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啊咱們來聊一個好玩的話題,這一直有一個疑問呢,就是漢高祖劉邦。
自己當了皇帝也就算了,這為什麼當初的他那些鄉下朋友都能夠成為帝國的頂級人才呢?
首先說劉邦,劉邦是個文盲加酒色之徒,哎,這不是老王說的呀,這是司馬遷給他定的信。史書記載啊,劉邦出身農家。
這個典型的農家子弟,但是又很少像他父親,像他哥哥那樣勤勤懇懇,認認真真的參加農業勞動。所以啊按照當時鄉親們的看法。
劉邦也不是個本分人,整天是弔兒郎當,惹是生非,這吃白食鑽寡婦門的事兒沒少干。
因此啊很多人很看不起他,包括他老父親劉老太公多次罵他,罵他什麼呢?好吃懶做,無事生非,純屬無賴。
後來呀有一次這個劉邦人品大爆發,這個通過考試當上了當時的一個最基層的公務員。泗水亭長就相當於。
呃,就跟現在的鄉派出所派出所所長差不多。
當了亭長以後啊,這劉邦更是遊手好閒,啥也不幹了。這開點薩克道倆棗的工資也都和那些狐朋狗友胡花了啊。不過啊那句老話說的好,財聚人散。
財散人聚。正是因為劉邦有這個有點兒不摳門,願意給朋友花錢,這每天啊都在酒館裏吃吃喝喝,這才讓這些朋友都覺得啊劉邦這人不錯,和他在一起有飯吃。
當然了,劉邦當時錢也不夠啊,所以啊這吃吃喝喝的時候也經常在酒館賒賬。其實啊劉邦也是幹了活的,也不算是在酒館吃白食。
你看畢竟是身為派出所長,你至少照顧照顧人家酒館生意啊,保證酒館沒人鬧事兒啊,讓劉邦還是能幫上忙的。
這就說到了劉邦當年在沛縣的這些朋友了,後來和他一塊打天下的這些朋友,你可以挨個看。這些人呢是性格迥異,職業也是五花八門。
啊,貧富也更是不均衡,但是唯一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圍繞在劉邦身邊,認可劉邦這個人。
這些朋友裏面地位最高的應該就是蕭何了。這蕭何當時在縣政府當官啊,當一個什麼官呢?主力院就相當於院呢,就是附屬的意思啊。
這個主力苑這個職位啊,老王理解就基本上相當於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你看不管怎麼說,這也算是個官了,是吧?這基本上也相當於公務員了。那在這一群人裏面,蕭何是屬於有文化的那種人,至少蕭何是個文化人。而且。
有穩定工作,在政府機關上班,也懂得人情世故,平時出出主意啥的,那就靠他了。所以啊當初劉邦鬧事兒起義的時候,他的媳婦兒被政府給抓了,全靠蕭何在?
從中周旋,這才算把他媳婦兒給救下來。你看平時的酒沒白喝是吧,也是為人很仗義啊。
這身邊還有飯筷,飯筷飯塊很有名啊,殺狗的屠夫這樣說起來,現在那些愛狗人士估計會非常痛恨的。
但是飯快呀,力大無窮,能征善戰。雖然他是一個非常勇猛的莽夫,但是他有一個優點就是聽話。這個直心眼這一心對劉邦好,那是生死與共的。
所以啊他跟在劉邦身邊,包括項羽設下鴻門宴,招待劉邦的時候,他就衝進去去救劉邦。當時把項羽都給鎮住了,這全憑一股子猛勁兒。
還有周勃,周勃也很有名啊,周勃當年幹嘛呢?在沛縣是敢吹鼓手的啊,音樂愛好者,算是半個音樂家是吧?
就是誰家不管有什麼婚喪嫁娶的事兒,他就去吹喇叭賺錢。但是啊周博據說過日子還是一把好手,平時除了吹吹喇叭以外啊。
給家裡啊還養養蠶呢,還編點東西啊,賣點錢,這過了小日子還不錯。
周博之所以後來也能夠成為一員大將,是因為他原本就比較喜歡騎馬射箭,功夫不錯,算是這夥人裏面比較有底蘊的一個。
還有冠英,冠英是賣布的布販子,平時在市場上賣點什麼針織品啊,賣點布殊么的。他跟劉邦的時候啊,他就是一個。
伺候劉邦的人,每天主要工作就是掃掃地小小花啊,是一名內務工作者。因為當時劉邦已經自稱沛公了嘛,沛縣出自沛縣,叫沛公。
還有夏侯嬰,夏侯嬰也是一員大將啊,夏侯嬰原來是幹什麼的呢?就是司機,就是車夫。
當時叫車夫,這小子喜歡劉邦,總是喜歡和劉邦聊天啊,每次這個開完車啊,當時不是比較開車,駕車駕車送完客人沒啥事兒了。
就跑去找劉邦去聊天啊,扯淡,一來二去啊就和劉邦處的特別好了。
對了,還有一個曹參也必須得說,也是初次沛縣的,也算是一個公務員啊,雖然比不上蕭何,但是這身份當時最起碼比劉邦要高。
他是管理監獄的一個小官啊,算是一個這個縣看守所的所長啊,或者說所長算不上吧,副所長差不多。
雖然說是一個小吏,但是其實比劉邦牛啊,包括劉邦押送犯人的時候,還當過曹參的下屬。曹參呢和蕭何關係好,他們又和劉邦關係好。
就有人說了,這劉邦當時名氣不好啊,劉邦名聲臭啊,就是個臭流氓是吧?但是你看人家蕭何曹參明顯那麼好,還願意跟他。
那是劉邦的服務器。
但是後來劉邦成功以後,那他們就都成了王侯將相了,就成了他們的福氣了。
這裏面啊老王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並不是在於他們這些人能力有多強,而是劉邦太厲害了,恰恰是劉邦這個當時。
很多人都看不起了流氓是吧?這個身為一個流氓領導,身上的素質還是很優秀的。就是因為劉邦才讓他身邊的這些人。
都成了一代名人載入史冊。
那就說到劉邦的優點了,那劉邦有什麼優點呢?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劉邦知人善用。劉邦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會用人。
你看他讓蕭何搞後勤,讓後來認識了張良,搞策劃,還有提拔的韓信搞軍事。他呢哎他自己就管好這三個人就行了說。
他的領導嗎?所謂人才,就是要把人放對了位置,而飯快那些人呢跟着劉邦就是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兒,讓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
而且劉邦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重用身邊的人。你看因為劉邦和這些人平時都是好朋友,很信任他們。
所以劉邦在辦一些很重要的事情的時候,首先就會先想到這些人重用他們。這樣的話他們也就有了更多的機會。那這些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當然了也有失敗的時候,不可能一帆風順。
但是劉邦會給他們機會繼續信任他們。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呀,這些人也在一次次的磨練裏面,也就慢慢成長起來了。最終每個人也都成了獨擋一面的人物。
包括劉邦自己在內也是如此。
劉邦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同時是寬以待人,再加上自己膽子很大。所以到最後啊自己就成了大事。
這麼一來啊,當年他在鄉下結交的那幫窮朋友啊,那些販夫走卒屠狗之輩,也都激發出了巨大的潛力。到最後啊都搖身一變成了叱吒風雲的大人物。
其實在歷史上啊,像這種事兒特別多,不僅劉邦身邊的這些人跟着劉邦一個個都雞犬升天,成了不得了的人物。歷朝歷代的開國君王的身邊啊。
都有這樣的一些人都是跟着老大的身邊就成了英雄。
比如最有名的三國的時候,劉備身邊都是什麼人呢?是吧關羽、張飛這出身都不怎麼地,包括後來挾持的諸葛亮以及趙雲。
小雲當年也只是一個低級小軍官。
但是這些人跟着劉備也都成事兒了。你包括曹操,曹操那個時候身邊也有啊,夏侯淳、夏侯淵、曹仁、曹虹也都是他的。好多親戚朋友,平時也不怎麼樣,也都跟着他起來了。
更別說後來明太祖朱元璋身邊徐達湯和鄧愈、李文忠這些人基本上也都是貧民子弟出身。
所以啊劉邦手下的大將韓信就說過這麼一句話,說爾等碌碌,因人成事是吧?說我們都是普通人,但是。
為了我們遇見劉邦了,所以我們就才成了事。
他這話說的特別對,其實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啊基本上都差不多,智商基本上都差不多,沒有誰特別聰明,也沒有誰特別笨。
這唯一有時候之所以能夠成事,就是有人能夠趕上好的機遇。
咱不如拿現在打個比方,打個比方說,你看比如說阿里巴巴的馬雲是吧?馬雲在最初創業的時候租了一處民房,他最初的團隊呢也就那十幾個人。
正是這十幾個人,如今被稱為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啊,個個都是身家過億,多了十幾億,幾十億。
這些人當然都是現代社會的成功人士啊,但是不可忽略的一點,如果當年。
沒有馬雲的帶領,或者說他們當初如果沒有跟着馬雲,我可以肯定他們絕大多數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為碰見了馬雲。
針對了人,這人這才出來。
所以說啊有那麼一句老話,老王覺得說的不太對什麼呢?說是金子總會發光。這話你覺得說的對嗎?不一定吧,比如說真的是塊金子。
你扔到爛泥里,你扔到池塘裏面,你扔到看不見的地方,它能發什麼光啊?
它唯一能夠發光的時候,就是你把它給擦乾淨了,拿出來放在太陽地兒底下,這光線照上來。嘿,這金子就能夠發出強光。
別的東西都發不出光的時候,就有它的,光是最亮的,這才叫是金子總能發光。
但是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這金子啊,他得碰上陽光才行。
所以說啊自古以來努力當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跟對了人。
因此說啊劉邦身邊的人之所以會被認為是頂級人才,這其中大部分都是後人美化的結果。但是這裏面最重要的原因。
就是因為他們跟對了人。
您覺得呢?