,南都記者從大鵬新區古城博物館了解到,坍塌部分為城牆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 天天要聞

邵雍晚來得子,寫詩寄予厚望,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品經典詩詞,講歷史故事,玲子歡迎您的光臨。前言:「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仕途坎坷,所以他希望兒子大智若愚,人生順遂。「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父愛如山,陸遊勉勵兒子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