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2022年06月26日20:55:02 歷史 1582

如果你去過湖南韶山的毛主席紀念館,一定會被眾多的毛主席遺物所感動。

這裡館藏着毛主席晚年的生活遺物6400餘件,每一件遺物背後都有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比如打了73個補丁的睡衣、「結實耐用」的舊毛巾、不同尋常的單腿眼鏡……

眾多毛主席遺物中,有兩件格外特殊。一個是透明的高腳玻璃酒杯,一個是一張製作精緻的名片。如果沒人提醒,你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它們。

這兩件遺物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來歷?背後又有什麼故事?

其實,這兩件東西本來的主人,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松,玻璃杯和名片,是尼克松1972年訪華時送給毛主席的私人禮物,一直被毛主席珍藏。

這就奇怪了。毛主席很少收禮物,即便收,也會登記上交,本人從不私藏。

但對於尼克松贈送的玻璃杯和名片,兩樣一點都不貴重的禮物,毛主席卻一反常態,作為私人物品加以珍藏,可見其重視程度。

更一反常態的是,毛主席回贈尼克松的禮物,是3個成語。

確切地說,是毛主席親自手書的墨寶,內容是3個成語、12個字:

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尼克松看後,搖頭不解,一頭霧水,不是因為他不認識中文(他有翻譯),而是因為他不理解這3個成語的真實含義,甚至直到1994年病逝,他都沒弄懂這3個成語。

事實上,不光是尼克松,這3個成語12個字的內涵,直至如今仍無人能解。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乒乓外交,毛主席用小球撬動大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恐慌的莫過於美國。面對這頭蘇醒的「東方雄獅」,他們政治上孤立,軍事上威脅,經濟上封鎖,試圖扼殺在搖籃中。

中國,成了美國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大敵人。

毛主席大手一揮,「封鎖吧!封鎖個幾十年,中國什麼都有了!」

果然,在美國的封鎖下,抗美援朝勝利了,國民經濟恢復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工業體系建起來了,基礎設施壯大了,「兩彈一星」問世了……美國的封鎖破產了。

時間來到20世紀60年代末,隨着中蘇交惡,美國內外交困,中、美、蘇三國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美國希望拉攏中國,共同對付蘇聯,維護他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中國希望改善和美國的關係,牽制蘇聯、印度等國,緩解日益嚴峻的外部壓力。

這樣的「共同利益」成為中美兩國關係改善的基礎,而毛主席通過「小球撬動大球」的「乒乓外交」,讓隔絕22年的中美之間打開了一絲門縫,綻放了一線曙光。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達北京,震撼了整個世界。

當人們在電視直播上,看到尼克松走下舷梯,向等待他的周恩來主動伸出手來時,人們意識到,這個世界要變了,即將展現的是全新的戰略格局。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精挑細選,尼克松帶來4件禮物

國際外交場合,互送禮物是不可或缺的外交禮節。

送禮物是一門藝術,不能太闊綽,也不能太寒酸,中國人一向崇尚禮尚往來,精於此道,美國人卻為此傷透了腦筋,他們不了解中國,不知道該送什麼。

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送了一小塊月球上的岩石作為禮物。

先不說岩石是真是假,不過對於美國人視若珍寶、全球唯一的禮物,中國似乎並不怎麼感冒,因為這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國家,實在是不缺乏珍寶。

這次訪問與眾不同,既要有國禮,也要有私人禮物。

尼克松帶來的國禮,手筆不同凡響。

這是一份禮品清單,寫着:金錠40噸,白金12噸,天然寶石15萬克拉,工藝品40箱,錫3000噸,鋁2000噸,鈦8000噸,橡膠2000噸,美元、英鎊、港元等貨幣……

當然,美國人並沒有直接運來這些金銀財寶,他們提供的是一份情報——日本油輪「阿波丸號」沉沒的準確位置,就在台灣海峽北端平潭島附近。

1945年二戰結束前夕,日軍油輪「阿波丸號」滿載掠奪來的巨額財富返回國內,在台灣海峽附近被美軍潛艇擊沉,滿船財富就此沉淪海底,無人問津,無處尋找。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後來,還是美國人依靠先進的衛星技術探測出了沉船的準確位置,而尼克松此次訪華,乾脆就把這份資料作為國禮,交給了周總理。

如果情報準確,這可是一份極其貴重的禮物,只是我們無法當場驗證。直到1977年1月,我國據此情報打撈,果然打撈到了「阿波丸號」沉船。

令人驚訝的是,除了禮品清單記載的金錠、白金沒有發現,其餘物品與「禮品單」完全相符。由此可見,當初尼克松訪華的誠意還是滿滿的。

除此之外,尼克松帶來一對美國「國寶」麝牛,兩棵北美紅杉雖說這兩件禮物都是活物,來了中國以後水土不服,實在很難伺候,但可見尼克松的別具匠心。

這是國禮,還有私人禮物。

一開始,美國想要送給中國官員「盧賽特」一種(人造熒光樹脂、有機玻璃)材質的紀念章,可想一想,中國人可能不稀罕這種物件,便作罷了。

後來,美國決定送給中國高級官員一種美國鳥類(白天鵝)的陶制模型;送給低階官員的是比較普通的紀念品,如銀碗、打火機、袖扣。

當然,最重要的是給毛主席的禮物,尼克松精挑細選,一共有4件。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第一是水晶玻璃花瓶

玻璃,對於中國人而言是舶來品;水晶,也更受外國人的歡迎。

尼克松送給毛主席的水晶玻璃花瓶,是典型的西方工藝品。不管是水晶,還是玻璃,都是透明的、晶瑩剔透的,象徵著真誠;花瓶是用來插花的,象徵著美麗。

或許,尼克松想通過這件禮物,表達自己對兩國友好的誠意和嚮往。

第二是瓷製天鵝。

陶瓷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也是中國對外贈送最多、最受歡迎的禮品。

但這一次,尼克松送給毛主席的陶瓷工藝品,不是中國出口美國轉內銷,而是美國人自己造的,廠商是LENOX(中文名萊諾克斯),始創於1889年,被譽為「全美第一骨瓷品牌」,也是美國白宮的首選高檔陶瓷。

至於為什麼以天鵝為造型?顯然是為了象徵和平、友好。

其實,美國的國鳥是白頭鷹,在全球出鏡率很高,象徵美國的霸權,但白頭海鷹是掠食者,充滿侵略性,作為禮物送給毛主席,顯然不合適。

尼克松送給毛主席陶瓷品,或許有炫耀本國科技的意思,但主要還是為了表達和平、友好之意。另外,中美兩國都有陶瓷工藝品,象徵兩國擁有改善關係的共同基礎。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有所區別,毛主席選擇留下2件禮物

對於上述兩件禮品,毛主席欣然接受,不過事後卻上交了國庫。其他兩件禮物,毛主席卻留下了。這在毛主席的外交生涯中,是很罕見的。

這兩件禮物究竟有何特殊之處?讓毛主席愛不釋手,留作私人珍藏?

第三件禮物是名片。

名片其實是中國人的發明,古代時叫「名剌」,又稱「名帖」。

古代官員上門拜訪他人,首先要煩請門衛通報,通報時要把自己的名剌遞上去,主人見了名剌,願意接見才讓你進門,所以名剌又叫拜帖,相當於現在的名片。

不過近代以來,中國人幾乎不用名片,外國人反倒開始用了,逐漸成為職場標配。

2月21日午後,毛主席在豐澤園接見了尼克松。

兩位巨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象徵著中美兩國關係,正式開始破冰。

握手完畢,尼克松小心翼翼掏出名片,親手遞給毛主席。

毛主席接過名片,鄭重地打量起來。

這是一張特殊的名片。質地是硬紙,長10厘米,寬5.5厘米,正面的上部是美國國徽圖案,下部是英文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乍得·尼克松的手寫簽名。

翻過名片,背面的左邊是英文印刷體,右邊是中文雕刻手體,內容均為「紀念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九七二年二月」。

整個名片鑲嵌在一塊厚厚的、無縫無色透明的有機玻璃長方體中,整個玻璃體又裝在一個黃色的金箔紙盒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獨一無二。

毛主席很喜歡這個名片,把名片放在手中把玩良久,面部表情陷入沉思。

看來,對於他而言,這個名片具備非同一般的重大意義。從這張精心製作的名片中,毛主席看出了尼克松的誠意,也看出了美國政府的誠意。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第四件禮物是高腳玻璃酒杯。

乍一看,這個高腳杯平平無奇。但是一個看似普通的玻璃高腳杯,怎麼會成為送給毛主席的私人禮物?它的背後有一段故事。

2月21日當晚,周總理舉辦盛大宴會歡迎尼克松一行,喝的是國酒「茅台」。雖然毛主席沒有參加,但在茅台酒的助興下,宴會氛圍十分熱烈。

來而不往非禮也。2月25日晚,尼克松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答謝宴會,雖然是在中國的地盤,用的餐具卻是從美國帶來,白宮專用的餐具。

這一次,尼克松向毛主席發出了邀請。

遺憾的是,由於身體原因,毛主席沒能出席。

尼克松深感惋惜,只好選了一個精緻的高腳玻璃酒杯,刷刷兩筆,在杯底外側簽上了自己的名字,托禮賓司副司長王海容、英語翻譯唐聞生捎帶送給毛主席。

毛主席第一時間收到了這個意外的禮物,他接過這個無色透明的高腳玻璃酒杯,仔細端詳,發現杯子曲線玲瓏,晶瑩剔透,令人愛不釋手。

再仔細看,杯子外壁刻有美國國徽圖案,杯底有「LENOX USA」字樣,跟天鵝陶瓷系同一廠家生產,上方是尼克松的親筆簽名,與之前的名片並無二致。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這樣看來,4件禮物似乎大同小異,都不是特別名貴,可毛主席為何把前兩件禮物上交,而把後兩件禮物留下,作為私人物品珍藏呢?人們有些疑惑。

我個人認為這源自毛主席對尼克松的認可。

毛主席和尼克松此前絕無交集,但兩人一見如故,好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般親切,握手時間長達1分鐘之久。

尼克松一開始就表達了對毛主席的欽佩,稱讚「主席的著作改變了這個世界」。毛主席則很謙虛地對尼克松說:「你的書《六次危機》寫得不錯……你競選時我投了你一票。」

接下來的會談時間不長,但毛主席和尼克松始終相互敬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表達對彼此的讚賞和欽佩之意,很快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正因為如此,毛主席才選擇留下了名片和高教玻璃酒杯,因為這兩件禮物上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有尼克松的親筆簽名,另外兩件則沒有。

這兩件看似不起眼的禮物,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美兩國元首對兩國關係的高度重視,也從細微處見證了毛主席和尼克松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

禮尚往來,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

禮尚往來,毛主席也回贈了禮物,除了國禮茅台、大熊貓外,還有私人禮物。他老人家揮毫潑墨,寫下3條書軸,每一條都是一個成語,分別是:

「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馬觀花」。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尼克松接過3條書軸,一時愣住了。

尼克松知道毛主席擅長書法,他的墨寶別人求都求不來,因此又驚又喜,如獲至寶。

這3個成語,12個字,看似普通,又蘊含深意,但究竟是什麼意思?尼克松卻一時想不出來,毛主席也未做解釋,只好帶着疑問離開了中國。

尼克松倒是並不着急,他打算下一次訪問中國時,當面向毛主席請教。

可惜在1976年2月,已經下台的尼克松再次訪問中國時,毛主席的身體更差了,不僅步履維艱,連說話都有困難,尼克松也沒辦法再求他解釋12字墨寶的疑問了。

半年後的1976年9月,一代偉人毛主席病逝,這12字墨寶成了永遠的謎團。

事實上,很多國內外學者和政客都對這12字墨寶產生過濃厚的興趣,也有很多人給出過自己的解釋,只是不管他們如何猜想,終究只能是猜想。

50年過去,12字墨寶究竟有何意?

時間一晃而過,距離尼克松第一次訪華已經整整50年。

如今,中美關係之微妙,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再回首50年前尼克松訪華,結合當前的中美關係,分析毛主席寫給他的12字墨寶,我們似乎能有新的收穫。

在此,作者不才,嘗試對毛主席50年前送給尼克松的12字墨寶做一分析。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第一,「老叟坐凳」,是指毛主席自己,表達的是定力。

有人認為,老叟是毛主席調笑尼克松的稱呼,或者是諷刺美國日薄西山,國力衰退。

作者不以為然。

毛主席出生於1893年,尼克松出生於1913年,比毛主席小了整整20歲。1972年時,毛主席79歲,尼克松「年僅」59歲,正處於一個政治家最成熟的時刻,用「老叟」稱呼他顯然不合適,毛主席絕不會犯這種「錯誤」。

作者認為,老叟是毛主席的自稱。

毛主席天生樂觀,喜歡自嘲,晚年的時候,他經常對別人說自己老了,稱呼自己「老叟」符合他一貫達觀的性情。事實上,即便是對待死亡,毛主席也充滿樂觀,經常自嘲說:「我已經看見馬克思向我招手,很快就要下去見馬克思他老人家了。」

那「老叟坐凳」又是何意?是毛主席自嘲「坐井觀天」,自己年紀大了,只能坐在凳子上當看客,看着年輕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覆雨嗎?

顯然也不是。

毛主席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絕不可能輕易服老。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作者認為,所謂「老叟坐凳」表達的是一種境界水平,是那種「經歷大起大落而寵辱不驚,遭遇大風大浪而淡定自若」的境界。

結合當時的國內外形勢,中國可謂內外交困,內部自不必說,外部美國態度曖昧,蘇聯陳兵百萬,印度虎視眈眈,越南狼子野心,日本亡我之心不死……

面對這些困境,平常人早已心力憔悴,不堪重負,晚年的毛主席卻始終穩如泰山,任憑你國際形勢如何變幻,我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獨立自主這一條道路。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大海嘯於後而心志坦然」,這種境界就如同一位意志堅定的「老叟」,坐在一方凳上,四平八穩,淡定自若,笑看風雲。

如今的中國,豈不是正如50年前的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對之策,也可借鑒毛主席的戰略思維,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幻,都要保持強大的戰略定力,以「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姿態,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所以,「老叟坐凳」,傳達的其實是兩個字:定力。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第二,「嫦娥奔月」,是指中國自己,傳遞的是自信。

嫦娥奔月是一個婦孺皆知的中國神話故事,美國人也知道。只是嫦娥奔月是虛構的故事,美國人登月卻成了科學的事實。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降落在月球表面,說出了那句經典的話語:「這只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這是一項屬於全人類的榮耀,也是美國和蘇聯太空軍備競賽的一部分。

載人登月大獲成功後,成為美國人的一大榮耀,也成為山姆大叔的一個「重磅武器」,此前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將一塊「月球岩石」送給中國,其中難免炫耀的成分。

美國人並不知道毛主席「嫦娥奔月」這個成語的真實用意,有的美國學者甚至認為這是毛主席「自慚形穢」,拿出中國「嫦娥登月」的神話故事給自己打氣。

對於這個解釋,我認為倒是可以參考後半部分。

我個人分析認為,毛主席是想通過「嫦娥登月」這個古老的神話故事,傳遞我們的民族自信:我們老祖宗早就「奔月」了,你們美國人不要得意。我們的落後只是暫時的,我們中國人以後一定會登上月球,不可能讓你們美國一人獨霸。

這種解釋放在別人身上,可能不通,但毛主席確實有資格,也有這個自信。

當初美國搞出原子彈氫彈,對中國進行」核威懾」、「核訛詐」,而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全部專家,我們中國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硬是搞出了「兩彈一星」。既然能搞出「兩彈一星」,就一定能搞定「登月工程」!毛主席有這個自信。

如今,50年過去了,我們沒有讓毛主席失望。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中國的登月工程一步一個腳印,越來越接近載人登月。相信遲早有一天,中國人一定能登上月球,毛主席的願望一定能實現!

所以,「嫦娥奔月」,傳達的其實是兩個字:自信。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第三,「走馬觀花」,是一語雙關,證明的是犀利。

走馬觀花,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詩人中了進士之後,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後來,走馬觀花成了貶義,意思變成了看東西大略隨意,學習漫不經心。

那麼,毛主席送給尼克松「走馬觀花」,又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認為,毛主席是用這個成語暗示尼克松的訪問十分短暫,如同走馬觀花一般。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尼克松1972年訪華前後一共8天,儘管雙方共同發表了《上海聯合公報》,但這只是一個宣言性質的文件,雙方並未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甚至沒有實現邦交正常化,只是走出了邦交正常化的第一步而已。

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顯然是不夠滿意的。

不過,毛主席應該還有一層用意,就是暗諷美國兩黨執政的虛偽性,共和黨、民主黨兩個黨派輪流執政,你方唱罷我登場,如同走馬燈一樣,表面上民主、自由,其實不過是一場糊弄民眾的政治遊戲。

毛主席的眼光是如此犀利。如今,50年過去了,我們再看美國的政治生態,一如毛主席當初的諷刺,充滿了虛偽性。

所謂的三權分立、兩黨執政,不過是寡頭集團的政治遊戲,一個「控槍」問題就充滿了利益集團的博弈,有誰真正顧及美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呢?

所以,「走馬觀花」,證明的是兩個字:犀利。

1972年,尼克松送來4件禮物,毛主席回贈12字墨寶,對方一頭霧水 - 天天要聞

以上觀點系作者個人見解,一家之言而已。

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人民網、解放日報、毛主席紀念館等相關文章。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將軍出征回來了,他還帶回一個懷孕的女子(完) - 天天要聞

將軍出征回來了,他還帶回一個懷孕的女子(完)

將軍出征回來了,他還帶回一個懷孕的女子。他未脫甲胄,居高臨下地對我說:「 安兒,婉娘懷了我的孩子,你要好好照顧她。」我畢恭畢敬地答應,轉頭就在他的酒里下了毒。攝政王從後面抓住我的手腕,奪過了毒藥包,輕輕環住我的腰道:「 趙將軍不過帶回來一個寵姬,夫人竟如此狠心嗎?
消失近30年的黃河刀魚回來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 天天要聞

消失近30年的黃河刀魚回來了,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5月16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在微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舉行新聞發佈會。新黃河記者從發佈會了解到,消失近30年的黃河刀魚重現黃河口,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近年來,山東省嚴格落實禁漁期和禁漁區保護制度,切實加強黃河流域山東段漁業資源保護和修復,嚴厲打擊電魚、毒魚、炸魚等非法捕撈行為,為維護黃河水生生物...
贛州彩禮最高的地方為什麼是于都縣 - 天天要聞

贛州彩禮最高的地方為什麼是于都縣

有網友說,全國彩禮最高的地方是江西,江西彩禮最高的地方是贛州,贛州彩禮最高的地方是于都縣,而我就是于都縣的。我來講講身邊真實的情況吧。最近幾年我身邊的人結婚的彩禮,基本上在20-40w之間,多的聽說有50w的,少的也有十幾萬的,你們自行判斷貴不貴吧。首先江西彩禮貴其實是相對的。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彩禮,甚至有...
沒有倒閉,飛凡捲土重來,20萬級「卷王」還能是它嗎? - 天天要聞

沒有倒閉,飛凡捲土重來,20萬級「卷王」還能是它嗎?

飛凡品牌的命運有點「爹不疼媽不愛」的感覺,本來和智己一樣都是上汽推出來征戰新能源轉型的富二代,結果發現智己才是親生的,最高的定位、最好的硬件、最新的技術等等都讓智己拿了,徒留飛凡原地傷悲。這也就算了,畢竟飛凡背靠當年榮威老部將們也能獨當一面,但可惜時運不濟,恰好趕上了中國新能源最卷的這兩年,R7定價飄...
我從包公家鄉來 | 走進惠安,探尋少年包青天的足跡 - 天天要聞

我從包公家鄉來 | 走進惠安,探尋少年包青天的足跡

「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來到福建惠安包公的父親包令儀曾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當過四年縣令,當時十多歲的包拯,是否跟父親一起在他鄉度過了重要的青少年時代呢?帶着這樣的疑問,5月13日,由安徽日報報業集團、中共肥東縣委主辦,肥東縣委宣傳部、新安晚報社承辦的「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採訪團千里迢迢...
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5月18日舉行 - 天天要聞

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5月18日舉行

南都訊 記者劉賢沛 通訊員鄭卉欣 2024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結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由中山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山市文物局)主辦、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市博物館承辦的孫中山史跡博物館游徑(中山段)首發團活動將在5月18日開展,帶領觀眾走進中山市的孫中山文化遺產,聆聽孫中山...
趙雲傳說限定曝光!妲己雙喜臨門,韓信飛衡迎來重塑 - 天天要聞

趙雲傳說限定曝光!妲己雙喜臨門,韓信飛衡迎來重塑

我是俊哥,每時每刻爆料皮膚資訊。首先,讓我們聚焦於李元芳這位機智可愛的小偵探。據知情人士透露,在今年的萬聖節活動中,李元芳的「黑貓愛糖果」皮膚將再次返場,與玩家們共度佳節。這次返場的方式將採用抽獎形式,為了讓這款皮膚更加引人注目,王者榮耀還計劃在背景上增加一些特效效果,讓「黑貓愛糖果」煥發新的生機。...
通州宋庄村發現一座老糧庫,數十座糧倉保存完好 - 天天要聞

通州宋庄村發現一座老糧庫,數十座糧倉保存完好

新京報訊 據「北京通州發佈」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通州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調查隊來到宋庄鎮宋庄村開展文物「四普」走訪調查工作,發現了建於1953年前後的一座糧庫,糧庫內有糧倉數十座,規模較大,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