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2021年10月09日21:45:14 歷史 1515

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攝影記者 蕭灝

「至今,老人的音容笑貌宛在,諄諄教誨猶繞耳……」10月9日,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談及祖父,心裏依然滿是懷念和自豪,他說,從童年時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熏陶,在他的記憶里,祖父為人正直,勤儉持家,這些優秀品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他。

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 天天要聞

熊永鑄

熊秉坤是著名革命義士,1911年打響武昌起義第一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1969年在武漢病逝。

用剪刀剪掉菜葉子上的蟲洞繼續吃

熊永鑄家住武昌區長湖社區,今年71歲,在他19歲之前,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

每每談及祖父,熊永鑄都會陷入沉思,時間飛逝,但記憶依然清晰。

「小時候,祖父對我很嚴厲,」熊永鑄說,在老人的意識里,家風非常重要,比如每餐吃飯前,必須先由長者上桌動碗筷,孩子們才能跟着吃,吃飯的時候,不能漏飯漏菜,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他很節約糧食,如果發現碗里有飯,他會嚴厲呵斥,要求我重新回桌,把碗里的米粒吃乾淨。」

儘管當時家裡條件不錯,但熊秉坤非常節儉。「家裡買回的青菜葉子上,有一些被蟲子咬過的洞,我準備把葉子揪掉,但被他制止了。」熊永鑄說,祖父拿出一把剪刀,把圓洞周圍的葉子慢慢地剪掉一圈,這樣,大部分葉子被留下來了。

在祖父的嚴厲管教下,熊永鑄的學習成績也一直不錯。除了嚴厲,熊秉坤對熊永鑄也有關愛和仁慈的一面,「有一次他去外地開會,我只是隨口說了一句想要個小禮物,沒想到他竟記在心上,回來後給了我一個驚喜。」

除了敬畏,他也很膜拜祖父,「他經常參加活動,會見名流,我覺得他知識淵博,很喜歡聽他給我講歷史,分析形勢。」

1968年冬,熊永鑄響應號召,到天門農村下鄉,因捨不得離開家人,熊永鑄有些傷感,臨行前,祖父勉勵他:不要哭,好好乾,以後肯定有機會回來的。

但是沒過多久,熊秉坤重病入院,熊永鑄趕回醫院照料,1969年5月,熊秉坤臨終前曾對熊永鑄說,「你爺爺一生都是血氣方剛。」意思是,希望孫子以後也要做像他這樣的人。

辛亥革命元勛熊秉坤長孫熊永鑄:祖父常告誡要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 天天要聞

熊永鑄講述祖父事迹

告誡後人自己克服困難,不給政府添麻煩

處理完祖父的後事,熊永鑄就返回天門下鄉,此後每年清明節和10月10日武昌起義紀念日,他都會去「看一看」祖父,陪他「說說話」。

儘管身居要位,但熊秉坤生前從未以「打響第一槍」的功臣自居,經常教育後人要「坐得穩,站得直,行得正」,「這些教誨,我要在我們家族傳承下去,向一代代後人傳達。」

1974年,熊永鑄返回武漢工作,進入一家企業任職,後來從事管理工作,2005年企業經營情況不好,他便下崗了,他設法在一家民辦學校任職,幾年後,為照顧年邁的父親,他就辭職回到家裡,和父親生活在一起。

「有人跟我說:你是熊秉坤的後人,家裡有困難你可以找上級呀。」熊永鑄說,不少親友建議他向有關部門進行反映。但熊永鑄總是擺擺手婉拒,他說:「自己有困難,我自己想辦法克服,祖父經常告誡我們:不能找政府添麻煩。」

熊永鑄記得,祖父臨終前還特別交代,「到時候找有關部門報個喪,不要提要求。」

熊秉坤說,作為辛亥革命元勛的後人,自己特殊的身份,出門在外也經常是「自帶光環」,「別人介紹我時,總會加上一句話:他是武昌起義『第一槍』熊秉坤的孫子。」熊永鑄說,他為祖父感覺到自豪。

熊永鑄如今居住的長湖社區,距離祖父當年「打響第一槍」之地相距很近,步行十餘分鐘便可抵達,他經常走到這裡看一看。

2014年,為紀念熊秉坤誕辰130周年,熊永鑄參與編撰《共和先聲——辛亥武昌首義發難元勛熊秉坤紀念文集》,該書收錄了熊秉坤著述和輯錄的文章,他經常為遊客和青年講述這段歷史,勉勵大家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如今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我非常自豪,相信這一定也是我們的先輩所期望的。」熊永鑄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 天天要聞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會折在一個太監手裡

徐階的時代過去了,高拱的時代到來,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個太監(陳洪)的幫助,重新回到內閣,卻因為得罪另一個太監,被再次趕回老家,若給中間加個期限,則只有區區三年。雖然時間有點短暫,但並不影響高拱擼起袖子加油干,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隆慶新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 天天要聞

「七一勳章」獲得者吳天一:為高原醫學「粉身碎骨」

(健康時報記者 邱越 王艾冰)為了方便學生隨時找他,吳天一院士把家安在離青海省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步行僅10分鐘的地方。在這個百餘平米的屋子裡,處處都是各種書籍和資料,「高原醫學」的痕迹隨處可見。在吳天一書房兼卧室的最顯眼處,擺放着那枚代表黨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着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着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着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