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2022年06月29日23:36:35 歷史 1157

1967年,已經來到毛主席身邊擔任警衛員7個年頭的李連慶,終於得以回鄉探親,而這距離他當初參軍已經17年了。

有老鄉認出他後,隨意拉了幾句家常,問起當了這麼多年兵,而今在部隊當了大官吧?

遊子歸來聞鄉音,這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李連平一腔自豪湧上心頭,可隨即突然間想起了什麼話頭一止,摸了摸頭恢復了平靜:「我現在還是一個炊事員,參軍多年從來沒有升 過。」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上世紀農村孩子(舊照)

老鄉頓時一陣嘆息,隨之由原來期待與艷羨,變成了瞧不上眼,並把李連慶視作了反面教材,在村子裏對娃娃們說:「不要學你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個炊事員!

為此,李連慶這趟回家並不多愉快,還讓老娘為自己多有擔心,他有心解釋卻不能說出口,只因為與毛主席有關的一切,都是國家的最高機密。

作為一名久經考驗的中央警衛,他自然不會犯這不容原諒的低級錯誤。

本文,便帶大家走進李連慶的光輝一生,看看一個窮苦山村的野小子,是如何蛻變成毛主席警衛員的,而他在毛主席薨逝後,又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李連慶與毛主席合影(舊照)

1932年2月,李連慶出生於今廣東省高要市祿布鎮荷路村,家中世代務農,卻也是世代貧窮。

更為不易的是,李連慶11歲那年,父親便不幸離世了,小小年紀的他,不能與其他孩子一樣上私塾,卻要給人家放牛做工來賺取家用。

廣東高要地處南疆大山之中,歷來為匪患常起之地,當地民眾為了自保,世代修習武藝,就是李連慶所在的一個小小荷路村,也有幾位不錯的武師傅。

李連慶幼年便拜了一位拳術師傅,經過多年的勤學苦練,及至成年之際,已經是他們那一片有名的「拳王」了,兼之身手異常敏捷,被鄉黨們稱作「過樹龍」。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習武(資料圖)

「過樹龍」是當地的一種毒蛇,不發怒的時候性情溫和得緊,一旦被觸怒了發起狠來行若閃電、異常狠辣。

按照李母的期盼,李連慶身體強健、武藝不俗,留在家中安心種地兼做工,在教教後輩們拳法,將來娶媳婦生兒子過安穩日子,也算是對娃他爹有個交代了。

世世代代如此的生活,李連慶卻不想要。

1949年10月18日,肇慶得以解放,當地政府深入到每一個村子,來把土改的好政策落實下來,原本的地主惡紳一股腦被端,農民們擁有更多的土地,李連慶家也是如此。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解放軍進入肇慶(舊照)

李連慶身處其間,為共產黨這樣的作為而動容不已,心想自己要是能成為其中一員該多好。

然而,當時人民軍隊的體量已有五百萬之眾,而國民黨只剩下不足百萬的殘軍,部隊不需要擴充不說,甚至於還要大大地減員,也就是參軍這條路不好走。

可偏偏他又沒什麼文化,自然很難加入到這個團體中。

天無絕人之路,或者說是時運所濟吧,1950年6月下旬,朝鮮戰爭驟然爆發。

因為美帝插手干預,並將戰火延伸到我東北邊境,毛主席力排眾議發起了抗美援朝志願軍一批批遠赴異域,在那片陌生的國土上亡命苦戰。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跨過鴨綠將(舊照)

八個月時間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以莫大的死傷,成功抵制住了敵軍的攻勢,並將戰線恢復到三八線一帶。

從1951年6月開始了「邊談邊打」的階段,考慮到前線戰勢緊張而戰士疲憊,毛主席建設性地提出了輪戰之策,同時各地也在徵收訓練新兵,來達到一個總量上的不輸於敵。

1951年秋,李連慶對母親如此說到:「現在國家有需要,家裡就算再困難也要克服。」

李母知道兒子的心思,他是要參軍上戰場,來回報共產黨的恩情,儘管心中有太多不舍與擔心,還是硬生生忍住了,沒有吭聲阻止一句。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成立後,將士們寫下請戰書(舊照)

幾天後,收拾好簡單的行裝,在當地通過報名程序後,便被送進了肇慶軍分區,經歷了半年多的軍事訓練後,於1952年初隨部隊來到了朝鮮戰場。

戰火與硝煙時有出現,而這還是在遠離前線的後方,可李連慶卻沒有一點恐懼,反而心中充滿了興奮,想要扛着槍炮去一線戰鬥……

只是,李連慶的運氣有點背,他們一行新兵到了朝鮮戰場後,被隨即分配到各部。

李連慶的去處倒也有火有煙,可卻不是戰火與硝煙,而是廚房中的煙熏火燎,李連慶就這樣悲催地成了個炊事員。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炊事班(舊照)

然而,哪怕是炊事員,也是一線部隊的炊事員,經常需要上前線送飯,而李連慶的一身武藝在此間有了不小的用處,而他自身也足夠努力。

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一有閑暇就搞軍事訓練,很快就得到了戰友們和上級的認可,被調離了炊事班去到了團警衛員連。

就這樣,李連慶終於實現了夙願,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戰士。

作為團警衛連的戰士,一般是用不到他們上場的,而但凡用到的話,則必是死戰、苦戰,李連慶從不退縮,每每衝殺在前,表現得極其突出。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志願軍某部戰士堅守在鐵原城地區某高地阻擊美國侵略軍(舊照)

1953年夏,朝鮮戰爭結束,李連慶隨部回國歸建於肇慶軍分區,本來1954年他就該退休了,可上級覺得他素質出眾,又為了他延了一期。

李連慶很是珍惜這難得的機會,更加刻苦地訓練與執行任務,同時也在努力識字學習,來補充自己這最大的短板。

轉眼間到了1957年,李連慶的服役期限再次到了,似乎複員轉業就是他的命運,李連慶很是不舍。

就在這關頭,中央警衛局來到下面選人,李連慶聽聞後心思一動,遂向連長遞交了申請材料,連長笑着對李連慶囑咐到: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警衛員們(舊照)

「中央警衛團可算保衛國家領導人的,招人很是嚴格,在這次報名的一百多人裏面,只取兩個人錄取,你可以試一試,可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啊。」

一百多個警衛精英里選拔兩人,選拔的因素有:出身、能力、經驗、文化等。

李連慶出身貧農絕對可靠,一身武藝頗為不俗,五年警衛生涯,除過文化水平上的短板,李連慶毋庸置疑可以勝出。

中央警衛團來人,最終還是把李連慶這個好苗子選走了,可對他也有一個要求,必須要儘快的補足文化上的短板,否則給中央領導人當警衛,弄不好就要出大糗,這是萬萬不能的!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警衛員們(舊照)

李連慶很用功,到中央警衛團時連字也識不全,可經過兩年多的苦功,已然能夠順利地讀寫算,而這也為隨之而來的機會奠定了條件。

這個機會不是別的,正是去給毛主席當警衛員,而李連慶又一次成功的脫穎而出。

他後來回憶說:「當初我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名為主席服務的警衛員,並且一干就是十幾年。」

眾所周知毛主席喜歡游泳,這便要求他的警衛員必須在水下也能執行保衛工作,而李連慶可是一隻大山裡長出的旱鴨子,至今連狗刨都不會。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在韶山游泳(舊照)

可能夠毛主席當警衛員,這是多大的幸運啊,李連慶硬是在不長的時間裏,從一個旱鴨子變成了浪里小白條。

1961年,時年29歲的李連慶來到毛主席身邊,正式成為了毛主席的警衛員,一直保衛着直到毛主席去世並辦完了身後事,才結束了這段神聖的使命。

李連慶清晰地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自己被工作人員帶着進了中南海,一路穿行來到了菊香書屋

那一路,自己簡直是懷着朝聖一般的心情,既肅穆又忐忑,畢竟自己即將要見到的,可是偉大的毛主席啊!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和張東興(舊照)

在見到人民領袖的那一刻,李連慶內心很是不安,怕自己不符合毛主席的要求,很快就會被趕走。

所幸,這只是他多想了,毛主席很是親切和藹與平易近人,主動邀請他坐下,與他拉起了家常,尤其是得知他幼年的遭遇後,神情間頗為動容,彷彿是想到了自己的那些親人。

毛主席一直親切稱呼「李連慶」為「小廣東」,得知他文化水平一般後,請警衛員中這方面出眾的,為其開小灶。

幾年下來,李連慶在繁重的訓練與任務之餘,竟然利用閑暇時間,通過刻苦學習拿到了高中文憑。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舊照)

李連慶拿到了高中文憑的那一刻,整個人不禁熱淚橫流。

幼年喪父後自己沒能讀書,這一直是他莫大的缺憾,而今卻因為毛主席的照顧,擁有了高中文化,成為了他們村那一輩中最有文化的人,不禁感動地說:「沒有毛主席,我就當不上這個文化人。」

有所得就必有所失,給毛主席當警衛員這是莫大的榮耀,而這背後自然就是莫大的犧牲。

出於保密的需要,他的工作內容是不能透露給家人的。

家人只知道他在部隊,卻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就連他妻子生產的時候,他因為執勤任務在身,也沒法回家陪伴,惹得妻子娘家人多有不滿與埋怨。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舊照)

1967年,毛主席的身體已經有所不便,而整個國家卻處於一種混亂之中,毛主席必須得坐鎮中樞來掌控大局,便無法切實地了解各地的情況了。

毛主席考慮到一眾警衛員也長久沒有回家,就讓他們輪流回家探親,看看各地的情況,察看老百姓們缺什麼、少什麼。

李連慶正是因此才得以歸家,收拾了一番回去後,村民們對他頗為好奇,想着妻子生產都回不得,怕是在部隊中有了大出息。

有位看着他長大的老鄉好奇詢問:「孩子啊,你參軍到現在都十幾年了,你在軍隊中當了什麼官啊?看你都不經常回來了。」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上世紀農村勞作景象(舊照)

這便出現了如文初的那一幕,李連慶本想答:我是毛主席的警衛員。

可話還沒出口,突然想到了保密紀律,連忙把剩下的字咽了回去,摸了摸頭如是說到:「我現在還是一個炊事員,參軍多年從來沒有升過。」

當兵17年還是個燒火做飯的,這讓村裡人都不免心生鄙夷,本想着能在外邊混這麼久,怎麼著也該混出個人樣了,卻不成想還不如村裡的後生,他們起碼活得大氣與自由呢!

同時,李連慶多年間難有時間回來,卻是大大地苦了老娘與妻子了,「不孝」「不顧家」「沒出息」等標籤很快就打在了李連慶的身上,這讓他心中頗不是滋味。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上世紀農村家庭(舊照)

李母知曉後卻什麼也沒有說,這讓李連慶愈發愧疚,給母親跪下說:「媽!是我不好,讓您受委屈了!」

在娘眼裡,哪怕他再不成器,也是娘的珍寶。李母便是如此,兒子當兵17年,沒有混出大出息被人笑話,想必兒子心中更苦呢。

她這個當娘的,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臂膀,給兒子一點撫慰罷了。

這還不止,李連慶很快就被當成了村裡的反面教材,教育孩子們時常說:「不要學你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個炊事員!」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上世紀農村(舊照)

這愈發讓李連慶無奈,而李母也為此更加難受與愧疚,心想當年要是想辦法讓兒子讀些書,這會怕是不會如此了。

李連慶知曉母親的心意,心裏在說:「你的兒子在給毛主席當警衛員呢,那出息可是老大了……」

可宣之於口的,卻只能是一些乾巴巴的勸慰和自勉言語,自己毛主席警衛員的身份,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出去的。

毛主席交付的任務,李連慶並沒有因為被村民白眼就放棄或者糊弄,而是十分盡職盡責地挨家挨戶進門問詢,把問來的情況詳細記錄,以備給毛主席彙報。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上世紀農村(舊照)

探親假很快就結束了,在老母戀戀不捨的淚水與囑咐中,李連慶登上了北上的列車。

而這一次分別,母子二人再無得見之日。李連慶因為特殊使命的緣故,在母親去世時都沒能回家送其最後一程,可謂是把「不孝」這兩個字給坐實了。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與世長辭,十萬萬國人同一悲,而李連慶卻是最為悲痛的人之一。

在他心裏毛主席不僅僅是國家領袖與自己保衛的對象,更是如父如師般的存在。

作為毛主席身邊的人員,他當然不能在這時候有損毛主席的形象,所有的悲傷只能藏在心中。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毛主席逝世(舊照)

那時的李連慶只能在休息時躲在被窩裡啜泣,而平日里卻要為毛主席站那最後一班崗,及至毛主席的身後事徹底了結,他的使命這才圓滿結束。

李連慶遂向組織遞交了轉業申請,打算回到家鄉好好陪伴家人。

可在這時,組織又向他下達了新的使命,為葉劍英元帥擔任衛士長。

當時的葉帥是黨與國家的定鼎柱石,有太多的風浪匯聚到他的身上,必須要有絕對信得過且能力足夠的人來負責他的警衛。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葉劍英元帥正在辦公(舊照)

李連慶能連續十六年為毛主席擔任警衛,且其間盡職盡責、不出紕漏,這是極其難得的,故被委以了如此重任。

李連慶沒有任何猶豫,便接下了這份重任,不為個人利益,只是共和國軍人的擔當而已,只是不負毛主席的教導而已。

在李連慶的保護下,葉帥在那段關鍵的轉折時期里,以過人魄力與智慧,與小平同志等人成功把整個國家搬回了正軌,並以更加迅猛的步伐大踏步的向前。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與世長辭,享年89歲,李連慶同樣為其站完了最後一班崗後,終於結束了他三十多年的警衛生涯。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李連慶(右一)與葉劍英元帥(舊照)

李連慶被調往總政治部廣州聯絡局工作,及至1997年退休,已然是大校軍銜,帶着家人去到了北京生活,享受着副軍級待遇。

在大夥的想像中,李連慶這下終於可以好好歇歇了,與老伴、孩子們安然幸福地生活着,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算是已經頗為圓滿了。

然而,李連慶的晚年並非如此,而是一如年輕時那般不平凡。

那是2008年的春節,發小陳日明來北京探親,李連慶邀其來家裡一聚,在說及家鄉而今的情況時,陳日明說到家鄉時,有些惋惜: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年夜飯(資料圖)

「村裡400多口人,村集體的收入居然不到3000元。」

「祠堂也日益衰敗,鄉親們的生活舉步維艱,哎!現在村子裏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一些孤居老人留在家中,整個村子很落魄啊……」

發小離開後,李連慶久久無法平靜,他想到了幼年的種種,想到了老母親在世時的樣子,想到了毛主席的殷殷教導,他決定要為家鄉做些什麼,否則他良心難安。

決定好後,李連慶把家人召集在一起,鄭重其事地宣布了自己的決定:「我感覺得到,我的家鄉在呼喚着我,鄉親們也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為他們做些什麼!」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左為李連慶(舊照)

而這時,李連慶已經76歲高齡了,家人們怎麼能放心他前去呢?

另外,當年李連慶無法道明自己的身份時,作為他的家人,在那些年裡可沒少受村民們的白眼與嘲諷,如今花大力氣去幫助他們,這是何苦來哉?

儘管家人們不支持、不理解,李連慶卻無比堅定。

他仍毅然決然於當年國慶節後一個人踏上了回鄉之路,放棄了在北京的安逸與幸福,去以老弱之軀擔當那前途渺茫的、本不需要承擔的莫大責任。

李連慶回去的時候,帶着畢生攢下的130多萬積蓄,回去後結合村裡的實際情況,修祠堂、整理村子、硬化公路、翻修學校、建蔬菜大棚……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李連慶(舊照)

很快就花得沒幾個子了,可距離讓村民們都富起來的願望,還是差了很遠很遠。

李連慶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與外孫一塊再借貸了100多萬,成立了一個養牛的畜牧公司,想以此來帶動整個村子的發展。

一個人只要拋棄了紛繁冗雜的願望,去誠心誠意地做事,並順承當時的社會趨勢,想要不做出成績都難。

短短几年下來,李連慶的養牛廠就有了300多頭牛的養殖規模,一方面為村民們提供打工的所在,一方面他們若想經營此道便可以無償教導併合作,再有一些上下游的小本經營。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李連慶(舊照)

很快荷路村都有了巨大變化,脫去了舊日的窮帽子,成為了廣東省的示範村。

李連慶因此被村民們稱為「牛司令」,而當初那些曾經出言不遜的人,都紛紛前來道歉,希望李連慶原諒他們當初的愚昧無知。

對此李連慶從來都不甚為意,推心置腹地告訴他們:「沒關係,我本來就是農民的兒子。這次回鄉也不是為了光宗耀祖,只是為了在自己有生之年給鄉親們多做一些事。」

後來,有記者前來採訪,詢問以後養牛廠的歸屬問題,李連慶表示:不會交給自己的子女,只會交給村裡的後生。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改造後的荷路村(資料圖)

記者詢問他為何執着,李連慶答道:「作為一個老黨員,我還有一點精力,就應該報答人民,不管怎麼樣,我都會堅持下去。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發一天光,為人民出一天力!」

回顧李連慶的一生,發現他一身淳樸與執着,否則少年時無法拳術大成,青年時無法屢屢被命運眷顧,中年時無法再接再厲,老年時無法繼續不凡。

而這些品質,經過不斷地被部隊熔煉、升華,就成了一種偉大的奉獻精神,那是對國家與人民的無限熱忱,是一個中國共產黨員的根本,是我們國家得以繼續向前的源頭。

列夫托爾斯泰曾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文中,借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者保爾·柯察金(該書的主人公)之口,如此來闡釋了自己的價值觀:

1967年毛主席警衛回鄉遭嘲笑:不要學連慶叔,參軍17年還是炊事員 - 天天要聞

圖|列夫托爾斯泰(舊照)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筆者認為,這段話正是對李連慶一生的極好寫照,他的一生未曾虛度,始終是在為了國家與人民在奮鬥!

如今,李老已經90多歲高齡,腿腳不如往昔靈便了,可仍然堅守在他「牛司令」的崗位上,去為鄉親們奉獻着自己的光和熱。

在此,謹祝願李連慶老同志能夠壽元綿綿、長樂安康!

-完-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