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2022年06月01日09:29:05 歷史 1508

在民國史上有兩個西北軍,一個是馮玉祥掌握的西北軍,被稱之為大西北軍;一個是楊虎城統轄的西北軍,被稱之為小西北軍。其中楊虎城也曾隸屬於馮玉祥的大西北軍。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馮玉祥自清末投入北洋軍中後,逐漸在軍中展露頭角,特別是在得到了北洋宿將陸建章的幫助(馮玉祥娶了陸建章的內侄女),馮玉祥一路升遷。就是在辛亥年間,身為營長的他參與了灤州起義,失敗後也並未因此受到多大的影響。之後其部在河南擴編,組建了第十六混成旅,這也成為了馮玉祥起家的根本。之後馮玉祥所部升級為師,他也先後擔任了陝西、河南督軍。


1924年10月,時值第二次直奉大戰,擔任直系第三路軍司令的馮玉祥從前線返回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直系土崩瓦解,馮玉祥和張作霖共同掌握了政權。但馮玉祥的快速擴張,有了十幾萬之眾,引起了周邊軍閥勢力的不滿,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等人紛紛攻擊馮部,時馮部自稱為國民軍,損失慘重。馮曾在1925年1月從北京政府討得西北邊防督辦一職,1926年4月南口之戰後,遂全軍西進,佔據了陝甘寧地區,西北軍的概念就此形成。另外,當時馮玉祥早已宣布下野赴蘇聯考察,全軍的戰略轉移是其部下為之。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南口之戰,馮玉祥部雖然失敗,但基幹力量尚存,這就使西進有了保證。再者,南口戰役,吳佩孚、張宗昌、張作霖還有閻錫山等集結五十萬大軍圍攻國民軍,某種程度上,也為五月開始的北伐戰爭起到了支援的作用。


1926年5月,廣州的國民政府發動北伐。9月,馮玉祥自蘇聯回國,舊部紛紛向其靠攏。西北軍在內蒙九原誓師,先入關中解西安(李虎城、楊虎城已困守一年之久)之圍,再東出潼關,牽制了張作霖所部幾十萬大軍,使得南方國民軍能夠從容解決吳佩孚、孫傳芳。北伐結束後,西北軍人數已近五十萬,其中嫡系約二十萬。那時,對於北伐的勝利,公認馮玉祥功勞第一。


馮玉祥善治軍,西北軍的戰鬥力在當時可謂是首屈一指的,因此也被蔣介石所忌憚。在裁軍會議上,西北軍首當其衝,被蔣介石率先開刀,這也是馮蔣反目的直接原因。隨之兩者發生了兩次衝突,但都以馮玉祥的失敗而告終,特別是中原大戰後,西北軍更是全面崩潰,導致了所謂的大西北軍不復存在。


在中原大戰中,與西北軍結盟的還有閻錫山的晉軍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戰爭結束後,這兩個派系還能夠保留下來,為什麼單單馮玉祥的西北軍瓦解了呢?下面簡單地分析一下。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首先是馮玉祥在政治上的能力不夠,相對於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雖然在練兵上能力很強,但對於政治還是差了一點。就於蔣介石的戰爭來講,首先就是他在盟友的選擇上識人不明。閻錫山在北伐前還和北洋軍閥勾結圍攻馮玉祥,在北伐大勢已定的情況下又投入到國民革命軍的陣營,十足的投機分子。在首次反蔣的活動中,閻錫山邀請馮玉祥到山西商談,西北軍將領紛紛勸說馮不要去。但馮玉祥不為所動,結果卻被閻錫山軟禁。在中原大戰前,馮部下堅決反對與閻錫山合作,但馮玉祥一意孤行,執意為之。大將韓復矩還因反對被馮玉祥扇了十幾個耳光,罰在屋外下跪面壁思過。而事實上,在戰爭中,閻錫山一味保存實力,讓馮部沖在前面。答應給西北軍提供糧餉,也沒有做到,最後看時局不利來了個金蟬脫殼,歸順了蔣介石的中央,保全了自己。而馮玉祥在這場戰爭中,最為賣力,下場也最慘,這是和他缺乏政治頭腦有一定關係的。


再者,西北軍的迅速瓦解和他們沒能保持一個穩固的後方有關。由於西北貧瘠,難以供養幾十萬大軍,因此馮玉祥決定傾巢而出,奪取中原富庶之地,為西北軍打下生存的空間。對此,部下建議,最好不要和蔣介石太早翻臉,可以先打下實力不強的閻錫山,為西北軍爭得喘息的機會再做打算。但馮玉祥聽信了閻錫山為他提供後勤保障的承諾,還是要先解決蔣介石,有點擒賊擒王的意思。部下又有人建議,最好多留點嫡系部隊守住西北,也好有個退路。但馮玉祥拒絕了這個建議,抱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和蔣介石打了起來。最後後勤不繼,兵敗如山倒之時,楊虎城反水佔據潼關,西北軍進退失據,這也是導致其瓦解的一個原因。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上面兩點是西北軍導致失敗的政治和軍事上的原因,其實這都是西北軍在經濟上面臨困境而呈現出來的表面原因。西北軍之所以不顧一切的同蔣介石開戰,最大的動因就是為了佔領富庶的地盤以求得生存。西北本就貧瘠,又恰逢旱災,很多地方顆粒無收,根本無力供養幾十萬大軍。在中原大戰前,西北軍竭澤而漁的收刮,也僅僅湊集了二千餘萬元,只夠西北軍一年吃飯。不僅是能吃的都奪走,甚至於連種子也沒有放過。西北軍自身戰鬥力是不差,可裝備實在是不行,不說武器了,就是軍服都無法保障,有的士兵乾脆是用面袋縫製軍裝。馮玉祥之所以沒有採取部下提出的留守建議,也是和西北當時的現實情況有關,不打這仗的話,西北軍很可能自己的要餓散了。既然是非打不可,那就打他個痛痛快快吧,所謂的後路其實不要也罷。


所以我們看到在戰爭中,由於經濟上的匱乏,不僅是基層的士兵受不了誘惑,因為最基本的吃飯問題都難以保證,而且一些高級將領也敗在了蔣介石的銀彈之下。某種意義上來說,西北軍戰場上的失敗不是由於子彈而是對手的銀彈。


關於西北軍瓦解的原因,再談一下西北軍內部的問題對其瓦解造成的影響。首先西北軍也並非鐵板一塊,也是有着內外親疏之分的。他的核心是其十六混成旅時的基幹,如宋哲元劉郁芬等五虎將,以及後來從行伍提拔起來的十三太保:韓復矩、孫連仲、佟麟閣等人,還有那些收編的外圍,如楊虎城、孫岳等。在形勢好時尚可,一旦時局不利,矛盾就會徒顯甚至於激化,這在中原大戰後更是集中地顯現起來,這也是西北軍瓦解的一個重要原因。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最後還有馮玉祥個人的原因。馮玉祥善於練兵,他對普通士兵也是非常的好,但對於那些手下的將領卻又是一種做法。他在軍中採取了那種封建家長制的做法,對於手下的將領,哪怕是那些統兵一方的大員,依然是打罵和罰跪。前面提過韓復矩的事,吉鴻昌也曾經說過,有一回在電話里惹得馮玉祥不高興了,就喝令他下跪,過了一會又問他跪了沒?吉鴻昌回道跪了,才又繼續通話。馮玉祥將軍隊當作家庭,自己是家長,部下都是子女,以通過教化和大打感情牌來維繫統治。這在創業初期或許有用,但當事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後,這個辦法就顯現出了弊端。人一旦有了一定的身份地位,對於自身的追求也會更高了些,特別是精神上的,像馮玉祥這種在精神上的嚴格控制,是誰都沒辦法接受的。


以上這些原因,就使西北軍未能如同晉軍和桂軍一樣,在中原大戰失敗後能夠保持基本的完整,而最終瓦解。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西北軍瓦解後,西部地區為幾股勢力瓜分。其餘部也被分化,其大部被宋哲元組合,組建了二十九軍,另有規模的是山東韓復矩和陝西楊虎城,別的除孫連仲、石友三等外已是沒有了什麼影響。在之後的時間裏,他們各自活躍在自己的舞台上,出了如佟麟閣、張自忠等民族英雄,宋哲元、孫連仲等也能堅持抗戰。但漢奸敗類也不少,如石友三等人。

馮玉祥的西北軍為什麼會迅速瓦解? - 天天要聞

1930年,西北軍孫連仲的第五路軍被蔣介石收編為第二十六路軍,隨即被調往江西「圍剿」前線。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軍在季振同、董振堂等人帶領下發動寧都起義,被改編為紅一方面軍第五軍團。他們在長征時擔任了後衛,是我軍戰史上赫赫有名的鐵流後衛。最終他們倒在了祁連山下,用生命譜寫出了不屈和悲壯的一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佈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